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以前拍摄《上海假日》的时候在但杜予的公司里见过那个熊孩子,这孩子经常在剧组里捣乱,倒是很机灵。

《海誓》拍摄完成后,但杜予还在构思下一部电影。

《海誓》这部电影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成功,虽然赚了钱,可和《上海假日》那种火爆程度没办法相比,这让他颇为失落。

加上有声电影的来临,但杜予有些犹豫。

他是个技术控,喜好追求新奇的技术,在拍摄中尝试新鲜的东西,但眼下只有明星电影公司才能拍摄有声电影,这种技术肯定是对外保密的。

上海影戏公司规模太小,他不可能孤注一掷投入重金购买有声电影机。

他明显感觉到随着像明星电影公司这样的大公司的崛起,小电影公司越来越难以生存了,怪不得现在很多圈内人都在仇视明星电影公司。

但明星电影公司不会倒闭,至少现在没有倒闭的倾向。

那想要生存就只剩下两条路了,一条是花重金提升自己的实力,另一条就是被明星电影公司兼并。

正当他思考未来出路的时候,林子轩找了过来,邀请但二春出演一部以儿童作为主演的电影,这恐怕是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了。

但杜予看了剧本,一个小孩和两个笨贼的故事。

有点以前滑稽短片的意思,就是不停的制造笑料,不过是把原来二十分钟的短片延长到六十分钟,让观众笑的更过瘾罢了。

这个片子并不难拍,但二春活泼好动,应该能演好,他答应下来。

至于片酬,以林子轩的为人,不会亏待一个孩子。

林子轩则趁机邀请但杜予来导演这部电影,他早就想把但杜予拉到明星电影公司里来,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但杜予对于有声电影极为好奇,想要见识一番,就顺势答应下来。

林子轩象征性的面试了但二春一次,发现这个熊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活泼,为了整治一下这孩子,他让但二春表演哭戏。

没想到这孩子说哭就哭,一点都不含糊。

据说这是但二春做错事后为了逃避惩罚练就的一手绝活。

林子轩不得不感叹,每一个熊孩子都是演技派。

他不由得想到那部催泪大片《妈妈再爱我一次》,里面也需要一个小演员。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这首儿歌在孩子中流传很广,就是小学里的音乐课也会播放这首歌,可谓是家喻户晓。

是时候推出一部讴歌母爱的电影了,刚好有了但二春这个小演员。

如果他能在《小鬼当家》和《妈妈再爱我一次》中都有精彩的表演,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最出名的童星。

既能让人笑,又能让人哭,不红没天理啊!

然而,在女演员的人选上出现了问题,殷明竹对于能否饰演好一个母亲的角色很是担心,她毕竟只有18岁,不怎么了解母爱这种伟大的情怀。

为了拍摄电影,她自己都在和母亲怄气呢。

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母亲和小孩是最关键的角色,不容有失。

可在1922年,女演员还比较少,特别是容貌娇俏的女子,没有良家女子愿意拍摄电影,以色相示人,殷明竹在中西女校受到西方教育,思想较为开放。

以后当女演员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女子加入到电影行业中来。

在经过一番寻觅后,明星电影公司找到了一名叫做彭简青的女子愿意出演电影。

这个女子颇有姿色,虽然只有二十岁,但已经结婚,后来又离婚,感情经历丰富,生活上较为窘迫。

她答应参演电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改一个名字,不愿意用真名字出现在电影上。

第一百三十二章新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

彭简青出生于1903年,原籍苏州,出身于一个大家族之中。

她的父亲在安徽招商局谋得总办一职,后来寓居上海。

她来上海后被送进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读书,这是和上海中西女校齐名的一所教会女校,在那里她受到了良好的西式教育,精通英文。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兄嫂不让她继续读书,由家庭包办与辽宁一姓张的煤矿督办结婚。

婚后,她不得不跟随丈夫千里迢迢去当她的督办太太。

然而,丈夫对在婚前答应她继续升学的要求置若罔闻,只许她在金丝笼里过着受限制的生活,更使她不能忍受的是她发现丈夫竟与日本歌姬厮混。

她既失望又悲伤,离开东北,重返上海。

回到上海后,家中兄嫂对她极为不满,不得已,她只好出来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女性想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容易。

她在上海虹口小学教过书,因为报酬很少,入不敷出,为了谋得一个收入较丰厚的职业,她去学习英文打字,三个月后,被录用为四明洋行的打字员。

打字员每月的薪水有30块,除了要交给家中的兄嫂外,她只是勉强够用。

这时候,有位叫做任矜平的同事知道彭简青喜欢看电影,就鼓励她去电影公司拍摄电影。

她容貌姣好,又在圣玛利亚女校上过学,精通中英文。

无论是容貌还是学识,她都不比现在的大明星殷明竹差,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当一个打字员呢,据说拍一部电影有几百块的收入。

就这样,彭简青走进了明星电影公司。

林子轩面试了之后,觉得这个女子的阅历丰富,应该能演好一个母亲的角色。

给她开出了一部电影四百块银元,不拍电影的时候每个月可以领取三十元的津贴,这是基本的生活费,签约演员才有的待遇。

这个价格自然不能和殷明竹每部片子八百块相比,但对于新人演员来说已经很好了,以后随着名气的增加,薪酬自然会增加。

至于改名字,他尊重彭简青的意见,改成了王汉论。

《妈妈再爱我一次》讲述的是清末民初,一位大户人家的少爷在上海读书期间遇到了一名普通人家的女子。

这名女子容貌美丽,善良贤惠,深得这位少爷的喜爱,两人便私定终身,等到少爷毕业的时候就结婚。

然而,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家族的反对,家中早已给这位少爷定了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

如果他要和那位普通人家的女子结婚,就要放弃家族的产业,被赶出家门。

就在这个时候,这名女子竟然怀了身孕。

最终,这位少爷还是不愿意放弃家中的荣华富贵,当少爷结婚的时候,那位女子在一间破旧的房屋里生下了孩子。

未婚生子在这个时代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这位女子被赶出家门,在外辛苦的劳作,独自养育这个孩子。

七年后,那位少爷因为后来从马上跌落,无法生育,想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个孩子,便找到了这位女子,要把孩子要回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孩子被抢走了,这个女子也疯掉了。

十年后,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那个孩子回到了上海,四处寻访,终于在一家福利院内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一个是孩子的哭声,一个是女主角的悲惨境况。

也就是所谓的苦情戏。

苦情戏是指以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以及家庭苦难为题材创作的戏剧。

林子轩还记得后世这部电影在国内放映时引起的轰动,从电影院里出来的人几乎没有不哭的,当然随着后世影视剧中苦情戏的泛滥,国内观众渐渐习以为常了。

但苦情戏一直都有市场,历久不衰,因为其中有导人向善,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部电影的情节在民国时期较为常见,也算是反应了社会问题,相信一定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催泪电影绝不是浪得虚名的。

林子轩甚至想到到时候在戏院里卖毛巾一定可以小赚一笔。

1922年10月,徐至摩从英国归来。

他先回了一趟浙江老家,然后就来到上海,和林子轩商议成立文学团体的事宜。

按照他的想法,这个团体要有一个核心,此时鲁讯和胡拾都有自己的一拨人,只有林子轩在新文学的领域没有派别。

有国内的文人认为,林子轩在走有别于鲁讯和胡拾的第三条路。

徐至摩对此表示赞同。

他接受的是西方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讯批判的态度并不认同,也不愿意和胡拾一样向着传统文化靠拢,他要把西方的文化交流方式带入中国。

他要聚拢一批国内顶尖的知识分子,用西方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如今的中国。

徐至摩觉得以林子轩目前在新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在西方人中的影响力,可以做这个团体的核心,这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实事求是。

而且,林子轩有自己的报纸和出版社,可以发表和出版这个文学团体的书籍。

新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

郭沫偌的创造社想要出版书籍为什么那么难,和泰东书局谈判了那么久才出版了《女神》,这是因为这类图书没有什么销量。

上海泰东书局创建于1914年,早期出版具有进步社会思想和论述中国社会问题的书籍。

当时出版这类书籍,在上海乃至全国也不多见,这使得泰东书局一下子就在新书业界赢得了良好声誉。

但这类书籍的社会需求量毕竟太少,作为一个出版社,不能不顾及书局的经济利益,于是,泰东书局调整了出版思路,有意识地向时尚出版靠拢。

在上海,什么是时尚出版?

“礼拜六小说”,或者说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就是时尚,泰东书局后来出了好几种“礼拜六派”的小说,才不至于倒闭。

这就是社会现实。

书局宁愿出版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消遣小说,也不愿意出版新文学作品。

因为他们知道会赔钱,新文学诗集和小说集的购买者一般都是进步的青年学生,这些人还需要家里供养,消费能力不高。

举例说明,林子轩的诗集《一代人》销量不超过八千册,这算是很高了,而《射雕英雄传》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十万册。

在这个时期,新文学团体办的杂志为什么办着办着就停刊了,因为没有销量呗。

徐至摩看上了林子轩旗下的书局和报纸,想让万象书局成为新月社的专用书局。

第一百三十三章新月社

徐至摩在回国之前就有了这种打算。

国内的新文学的确在蓬勃发展,可也面临着很多实际的困难,那就是无法被广大的消费群体,也就是读者所接受。

这个年代读书的人不多,而这些读书人中喜欢新文学的则更少,这就造成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报纸上很热闹,大家互相争论,看起来新文学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真正愿意出版新文学书籍的书局没有多少。

有些书局出版这类书籍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名声,因为他们只出版像鲁讯和胡拾这类在新文学中有声望的作家的作品。

至于其他新文学作家的作品想要出版极为困难。

这和后世一样,纯文学书籍永远无法和娱乐性书籍相比。

所以不少新文学团体会自己筹钱来办书局,比如后来较为有名的北新书局。

北新书局来自于北京大学的新潮社,由鲁讯在背后支持。

“五四以后,北大成为新思潮领导之中心,当时出版界异常沉寂,多数未能担负出版任务,李晓峰等有鉴及斯,继承北京大学新潮社之精神组织出版机构,定名北新,发行新文艺新思潮书籍,嗣短期内出版书籍风行全国……”

这就是目前新文学书籍出版的现状。

经过三年的发展,新文学做到了从无到有,被大众所熟知,接下来将是一场和旧文学争夺出版市场的硬仗。

为什么文学研究会要和鸳鸯蝴蝶派开战?

除了在文学道路上的不同,争夺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把鸳鸯蝴蝶派打倒了,才能把读者争取过来,才能让新文学更加的深入人心。

这牵扯到生存和利益,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

事实上,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娱乐消遣类小说从来都没有消亡过,在后世反而更加的兴盛起来。

徐至摩了解眼下新文学的困境,所以要把林子轩拉入伙。

一方面,可以借用林子轩的名声,聚拢一批倾向于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

另一方面,则是借用林子轩的出版发行渠道。

林子轩热情的接待了这位昔日的好室友。

两人闲聊了一些在美国的往事,讲了讲徐至摩在英国和那些英国知识精英们的交往。

林子轩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在英国火了一把,这算是无心之举。

其实,随着《老人与海》和《小王子》慢慢被人熟知,他在西方世界会越来越火的。

林子轩对于成立文学团体颇为犹豫,他并不想被限定在某个团体里。

他来自后世,知道徐至摩的新月社,是个成员比较复杂的文学团体,在诗歌创作上有很大的成就,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这两年之内,会有大批的文学团体出现,然后又纷纷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