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读者非常喜欢,政府部门也没有明令禁止,至于那些专家学者,根本不需要理会。

哥们可是要成为文豪的男人,这点小事情怎么可能放在心上。

他谢绝了周瘦绢的建议,暂时不打算出版《寻秦记》。

既然这类小说有销路,何必让书商来赚钱呢,何况他也需要一个发表小说的平台。

他又不差钱,还不如自己办一份报纸来的好,不受拘束。

上海的小报社不计其数,有数百种之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说明报业的繁荣。

《寻秦记》已经打响了名号,一旦《申报》腰斩了《寻秦记》,那么读者一定会不满意,到时候正好趁机推出自己的报纸。

他约了周瘦绢见面。

此前两人还没有见过面,林子轩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林家大少爷写小说在上海也算是一桩新闻了。

周瘦绢见到林子轩,得知他的身份后,不由得哭笑不得。

他的那些圈子里的朋友担心林子轩抢他们的饭碗,这才会卖力的打压,可这位林少爷恐怕根本就不在乎那点稿费。

这种对比真是让人无语。

林子轩觉得周瘦绢此人的品行不错,就把自己要办小说类报纸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在这个行业算是外人,需要一位懂行的主编来撑场面。

他没打算挖周瘦绢,《申报》的墙角不是那么好挖的,他是想让周瘦绢给他介绍一个信得过的编辑。

他不缺稿子,缺的是办事的人。

周瘦绢答应下来,用心替林子轩物色主编。

这个圈子就是这样,他当初来到《申报》做编辑是依靠王钝跟的介绍,上海报业的编辑大多都是熟识的。

林子轩想找的不是那种老派文人,至少是要能接受白话文的,有一定的报业从业经验,心思灵活,懂得变通。

这一日,鸳鸯蝴蝶派的内部聚会,刚刚赶完《寻唐记》第二册的平禁亚也来参加聚会。

大家吃吃喝喝,倒也快活。

席间,周瘦绢聊到《寻秦记》要停止连载了,这让其他作家松了口气,举杯庆贺。

平禁亚颇为感慨,一本好小说就这么被扼杀了,他还是第一个炮轰的人。

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劣币驱除良币。

聚会结束,周瘦绢找到了平禁亚,问他有没有打算做一份新报纸的主编。

以声望来讲,此时的周瘦绢在鸳鸯蝴蝶派的圈子里属于大咖,平禁亚还没有混出头,为了生活,不得不模仿他人的小说。

这也是周瘦绢有意提携平禁亚,平禁亚没有拒绝的道理,就算是一份小报,主编的位子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周瘦绢把林子轩的身份说了出来,不过没有提林子轩是《寻秦记》的作者。

平禁亚听说出资人是林家的大少爷,更是放下心来,林家家大业大,至少不会拖欠工资。

于是,在周瘦绢的牵线搭桥下,林子轩和平禁亚第一次见面了。

第十四章通俗小说周刊

林子轩和平禁亚的见面波澜不惊。

林子轩不知道平禁亚就是当初第一个炮轰他的人,而平禁亚也不知道林子轩就是《寻秦记》的作者。

这年头,没有几个笔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文艺圈的。

特别是在骂人的时候,笔名越多说明战斗力越强。

比如,善于骂战的鲁讯,据说一生用了一百四十多个笔名,估计连他自己都搞不清哪些稿子是他写的了。

笔名就像是面具一样,伪装自己,打击敌人。

平禁亚在饭桌上颇为活跃,他想在新老板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当然不能说自己是靠模仿抄袭他人小说为生,而是极力在自己的履历上贴金。

不过他能拿得出手的履历就是在上海世界书局做一名小编辑。

上海世界书局是1917年由沈知放创办,以出版小说为主,此时也不过是中等规模。

衡量一间书局的前景,就看它能不能出版学校里的教科书。

对于书局来讲,教科书是一门稳定的大生意。

上海世界书局到1924年才开始出版中小学的教科书,从而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鼎足而立。

平禁亚还吹嘘自己在上海文坛的人脉,承诺可以拉来名家的稿子。

作为一名编辑,最重要的不是审稿,而是能够利用自身的人脉向名家约稿,所以有能力的编辑和知名作家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

这却不是瞎说,平禁亚交游广阔,在鸳鸯蝴蝶派中倒是能刷些存在感。

林子轩觉得此人性格活跃,不那么死板,言谈中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力还不错,就先让他干起来,看看再说。

林子轩要办一份通俗小说报纸,名字暂定为《通俗小说周报》,先在上海一地发行。

他不可能做综合性的报纸,那样规模太大,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他虽然是林家的少爷,可也没有多少私房钱。

这是他自己的投资,和林家没有关系。

何况综合性报刊需要报道时事新闻,牵扯到政治倾向,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他可不愿意自找麻烦。

饭局结束,林子轩和平禁亚开始了详谈。

《通俗小说周报》以白话文为主,稿子主要是他自己提供,也可以接受别人的投稿,定价尽量做到低廉,让普通读者有购买的能力。

之所以办成周报,是因为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小说,作为林家大少爷,他还要管理银行,交际应酬等等。

他让平禁亚做一份预算,然后招兵买马,一切事务都交给平禁亚来办。

为了刺激这位员工的工作热情,林子轩还承诺若是报社做的好,他会给平禁亚报社的股份以资奖励。

平禁亚心中激动不已。

或许是幼年家贫的缘故,他对金钱看的颇重,能遇到这样无条件信任的老板自然要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成为总经理,走上人生巅峰。

说干就干,他拉来和自己相熟的朋友,这些人和他类似,在上海混的并不如意。

三天之后,林子轩看到了报社的班底。

这是一个标准的小作坊式报社,在上海这种报社并不少见,几个人凑一块就能弄出一份报纸来,文稿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就算这样,投身报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平禁亚对此颇为满意,斗志昂扬,这可是他第一次当主编,除了老板外,就数他最大。

万事开头难。

林子轩没有露出失望的神情,反而鼓励了几句,请众人吃了顿饭,把两千银元的启动资金交给了平禁亚,让他租房子开业。

开业当天,林子轩并没有露面,他更愿意作为幕后老板。

平禁亚利用自己的人脉拉拢了一批文人,庆贺了一番。

他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出人头地了。

1921年4月2日,《自由谈》把《寻秦记》腰斩,连载不到两个月。

周瘦绢在报纸上特别做出了说明,《寻秦记》的作者黄毅不愿意在《自由谈》上连载了,后续故事将在其他报刊连载。

这是周瘦绢和林子轩商量后的结果,给彼此一个体面的台阶。

一时间,上海文坛高声欢呼。

这是他们的胜利,终于把《寻秦记》赶出《申报》了,以后只能在一些小报上出现。

这牵扯到一个影响力的问题,发行量代表着读者数量,在《申报》和其他不入流的小报上刊载造成的影响截然不同。

那些普通读者郁闷了,他们刚看到项少龙和吕不韦针锋相对,下面竟然没有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好在没有让读者等太久,两天后《通俗小说周报》的创刊号就发行了。

这是林子轩提出的快速衔接。

在这个报业发达的时代,每天报纸上刊载有无数的小说,想要找到替代品很容易,读者不一定就非要看《寻秦记》,一旦时间过的太久,就会流失大量的读者。

读者大多都是健忘的,连载小说最大的弱点就是断更。

何况新换了一份报刊,读者会不会买账也不一定。

因为多买一份报纸就意味着多一份花销,他们可能宁愿买《申报》这样的综合性大报,也不愿买一份只提供小说阅读的小报。

所以为了抓住读者,《通俗小说周报》的创刊号成了《寻秦记》的专版。

不仅提供了新的连载内容,还把以前在《自由谈》上刊载的内容也发布出来,这相当于出版了一册书,而且价格相当低廉。

为了打响《通俗小说周报》的名号,林子轩只好赔本赚吆喝。

这么做的效果不错,有些读者没有看过前面的故事,有些读者可能有所遗漏,现在只要买一份《通俗小说周报》就能把《寻秦记》全部补齐了,物超所值。

打着《寻秦记》的旗号,《通俗小说周报》的销量不错,超过了五千份。

这还是沾了《申报》的光,用两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寻秦记》的读者群。

此时平禁亚早已知道自己的大老板就是《寻秦记》的作者,心中忐忑不安。

他决定再也不用“网蛛生”这个笔名了,还要把这件事烂在心里,绝不能让林子轩知道自己曾经炮轰过《寻秦记》。

第十五章射雕引发的热潮

林子轩没那么小气,即便知道平禁亚的笔名,也不会把他解雇。

他正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一份报纸,光靠《寻秦记》撑不住场面,还需要其他的好小说。

他翻看了平禁亚收来的稿子,大多都是鸳鸯蝴蝶派圈子里的小说,没什么新意,以他的眼光自然看不上,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上海文坛的整体大环境就是这样,和北平文坛的蓬勃热闹相比,更像是一潭死水。

而且像《通俗小说周报》这种刚办的小报也吸引不来真正的文坛名家。

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林子轩决定用金勇的笔名再开一部武侠小说。

此时《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连载到三分之一,主要人物纷纷登场,逐渐露出耀眼的锋芒。

金勇这个作者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成为上海滩的新锐作家。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刚开始连载的时候还有人说这是旧瓶装新酒的话,如今都发觉这本武侠小说很可能会改变武侠小说的格局,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看看民国初年的武侠小说吧。

《青红帮演义》,《义和团演义》,《白莲教演义》,《江湖三十六侠》……

这些小说基本上和评书类似,都是脱胎于《三侠五义》。

这种水平的武侠小说和《射雕英雄传》都不在一个档次上,读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射雕英雄传》构筑了一个全新的江湖模式,里面有绝世的高人,有旷世的绝学,奇妙的武功,各大门派等等。

这就是创新。

它不再去刻意的模仿《三侠五义》,而是对《三侠五义》里的江湖来一次升级换代。

这是从作家的角度做出的考量,而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只有一个感觉。

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江湖,以前的武侠小说都弱爆了。

就像吃惯了珍馐美味,再去品尝萝卜咸菜,怎么下得去口?

和《寻秦记》弄的满城风雨不同,《射雕英雄传》是潜移默化。

它本身的题材容易被读者接受,行文上文白相间,不会让人过分的抵触,加上精彩的情节,想要不火都很难。

当《寻秦记》退潮之后,《射雕英雄传》显露出了威力。

这两部小说之所以引起强大的关注,首先是刊载的平台,无论是《自由谈》还是《快活林》都有大量的读者群。

其次是小说内容的革新,给鸳鸯蝴蝶派的艳情小说一次较大的冲击。

正如把两个红色的小球放入一堆蓝色小球之中一样,想不引起注意都不行。

和《寻秦记》一边倒的抨击不同,《射雕英雄传》得到了更多的赞扬。

此时故事情节到了郭靖来到桃花岛,向黄药师求亲,东邪、西毒、北丐、老顽童,几大高手齐聚桃花岛。

黄药师出三道试题,郭靖和欧阳克大比拼,决定黄蓉花落谁家。

情节到了一个小高潮,自然引起广泛的关注。

《新闻报》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在报纸上也有人议论纷纷。

在上海,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不管是商贩还是富豪,都在关注这本小说。

他们争论谁的武功更高,郭靖能不能过关,黄蓉会不会嫁给郭靖等等问题。

就连平禁亚也拿着《快活林》在看,心里想着能不能模仿一本赚钱,不过这种小说模仿起来有点难度,不像《寻秦记》容易。

他还认真的和林子轩建议在《通俗小说周报》上刊载类似的武侠小说,一定会大火。

可以说,《射雕英雄传》成了一种现象,引发了读者追捧的热潮。

《快活林》主编严独贺已经把给林子轩的稿费提升到千字三元,甚至还可以再谈。

他如今想起当初收到稿子时看到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字样,当时还觉得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射雕英雄传》还真的有可能自创一派。

林子轩没有收回《射雕英雄传》,而是继续在《快活林》连载。

这是个做人的问题。

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