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币不能交易,市价开始迅猛的回落,官价兑换也跟着调低。而这时官府也发布通告,由于铜币已经退出流通,各交子铺和钱柜将停止兑换铜币。此刻大商们典当、抵押的房屋、田地将要到期,可收购的大量铜币降到市价都没有人肯再接盘。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将铜币赶在官府停止兑换的最后时刻出手给官家!

大商们欲哭无泪,濒临破产,细想之下明白自己是遭人算计了,可即使知道坑了他们的人,自己也无力去报复。因为能有如此大的财力收购铜币、指示商队与蕃商们交换大量货物、再调动军队查缉走私、动用御史清除官府中的蛀虫的人,在大宋只有一人——皇帝!

大商们对皇帝是又敬又恨,这次行动不是仅需要财力和权力就能办到的,还需精通其中的门道,要有缜密的心思和对形势、时机的把握,行动任何一环出现纰漏都会导致失败,且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使他们不得不佩服皇帝的商业头脑。可恨又恨不起来,皇帝在最后一刻放了他们一马并未赶尽杀绝,收购了他们手中的铜币,虽使他们受到巨大的损失,但使他们免于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第二百二十章段誉

赵柽利用现代‘做空’的方法策划了‘狙击铜币’的行动,他利用四大商队雄厚的资金先期高价买入铜币,当然开始要做的不露声色且又能让人广为人知以吸引那些不法大商们的注意;然后持续大量吃进造成市场上铜币价格上扬的态势,将大小买家、卖家全部卷入这场漩涡,使大商们感到危机,逼迫他们不得不出手接盘;这时自己将高价收购的铜币转手给那些大商们,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取了其中的差价。

其后赵柽调动国家机器,在他们强势打压下,那些大商们手中的铜币再无人接盘,而随着交易消失铜币的价格开始大幅下降,但这时还有交子铺和钱柜的官价支撑,大商们还在持续吃进等待反弹。可赵柽这时一纸停止铜币流通、降低兑换牌价的诏令便击垮了他们最后的防线。

最后赵柽还是手下留情留出了缓冲期,他不想毁掉刚刚繁荣起来的海上贸易。而耗尽家财的大商们为了免于破产也只能低价将手中大量铜币向政府兑换成流通的交子和银币。这一场行动各部门在皇帝的统一调度下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但回收了大量的铜币,还刹住了走私的风头,给那些参与走私的大商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虽然不敢保证从此以后能彻底断绝铜币走私,可起码几年内这些人不会再敢动歪心思了。

商场上胜利了,赵柽的心却像这少雨的五月天一样烦躁,在与大理国关于铜矿的谈判中失败了。马扩在接受皇帝的谕命后立刻与大理使团进行了接触。可他们不敢做主,只说要回去请示。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马扩便以回赐使的身份与大理使团一同前往大理,准备和大理国王商讨。可根本没见到一把手,在二把手那儿就被挡了驾,他们国相明确的表示此事行不通。

赵柽对这个国家本没什么兴趣,因为当时的云南地区并不是那么富庶,民族矛盾十分复杂,且对大宋没有什么敌意。而他对大理的了解除了生意上往来,就是后世金大侠系列小说中的‘段王爷’、‘一阳指’、‘六脉神剑’,还有傻傻的痴情皇子段誉,其它的并没有引起他的关注。

现在因为两国关于铜的谈判失败让赵柽不得不把自己的视线从北方转向南方这个国家——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因举国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疆域大致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国的建立时间与宋基本相当。当年太祖平定后蜀不久,王全斌欲乘势取云南,但是在赵匡胤看来,大理国即南诏的延续。其对外扩展是势所必然,提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认为唐朝虽由于黄巢起义而覆灭,起因却是为防御南诏驻扎桂林的戍兵发生兵变。乃致政局糜烂而不可收拾。

基于此,宋对处理与大理国的关系始终心怀顾忌。将其发展控制在低调的限度内。赵匡胤便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他划大渡河为界使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以为这样就可彻底杜绝西南地区边患于未发之际。他这对大理国的既定之策,可说是影响了宋朝至今的整个时期。

与大宋的态度相反,大理国自宋建国后便想与大宋建交称蕃,可一直未宋所接收,只是把他当做一般国家对待,其却锲而不舍遣使达十一次之多。这种情况持续到了政和年间,直到碰到好大喜功的赵佶。大理使臣带着土特产,包括麝香,包括牛黄,还有三百匹战马等贡品,走过漫漫长路来到当时世界最大的都会汴京,他们按照藩属的礼节,向宋徽宗呈上贡物,也呈上他们的诚意,还有对中央政府的忠诚。

此时西夏久攻不下,燕云收复无望,正处于苦闷期的赵佶见有人主动上门求着自己当藩国自然兴奋异常,当日举行国宴,招待这些西南到来的客人,歌舞欢笑,宾主尽欢中,下发文件,任命段和誉同志为大宋国的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大理王,满足了下自己的虚荣心。

随后大理国王段和誉在大理宫廷里,迎接了大宋使者,以及他所带的任命书,欣然接受了大宋的任命,终于和这个世界上一时无二的经济大国接上了关系,盼着和大宋一起走向文明和昌盛…

“这就是那个神功盖世,天下无敌的段誉吗?”赵柽没有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还能‘巧遇’段誉,接下来自己可能就要领教他的‘六脉神剑’了,他看罢属下呈上来的大理国主画像笑着说道。

“阿弥陀佛,老大,据属下所知,这大理国主段和誉虽会些拳脚,但也只限于强身健体,并未显现出绝世武功啊,难道他是隐而不露瞒过了属下的眼睛?”皇帝的话把金赫吓了一跳,那段和誉身怀高超武功而自己怎么就一点没有看出来,而老大隔着十万八千里只凭一张画像就能读出这么多信息来。

“呵呵,大师不必介意,我是顺嘴瞎猜的,你说说他的师承!”赵柽摆摆手笑道,没想到自己一句感慨引起属下的不安。他知道大理国信佛成风,那天龙寺的高僧都是皇族,而金赫这些年在自己的‘力捧’下已经是佛界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频频受邀前往各国名刹说禅,号称佛国的大理自然不能免俗,所以赵柽将金赫调到京中问询。

“是,老大!”金赫恭敬地答道,皇帝口称是猜的,自己却不能马虎,下来一定再好好查查,“段和誉自幼学法于我朝云游到大理的高僧六铉法师,此僧游历五湖四海,遍访名山大寺,佛理高深见识多广,难得的是还兼通儒学经典,常为其讲解治国之道!”

“哦,原来如此,段和誉一直心向大宋也许与此有关吧!”赵柽点头道,心想这六铉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弄不好也就是大宋科场不第转而求佛的士人,否则和尚研究儒学作甚,他这个半瓶子醋在大宋不得意,糊弄下偏安一隅的大理人还行,一不小心还当上了帝师。

“老大也不尽然,这段和誉虽然是国主,但是却只是个傀儡…”金赫详细介绍起了大理的国情。

赵柽没想到早在八百年前中国西南一隅,竟然出现了后世一种民主化格局,这种格局,是经过一百多年的纷争,大理国经过权臣高氏夺位称帝,又经过还位与段氏才在尸山血海的基础上诞生:皇帝做为国家象征,在军事,外交,甚至经济建设上,发号施令,代表国家。而国家的具体措施,大政方针,则由相国决定。

到了段和誉上位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是个摆设,是个盾牌,为的是堵住悠悠众口。他更明白,高氏还政段家,是无奈,是以退为进,是顾忌群臣和诸部反对。如今已经让到了极限,如果自己踏出这个极限,很可能刀剑相向,烛光斧影,出现个大理版的弑君大戏,给自己来上一刀。

伴随着高氏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骨肉相残,最初几年高泰明为相国,称中国公掌握实权。看着高家坐大,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决定国家内政外交,段和誉唯有长声叹息,无能为力。事后,高氏也投桃报李,退让一步,对待皇帝,不再是盛气凌人,气冲霄汉,而是彬彬有礼,极尽臣子之道。除军政大权外,皇帝,照样是皇帝,没有压抑,没有被压制的感觉,被高高供在上面,成为国家代表,成为国家象征。

高泰明死后,段和誉本想可以趁机收回权力,可是,高泰明的弟弟高泰运,趁机而起,走进朝廷,登上相位,接过权力的指挥棒。高泰运死后,群臣谄媚阿附,又倒向高氏后裔高顺贞,积极奔走其门下,群起举荐,“以高量成有德,请立为相,号中国公”,段和誉很无奈,很受伤,唯有点头答应,接受这个无可如何的局面…

“嗯,这段和誉真是如此懦弱无能的人物吗?”赵柽有些不相信地插嘴道,不过也可看出此段誉非彼段誉,确定是金大师把人都误导了,其若有天下无敌的武功,岂会坐视高氏架空自己,早一指头戳死他了。

“这也许与其自幼爱佛有关吧!因而缺乏杀伐之气和铁血手段,做事显得优柔寡断。”金赫点头说道。

“可我看此人却也有大智慧,否则不会一力坚持向我朝称蕃的!”赵柽转了一圈忽然说道。

“老大,何以见得?”金赫有些惊讶地问道,皇帝总是语出惊人,这段和誉让高家欺负成孙子了还有大智慧,岂能让人信服…

第二百二十一章拉拢分化

“大理虽小,但也是有一国之号,可段和誉却不惜自降身份一力主持向我大宋纳贡称臣,你不觉的蹊跷吗?”赵柽看金赫一脸的不相信,笑笑问道

“段和誉自幼随汉僧学习,必听说我朝之繁华,心存仰慕。且这样做更大的好处,就是打通和大宋的商路,西南一隅的大理,从此两国通商,紧靠中原他们可以将其所产刀剑铠甲、战马和百般巧物,通过榷场流进大宋。白花花的银子,也会随之水一样流入大理!”金赫想了想答道。

“呵呵,也可以算作理由,大理国主肯定也是如此和高氏如此说的。”赵柽瞅着金赫就知他还没有想明白接着问道,“他们君臣达成了默契,看似内部平和,一派升平,其实也可想见暗流涌动,段氏自知时刻处于危险之下,可内无接应,如果是你如何去做呢?”

听着金赫的介绍,赵柽想也想的出高氏的嘴脸,他们虽然没有用刀剑指着段和誉的鼻子说,肯定也已经用行动暗示出来了:老段,皇帝是你的,你乖乖地做,乖乖地玩,随意喝酒听音乐,享尽皇帝尊严,但权力归我,你别染指,不然,我们可不客气。

“他难道是想借大宋册封之名钳制高氏,以保大理国主之位,免遭其毒手!”金赫沉思片刻说道。

“嗯,不错!内部难以平衡时,往往都会从外边寻找支持,大理急于和我朝交好这一点,可以说和大辽。还有西夏的目的都不一样。大辽和西夏,和我建交的目的实质是为了学习我朝。然后借此侵略、挟制我朝;段和誉不是这样,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利用中原的力量,来制约和威慑权臣,保持一个和平局面。从这点看毫无疑问他做到了。”赵柽满脸笑意地点头道。

以赵柽的分析,段和誉这样做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赶时髦,他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为了稳固自己的君主身份,才采取这样的策略。他的行动,还有大宋的任命。无疑的向大理国所有人,尤其有野心的人发出警告,别盯着段某的宝座,本宝座,是受到联合国秘书长大宋皇帝的任命的,是受到联合国保护的,谁敢动自己,就是和大宋过不去,就是对大宋进行挑战。那样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民,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寇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以致遗祸。”金赫往来各国之间,当然明白皇帝所说不假,摇头叹道。

而大理向大宋称臣后的变化金赫也是看在眼里的,内政外交一系列变化,使得大理国昂首阔步,高奏凯歌,大步向前,收入快速增长,牛马成群,羊儿遍野,五谷阜盛,笙歌处处。临近小国不再去中原,而是不顾车船劳顿,路远难行,一个个坐着马车,带着礼物,赶来大理。

尤其靖康之乱前后,中原大地,烽烟蔽天、戈矛映日、尸横遍野,金人的铁骑所向,田地为墟,血流成河。而西南的大理国,却一派升平、歌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