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唱片发行,这个女孩的声音会传遍全国,她会成为最红的明星,只是不知道这样对她是好是坏。

黎锦挥知道孟晓冬是戏班出身,在这个年代,戏剧演员的地位虽说比以前提升不少,可仍旧属于贱业,被正经人家所不齿。

所谓倡优,是指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是娼妓及优伶的合称。

能把这两个行业放在一起,可见戏剧演员的社会地位了。

在这个行当,若是男人还好些,成了名角后受观众追捧,可也有被富家太太**的故事。

对于女人,则会成为社会上有钱有地位的男人窥觑的对象,越是出名,越是危险,特别是在没有后台的情况下。

黎锦挥欣赏孟晓冬,不仅因为她有一副好嗓子,还因为她性格沉稳大气,有成为大明星的潜质,值得培养。

他不愿意孟晓冬是昙花一现,所以在下车后,他和林子轩谈论了这件事。

林子轩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在他的心目,京剧演员是表演艺术家,社会地位不低,这还是来自后世的印象。

就算在民国时期,京剧深受观众喜爱,那些京剧名家也得到社会的尊重,经常出入名流聚会,应该不会这么黑暗吧。

何况孟晓冬不是没有后台。

她出身梨园世家,从爷爷到叔伯都是唱戏的,在上海戏剧界颇有能量,否则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如何能在上海大世界进行演出。

黎锦挥不知道林子轩的这些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或许国外的戏剧演员地位很高,可国内的现状就是如此。

他纠正了林子轩的错误观念,让林子轩重新认识到社会的现实,要想保住孟晓冬这颗好苗子,就要给她找个坚实的后台,或许签入百代公司也不错。

唱片销售火爆后,百代公司应该会找孟晓冬签约,成为百代旗下的歌星。

法国人在上海的地位很高,想必不会有人找孟晓冬的麻烦。

在一番交流后,林子轩醒悟了。

怪不得后世的女明星都要认个干爹呢,原来要想在演艺圈混下去,就要找个后台啊。

黎锦挥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林子轩当孟晓冬的后台。

以林家在上海的地位,想要保住一个女明星并不是难事。

按照黎锦挥的打算,他想要开办一所小型的音乐学校,类似于音乐学习班,专门培养歌唱人才,而孟晓冬就是他的第一个弟子。

这个学习班会进行不定期的演出,用演出的收入支撑学习班的费用。

其实就是歌舞团的前身。

他暂时还没有建立唱片公司的打算,毕竟现在中国的唱片行业把持在外国人手中,贸然进入竞争是找死的行为。

黎锦挥希望和林子轩合作,共同发展音乐事业。

林子轩颇为犹豫,他没想把摊子铺的那么大,开办报纸,拍电影,玩音乐……

我这是要成为娱乐圈大亨的节奏啊!

不过想一想,这件事对他来说似乎有利而无害,把后世的音乐提前写出来,悠闲的时候听听,也是一种怀念和享受。

反正是黎锦挥在操作,他只管剽窃歌曲就行了。

两人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黎锦挥催促林子轩尽快和孟晓冬谈妥,如果等到唱片发行之后,孟晓冬名扬全国的时候,可能就晚了。

林子轩不以为然。

他脑海中有歌曲,他可以造就一个孟晓冬,就能造就第二个,就算谈不妥也没什么。

这是他和黎锦挥考虑问题不一样的地方。

黎锦挥想要把孟晓冬当作一个成功的典范,一个招牌,自然不愿意她从手中溜走,他可不知道林子轩的创作能力这么强。

既然黎锦挥这么着急,林子轩也只好抽时间和孟晓冬谈谈人生和理想。

“你想过自己的将来么?”林子轩深沉的说道。

孟晓冬坐在林子轩的对面,静静的听着,她知道这只是开场白而已。

“一旦唱片发行之后,你可能会成为国内最红的明星,很多地方会邀请你去演出,你的身价成倍的朝上翻,你就是一颗摇钱树。”林子轩描述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想过该怎么办么?”

“等你出名了,会遇到很多麻烦事。”林子轩继续道,“在名利面前,亲戚家人都会反目成仇,或许还会有有权势的人……”

他说道这里,说不下去了,和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说这些让他有种犯罪的感觉。

“我知道。”孟晓冬低声道。

她出身梨园世家,对这个行业了解很深,听到的,看到的,耳濡目染,她不是大家闺秀,所以才显得如此早熟。

“你继续留在戏班不好,相信唱片发行后,百代公司会找你签约,一旦你进入法国人的公司,会安全很多。”林子轩建议道。

其实,百代公司更想签的是林子轩,嗓子好的女孩到处都有,可创作歌曲的人不好找。

当然,等到孟晓冬出名后,百代公司应该会和孟晓冬继续合作,他们现在正在等待市场的反应,这是一次新的尝试,谁也不知道市场会不会接受。

孟晓冬听罢一愣,她原以为林子轩会对她有所图,没想到林子轩似乎对她根本不在意。

“林少爷,没有其他法子么?”孟晓冬试探道。

“我和黎先生准备开一间音乐训练班,培养音乐人才,你要是愿意加入的话就算是我的人了,以后谁找你麻烦推给我就行了。”林子轩随意说道。

这话让孟晓冬的脸色一红,抬眼看了林子轩一眼,又垂下眼帘。

第二十九章明月歌舞团

林子轩这话颇有霸道总裁的风范,让孟晓冬腹诽不已。

别看她年纪不大,却有着自己的主见。

她是家中的长女,在家里除了父亲孟洪群外就是她在当家,其余人都不敢反对。

孟洪群是武净兼职文武老生。

所谓武净又叫摔打花脸,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视唱和念。

上台的任务就是打,想要在台上出彩,就要下死力气,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需要有真功夫,而且容易受伤。

随着年纪的增长,年轻时候拼命造成的后遗症逐渐显现。

孟洪群的身体出了问题,生了病,演出逐渐减少,家里的负担日益加重,要依靠孟晓冬不断的演出来补贴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孟家不算穷人,相反还有富余,只是在渐渐衰落,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孟晓冬的身上,也增加了她在家里的话语权。

然而这件事情太大。

孟家一直是唱戏的,转行唱歌的跨度不小,关系到以后的出路和生计,她不可能自己做主,要回家商量。

不过在此之前,她想要尽力争取自己的利益,试探林子轩的诚意。

“我还想继续唱戏。”孟晓冬坚持道。

“好啊,你想唱的时候可以去唱,唱歌和唱戏又不冲突。”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

这让孟晓冬松了口气,她练了这么多年戏,不想就这么放下。

对于唱戏,她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是梨园世家出身,戏曲的因子已经融进了她的骨子里,这辈子是摆脱不掉了。

“我只唱歌,不做其他的。”孟晓冬要求道。

“什么其他的?”林子轩不解的问道。

“就是陪客人吃饭喝酒,还有……”孟晓冬支吾道。

“等等!”林子轩打断了她的话,“我刚才白说了,既然加入了音乐培训班,以后有人找你麻烦就告诉我,我替你解决。”

我是怕你找我麻烦。

孟晓冬在心里说道。

在戏班讨生活难免碰到各种应酬,特别是到达官贵人家里唱堂会,更是免不了。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堂会成为十里洋场新贵权豪们追求享乐生活和炫耀财势的重要形式,在上海的官商巨子、海上闻人、封建遗老、下野官僚的寓所,堂会演剧此起彼落,愈演愈烈。

孟晓冬对此深有感触。

她年纪尚小,没有碰到麻烦,等过两年豆蔻年华之时,恐怕就会成为被骚扰的对象。

“我知道了。”孟晓冬沉声道,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我父亲病了,需要钱治病,还有弟弟妹妹……”

“放心吧,不会亏待你的,至少比你唱戏多赚好几倍。”林子轩承诺道。

自己很像是周扒皮么?

林子轩看着孟晓冬一副格外认真的模样,颇为无语。

他是没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对他而言,只是在招收一名员工,可对孟晓冬来说,这是她人生中的一次巨大改变,涉及到她一家人的未来,不能不谨慎对待。

几日后,黎锦挥拿出了音乐培训班的方案,凡是来学习的学生,每月有两块钱的补助。

你没有看错,学习音乐不用交钱,还有补助可以拿。

黎锦挥很有商业头脑,他并不打算创办一所正规的音乐学校,而是要组建一支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四处演出的歌舞团。

等到孟晓冬的唱片上市,流行歌曲开始席卷大江南北,他就带着歌舞团到处演出。

有了孟晓冬这块金字招牌,不怕赚不来钱。

他拿着演出得来的资金再去扩大培训班,歌舞团的人手多了,就继续演出,直到规模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前期不用投资太多,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所以,他所列出的课程都是能够速成的,演员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就能登台演出。

他现在招收的学生相当于学徒,所以才会给予生活补助,等到能够演出之后,这些演员还会拿到工资。

这个方案给林子轩的感觉像是后世到处走穴的野团,当然这只是前期规划。

在积累到足够资金之后,黎锦挥才准备办一所正规的歌舞学校,从而推广新音乐。

这个音乐训练班就是歌舞学校的前身。

林子轩对这个方案没有意见,他只要提供启动资金就好了。

孟晓冬也答应下来,作为音乐训练班的台柱子,她不用拿补助,而是直接拿分成,以后演出的酬劳她要拿五分之一。

接下来,她要跟着黎锦挥学习声乐,附带着训练新收的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子,稍微能够生活的人家都不会把孩子送来学唱歌,更别说男孩子了。

孟晓冬自幼学戏,吃了不少苦,如今终于有机会训练别人了,积极性很高。

谁也没有想到,以后红遍全国的明月歌舞团就这样在一所简陋的院子里开始了训练课程,第一批学员只有八个女孩子。

其中一个是黎锦挥的女儿,叫做黎茗晖,刚刚十二岁。

林子轩看着这八个从十岁到十六岁不等的女孩子,颇为感慨,这就是流行音乐的未来。

孟晓冬的唱片还没上市,冯程程从北平回来了。

她中学毕业了,准备上大学,还没选好学校。

在众多学者和女子团体的呼吁下,去年的时候,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开创了历史先河。

北京大学去年招录了九名女生,东南大学是八名,其中六名为外语系,两名是教育系。

虽说人数很少,可给了女子上大学的希望,这也是冯程程要在北平读大学的原因。

今年一些大学逐渐放开了政策,准许女子入学,上海沪江大学就准备招收女学生。

上海沪江大学是一所美国人创办的基督教大学,在1917年之后,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证书,在外国通用。

也就是后世的上海理工大学。

冯敬尧为了把女儿留在上海煞费苦心,通过法国人找到关系给了冯程程面试的机会。

冯程程这次回来并不是一个人,还有个男人跟她一起回来,这个男人是欧阳予仟,他是来找林子轩的。

第三十章理想主义者

欧阳予仟给北平的《晨报》和鲁讯都写过信,想要和《雷雨》的作者见上一面。

这些信件最终被转交到了冯程程的手里。

作为一个青年女学生,一个话剧爱好者,欧阳予仟的名字她还是听过的。

这可是话剧传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一批进行话剧演出的演员。

于是,她给欧阳予仟写了回信,在表达敬意的同时,也说明了《雷雨》作者不愿意出面的苦衷。

欧阳予仟出身官宦人家,理解大家族的为难之处。

从《雷雨》这出话剧的细节描写就能看出作者的出身,不是官宦家庭,就是商贾之家。

不过他没有放弃,而是离开南通,前往北平。

他在南通的工作并不顺利,虽然开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兴建了更俗剧场,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实验性质的演出,可离他的理想相距甚远。

他想对戏剧进行一番改革,加入新的元素,但遭到了当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

这让欧阳予仟认识到,想要达成他心中的想法,必须要有开放自由的创作环境,南通这座小城太过封闭保守了。

在中国只有诸如北平和上海几座大城市符合要求,也有能够接受新颖艺术形式的观众。

他原本还在犹豫,不想放弃这几年的心血,可当他看到《雷雨》的剧本之后,就知道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国最不缺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