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一切都因为当年齐楚和秦国之间的那场大战,当时的楚国上柱国项粱被章邯围困在定陶。楚国卿子冠军和齐国相田荣均为前去救援,楚将尹旭虽然及时前去救援却终究是晚了一步,虽然救援了楚国士卒但是项粱还是死于乱军之中。

项粱之死绝对是后来许多事情的导火索项羽饱受叔父项粱的养育之恩,感情深厚。项粱的战死对项羽是个极大的打击除了仇恨章邯和秦国人之外,宋义和田荣也在其列,甚至连参与救援的越王尹旭都受到连累。

如今章邯因为秦军投降一事被项羽饶过宋义已经在进军巨鹿的途中被斩杀,大仇人之中唯独剩下一个齐国田荣。刚愎自用,记仇暴怒的项羽如再能忘记这段仇恨,杀田荣而后快几乎是必然的,分封之时必然会有些打压。

累不其然田市的齐王就这样变成了胶东王,甚至还要让出都城临淄,搬到那海滨的即墨。而齐国则是封给了另外的齐国宗室,那些都是跟随项羽一起参加巨鹿之战的人,算是项羽分封的新贵诸侯,这些人能够成为天下扬名的诸侯全都是仰仗项羽。所以对西楚霸王也怀了一丝感jī之心,随算不是是心腹,和项羽之间却是联系进么,唯西楚国马首是瞻。

被这样的人分了全力,田荣怎么会愿意呢?堂堂的齐国广大国土变成胶东王那一隅之地他如何会心甘情愿?试问天下间无论是谁的利益受到侵犯,能够忍气吞声?尤其是到了诸侯王这个层次,损失倒是国土和实力,甚至是身家xìng命。这些影响豪杰人物,更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所以田荣绝对不会轻易搬出临淄,前往即墨如此一来新任的齐王无法上任,矛盾一触即发。

再有一点,西楚国的都城在彭城,这里距离齐楚边境很近项羽怎么会容忍自己的身后有一支随时能左右自己生死的力量。鼻是自己出兵在外作战,田荣从后方袭击彭城随时会有威胁。都城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不仅是大失面子的事情,还直接和军心与国家政权的稳定相挂钩。项羽绝对不敢以此看玩笑,这也是范增为何不敢先对越国动手的缘故。

何止是丢土地和实力的问题,田荣很清楚项羽是不会放过他的,如果让出了齐国和临淄,实力大幅度受损。到时候项羽若是要对付他,那他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可是田荣从来都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所以反抗是必然的。

反正迟早和项羽之战要一决胜负,索xìng趁着现在齐国还用于广大的国土,不亚于西楚国的兵力,尚有一战的实力。要知道齐国在战国七雄之中仅次于秦国,犹在楚国之上,可谓是老牌强国。而且齐鲁之战国土广大,实力强横,秦末复国之后实力依旧强大。倒是真有与西楚国一较长短的资本,何况田荣身后还有一个范三爷源源不断钱财粮草支持。

何况现在项羽刚刚回到彭城,广大的西楚国尚未完全落入其掌控之中。相比之下如今的西楚国虽有粱楚九郡广大富饶的土地,可是项羽完全掌控的并不多。相比之下还比不上田荣经营许多的齐国,单单以此比较,齐国和西楚国的实力在伯仲之间,甚至齐国更胜一筹。

而且项羽刚刚返回,尚未站稳脚跟,彭城的防御尚且并不完善,北边的齐楚边境就更不必说了。与其等到项羽一切准备就绪,磨刀霍霍向胶东的时候,还不如先下手为强。趁着项羽立足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项羽的西楚军队先后经历了巨鹿之战,之后一路西进秦关,经历了许多的战斗。如今千里迢迢从关中返回彭城,一路行走也十分辛苦,可以说有些疲惫之师的意思。相反齐国的军队一直没有什么战事,除了未曾间断的训练,可以说是以逸待劳,这也算是一个优势。

所以就目前而言,这个时候对项羽动手是最好不过的,胜算的机会更大。田荣一点都不傻,他是为自己的生存和荣誉一战,他绝不会甘心就找。项羽一步步的消灭吞食。可以说这一战他是孤注一掷,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别无选择。

这便是齐国田荣为何一定会及时出兵的缘故,如今齐国之内,田荣正在范三爷的帮助之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布置。很快就会向西楚国发起进攻,齐楚之战一触即发。

远在山yīn的尹旭对此早有预见,现在唯一希望得就是巴蜀山间的汉王刘邦。只要刘邦几时出兵,西楚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之后,项羽就会疲于应付,越国的北方安全就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越王尹旭只需要专心致志对付南方的闽越和东瓯就是了。

似乎历史上由南向北统一的并不多见,难度不小,但如今形势如此。尹旭必须坚持自己的南方路线,加身一个穿越者的许多优势,走出一条特别的逐鹿问鼎之路。而这一切就是先从闽越和东瓯开始,三万精锐之师在手,尹旭怡然不惧,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磨练手下的军队,打磨一直真正的精锐虎师。

山yīn城越来越近,尹旭率领着越国大军到达城外十里的时候,前锋弹骑报告,大批人马从前方赶来。卫队长苏岸历史调集近卫军在前方防御,即便是在越国的土地上安全依旧不敢掉与轻心。

飞扬的尘土四散而起,大批的人马在山yīn城外十里处停下,苏岸扫了一眼来人一共有近千人之多,其中许多都是身着甲衣的士卒,一个士气高昂。

苏岸高声喝道:“越王就封,尔等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对方的兵马人群中很快分开一条道路,一行十多人簇拥着三人当先而行,朝着越王尹旭走了过来。当先之人是个年纪三旬的中年文士,文质彬彬,衣着和行为全都十分得体。

其身后左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武将,长相颇为清朗,整个人十分有精神。眉眼之中透着几分精明能干,如今正虎步而行,气宇轩昂。

右边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高大威猛,黝黑的皮肤显示出他的健硕与威势。此时此刻,看着前方嘴角挂着几分憨厚的笑容。

苏岸待看清楚之后,嘴角lù出几分笑意,颇为〖兴〗奋,高声喊道:“大王,是高易和陆明他们……”

两年之前,尹旭被楚怀王熊心册封为绍、兴侯之后,获封山yīn食邑七万户。当时尹旭一直忙着征战的事情,根本没有空打理自己的封地,但是偌大的封地既然有了,就不能这样荒芜着。尹旭很清楚这个时代,领地的重要xìng。

于是乎派出了自从会稽郡修驰道时便跟随在身边,一同出生入死许久的高易、陆明和周大三人带着百多心腹前来山yīn,打点封地的一切事务。

高易是出身郡衙的文官,很擅长这种地方民政事务,所以让他来打理自然是最合适不过。陆明和周大都是真武的猛将,虽与反秦之战中的诸多名将相比相差甚远,也大不如蒲俊和苏岸二人。可是在这小小

的山yīn城还是可以游刃有余的,让他们跟随身边主要是给予高易足够的保护,和必要的武力支持。

时间过去了整整两年,也不知高易、陆明和周大三人在山yīn打理的如何?此时此刻尹旭骤然听闻三人到来,jī动的同时又有些忐忑,虽然高易曾有信函说一切都好,可是究竟如何呢?苏岸虽然〖兴〗奋呼喊,但是拦在前面的近卫军却并未撤离,毕竟两年多未见,中间是否发生什么变数不得而知,万一要是伤及到了尹旭可就大大的不妙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如今已经到了最后一步,绝对不能有失。

高易几人走了过来,跪伏在尹旭面前,朗声道:“参见大王!”身后的近千随从和士卒全部跪倒,迎接这位越国的主人。

尹旭从马上下来,走到近前,朗声道:“诸位请起!”高易等人纷纷起身,周大迫不及待地lù出憨厚的笑容着急走了过来,这时候苏岸只是小心戒备着,并未有任何的阻拦。否则岂非要寒了功臣之心,而且同为越王手下,难免会伤了和气与情分。何况相比之下,他的资历比之另外三人差的太远。

高易急忙拉住周大,低声道:“怎地如此莽撞?忘记礼数了?”周大这桂已起,面前之人是越王,已经不是那个带着自己在树林之中转战对付秦军的老大了。如今君臣有别,必须小心对待!

高易这才肃容,态度恭敬地施礼道:“臣高易奉越王之命打理山yīn事务,今闻越王回过,特率领山yīn驻军和城中的士绅前来迎接越王大驾。”尹旭朗声道:“好,多谢诸侯前来。”看着高易的眼神却有些复杂了,如今自己的身份有所变化,君臣名分十分明显。向高易这等读书明礼之人已经注意到了,此事以后该如何处理好呢?尹旭一时间有些犯难了!!。

第二五七章果真惊喜

君臣之别是必然的,尹概虽然只有三十多岁的年纪,却贵为越王,成为越国之主。臣子对自己敬畏是任何一个君王都愿意看到的,可是这种敬畏必须适可而止。

尹旭一直认为过渡的敬畏,反而会造成过多的隔阂,尤其是现在越国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和谐的君臣的君臣关系对越国的发展,以及将来的逐鹿之路有更多好处。

尹旭快步上前,扶起跪地高易,说道:“两年多了,辛苦你们了!”说着又上前拉住陆明和周大,毕竟是当年同甘共苦的兄弟。尹旭的举动在一瞬间便将彼此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大清楚地感受到,尹旭并未因为身份的变化而变得高高在上,依旧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不过周大虽然莽撞却也不傻,他知道尹旭的行为是君王的礼贤下士,不代表自己你就真的可以像以前一样。亲近不假,却还是得适度拿捏分寸的。

高易摇头道:“不辛苦,反倒是大王一直在刀光剑影”明枪暗箭之中搏杀,实属不易。能见到大王今日成就,臣欣喜万分。”

高易这话倒不是说不假话,想当初在会稽郡修驰道的工地上,尹旭、蒲俊几人不过是些民夫小头目,而高易却是监工的官吏,比他们高出许多。

不得不承认高易是慧眼识英主,放弃了那个小官吏不做,心甘情愿跟着尹旭一道进入深山做盗匪。谁会想到当初那个在弱冠民夫会有那么大的成就?从名不见经传到威震天下的诸侯王?可以说高易的这个选择绝对前所未有的划算。

多年之后,身为越国开国功臣明远侯高易回想起这段往事,总是jī动的涕泪纵横。总是想起和越王尹旭在驰道工地、转战彭纛泽的的岁月,许多的回忆让他庆幸,昔年自己当真是好运,做出了一个无比睿智的决定,让他一生引以为傲。

尹旭拍拍高易的肩膀,走了过去见陆明和周大两人,说道:“还有你们,这两年山yīn多亏了你们!”

陆明和周大一同笑道:“应该做的,大王过誉了!”尹旭走出几步,看着远处的诸多兵将人员,朗声道:“诸位对山yīn,对越国做出的贡献,寡人都记在心里,将来定会回报大家。”

“谢大王!”众人异口同声,今日初见这位年轻的越王已经给他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君臣、君民之间的良好关系基础已经打下来,对于以后的发展可谓是大有稗益。

效果确实不错,尹旭说完之后,高易便带领了山yīn城里的数十大户前来拜见。

“参见越王!”上前shì候,数十人齐刷刷地向越王行礼。

地方豪强富户,可以说是后来两汉三国,乃是九品丰正制盛行的两晋南北朝,远到隋唐时期的风光无限,甚至是左右朝堂政局的世家门阙的雏形。

世家门阀对于后世历史的影响,尹旭了然于xiōng。尤其是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想要主政一方少不得世家门阆的支持。这些大族在军政之中都有着颇多影响力,不少子侄都在某些重要部方面颇有影响力。

如是没有他们的配合,想要顺利掌控一座城池并不容易。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城池的主人,或者说国家的当权者都在发生变化,可是当地的世家门阙却一直兴旺。数千年来,由豪强大族发展而来的世家门阙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历史发展的一支特殊的力量。

汉末三国时期,世家大族空前发展,曹魏政权之所以能够替代名存实亡的东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九品中正制。曹丕听从了陈群的建议,实施九品之中正。

从此之后士族与庶族长达数百年有别对待持续了数百年,士族把持取士为官之道。西晋亡国之后,司马睿正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才得以在南方稳住脚步,建立东晋。

此后世家大族可谓把持了东晋的政权,比如王家、谢家还有桓家。

所以才有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说法,东晋时期的桓玄还一段取代晋帝自立。之后的宋齐粱陈南朝依旧和这个有关系。

在北方以六镇起家的高欢因为得到北方士族的支持,从而建立了北齐王朝。此后的隋唐两朝关陇贵族的的影响可谓空前巨大,李渊之所以能够建立唐朝,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