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lp生活法则-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你的健康情况,你觉得是三?六?十?  
你的心智修养,你认为整体上来说,是多少?——你也可以拆分来打分。分别是:意志力,智
慧力,情感力  
然后,找到哪些不及格的,写出来,再单独列出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不及格了?
我希望变成什么样? 那就是人生目标了 
巴山夜雨:有没有个具体的衡量尺度  
牛头:没有,你问自己的心吧。  
巴山夜雨:凭感觉了  
牛头:是的。  
如果别人认为你的智慧只有三。你自己觉得已经有九了,那有没什么问题,只要你自己觉得管
用够用,也可以了。 
知道了不足,有了目标,你再学习NLP,你就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面学了。  
好了,这部分我就这样简单的介绍一下就罢了。  
 
(三)程序——复制 
事实上,许多NLP的书上都没讲到“复制”技术,可是又有复制的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先跟后带”或说“契合”(也叫呼应),也就是简易版的“复制技术”了。 
先跟,跟啥呢?跟别人的呼吸、动作、思想……这就是复制了么? 
复制主要就是复制三个方面:复制思想、复制策略、复制状态。 
策略+状态=能力。  
我们去与别人来一个先跟后带,如果你做得好,事实上已经复制了三分之二了。——除了策略,
怎么复制策略呢?见《激发心灵的潜力》 第八章 如何找出别人的心略,这个心略,就是策略了。   
呵,今天就说到这。 
 
 《NLP生活法则》    
129 
附录三: 
 
 
2006 年 9 月 4 日午后,牛头正在看《活色生香》这本小说,很有意思。是一本关于电影的小说,说的是一
个平凡的小青年,怎么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导演的故事。看着看着,有点心得。关于NLP的,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主题是:牛头论 NLP应用之方·圆·无形 
牛头开讲: 
前阵子,我见了一个NLP的培训师,他说我分享NLP的方式不对。 
我对 NLP的讲解,一般来说,是结构式的。就是说,不同的主题,对应不同的精神与技巧。比如,如果我
讲情绪,我就会说如果要处理情绪,有哪些观念,与哪些技巧。  
   而他告诉我说,在外国的导师那里,他们讲 NLP执行师课程时,是一个一个技巧讲的,而且每一个技
巧都讲得很深,而把每一个技巧都练得很精湛后,自然而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就顺手拈来了。我说其实这并
不矛盾的。  
   他的意思是:一个技巧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我的讲解是:一个领域涉及到不同的技巧与精神。  
    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题之一:方与圆。  
方是指规矩。一类问题,对应一些技巧与精神。  
圆是指变通。把一个技巧变化地运用到各类问题里去。 
方是:一对一,或一对多。 
圆是:多对一。  
而无形是指不受问题类型,技巧类型的限制,自由运用,随意组成,增删变化。 
 
在我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学习NLP,一开始,肯定要有一个规矩的。 
 
如果说,我们要处理恐惧,这个技巧也可以用,那个也可以,还有某某个技巧好像,大概,似乎也可以,  我
们就迷糊了。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在初学者时,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或几个技巧。 
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来讲,而不是以技巧为导向来讲。 
这就是方了。 
所以,在上一次的分享里,我把目标与问题,先分为二大类:内在沟通与外在沟通。一个是个人的,一个
是二个人甚至群体的,然后,再把这二个大的领域,进行细一些的分类。就像是,先把一个方形切成二块长方形,
再把长方形,切成小块,形成细分。这样子,看来比较机械化。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因
为,我们不能在基础学习上,大讲顿悟与变化。 
上次,我对这这个“方”的主题,只开了一个头,今天,再细一点讲一下。就算是上次《01 牛头论 NLP 的
本质、结构与应用》的续集吧。 
大家学或用NLP,当你分清了你的目标或问题,是个人的,或他人/群体的之后,就进入这二个领域里的细
分了,我这里先讲讲个人里的细分。 
那天,我说过,在个人的领域,前提假设是核心,影响层次是主干。要领会核心的精神,把前提假设啃熟
啃烂了;要应用好了,应用得心应心了,把影响层次一层一层理解透了,第一层对应的技巧,也要学会了。 
为什么我要说影响层次而不说理解层次呢?  
因为,第一:影响层次这个说法比较好理解,影响层次就是影响我们个人行为与结果,成败与得失的因素
的排列,可是,理解层次里的“理解”我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此时高手小雨补充道:翻译的问题,  
牛头继续: 
第二,影响层次我是加了一层的,另外起一个名,可以与理解层次区别开来。  
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说,个人的经历经验记忆,对人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如果我们谈对人的影响因素,不
谈经验的话,那我要说,不但是不完整的,而且是比较大的缺陷。 
好了,下面我们进入主题。 
影响层次有七个层。 《NLP生活法则》    
130 
 
要明白这个图,以及怎么明白怎么用它来解决个人问题, 先要明白,每一层的意思。 
本来,我在小雨做的电子书《牛头智慧 II》里有五课是讲这个的。叫牛头讲影响层次第一、二、三、四、五课。   
   只不过,这里我想尝试把它们讲得更明白一点,贴近生活,贴近应用一点。 
我先讲七层的意思,然后举实例来说明吧。 
第一层:环境。 
它是指时间、地点、人物、物体、科术与讯息。  
我在上NLP执行师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环境与最高层的系统,有什么区别啊?” 
当时老师没给我讲明白,或许说我自己没听明白。这里,我说说我后来的理解。 
环境,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在影响层次,是指我们周围存在些什么,或我们拥有些什么,这里是比较静态的。  
比如说:我有一支笔。——这里笔,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比如说:我今天去了公园钓鱼。——这里,公园,鱼,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而系统是指什么呢? 
它是指我  与一个团体的“关系” 。而且,这个团体,一般是指包含“我”在内的。  
我举例。  
我的家庭关系不好。——这就是我与系统的关系,家庭,就是一个系统,而且它包含我在内。  
我在单位里可受欢迎了。——这里,单位就是一个系统,因为第一它是群体,第二,它包含我在内。  
    为什么系统会放在最上面呢? 
因为个人的影响力,许多时候总是小于群体的,更何况这里的群体,还是指包含你在内的。 
只不过在 NLP,主要指包括自己在内的系统。谈得最多的,是家庭。这个最贴近我们的系统。其它的一些
系统,那是《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了。NLP一般很少谈得那么远。  
好,这里只是稍为区别一下,我们继续。  
第二层是行为。这个不用说了。  
第三层是能力与习惯。这个也很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NLP的名词,有它自己的含义。事实上,如果在一般语言里,环境就是系统。可是,在NLP里,
我们是有特殊的指定的。所以,我们不要以自己旧的知识乱套上去。 《NLP生活法则》    
131 
能力=方法+状态=方法+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情绪)  
此时有人提问:环境和系统的区别? 
牛头答曰:静态与动态。一个是指我在哪里、我周围有什么、我拥有什么……  ;一个是指我与群体发生了什么
关系。 
比如,你说我在学校。——这里学校只不过是环境。 
可是,如果你说,我带领学校兴趣斗牛运动。——这时,关系就产生了,环境就开始向系统转型了。 
 
当我与一个包含我在内的群体,产生了关系,这个群体,就叫系统。而群体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人组成
的。 
NLP 这里的系统的概念,虽然也可以等同一般我们语言里的系统,可是在用的时候,还是有它比较严格的
指定的。 
 
下面继续主题,第三层是经验。 
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或自己想象出来的经历,就算是经验,想象出来的也算。一般人想象出来的经历,影
响力不太大,可是,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想象力很强,几乎可以等同于实际经验。比如爱因斯坦,他就想象自己
骑着光在宇宙飞;像神经病人,他们就经常用想象来取代实际的经验;像一些运动员,他们就通过想象来完善自
己的动作。  
     经验包含二个部分: 
     一个是我们怎么从外界得到信息的?——外感官。 
我的外在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身(指皮肤) 。我们通看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有舌尝,用
身体接触来得到信息。所以,眼耳鼻舌身为五觉,在NLP中叫五个外感官。  
它们的功能叫:感元。  
比如,眼是用来看的——视觉。  
    耳是用来听的——听觉  
    身体是用来接触,动作的——触觉与动觉——简称触觉。  
    舌用来尝——味觉。  
    鼻子用来闻——嗅觉。  
高手小雨补充:有点像佛学里的外六根 、内六尘  《NLP生活法则》    
132 
牛头答:是的,六根还加上“意” ,是指我们通过看听说闻后,形成的意识。 
然后,从外感元,也叫感元得到的信息,就进入大脑,保存起来。大脑保存东西,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
它不是说:你今天的事,就保存在 A点,明天的,保存在 B 点,后天保存在 C点……  ,不是这样的。 
它是把视觉的信息,保存在一个地方;把听觉的信念,保存在一个地方;触觉的,保存在一个地方;……  这
样子把一个经验拆散开来。然后,能过大脑的联系功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的。  比如,有一条神经,把 A 视 A听
A触,串在一起。你回忆时,就顺着这条神经,把这件事的所有经验回忆起来了。 
大家可以做一个尝试,回忆你最喜欢的一个人。你会发现,有时你先回忆起他(她)的样子;有时你先回忆
起他(她)的声音;有时…… 
我们把这些保存经验的不同通道,叫内感元。 
比如,你听到母亲说: “小佳,吃饭了。 ”你大脑就记录了这一个经验,里面有一个听感元就记录了你妈的声
音,而且,这个声音还有大小,远近,声质,快慢等的不同变化。这些不同变化的区别,大脑里又分别记录了。
这些区别,我们就叫:次感元。意思是次一级的内感元。它们组成了我们经验最基本,细小的单位。所以,李中
莹老师给它们也命名为:经验元素。意思是说它们是组成经验的基本元素。 
 
捣蛋同学提问:这些元素能否决定一个人的响应习惯? 
牛头回答:有影响的。我们在记录我们的经验时,每个人都不大一样。  造成我们的感受也很不一样。 
 
我记得,我最早学习次感元,是在台湾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一个中学老师研究二个学习在考场的
次感元。学生 A 学习很好,学生 B很怯场,平时学习与 A 差不多,可是考分就是不如A。结果,一问。发现A
在回忆起考试时,他的视角是回忆到自己从考场的上方,向上看监考老师的。他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看老师,还
能看到老师那“地中海”的头顶,很好笑。所以,他一点都不怯场,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相反,B回忆考试,他觉得老师站在讲台台阶上冷冷地看着他。大家想想看,老师站在台阶上当然比他
高啦,而且还“冷冷” 。所以,他的视觉次感元的空间位置与 A的不同,就让他感受不太好,怯场也就随之而来。
后来老师帮他改了一个,改成平视,他就觉得好多了。 
捣蛋再次提问:这些元素影响了他的“信念”还是?  
牛头:不是的。次感元的不同,影响了他的经验——》影响了他当时的感受。  可是,一次的感受,不一定
会改变信念的。可是,如果是很多次,就会了。 很好理解的,如果他经历十次怯场,他认为自己是很容易怯场
的,这时信念就形成了。 
 
然后,第四层是信念与价值观一层。 
价值观是指我们的需求、渴望。 
比如,我受吃西瓜;爱吃葡萄;——这就是价值观。 
比如,我讨厌蟑螂。这也是,渴望回避的一个冬冬。  
而信念就是我们坚信的观念。 
 
结构师提问:我是个爱学习的人,这个是信念吗? 
牛头答:是的。  一般来说,信念是服务于价值观的,我们大脑很少会特别去记录一些对我们不重要的观念。    
信念有三个进化层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