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条件面谈。

毕勒哥当然不会同意宋朝方面苛刻的条件,自销封号便等于失去国主之位,变成贱民。而在条件没谈好之前贸然出城那自己便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地,成了宋军手中的玩物,是打是杀就看大宋皇帝的心情了。因此他要求在保留高昌国号和王室的安全和地位的情况下开城‘迎接’天兵入城,自己遣世子前往大宋为质。以表明自己与宋修好的决心。

宰相跑了几遭好话说尽,依然未能打动宋军大帅,只能怅然回报。皇帝的命令便是灭国,与毕勒哥所提的条件相差太远,高宠和赵礼当然不敢答应,不过送上的礼物当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而他们也只有选择继续打下去,直到将他们打服为止,只是将这么好的地方毁掉有些可惜……

在二次谈判破裂的次日,宋军便恢复了炮击。宋军的炮弹似乎长了眼睛一般,准确的命中了宰相和左将军的府邸,幸亏他们早有准备及时撤出才没有丢了性命。而王宫自然也是主要的炮击目标,可能宫城中高大建筑的阻挡使宋军观察哨失察。未能击中毕勒哥的寝殿,却把内苑给炸的一片狼藉,养在其中的珍禽异兽。狮虎狼虫受惊发狂,在宫中四处乱闯。咬死了十多个内侍、宫女,最后不得不动用军队将这些国主心爱之物捕杀。

王国的首脑家遭到了炮击让城中的一片哗然。那些家园早已毁于炮火的人是幸灾乐祸,心里平衡了很多,现在大家一样了,这就是你们不肯与宋军合作的下场,该;而那些‘躲过’这轮炮击的人,也是心中惶恐,不知道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家的脑袋上。炮弹都落进了宫城,就表明城中都在宋军的打击之下了,想打哪就要看人家的心情了,现在唯有劝国主早日答应宋军的条件才是唯一的保全自家的方法!

要是说高昌城中没有安全之地也不完全正确,至今为止城中的佛寺就没有一处落下炮弹。而这绝不是宋军看不到,高昌人大多信仰佛教,城中遍布佛寺,而且往往修建的雄伟高大,尤其是金碧辉煌的大殿,高耸的佛塔最为醒目,说没看到除非宋人都是瞎子。起初大家还相信是佛祖施展法力护佑自己的家免于炮火。

可随着城中各处都遭到炮击,大家渐渐明白这绝不是什么佛祖法力无边,而是宋人和他们一样信奉佛教,开炮时有意识的避开了寺院,这不但让他们有了暂时的栖身之所,也让他们相信有同样信仰的宋人定然不会随意伤害自己,针对的只是那个一直不肯答应宋军条件的国主,也正是因为他的背信弃义给大家招来了这场无妄之灾!

其实高昌人最应该感谢的却是宋军的监军赵礼。在起初的几轮炮击过后,大家便已经发现那些失去家园的高昌百姓和官员都跑到了寺庙之中避难,只要一次炮火急袭就能取得重大战果,于是要求将寺庙作为打击目标。但是炮兵们的建议被赵礼断然拒绝,并发出严令在任何情况下禁止炮击寺庙,不准对僧人开炮,即便入城后也要严格遵守此令,否则杀无赦!

按说对敌作战一切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重要目标为前提,因此监军的命令让众将十分不解,即便是高宠也觉得迷惑,赵礼不得不对此解释一番。他当年是见过大观年间的僧道之争的,在皇帝的崇道的前提下,全国到处毁佛寺建道观,这引发了持续数年的僧道信徒之间的冲突,僧人们不惜**反抗,连当时的太子赵桓都卷入其中,最后还是动用官府的力量强制推行才得以继续。

僧道之争给当时的赵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明白宗教信仰隐含的强大力量,以致当时王爷都得装神弄鬼的借此迷惑众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后征伐西夏、大理皇帝都借助佛教人士的力量稳定人心,削弱民众的敌意。而高昌举国上下不论是国主,还是最低等的奴隶都崇信佛教,那些寺庙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心灵的家园,尤其是处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前沿的这里,百姓的宗教归属感更强。

若是不顾当地的民情贸然将寺庙摧毁,必然会被高昌军民视为入侵的异教徒,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反抗情绪,使他们团结一致对抗宋军。与初时定下的通过火力打击摧垮敌人的反抗意识,分化瓦解各阶层敌人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此前所做的都将化为乌有,还会给自己添加无数的潜在敌人……

接下来几天,宋军集中攻击了城中的几个战略要地和城防设施,尤其是在内城的一个粮仓被发射的燃烧弹焚毁。虽然与城中存粮总量相比损失不大,但这让高昌城中的军民更多了层担忧,一旦宋军针对城中仓廪发动炮击将粮食尽数毁掉,那坚持到最后的只会是宋军,而自己却因为熬不下去而沦为饿殍。同时士兵们已经视城头为畏途,没有了城防设施的遮蔽,上去与送死无异,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

由于官员伤亡惨重,城中形势已经有失控的迹象,抢劫、偷盗、杀人越货的恶**件不断,甚至有袭击执行宵禁任务的军兵现象出现,其实大家都明白其中不少事件都有士兵参与其中。百姓们为了躲避炮击不敢出门,商人不敢开门营业,存粮耗尽引发的冲突层出不穷。而天气渐渐变暖,炸死的人畜无人掩埋,逐渐**发出阵阵恶臭,长久下去必会引发瘟疫,混乱的局面将高昌城变成了一座死城。

毕勒哥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宫中时不时落下的炮弹让这里也变的不安全,他是一日三惊不停的变换宫殿,防止被宋军侦知他的所在要了自己的小命,哪里有心去处理政务。而宫外传来的坏消息也让他不安,从其它地方调来的士兵由于一直处于前沿,导致死伤惨重,尤其是那些处于底层的部族兵更是炮灰,他们明白自己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再这么耗下去早晚得死在这里,因而开始密谋绑架国主打开城门出降,以保全性命。

恰在此时派往西辽的使者穿过了宋军的封锁回到城中,带来一个坏消息。现在塞尔柱帝国的使者已经到达西辽,声称十余万大军已经聚集在边界,如果西辽不降他们将发起圣战,誓将西辽灭国,军民屠戮殆尽。而西辽大汗耶律大石拒绝了塞尔柱帝国的‘好意’,已经决意迎战,自然也没有多余的兵力顾及高昌之事了。

高昌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毕勒哥也将在煎熬中苦挨,就是因为他相信西辽不会放弃他们,才勉力支撑不肯接受宋军的要求。而如今西辽拒绝出兵援助的消息对于他来说不异于晴天霹雳,这等于西辽已经将他抛弃,不再管他的死活。绝望中的毕勒哥在大殿中不吃不喝坐了一天,也不吭一声,直到深夜突然下旨令宰相、枢密使及左右卫将军进宫议事……

第三百七十一章抉择

“我以前发过誓,我会为了我的王国和子民一直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吐出最后一口气为止。但是上天惩罚我背叛了大宋,而曾经信誓旦旦会为我们抵挡一切侵略者的盟友在最后时刻抛弃了我们,我决定接受宋军的条件,开城出降!虽然接受这一事实比喝毒药还要痛苦,但为了让让我的子民免于兵火,还是要把它喝下去!”

次日高昌国主毕勒哥在早朝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殿上的众臣对于国主突然做出的决定十分诧异,心中是五味杂陈,毕竟被人逼的举城投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也松了口气,毕竟国主的决定将他们从噩梦中解救出来,保全了城中数万军民,只是不明白国主为何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

其实毕勒哥也是被逼到了绝路上无奈做出的决定,他昨夜召集国主的几个重臣商议,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大家以为城内百姓对国主的无所作为愤愤不满,军队损失惨重兵无战心,只要有人跳出来便会引起暴乱,而他们对此已经无能为力。而宋军一定会乘虚而入,那时的结果不堪设想。

再者西辽面对塞尔柱帝国的入侵无力出援已成定局,而他们面对的这个对手又是十分的强大,其是个老牌帝国兵强马壮统治着整个西亚。西辽虽然也不弱,但是立国才十余年,与塞尔柱的实力还有相当的差距,胜负都是未知。胜了还好,可一旦输了对于高昌也将是灭顶之灾。毕勒哥清楚塞尔柱人比之西辽和宋人贪婪凶残百倍,且他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对于其所征服的国家都会令其改信他们的宗教,否则就是死。

毕勒哥和几个大臣都不敢将赌注押在西辽身上。因为他们输不起。而眼前的大宋虽然是敌人,可他们也是个存续上百年的帝国。雄踞东亚经济繁荣,而他们的皇帝也心怀进取之心,其军队的实力就在眼前摆着,西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塞尔柱人想胜他们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大宋并不排斥他们的信仰的佛教,绝不会做出要求他们改变信仰的事情。

经过一夜的商议,反复权衡利弊后,毕勒哥做出投降大宋也要比塞尔柱人屠戮灭族好上百倍。至于西辽,他们已经丧失了信心。在其眼中高昌不过是颗棋子,可以为他们赚钱的工具,关键时刻便可以舍去的弃子。于是决定无条件接受宋军的条件,上罪己诏,自销封号,交出国玺,等待大宋皇帝的处置,同时命令高昌所属各州放弃抵抗,停止对西辽军的一切补给……

高宠和赵礼看着毕勒哥的降表。也深深的松了口气,再打两天他们的弹药就将耗尽,而人马也都要挨饿了!两人接受了高昌的降表,下令停止炮击。同时命令各部准备进城。封闭了近月的高昌城大门终于向宋军敞开,毕勒哥脱去王袍,在城外交出国玺。率满朝文武投降。

高宠随即率军进城控制了交通要道,占据了城墙。命令高昌军放下武器出城。与此同时,赵礼率步兵一旅进驻宫城。接收王宫和官衙、封存仓廪财物,将毕勒哥及其嫔妃子女囚于内宫,一应供给如常,等待皇帝的诏令再做处置。然后两人以大宋西征军帅府的名义出榜安民,各级官吏暂居原职,尽快清理废墟掩埋尸体,重建市场恢复交易。

三日后,高昌城重新恢复了平静,宋军补充了粮草辎重,高宠率龙骑旅和沙漠军及各部协从军前往龟兹和焉耆两州,接应还在和西辽对峙的西夏军。赵礼率两个步兵旅和辎重队及猎骑旅留守高昌城,同时清点战利品,准备运回国内,向皇帝报捷,等待朝中下一步的指示。

至此西征高昌的战争基本结束,而本以为最为艰苦的攻打高昌城之战却以零伤亡结束。他们依靠武器上的优势对敌纵深和重要目标进行打击,即减少了军队的损失,又收到了理想的作战效果。这种以炮火远程攻击,给敌方政治、经济和民众心理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世人进一步认识到火炮的威力,在战争史上留下‘重锤定乾坤’的震撼!

…………

在高昌战役结束的时候,另一场大战也已经拉开了序幕。新月的旗帜在天空中缓缓升起,真主的武士们听闻圣战的消息从四处赶来。在桑贾尔的传檄之下,呼罗珊、古尔、哥疾宁、锡吉斯坦等地的穆斯林王公纷纷率领部众前来,从各地赶来的穆斯林战士有十万之众,云集在桑贾尔的旗下。出征前的盛大军事阅兵一直持续了足有六个月之久。四个世纪之前,穆斯林战士在怛罗斯击败了高仙芝的唐军,从此将中亚地区化作真主的领地。现在,桑贾尔试图再铸辉煌。

四月,桑贾尔统领着他的大军,渡过阿姆河,进入撒马儿罕城,与马合木会合,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在马合木的要求下,桑贾尔命令首先向叛变马合木依附西辽的葛逻禄人发起了进攻。葛逻禄人无力抵挡桑贾尔的十万大军,于是派出使者向西辽求救。在虎思斡尔朵城中的耶律大石在接到葛逻禄人求援的信后,立刻修书一封给桑贾尔,请求桑贾尔停止进攻,双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存在的争端。

但是骄横的桑贾尔将这封信视为耶律大石的示弱。他相信,他的真主将会保佑他,自己将取得征服异教徒的胜利。他轻蔑的将大石的信丢在一旁,又派遣一位使臣同样给耶律大石带去一封书信。而桑贾尔写下的那封信不是和平的呼唤,而是**裸的恫吓。他相信以自己的实力,可以轻而易举的粉碎耶律大石的抵抗。

在信中,桑贾尔要求耶律大石无条件的率领他的部下投降,同时要放弃自己的信仰,皈依伊斯兰教。他炫耀自己武力强大,有来自各方的战士汇集于他的旗帜下,他夸耀真主的勇士们箭法如神,可以用箭射断敌人的须发。面对塞尔柱帝国气势汹汹的使节,耶律大石在众臣的拱卫下读完了这封信,从信里他读出了桑贾尔的骄妄与自大。

耶律大石命令桑贾尔的使节拔下自己的一根胡子,又给了他一根针。让他用针刺断自己的胡子来验证桑贾尔夸耀其战士可以用箭射断敌人胡须的狂言。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