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人困马乏的苏联士兵惊恐的看着5辆德军坦克越过篱笆还有矮墙,从稻田里冲了出来,杀进了刚刚停车休息的苏联坦克部队驻地的时候,他们终于知道自己在德军坦克手眼里究竟幼稚到了什么程度。

没有派出斥候和侦查岗哨,苏联的进攻部队哪里想得到德军坦克竟然去而复返,大部分苏联坦克手离开坦克正在上厕所和煮饭,这支部队甚至连负责警戒的坦克都没有安排一辆,包括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毫无防备。

于是一场德军坦克的屠杀就这么开始了,等到雷恩接到电台里的呼叫,命令他撤离战场,把正面交给得到了加强的德军掷弹兵的时候,他和手下的5辆坦克已经重新杀回到了公路附近,击毁了29辆苏联坦克。

这场被称作9号公路之战的战斗,5辆德军虎式坦克用最为经典的战术安排击毁了苏联进攻部队74辆坦克,整个教导1连平均每辆坦克击毁差不多15辆之多。

德军装甲部队在此战中,先是在树林地区设伏,伏击苏联装甲部队得手之后迅速撤退,在9号公路附近再一次设下了埋伏,苏联红军则因为战场经验不足,又一次撞入了德军的伏击阵地,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随后雷恩果断撤退,然后意想不到的率领仅有的5辆虎式坦克做了一次大胆的反击,让本以为德军再一次撤退伏击自己的苏联部队猝不及防,竟然被兵力一直处于劣势状态的德军装甲部队击退,损失惨重不说,还让出了本来已经占领的公路和附近地区。

从这一战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同为双方最精锐部队,502重型坦克歼击营对阵苏联近卫坦克1团,两者之间的经验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虽然在战斗中苏联部队损失惨重仍然没有溃败,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战斗决心,不过在经验老道的德军面前,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这场战斗被苏联精锐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上报给了前线最高指挥部,赫鲁晓夫因为终于找到了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位置兴奋了半晌。他下令附近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3坦克集团军两支部队涌入德军阵地后方,寻找德军主力部队司机决战。

4月6日傍晚,激战了一天的阵地上依旧没有半点平静的意思,苏联部队趁夜间德军空军无法出动,又掀起了进攻的**,他们成百上千的涌入突破了的德军阵地,希望可以扩大这些突破口,却发现两翼的德军似乎早有准备,几个小时的交战之后,苏联红军竟然没有将突破口扩大分毫。

而此时此刻,在苏联前线指挥部的作战地图上,赫鲁晓夫眼前呈现的德军防御阵地越来越有规律,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可怕。整个预设的防御阵地上,开始出现有规律的犬牙交错的类似城墙垛口的形状,赫鲁晓夫这才发觉自己前期突破的德军阵地,可能是对手有意让给他的。

“他们的防御阵地,怎么会是这个形状的?”赫鲁晓夫看着地图喃喃自语。

“政委……我们进入对方阵地的这些部队,对方如果从两翼开始合围的话。”一个将军在一旁谏言道。

“这……”赫鲁晓夫捏紧了拳头,似乎内心有些挣扎,他可不想让出已经攻下的阵地,而且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进攻会无功而返。

但是他终究还是害怕了他怕自己的错误决定让红军主力遭受致命的损失,要知道他手里的部队可是苏联苦心积攒了多年才有的精锐部队,如果损失在了前线,他回莫斯科去估计会被斯大林生吞活剥掉。

于是,赫鲁晓夫连夜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希望斯大林能够给他这个半吊子军事指挥官出出主意,也推卸掉一部分责任,好在未来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让自己太过被动。

当然,赫鲁晓夫同时也下达了命令,明天凌晨的时候部队开始后撤,在现有的占领区两翼修筑防御工事,确保自己的部队不被德军合围歼灭。而这个漫长的后半夜时间,赫鲁晓夫决定还是保持进攻事态看看,万一可以取得一些进展,证明这个古怪的防御阵地形状其实只是巧合呢?

于是,漆黑的夜里,苏联的士兵和前线指挥官正在等待凌晨,因为凌晨一到他们就可以进行有限度的撤退,让他们那危险的侧翼变得更加安全一些;德军部队也在等待黎明,因为根据预先拟定的反击计划,黎明的曙光,就是他们反击侵略者的号角。

4月6日这个漫长的夜晚,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等待着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

第461章461炮战

刚刚4月出头,波兰境内的天气其实依旧非常凉爽,不过在一处德军的炮兵阵地上,大部分都****着上身,看起来整个场面都是那么的热火朝天。

一个满是胸毛的大汉抱着炮弹推进炮膛,后面的士兵就把已经堆叠好的装药也顶进去,然后就有士兵帮忙闭合炮闩,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然后经过短暂的瞄准和调整之后,随着不远处的旗语官挥动手中的红旗,这个阵地上5门150毫米口径的大炮同时发出了怒吼。

德国炮兵和日本炮兵相比略强一些,但是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级别之上。德军常规炮兵在105和150毫米口径的火炮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在75毫米口径甚至是37毫米口径火炮的数量上不及日本军队。这个结果也和德军的编制与武器装备有直接关系。

在装备上,德军数量庞大的反坦克炮是75毫米口径的,但是这些火炮虽然数量庞大,却无法和作为野战炮兵主力口径的日本75毫米山炮相比较。同时德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单纯的防空武器,所以在数量上也比不上日军的37毫米口径火炮,因为日军的37毫米口径有高射炮也有反坦克炮。

另一方面,德国的步兵支援武器主要是60毫米口径迫击炮以及80毫米迫击炮,近距离直接支援武器是火箭筒,而日军则以掷弹筒作为首要支援武器,配合以数量庞大的迫击炮部队——具体谁的炮兵支援火力更好,实在是无法判断。

当然,如果算上支援步兵用的3号突击炮,还有火箭炮部队的腓特烈火箭炮,德军在炮兵方面单论实力也足以压倒日本军队,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因为日本陆军的炮兵实力,也就比他们的坦克部队强那么一点儿而已。

整体而言,在法国战役的时候,德军炮兵的整体实力只比日本好上一些,不过现在德军的炮兵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们在法国缴获了上千门法国大炮,还有足足上百万发的储备炮弹。这些军火自然成了德军的武器,继续在用得着它们的地方发挥自己的余热。

如果再加上比利时的火炮、法国占领区作为战争赔款生产的火炮,那这个数量就非常可观了。虽然这种缴获武器让德军后勤部队有些崩溃,原本已经凌乱不堪的后勤分类更是多了整整一倍。但是得到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在短短的2个月内,德军炮兵就比原来多了三分之一。

有的时候数量上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量上的飞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浅显道理,现在德军的炮兵部队就这样依靠数量的积累,发生了质量的变化——他们竟然和苏联的庞大炮兵部队打了个四六开账,场面上竟然毫不逊色。

“轰!”又一次齐射,炮弹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飞向远方,这些远程炮兵部队是看不见自己的战果的,他们只能机械的重复着自己的动作,把一枚又一枚的炮弹打向前线提供给他们的坐标参数附近。

“坐标,75,44!调整参数!”一名守在无线电旁边的少尉一手扶着耳朵上挂着的耳机,一边用铅笔记录着前线观察哨所提供的敌军阵地位置。

“火炮参数调整!坐标:75,44!炮弹装填!”旁边的一名上尉军官大声的命令着。

随着军官的口令,一群****着上半身的德军士兵又一次忙碌起来,在一声连着一声的口令中,把手里的炮弹还有装药装填进自己的大炮里。

然后令旗飞舞,又一轮炮弹被打了出去,飞越过田野和农舍,飞越过树林与小河,飞越过营房与停在路边的坦克,飞越过前线的战壕里士兵的头顶,飞越过战壕前方密密麻麻的弹坑与尸体,然后精准的落在了一块挤满了苏联进攻士兵的土地上。

在前线的一个用木板搭建起顶棚,并且做了精心的伪装的炮兵观察哨所里,一名士兵正在用剪式潜望镜观察对面的苏联阵地,然后他兴奋的说出了炮击结果:“命中目标!打得真准!延伸射击大约15米,方向不变。”

“04,04!我是01,我是01,方向不变,距离修正76!重复:方向不变,距离修正76!”另一名士兵端起无线电,大声的开口汇报道。

无线电那头,少尉又一次大声的喊出了计算好的坐标:“坐标,76,44!调整参数!立即射击!”

“立即射击!坐标76,44!”守在一旁的军官又一次大声的命令道。

旗语继续挥舞,这一次大炮并没有等待齐射,而是前后略有差异的发出了怒吼。那震耳欲聋的整齐声响,也变成了一连串的轰轰声。

前线的阵地上,一名德国老兵就那么蹲坐在亲手挖掘好的战壕里,他的身边,几名年轻的士兵吓得抱着自己的步枪直哆嗦,嘴里还念念有词的祈求着上帝保佑之类的废话。

老兵叼着香烟,抱着属于自己的突击步枪,一脸温柔的擦拭着胸前挂着的两个战地奖章,一枚来自波兰,是波兰之战纪念勋章,凡是参加过波兰战役的人都有一枚这样做工其实非常粗糙的纪念勋章;另一枚是法兰西战役纪念勋章,做工看上去也不怎么样,不过依旧被老兵擦得干干净净。

一发声响并不相同的炮弹下坠的声音突然出现,那一直若无其事的老兵突然皱起了眉头,他大喊了一声:“快卧倒隐蔽!”就在声音传出去的同时,他整个人都扑向了另一侧的防炸战壕。

德军虽然没有准备永备防御工事,不过阵地依旧是精心构筑而成的。和20年前相比他们挖战壕打堑壕战的技术没有丝毫下降,国防军里有无数个快退休的老爷子最擅长的就是挖坑,他们学习和使用甚至是亲眼看了一辈子的战壕,打心眼里瞧不起国防军现在的闪击战。

这些人几乎每一次开会都要抨击一番元首奉若至宝的闪击战战术,假设了无数次如果给自己设置防线的时间,他们会如何如何布置,足以让闪击战败得一塌糊涂。而当元首在东线抛出了大纵深防御理论之后,这些人又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元首阿卡多的身边,好不吝啬的将元首捧上了战术大师的神坛。

所以现在德军藏身的阵地可以说是“非永备防御工事中最强防御体系”,这句话是一位步兵上将老爷子在汇报中的原话。既然能够被堑壕战最权威的老古董如此夸奖,那么这些防线无论如何就不是一些浅坑那么简单了。

所有的防御阵地都被要求构筑成m的形状,而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这些m型的战壕两侧还有用来转移部队的浅坑交通壕,而这些战壕的后面,是被构筑成t字型的防炸卸力坑体。炮弹只要不是命中这些坑道的多点结合部位,稍微偏差一点儿,就会让这些炮弹的威力下降七成以上,如果偏了几米,那么即便是大口径的重炮炮弹,也不会对这些简单的战壕构成致命的破坏。

在重点部分经过了木材以及水泥加固之后,这条防线的几个守备要点上具备了抗击炮火覆盖的能力,如果算上大纵深防御理论在整条主体防线前端预设的20公里弹性防御区域,这条防线足以应对苏联方面的任何攻击手段。

阿卡多当然不是神,不过他至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前世苏联的军事专家们在库尔斯克给德国装甲部队挖的大坑被胜利者吹了半个世纪,现在他拿过来反用在苏联红军的身上,似乎突然体会到了一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快感。

这名德国老兵扑倒在了t字型防炸坑道的一个岔路里,差不多同一时刻一枚炮弹也落在了这个坑道的另一个角落里,爆炸一下子掀起了无数的泥土,把躲避在其他角落中的士兵掩埋起来。好半晌爆炸的余波终于过去,这名德军老兵从松软的泥土中钻了出来,抖落了一下钢盔上挂着的碎石还有黑泥。

耳朵里还因为巨大的响声嗡嗡作响,虽然他及时的捂住了耳朵,不过想要恢复过来至少也得几分钟的时间,这是他之前被法国人炮击后得出的经验。他晃动了一下脑袋,然后从浮土里捡起了自己的枪支,然后回身退回到自己的战壕里,看见了几个同样刚刚回来的战友。

这些士兵早就被告知要尽量听从老兵的建议,他们虽然害怕但是已经在东线伴随着自己挖掘的战壕训练了3个月,听从老兵的提醒躲避可能击中他们的炮弹,是他们已经深入骨髓的本能,所以刚刚他们都毫不犹豫的扑倒在地上,避开了苏军炮弹那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的弹片。

如果苏联炮兵看到这个结果估计可能会发疯,因为德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