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中国文学评论界还是把鲁讯的《狂人日记》当作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陈衡浙的才华不仅在小说上,更在学术上,她写过《文艺复兴史》和《西洋史》等著作。

1943年,她见到了后来的周总理。

周总理非常恭敬和热情的说:陈先生,我是你的学生,听过你的课,读过你的书。

可见她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力。

偌大的中国文坛,想要凑出20个著名作家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有人拒绝,也能找到替补,有好多人都想要加入。

林子轩做出说明,这只是第一批。

等到国际笔会认可了中国笔会中心,还会招收更多会员,大家都有机会。

接下来的工作是整理这二十人的个人资料和作品,翻译成英文交给国际笔会审核,通过之后会在下一次国际笔会的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

林子轩觉得问题不大。

国际笔会应该是想扩大自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否则不会邀请他加入。

这些琐事不需要林子轩亲自做,手下的人会准备好一切,他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在中国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每年搞一次文学作品的评选。

就像是后世的鲁讯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一样。

第三百三十四章又火了一把

对于文学奖,林子轩想了想,若是叫做林子轩文学奖,会不会太嚣张。

还是算了,无论是诺贝尔文学奖还是鲁讯文学奖都是这些人过世后成立的奖项。

你还好好的活着就这么做,难免会被认为是沽名钓誉。

林子轩不想落人口实,但也不想就这么放弃为中国文学界第一个奖项起名的权利。

他准备叫做“万象文学奖”,寓意文学创作没有极限,包罗万象的意思。

文学奖的奖金由万象书局赞助,同时也能宣传万象书局,一举多得的事情。

暂时分为小说奖、诗歌奖和其他类的奖项,每个奖项评选出三名获奖者,还要设立一个年度最高奖和新人奖。

第一名奖金二万元,第二名奖金一万元,第三名则是五千元。

有了奖金可以极大的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让更多新人作家参与其中,改善他们的写作环境,让有才华的新人作家尽快的出头。

比如像萧虹这样经历坎坷的作家,只要获奖,就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改善生活。

为了评选的公平性,奖项的评选由中国笔会中心负责,每年一次。

笔会中心会选出十名评委对一年来出版的文学作品进行甄选,采取不记名投票。

林子轩想把这个奖项办的相对正规一些,尽量以文学作品的质量评定,减少人情票。

在中国社会,讲究人情关系,在评奖上往往会有所倾向,所以总是被质疑。

当然,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都不能杜绝人情票。他们会倾向于瑞典本土作家,或者欧洲作家,对于亚洲作家的关注度较少。

林子轩把万象文学奖的章程发给那二十名愿意加入笔会的作家。进行讨论。

这些人基本上代表这个时代中国文坛的主要力量。

综合众人的意见之后再刊发到报纸上,无论国际笔会是否同意中国笔会中心。这个奖项一定会继续办下去。

反馈回来的意见很多,让林子轩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片面了。

比如新文学和旧文学的问题。

中国文坛新旧文学的争论还在继续,鸳鸯蝴蝶派的旧文学作品也要参与评选么?

张痕水的《春明外史》轰动北平,家喻户晓,但被新文学作家认为是鸳鸯蝴蝶派小说,林子轩写的《京华烟云》同样面临这种情况。

如何界定新旧文学作品,要不要对旧文学作品一视同仁,各人意见不一。

从五四开始。双方争论了五六年,仍然没有结束。

林子轩一向不赞成把文学分成新旧两种,旧文学中也有精品,他的意见是一视同仁。

但这件事显然得不到倾向于进步的新文学作家的认可。

他们对旧文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文学奖项应该是新文学的奖项,新文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未来。

还有小说篇幅的问题,这个时代的长篇小说一般采取在报纸上连载的方式。

有些小说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完本,长的甚至要五六年。

那么,参与评选的小说是需要完结出版,还是连载的时候也可以参与评选。

在文学界。有各种不同的文学主张,比如分为乡土文学和革命文学,在诗歌上也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还有商业化的写作方式。

上海地区的文学和北方文学的不同,文学的地域化会影响到评委的评判。

如何保证评选的公正性等等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坛的现状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林子轩清楚没有绝对公平的评选,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刚开始肯定会出现问题,可以慢慢的完善,逐渐把这个奖项办成一个权威性的文学奖。

八月初,林晓玲终于回到了上海。

她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要把《乱世佳人》的电影拷贝带回来。

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投入巨资拍摄了有声彩色电影《乱世佳人》。由好莱坞影星范朋克和克劳黛考尔白联袂演出,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乱世佳人》这本小说在美国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加上派拉蒙公司的大力宣传和影片精良的制作水准。获得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从而票房大卖,甚至有打破美国电影票房记录的趋势。被认为是战争片的经典之作。

这个时期美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美国人民不差钱。

只是,这些票房和林子轩无关。

当初是把小说拍摄版权卖给了派拉蒙,在好莱坞,大电影公司不会允许编剧或者原著作者获得电影票房的分成,都是一口价买断。

不过林子轩不是一无所获,电影的大卖带动了书籍的热销。

不少观众看了电影之后又去看原著,导致林子轩顺带着火了一把。

不仅是在美国,欧洲其他国家也放映《乱世佳人》。

欧洲媒体介绍电影的时候都要介绍原著作者,林子轩的名字被经常提及。

当然,记者们关注的是电影明星,林子轩只是一笔带过,有些报纸甚至认为林子轩是美国人,或者把他的名字写错。

但也有专业和负责的媒体,详细介绍了林子轩的作品。

好莱坞电影已经有了向全世界倾销的趋势,《乱世佳人》在欧洲受到热烈欢迎。

这种投资数百万的大制作在这个年代并不多见,而且还是彩色有声电影,就好像是后世的《泰坦尼克号》一样,横扫整个欧洲。

林子轩在英国的知名度最高,《蝇王》的热潮刚过,《乱世佳人》再度来袭。

英国和美国都是英语系国家,对这部电影毫无抵抗力。

就这样,林子轩的名字跟着电影在欧洲各国游逛了一圈,混了个脸熟。

这时候,胡拾就在伦敦,到影院观看了《乱世佳人》,受到不小的震动。

一个是美国电影的拍摄技术,另一个就是林子轩在西方的影响力,英国学者在交谈中提到中国,往往会提到林子轩。

他们认为林子轩就是中国文化界的代表。

等胡拾数日后到了法国,发现法国的情况差不多。

不少中国留学生都以林子轩为骄傲,他们可以告诉法国人,这部你们喜欢看的电影的原著作者是中国人。

这和林子轩上次在法国给留学生捐了一笔钱也有关系。

对此胡拾颇为感慨,什么时候中国电影也能有这种影响力就好了。

或许还是要靠林子轩才行,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胡拾对那位学弟愈发的刮目相看。

第三百三十五章有公足壮海军威

因为是乱世佳人原著作者的关系,林子轩从派拉蒙电影公司获得了这部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权,林晓玲亲自把电影拷贝带来。

这样可以缩短和美国国内映时间的差距。

虽然价格不菲,但林晓玲在美国看过电影,非常震撼,认为绝对是物所值。

林子轩召集明星电影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包括郑证秋和洪慎等导演,演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像是周瘦绢这样的电影爱好者。

一起在影院先睹为快。

这既是员工福利,也是为了让他们看看美国的大片,学习一番。

在中国电影圈,投资十万元就是大制作了,这部乱世佳人投资上百万美元。

虽然有美国明星高额的片酬因素,但一分钱一分货,要看看美国人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

电影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毕竟是林子轩写的小说,在中国也有中文版的乱世佳人。

大幕拉开,放映开始。

一幅幅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林子轩一边看一边作比较,他脑海里还有一版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

不愧是大电影公司的精良制作,无论是道具还是场景都相当逼真,没有糊弄观众的地方。

最为震憾的还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光是群众演员就需要上千人,在这个没有电脑特技的时代,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两位演员的演技可圈可点,配角也各有特色,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

电影采用彩色胶片拍摄,增强了画面的可观赏性,让观众有更为真实的感觉。

林子轩觉得中国电影也要进入彩色时代了,否则和好莱坞电影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三个小时的放映结束,明星电影公司内部的人员颇为沉默。

他们在中国电影圈或许是顶尖人才,但和好莱坞电影圈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周瘦绢是林子轩特意邀请来的。

作为申报的编辑。周瘦绢算是职业影评人,写的影评对上海的观众有很大影响力。

他看了电影后感慨不已,原本以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差距不大,但看了乱世佳人才现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根本区别。

那就是格局太小。至少在中国就拍摄不出那么宏大的战争场面。

林子轩认同这个说法,中国的电影市场的确太小了。

要是投资上百万拍摄一部电影,根本收不成本,现在中国最卖座的电影还是大闹天宫,只有不到三十万的票房。这还是持续放映的结果。

在美国,全国各地都有电影院,观众进影院看电影成了习惯。

一部好电影收获数百万票房是正常现象,加上海外的票房,赚钱不成问题。

没有大投资就没有大场面,也就没有大制作,和美国电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林子轩感觉从乱世佳人开始,美国电影将会迎来一个大片时代。

所谓大片,就是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的现象级大电影。

在后世,中国的大片时代是从那部英雄开始的。虽然对电影剧情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开启了国产大片的先河。

作为穿越者,看了乱世佳人,林子轩也想拍摄一部国产大片。

在这个没有电脑特技的时代,拍摄英雄类的武侠片不太靠谱,仙侠类的更不行了,不如拍摄场面宏大的战争片。

明星电影公司的人员还在讨论不休,这部电影对中国电影行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林子轩召集主要人员开会,讨论拍摄中国式大片的可行性。

他想到了几个题材。一个是中日甲午海战。

这个生在1894年的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海战对中国意义深远,此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而让中国的有识之士清醒过来,原来以前的近邻日本已经那么强大了。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一部讲述这场海战的电影。

记忆最深的画面就是邓世昌指挥军舰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最终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如果在这个时代拍摄甲午海战,一定能够激起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恨意。

另一个题材是八国联军攻陷京城,这里也有大场面。

可以展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暴行,激民众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情怀。

但很难找到那么多的外国人愿意出演,只能让中国人假扮外国人。

第三个题材是辛亥革命。这是中国人推翻数千年的帝制皇朝,建立民国的大事件。

这部电影配合眼下的北伐战争,比较应景。

唯一的问题是不少当事人还活着,拍摄的时候恐怕会很麻烦。

林子轩提出这三个题材,供大家讨论,要是谁有其他好的想法也可以说出来。

对于拍摄中国式大片,明星电影公司的高层非常亢奋,他们受到乱世佳人的激,自然有和美国电影公司一较高下的心思。

他们相信,只要有投资,他们也能拍摄出中国的大片。

八国联军的题材先被否决了,这件事生在北平,还有火烧圆明园的场景,不好复制。

对于甲午海战和辛亥革命,大家意见不一。

甲午海战的难点是需要在水上拍摄,至少要有一艘军舰,就算不是军舰,也要有一艘大船做做样子,这种大场面在如今的上海可不好拍摄。

由于北伐战争打响,黄埔江上停靠着不少艘外舰。

你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