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8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将军所讲的‘石勒用间胜王浚’就是此计的一个绝好例证。

还有一切诈降的策略,也无非是‘笑里藏刀’。它的同义语是口蜜腹剑,意思是说嘴边甜如蜜,心里毒如蛇。玩弄此计的人,其表现是笑脸常开口,背后磨刀霍霍向猪羊。

人类最天真的本能就是笑和哭,由于习于奸诈,此本能就变了质也走了样。哭和笑,都有真和假,真哭或假哭,充其量不外发泄内心的郁闷或博人同情,但笑却不同了,除天真之大笑、微笑表露喜悦外,做作出来的狂笑、浪笑、狞笑、奸笑、冷笑、谄笑、暗笑、傻笑和媚笑等,都是有企图的,不是落人之面,谋人之财,就是害人之命。

所以大唐诗人白居易有所感而吟道:‘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惟有人心看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嗔。’更有‘人间妖艳美女可杀人于含笑之间’一说。可想而知,人间的笑是多么的复杂神秘,多么的深不可测。因为哭的形象是丑恶的,笑是美丽的,人以厌丑而爱美丽,所以上哭的当少,上笑的当多。即是说,哭声不会淹没英雄,笑声可以埋葬豪杰。

但有的时候,哭声亦可淹没英雄,只是为数不多而已。以笑为进取武器,变即‘笑脸攻势’,使用时要自然,要笑得其时,笑得其道。象褒姒那样,因笑不得其时,会搞出‘峰(烽)火戏诸侯而不听使唤’,萧夫人笑非其道,招来诸侯围攻,身亡国灭。而相反的杨贵妃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些不过是女人笑的效果,若用在见血见泪的斗争场面之上的笑,不限于女人,也不一定要笑。总之表面上是装出谦恭敦厚、和蔼可亲,以假诚恳争取真诚恳,以假同情换取真同情,使对方于不知不觉间堕吾术中。不难想象,此中有‘阳奉阴违’、‘扮猪吃虎’之意。

政治家有一信条叫做‘以柔克刚’,要捉苍蝇,用一粒糖胜过喷杀虫水。俗语有云‘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何时休?’其解释就是越爱越恨,越亲越仇,所以变(便)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之戒。为什么越亲越仇,亲家往往变冤家呢?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利害冲突。在有所利用时则巴结迎风,呼爹叫娘,一旦时移势易,首先要斗的就是最亲密的之人。历史上汉初的吕雉对戚夫人,唐朝的武才人对王皇后,初期何其亲匿孝顺,后来又如何之冷酷无情,正所谓‘当时相倚何重,后来相逼何酷’。吕雉、武则天之所以夺权成功,在于笑里藏刀,戚夫人、王皇后之所以失败,在于笑里无刀。

刘邦和项羽,乃是结义兄弟,为了争权夺势,结义变成结怨,刘邦会用笑里藏刀的手段,故能逃过鸿门宴厄运,项羽不知用此手段,难免自刎于乌江。

由于口蜜腹剑、阳奉阴违之人太多,所以饱经世故的,最提防的是见面笑笑嘻嘻,握手亲亲热热之人。昔日唐明皇身边的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排除异己,以及楚怀王的爱姬郑袖计除魏美人,无不是善用了‘笑里藏刀’之计。所以贤人、善人一定戒备小人、恶人的两面三刀!切记!切记!”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这辞意是:当战局发展必然有所损失时,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胜利。

‘李代桃僵’这句话,系根据乐府的‘鸡鸣篇’而来,原诗是‘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本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来用这句话来作比喻,即以此代彼之意,浅白的说就是:甲闯了祸,由乙去受罪做替死鬼。它与‘偷梁换柱’、‘偷天换日’‘偷梁换柱’以及‘移花接木’是有绝然区别的,切不可将它们混淆不清。说这代罪替死,闯祸的都是大有苗头的人,代罪的自然是他的信徒了,起码是对他有所仰望者。

在社会上,有许多作奸犯科的头子是雇有替身的,即是高价请人主持犯罪卖买,自己躲在幕后操纵,无事时,薪金照付;遇事则由替身出面,或罚款,或坐牢,甚至上刑场,也可以量钱搅掂,叫他死而无怨。看来,‘闯祸者’与‘代罪人’之间,心存有一种特殊关系。人都是爱惜自己的,谁肯白白牺牲利益去成全别人?何况拿生命去阴阳界的国际玩笑?

古人重义,今人重财,亦有为爱情而以身替死的,可算是别开生面的一种新公式。远在春秋时代,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哭谏不成,急兄难子寿赴义;李代桃僵,换婴孩赵氏存孤。这两件事都是代罪替死的典范,可谓是可歌可泣、死而后已!但也有以此为计而逃脱法网的大奸大恶之人,可谓是逍遥法外的漏网之鱼!”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这辞意是说:出现微小的漏洞,也必须及时利用;发现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获得。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顺手牵羊’这一成语,是说当在行路的时候,忽见路边有一只羊,顺手把它牵回家具(据)为己有的意思!这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如俗话所说的‘自动送上,却之不恭’和‘因利乘便,冷手执个热馒头’一样。世上的事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却非常微妙,往往在无意之中得到想不到的便宜货,也有因形势所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表面看来,这巧遇似属幸运,但实际上却是‘狗上瓦坑有条路’,‘顺手牵羊’所以成为谋人之计,自然不会是‘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那么清高了,而是损人利己!

人是没有不贪便宜的,大人物大贪,小人物小贪;贪,就是生活的追求。所谓‘不贪不谋者’,那是遇不到心上的目的物时所说的漂亮话,是一种‘酸葡萄’思想。拿陶渊明来说,他高唱‘富贵非我愿’的同时,却无意中透露出那是由于‘帝乡不可期’,如果帝乡可期呢,他未必那样清高,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故里,‘坐车’或‘棹艇’去耕田吧。

其实,说穿了,‘顺手牵羊’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想充实自己的生活思想,其方式是和平攫取,比趁火打劫稍为好一点、稍为高明一些!毕竟‘和平攫取’的机会不常有,想创造机会的英雄人物也不会寄希望于和平,所谓‘不打不劫,不英不雄,不富不贵。’可知贪婪是人类天性,打劫乃英雄行径,不管是明贪暗贪,暗劫明劫,方法不同,其把别人利益据为己有的计谋则一。

如果把‘顺手牵羊’这一计看作是和平策略,或认为是‘富贵逼人来’的幸运,将是大错特错,世上只有碰彩的赌博,绝没有无主的肥羊蹲在路边等人去牵,何况英雄事业是靠自己去创起,而非凭空洞渺茫的天数或命运,意外的收获不外是在‘混战、遭遇战、乌龙战’中的一场偶然胜仗罢了。即是说,在击溃了主要敌人的时候,挟战胜余威,乘机再去消灭次要的敌人,或者在狩猎时打不到猛虎,捉只猴子回来邀功。

‘顺手牵羊’的运用很广,民间最普通,官场最突出,这是环境不同的缘故,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人偷牛,被拿到官府里,控他偷牛罪,他却对县官狡辩说:‘我哪里是偷牛?不过路上有一根绳子,顺便拾回家去,而牛自动跟上来罢了!’这虽属笑话,可算是人间百态里‘顺手牵牛’的一个绝好例证。至于这‘顺手牵羊’的例证,春秋时‘崔杼计除齐庄公’以及‘楚王抢夺息夫人’的事件,还不是因为女人而争风吃醋、顺手牵羊么?”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有怀疑就要侦察确实,待情况完全掌握了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条件。

‘打草惊蛇’和‘无中生有’的意义不同。‘无中生有’是凭空制造谣言或事件:‘打草惊蛇’是本来就有这件事,大家不注意冷落了,而特别使之突出,骇人听闻,制造混乱局面,使之闻风丧胆,进一步达到‘趁火打劫’的目的,这和‘无中生有’的目的是相同的,这就是‘惟恐天下不乱’思想,是指未占到便宜的‘英雄’行径。国为天下太平,英雄无用武之地,天下乱,社会秩序就会动摇,正所谓‘中原逐鹿’之秋,就是‘敬惜字纸’的人也会‘投笔揭竿’呢,何况好乱成性之人?盖此乃乘机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也。

三国时,诸葛亮曾略施此等小计,就使得‘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战国时,司马熹妙计立阴姬为中山王皇后的事件,真个令人拍手叫绝,可赛比张仪利用‘无中生有’之计戏弄楚怀王及其郑袖、南后两位爱妃的事件。但司马熹却是运用‘打草惊蛇’之计而纵横捭阖、稳固自己的。”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惜;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凡有作为的,难以驾御(驭)和控制的,不可以利用;凡没有作为的,往往要依附别人以强立,这就会来求助于我。利用没有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借尸还魂’这句话,系根据神话传说而来。据说八仙中有一位铁拐李,本是个翩翩少年,博学强记,姓李名玄,因好幻想,醉心为仙,拜太上老君为师,学得了一套长生不老术。一日,他嘱咐徒弟说:‘我立即要神离躯壳,跟师父魂游太空去,你好好守住,不要离开半步,守到第七天。如果我魂还款还的话,那是我已成仙去了,才可将肉体焚化!’说完,静坐神游去了。徒弟守住尸体,加意防护,日夜不懈。守到第六日,忽然他的家人匆匆赶来,促他回家,说他的母亲病得很重,危在旦夕,务要赶回家见最后一面。徒弟听见,大哭起来,说:‘母病危急,师魂款还,如我回去,谁守师尸;不回家,母难瞑目。’家人力劝他,说师徒之义怎及父母之情?况人死六天,脏腑已腐,哪有还魂之理?于是合手将李玄的尸骸焚化,赶回家去了。第七日,李玄的魂归来了,却没有尸首可投,变成一个无主孤魂,日夜向空号叫,忽见路边有一具乞丐的死尸,猛然想起太上老君临别时说过的话:‘辟谷不辟谷,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便长叹一声:‘罢了!既然劫数难逃,大限已定,也不能相强了。慌不择路,魂正无依,不如将错就错吧!’乃附丐尸而起,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露肚跛脚,要靠拐杖走路的人。魂是李玄的,形是乞丐的,所以叫做‘借尸还魂’。这句话的涵义是自己在失败之后,要凭借或利用某种力量,作东山再起的意思。凭借新力量是‘借尸’,东山再起就是‘还魂’。

这种现象,商场上很常见。其用在军事、政治上的,东周列国的时代,更见多采多姿,那时的道义风气很盛,所谓扶弱国、继绝世的壮举,比比皆是:如宋襄公平齐乱,立世子昭为君;秦穆公扶立重耳,申包胥哭师秦庭。这是荦荦大者的。自秦朝以后,道义的施与已变成了利害借贷,刘备强借荆州还魂,搞到亲戚翻面,兵戎相见;更有借了赖着不还之事。

由此可见,‘尸’是不会白借也不可以乱借的,谨防‘僵尸入屋’,搞得自己家宅不宁,世上不少乘人之危而趁火打劫的。所谓‘呼蛇容易遣蛇难’以及‘引狼入室’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行使这‘借尸还魂’这一计,一定要慎重考虑。象‘田子春计弄吕后,齐王刘泽反山东’是一个漂亮的例证;但‘刘璋借力拒张鲁,刘备乘机而入’就是一个‘借尸难返’的佐证,直逼得刘璋国破家亡。”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这辞意是说:等待自然条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它,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它。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办法让敌人返过来攻我。

‘调虎离山’有两种解释:一是引老虎离开深山,赶落平阳,然后将他(它)射杀;二是把老虎赶跑了,再去慢慢收拾山上那些平日恃虎横行霸道的狐狸。施诸人身的即是:把主要的危险人物引出了他那根深蒂(地)固的地盘,使他丧失了反抗的凭借,慢慢整隶他;或把他身边的危险人物弄走,削弱他的实力,然后逐步将他收拾。

韩非子所说:‘夫虎之所以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这正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策略用在争权上最多,可以说自古已然,于今为烈,一代胜一代,一浪高一浪,越来越见神化。争权是夺利的手段,夺利才是争权的目的,从没有不为利而去争权的傻瓜,也未见的没有权力维护的‘利’会长久,要施展自己的抱负,非把权力抓到手不行!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