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千岁 作者:陶苏(起点vip2013-10-24正文完结)-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对迎上来帮她解斗篷的岫岩唏嘘道。

  岫岩笑道:“是了,今年的冬天来得早。”

  常乐搓着手,望了一眼内室,小声道:“皇上怎么样?”

  岫岩叹口气道:“比前几日略精神些,可还是……”她摇摇头,露出担忧之色。

  那夜流芳殿中,金太后料理了林贤妃和王太医,与林贤妃私通的侍卫也已经被秘秘密处死。但皇帝赵晟却再次昏厥过去。

  这次昏厥的后果比上一次严重许多,上次醒来后很快便恢复正常,可以料理国事;可这次醒来,赵晟的身体却虚弱到了极点,只能卧床休养,已经连续三天了。

  这一次的事情,不仅对他的身体造成重大打击,对他的精神也是一个极大的摧残。

  常乐等身上的寒气散了一些,才走进内室。

  赵晟没躺在床上,而是歪在榻上,身上已经穿好了要外出的龙袍,帝王冠放在几上,只等出去的时候再戴。

  常乐先行了礼。

  赵晟撑着额头,闭目假寐,听见她来了,也不睁眼,淡淡道:“昭阳宫那边如何了?”

  常乐便道:“昭阳宫那边已经都准备好了,鸿胪寺那边也来禀报,说昆马迎亲的车马已抵达宫门外。”

  今日是嘉期公主出嫁的日子。

  赵晟虽然身体不适,但嫁女儿的重要日子,肯定是不愿缺席的。

  他睁开眼睛,说了一句:“给朕准备吧。”

  岫岩和轻云便一起上来,给他戴好帝王冠,又穿了靴子。

  顾太平已然带着人准备好了车驾,赵晟出来便直接登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太极宫而去。

  宫中披红挂彩,到处都洋溢着喜气。

  距离流芳殿林贤妃之死不过三日,但大家仿佛都已经遗忘了这件事似的,整个宫中没有一点悲伤肃穆的氛围。

  谁也不是傻子,虽然林贤妃死得莫名,但是那夜的动乱大家都看在眼里,嗅到这里面的不寻常,谁也不敢乱说。

  太极宫中一如当日国宴一般,场面盛大,朝臣、宗室、妃嫔,济济一堂,帷幕后面奏着喜庆的音乐。

  皇帝驾到,万众跪拜,少不得又有祝愿他身体康健之语。

  很快,金太后也到了。

  不多时,昆马的使臣便进来,他们是迎亲来的,代表的是昆马皇帝,自然也要代表图喀什向赵晟这个老丈人跪拜行礼。

  虽然今天只是送女出嫁的仪式,真正的婚礼要到昆马举行,但赵晟命令一切都遵照大庸风俗来。昆马使臣行过礼,喝过茶,就开始催妆了。

  昭阳宫中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例行公事地催了两遍妆后,盛装打扮的嘉期公主便被扶上了喜车,一路逶迤而行,路经各宫,都有宫女内侍簇拥观礼,声势浩大。

  到了太极宫,公主下车,拜别父母。

  “祖母!父皇!”

  嘉期公主面对金太后和赵晟,才叫了一声,眼中便落下泪来。

  “好孩子!”

  金太后第一个忍不住,一把将她抱在怀里:“我的好孙女,这一去,祖母不是何时还能见到你。”

  “祖母!”嘉期哭了起来。

  旁边的妃嫔和宗室便适时地也陪着落泪。

  赵晟道:“今天是好日子,不要哭。”话虽这样说,他自己却也是眼眶红红的。

  嘉期从金太后怀里挣出来,对赵晟道:“父皇,女儿远嫁,今后不能在侍奉膝下,请父皇一定保重身体。女儿远在昆马,会日日替父皇祝祷,祝愿父皇平安康健。”

  “好。好。”赵晟将她轻轻地揽进了怀里。

  这时候,礼部官员便开始唱喏起来:“吉时已到,请公主上轿!”

  嘉期公主将坐上花轿,从太极宫一路行到皇宫正门朱雀门,然后在朱雀门外弃轿登车,远去昆马。

  “儿臣拜别父皇,拜别祖母!”

  嘉期眼中含泪,最后一次对赵晟和金太后大礼下拜。

  金太后用丝帕捂着脸,不忍心地扭过头。

  赵晟亲手将嘉期扶起来:“好孩子,嫁了人不比在家里,上要孝敬公婆,下要和睦姑嫂,对夫君要敬重。须记住,你是大庸的公主,代表的是大庸的颜面,大庸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倚靠!”

  嘉期用力地点头,离别在即,这个一向有主见的公主,决定在临别时再嘱咐自己的父亲一句。

  此时父女俩近在咫尺,她低声道:“父皇,流芳殿一事女儿虽不知详细,但从今后,皇嗣只怕更加艰难。为天下计,请父皇勿以个人伤心为念,保重身体,天子安,黎民才安。”

  赵晟鼻头一酸,嘉期虽然是他的女儿,年纪又小,可是她继承了父母的智慧,有主见,坚强果敢。赵晟也曾想过,如果嘉期生为男子,必定是最好的储位人选,可惜女儿身。

  “好孩子,父皇知道你的苦心,你放心吧。”

  赵晟最后在嘉期额头亲了一下,才目送着她被宫娥搀扶着走出太极宫,上了花轿。

  一路喜乐环绕,鲜花遍地。

  金太后执意要一直送到朱雀门去,嫔妃、宗室和朝臣自然也是一路跟随。嘉期公主的花轿后面,浩浩荡荡地跟了一大群人。

  而赵晟却已经撑不住了。

  他的身体本来就虚弱,经林贤妃一事的打击,消渴症加剧,只在太极宫站了这么一会儿,便腰痛腿酸,口干头晕。

  顾太平立刻吩咐车驾,送赵晟回大庆宫。

  今天不只是整个皇宫,整个庸京都在为嘉期公主和亲的事情而沸腾。太极宫中虽然热闹散去,但朱雀门外的热闹才刚刚上演。

  昆马的迎亲队伍从朱雀门出发之后,更是万人空巷,百姓全都挤在队伍行进的路线上围观。

  大庸公主嫁给昆马皇帝,实在是天大的佳话。

  外面喜气盈天,大庆宫中却是寂静消沉,只有一炉清香袅袅。

  赵晟回来之后便陷入了昏睡。

  顾太平将其他人都打发出去,内室只剩岫岩和轻云照料,外室则只有常乐跟他,相对而坐。

  “唉……”

  不知是谁先叹了第一口气,另一个人也被感染,相继叹气起来。

  常乐道:“太医说,皇上的病,其实不是身体的病,而是心病。如果皇上自己不能开解心绪,太医们开再多的药,也是无济于事。”

  顾太平摇头道:“皇上也是人,不是神,总有过不去的坎儿。林贤妃的事,固然让他心痛,但真正造成打击的,却仍是为了皇嗣。”

  常乐又叹了口气。

  事到如今,谁也不会相信,皇帝还能有自己的儿子了。太医已经暗示过,皇上的身体操劳过度,又连番受打击,外面看着架子还在,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很难再挽回了。

  传宗接代历来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是关系天下的皇室。

  皇帝无子,这不仅是皇帝自己的家事,更是整个国家的国事。按眼下的情形,迟早要因皇嗣生出巨大的变故。

  顾太平和常乐再怎么担忧,也只是两个奴才,说不上话也起不到作用。

  这时,童小言进来,道:“顾公公,太后来了。”

  顾太平和常乐赶紧站起来。

  金太后在袁松竹的搀扶下,带着一群人进来了。刚刚送走嘉期公主,金太后的神色略显疲惫。

  “皇上呢?”

  顾太平便回答在内室休息。

  金太后便往内室走,跟着进去的人自然不会太多,除袁松竹外,也就是顾太平和常乐两人。

  赵晟刚刚醒来,岫岩和轻云正伺候他喝水,见了太后,也赶紧见礼。

  岫岩搬了一只春凳过来,放在床边,金太后坐了。

  金太后看着赵晟苍白的脸,母子两个相对无言。

  算年纪,金太后保养得当,看着虽然还年轻,但其实已经是七十多岁了。而皇帝赵晟,将近五十,看着倒比金太后还年长。这就是劳心劳力不同的差别。

  尽管皇家不可能像普通人家那样,常常天伦聚乐,太后和皇帝并非每天见面。但金太后是赵晟的生母,自然也是真心地心疼儿子。

  “皇帝呀……”金太后叹息着开了口,“有些事情过去了便过去了,不必放在心上。但是身为天子,有些事情,即便是再艰难,也得去面对了。”

  赵晟垂着眼皮,手里捏着一个玉狮子把玩。

  金太后见他不说话,知道他心里还有抵触,但本着公心,还是说道:“皇嗣一事,现在必须慎重考虑了。否则等朝臣们发动起来,你这个皇帝也只能陷入被动。”

  赵晟这才抬起眼皮,幽幽道:“母亲,儿子刚刚没了孩子。”

  “那不是你的孩子。”金太后果断地说。

  赵晟自嘲地一笑:“是。但我,曾把他当做全部的希望。”

  金太后蠕动了一下嘴唇,没忍心说下去。

  常乐心中难过,仰头忍了一下眼眶里的湿意。

  长春殿中再次陷入沉闷之中。

  赵晟像个执拗的孩子一样低着头不肯说话,而金太后虽没有说什么,却也执着地看着他,无言地透露着自己的坚定。

  金太后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赵晟子嗣无望,必须真正开始考虑此前朝臣之中冒出的那些声音,从宗室之中选择赵姓子弟过继,备为储君。

  可是要赵晟开这个口,无异于让他亲口承认,自己不能再生育的这个事实,即便身为帝王,心如泰山坚硬,也实在是太过为难了。

  68、清平山行宫

  最终,赵晟还是屈服了。

  真正让他屈服的并不是金太后的坚持,而是他的理智。

  身为皇帝,个人的情绪是最不重要的。他在作为一个父亲之前,首先是一个皇帝。他要考虑的是天下,是江山。

  他年近五十,拖着病躯,就算自己硬撑,朝臣们也会急着立储,否则一旦他驾崩,国家没有主人,就会陷入巨大的动荡。

  金太后道:“为今之计,只有从宗室中过继一条法子。皇室没有收养一说,皇帝的位子,只能给赵家人坐。”

  赵晟已然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道:“朝臣们早有过声音,希望从宗室中过继,其实朕的情况,早有人看在眼里,宗室之中也早就有人蠢蠢欲动了。上次御史台上奏,就是一次试探。”

  金太后皱眉道:“宗室之中的年轻子弟很多,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晟微微一笑道:“太后应该问,朝臣们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他嘴角露出一丝自嘲,“朕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对待朝臣多以宽和为主,虽然人人都给朕冠上一个仁君的名头,可是仁也就代表着心慈手软,朝臣们无畏惧之心,难免生出一些旁的心思。皇嗣之望早有争议,朝臣们也在观望,宗室之中哪一位可堪大任。”

  金太后点头道:“哀家明白你的意思,储君人选,不仅要让皇家满意,也要让朝臣满意。将来储君登基,还得靠这些朝臣们治理天下。”

  “正是。”

  赵晟沉吟了一会儿又道:“不过话说回来,以朕这样的景况,过继总要符合几个条件,品行、能力且先不论,单从年纪上说,最好是已成年但未过三十的年轻人。”

  “其实原本幼年过继是最好的,咱们还能自己培养一段时间,但是你的身体……”金太后也直言不讳了,“若有个万一,少年天子容易受人辖制,于国无益。”

  赵晟道:“但若是太过年长,朕若是多撑个几年,也是耽误。”

  金太后道:“你的这些顾虑,想必也是朝臣们的想法。”

  赵晟道:“君臣二十载,自然已经心意相通。”

  “这样算来的话,范围自然缩小,可宗室之中符合条件的人仍然不少。”

  赵晟笑道:“除年龄一条外,自然就是要看个人的才学、能力、品行了,这却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决断的。”

  金太后道:“那你可有中意的?”

  赵晟摇摇头:“事关江山万年,朕还得再看看。”

  金太后也认同。

  两人便又都沉默下来,各自思索着。

  这些事情,顾太平、常乐等人是插不上话的,不过常乐暗暗想着,只要不是恪郡王就好。恪郡王那个人,面慈心狠,手段又不光明磊落,若是做了皇帝,权力膨胀,只怕是个残酷之君,那朝臣百姓可就都倒霉了。

  赵晟想着想着,眼睛一眯,似乎已经有了想法。

  “太后,朕想去清平山住些日子。”

  金太后没明白他的用意,吃惊道:“这个日子去清平山?”

  清平山在庸京西边一百里外,快马半天便可来回,山上有温泉,建有行宫,是皇室度假小住之地,同时还有巨大的狩猎林场,皇室若是举行狩猎,也会在清平山。

  赵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