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联手抗清。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商毅也带领人马,出发渡江。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一九章 投效(上)

在商毅渡江的时候,多铎的大军虽然己经聚集在归德府、徐州一线,前锋己经攻到了毫州。不过到并没有像另一时空那样长驱南下,一举占领淮西地区。因为多铎到达归德府以后,巳经得知了豪格在淮安大败的消息。

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尓衮的亲兄弟,同时也是他的死党,现在为正白旗旗主,因此对与多尔衮争夺权势的豪格当然没有什么好感。知道豪格在淮安惨败之后,多铎自然也是幸灾乐祸,见了豪格之后,先把他冷嘲热讽了一番,然后又以不听号令、擅自进军,遭此惨败,有辱国威的罪名,下令将豪格收押软禁,并派人报回北京,听传多尔衮的发落。

虽然豪格和多铎都是亲王,但现在豪格刚逢大败,手里又缺兵少将,当然不是多铎的对手,而且多铎虽然比他年纪小,但却还长着豪格一辈,弄不好还要加一条目无尊长的罪名,因此也不敢反抗,老老实实束手就擒了,生死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过多铎虽然囚监了豪格,但对豪格的失败也不敢小视。他也知道阿巴泰在山东就败给了商家军,当时多铎还没放在心上,因为阿巴泰在多铎眼里,不过是个老朽罢了。而豪格则不同,在清朝的诸将中,他打仗可确实是一把好手,论其勇猛自己和多尔衮都不是对手,只有阿济格能压他一筹,而他竟也败在商毅手上,致少也说明,商毅此人,确实有些本事。因此多铎也不由谨慎起来,不敢冒然进军。

这时多铎手下己有大军二十余万,其中满八旗军约有二万五千余人,包衣随役四万余人,汉军也有四五万人,其余近一半都是收降的明军和大顺军,绝大多数都还没来得剃发梳发。不过还有相当一部份留在洛阳。一面派人打探明军的动向,一面也催促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迅速赶来。之所以要催这两个人,是因为多铎部的四十多门红衣大炮都在他们手里。

现在多铎得知阿巴泰和豪格的败仗,主要都是因为商家军的火器太犀利,太厉害了,但多铎对此也是半信半疑,因为他也和使用火器的明军交过战,并不觉得火器有多厉害之处。因此多铎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用红衣大炮来压制商家军的火器就可以了。另一方面也是准备用来攻城用的。

就在清军警慎进军的时候,商毅也到达了扬州府。

这时史可法虽然也很焦急,但比起上一次来,明显要好得多,因为清军到了毫州以后,并没有继续南下了,而商毅虽然不在,但在江北驻扎着近两万商家军的士兵,在清水潭一战中,见识了商家军超强的战斗力之后,史可法的底气也足了不少。

本来史可法还有些担心,商家军会持勇呈强,不好管理,因为以前在扬州时,几乎天天都有人像史可法告状江北四镇的人马,不是强买强卖,就是欺压百姓。就连己经服从了史可法的高杰,也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主,让人一刻也不省心。但商家军和江北四镇完全不同,一连半个月的时候,竟没有一个人来向史可法告商家军的状,听到的几乎都是好评。

而且有好次史可法都亲眼看见,有商家军的士兵在街上帮着百姓推车挑担,再不就是扫地清渣,也令史可法觉得十分惊奇,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军队吗?就是当年的岳家军、戚家军也不过如此吧。而这支军队居然就是商毅训练出来的,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别说是史可法,就连李本深、胡世铨也是无比惊奇,同时也羞愧万分,看人家商家军和老百姓完全打成一片,亲密的就像一家人,而自己的军队却像毒蛇猛兽一样,避之不及,同样都是军队,为啥差距就这么大呢?

商毅到达扬州之后,立刻和史可法开始商议布置江淮的防线。这时左玉良在军中暴毙而亡的消息也己经传来了,估计黄得功和刘良佐击败左军的机会更大,也可以更快的返回江北。不过现在凤阳到庐州一线的防守依然十分空虚,虽然这时江北商家军的兵力也充足了不少,但也不足以守卫这么大的一片地区。

因此商毅和史可法也决定,只把防线向前推一步,扩大的凤阳一线,然后尽可能拖沿时间,让刘、黄两人能够返回到江北的驻地来。商毅当即派成进带领第一师,进驻凤阳,和泗州呈犄角之势,依托淮河进行防守。自己和其他人马暂时留驻在扬州附近,做为机动兵力。

就在当天晚上,李本深带着高杰的遗孀邢氏和幼子高元觉,来求见商毅,当面拜谢商毅抓住许定国父子,为高杰报仇的恩情。三人都跪倒在地,向商毅叩拜。

商毅把他们扶起来,道:“我和高将军在南京虽然小有嫌瑕,但并无私仇,高将军不幸丧于小人之手,但也是为国尽忠,令人佩服,我敬佩高将军的忠义,为他报仇,也是份内之事,李督都、高夫人和公子不必挂怀。”

三人都起身之后,李深本道:“本深自幼父母双亡,是舅父将我养大,本深以父而事,军门大人为我舅父报仇,如此大恩,本深终身难报。如果军门大人不弃,本深愿意从此投奔军门麾下听用,以报军门的恩情。”

原来高杰己死,高元觉年幼,不能服众,部下也四分五裂,李成栋降清、胡荗祯、吴胜兆等人也都各自都有小算盘,互相拉帮结派,收聚高杰的余部军马。李本深手下本有两万多人马,已被拉走了七八千人。因此李本深和邢氏商议,还是找个靠山为好。而史可法显然是靠不住得,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靠商毅。因此李本深才和邢氏一起来到扬州,希望能见商毅一面,当面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到了扬州之后,李本深也亲眼目暏了商家军的军纪严明和深得民心的表现,也让李本深颇有感触,毕竟李本深现在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还是有理想的年纪,因此也觉得如果真的能投到商毅的帐下听用,说不定还真的大有前途。于是商毅一到扬州,他就和邢氏带着高元觉,来见商毅。

商毅当然知道,李本深绝不会因为自己为高杰报了仇,才投奔自己,而且他也基本能够体会李本深和邢氏的意思,因此沉思了一会,才道:“李督都,你们愿意投奔我们商家军,我自然欢迎,不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商家军也自有商家军的规据,请你三思。”

李本深忙道:“军门请说。”

商毅道:“第一我商家军不许私兵,因此你若投效商家军,你的部队必须接受我们的整编、而且士兵也有标准,达标者才能算正式士兵,未达标者是能算预备军,接受训练,再重新测试;第二我不管你们过去是什么官职,但在我们商家军内,一率按材录用,能者上、庸者下,一切全凭能力,决无偏私;第三投效商家军,就必需尊守商家军的军纪,违纪者必以军法从事,绝无包庇袒护。这三条你能答应吗?”

李本深也不禁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想投奔商家军,商毅一定会有条件,只是没想到这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等于是把自己的军队都给剥夺了,那么自己投奔还有什么意义。

商毅也看出他的犹豫,道:“李督都,我也知道这些条件确实都非常为难,但我商家军自从成军己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全在团结协力、训练有素、军纪严整、赏罚分明,不是这样,也就没有现在的商家军,因此无论是谁,想投奔商家军,都必需受这些条件,如果你现在拿不定把握,不访回去考虑几日,再作决定也不迟。”

李本深正是顺着答应下来,这时邢氏忽然开口道:“本深,不用再考虑了,你就全部答应商军门的这些要求吧。”

李本深一怔,看着邢氏,道:“舅母,你……”

邢氏打断他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不过是舍不得放弃现在的军队,但你想过没有,这点军队算得了什么?如果你在商军门麾下听用效力,努力奋进,前途自然无量,又何必在乎眼前这一点小失,不要再多想了,赶快答应下来吧。”

李本深呆了一下,然后跪下道:“商军门,我全都答应,从此以后,将准军门马首是瞻。”

商毅点了点头,看了邢氏一眼,心想这个女人到是有些见识,不过不知道她当初看上高杰那一点了,居然扔下李自成这支大潜力股跟高杰私奔,要是当初她跟着李自成,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过几天皇后的瘾。

不过这话当然不能说出来,商毅道:“好,李本深,你看什么时候可以把军队带过来,而士兵的家眷,都可以迁移到浙江定居。还有高夫人和公子,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到杭州去安居,而高公子也可以在我们在杭州开设的学校。”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二零章 投效(下)

第二天,李本深又来找商毅,当然不是对昨天的事情有所反悔,而是告诉商毅一个消息,原来是巳经投降清廷的李成栋,派自己的养子李元胤来和李本深联络,也希望能够返归明朝,并投效到商毅的部下来。

原来这个时候的李成栋是归属多铎来管辖,不过他现在可远没有在另一时空里那么风光,因为在这个时空里,李戌栋最初投效的是豪格,多铎当然不待见他,而现在豪格已经失势,李成栋自然也连带着倒霉。而多铎手下的降军共有十余万人,也分三等,但在淮安惨败中,李成栋的人马也跟着拆损了大半,手里没有人马,说话的底气就更不足了。虽然李成栋没有像豪格那样被监禁起来,但就是在降军中,也只能算是最低的一档。

因此李成栋这段时间里可也受了不少气,同时也对自己当初草率的向清军投降的行为十分后悔,在养子李元胤和侧室赵氏的劝说下,也动了弃清返明的念头,而李元胤在明朝时,和李本深也有些交情,于是也的自告奋勇,暗中潜回扬州,联络李本深,看看他是否能为自己牵线。

李本深得知了李元胤的来意之后,立刻劝他与其返归明朝,不如直接投降商家军得好,同时也把自己决定投效商毅的经过,还有商毅的条件说了一遍。

投效商家军李元胤到是觉得不错,但要交出所有的军队,这一点李元胤可不敢做主,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够见商毅一面,当面说一下。于是李本深又来找商毅,看他见不见李元胤。

听李本深讲完来龙去脉之后,商毅也不觉好笑,因为历史上李成栋反正,还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而现在刚刚才降清,那边的位置还没有坐热乎,就想着弃清归明了,看来历史己经变得越来越有趣,而且自己的翅膀终于扇动的风暴也越来越大了。

因此商毅点了点头,道:“好吧,你带他进来,我见他一面。”

不一会儿李本深带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颇为精明干练的样子。见了商毅之后,跪下施礼,道:“小人李元胤,见过商军门。”

对李元胤商毅到知到一些,他字符伯,是河南南阳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良家子,养以为子。自少年时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但他稍读书,知大义,而且心计密赡,饶有器量。李成栋降清时,李元胤怏怏不乐。在另一时空里李成栋反正,李元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李成栋身死之后,李元胤依然对南明忠心耿耿,直到最后战死。

商毅道:“李元胤,你的来意本深都己经对我说了,李成栋如果是真心归返,我自然是欢迎,但你凭什么让我相信,李成栋是真心归返,而不是反复无常呢?”

李元胤虽然为人精明,但也被商毅问得哑口无言,因为商毅问得也不无道理,毕竟李成栋是投降了清廷,现在突然又要归返,任谁也会怀疑,因此李元胤也怔了好一会儿,才道:“回禀军门,父亲当日之举,也是迫不得己,为形势所逼,才行此下策,还望大人见谅。”

商毅“哼”了一芦,道:“李成栋当日降清,可并非是迫不得己呀,且清虏兵势并不多,就算不敌清虏,也可以败退避让,难道非要投靠异族,出卖祖宗吗?就算他今日弃清归明,难保他日后不会降而复反啊。”

李元胤脸上也是红一阵白一阵,只好磕头不止,道:“父亲是一时糊涂,现在己经追悔莫及,情愿改过自新,戴罪立功,决不敢欺骗大人,只求大人能够成全父亲这份苦心。”

商毅点了点头,道:“好吧,念在大家都是华夏一脉的份上,我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即然是绿林出身,就应该懂得绿林的规据,交一个头名状来,我更收留你们。”

李元胤万没想到商毅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怔了半响才道:“军门要什么样的头名状?”

商毅笑道:“自然不能是一般的头名状,至少也要是固山额真,或都是贝子贝勒,只要交了头名状,我才能相信李成栋是真心归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