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一十一章泰戈尔在上海

下了邮轮,泰戈尔对欢迎他的人发表了一番感言:“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而后,他就在徐至摩的陪同下乘车前往静安寺路的沧州别墅休息。

沧州别墅在上海租界算是高档的住宅公寓,这是商务印书馆的安排,泰戈尔一行人住在23号和24号房间。

林子轩没有跟上去,而是和《时代周刊》的记者离开了。

这位西方记者拿到了想要的新闻素材,准备离开上海,前往北平访问吴佩浮。

这才是他中国之行的主要任务。

在这个时代的西方人眼中,打败了张座霖的吴佩浮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强势人物,是这个古老国家的最强者。

对于这种说法,林子轩只是笑笑,不发表意见。

你们这些西方人怎么会知道中国政局的变幻莫测,云诡波谲。

他把这位记者送上火车,随后返回家中。

他的接待任务基本上完成了,最多是明天听听泰戈尔的演讲,象征性的交流一番,再把泰戈尔送往北平,就是这么简单。

在沧州别墅内,泰戈尔一行六人安顿下来。

他这次访问中国,率领着国际大学教授、梵文学者沈莫汉,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代孟加拉画派大画家南达拉波斯等人。

他不仅想和中国的学者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还提出了一个“亚细亚”文化的概念。

也就是亚洲文化,在这个时代亚洲被称为“亚细亚洲”或者“远东地区”。

泰戈尔认为西方文明濒临破产,只有东方文化才能拯救人类的文明,所以,印度、中国和日本三个亚洲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

他意识到了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的破坏。

青年人崇尚西方的文化,抛弃了本国的传统,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就会被西方同化,没有自己的文化可言。

他在1918年访问美国的时候举行了一场《什么是艺术?》的演讲。

他宣称:“东方艺术的伟大与瑰丽。特别是在日本和中国,就在于那里的艺术家们看到了事物的灵魂,并且相信它。”

泰戈尔想和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顶尖学者交流,推行他的“亚洲文化”理念。

或许因为信息闭塞的缘故。他对于中国文化界的真实现状不是太了解,不知道此刻的中国正处在提倡复制和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的热潮。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习了西方的一切,中国就会变得更为强大。

休息了一会,泰戈尔记起了在邮轮上和他握手的林子轩。

他经常在欧美进行访问讲学,了解西方人如何看待亚洲人。所以他对林子轩被美国记者专访很是好奇,便找徐至摩打听。

徐至摩作为诗人,见到泰戈尔后一直很激动,就像是后世的小粉丝见到天皇巨星一样。

对于泰戈尔的询问,他自然是知无不言。

他还把林子轩的几篇诗歌用英文朗诵了出来,不得不说,英文版本的诗歌缺少了东方语言的神韵,听起来并不怎么样。

泰戈尔在意的是林子轩写了在美国畅销的小说。

只可惜写的都是以美国为背景的故事,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学,但这也说明了林子轩对于西方社会的了解。

而且。林子轩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不低,或许会理解他的主张。

他觉得可以和那位年轻人好好谈一谈。

下午五点钟,泰戈尔在徐至摩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上海西南的龙华赏花。

那里有龙华寺、龙华塔等名胜,附近农家多种植桃花,风景绝佳。

第二天下午,泰戈尔先到闸北一家寺院出席印度人为他举办的欢迎会。

随后,由上海自治学院、讲学社、中国公学、文学研究会等四个团体发起,在公共租界的慕尔鸣路37号张军劢的住所举行欢迎泰戈尔的茶话会。

这次活动安排在室外举行。

在张宅的草坪上,正中央安置了一张红绒沙发。这是泰戈尔的位置,其他来宾坐在前排的凳子上,因为又来了不少学生,没有足够的位置。只得坐在草地上。

泰戈尔进行了来到上海后的第一次演讲。

晚上的时候,徐至摩把林子轩带到了沧州别墅,和泰戈尔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交谈。

泰戈尔在交谈中推销自己的主张,谈了他对于东方文化的看法,认为只有复兴东方文化,像是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古国才有出路。一味的模仿西方社会不会成功。

林子轩欢迎泰戈尔的到来。

只是他很想告诉这位印度诗人在目前中国这种大环境下,这种主张注定会遭到冷遇。

就算是梁启朝和徐至摩也只是借助泰戈尔为自己造势,而不是真的就相信他的主张。

两人的交谈不是很顺利。

林子轩重视东方的传统文化,却不愿意为泰戈尔的主张摇旗呐喊。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一个较为扭曲的观点是宣传传统文化就是开历史倒车,会受到批判。

如果林子轩不遗余力的鼓吹泰戈尔的东方文化复兴,肯定会吸引批评者的火力,泰戈尔可以回到印度去,他还要留在中国继续生活。

“又一个信奉西方思想的青年。”林子轩走后,泰戈尔颇为失望的说道。

接下来,徐至摩带着泰戈尔前往杭州游览西湖美景。

从杭州回到上海后,4月18日下午,商务印书馆、《申报》等机构,以及印度、西方人士共1200余人,借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的图书馆会议室,为泰戈尔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泰戈尔身着黑色长袍,戴着红帽,走了出来进行演说。

他演说的内容不是诗歌,而是《东方文明的危机》。

他为上海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担忧,他认为,在上海,由于西方物质文明的引入,已经看不到丝毫的中国文化精神。

演讲结束,众人在北京路功德林素菜馆设宴,宴请泰戈尔。

功德林素菜馆是上海最大的一家素菜馆,很多社会名流迎来送往都会选在功德林。

宴后有代表为泰戈尔演唱了京剧,弹奏了古琴。

忙碌了一天,半夜十二点,泰戈尔结束了他的第一次上海之行,前往上海招商局码头,踏上了北上之路。

第一百一十二章中国容不下的泰戈尔

林子轩同样出现在前往南京的轮船上,他是被徐至摩劝说而来的。

从泰戈尔在上海开始演讲和活动,以陈独绣为代表的一批人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

4月18日,陈独绣发表了《泰戈尔和东方文化》的文章。

因为泰戈尔提出的亚细亚文化复兴的理念,陈独绣指出,泰戈尔“乃是一个极端排斥西方文化、极端崇拜东方文化的人”。

泰戈尔现在大力提倡复活东洋思想、亚洲文化,无非是要开历史倒车,把中国倒退到孔子的时代去。

他厉声批判道:“请不必多放莠言乱我思想界!泰戈尔,谢谢你罢,中国老少人妖已经多得不得了呵!”

这便是著名的“人妖”事件。

陈独绣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很大。

他虽然在新文学领域建树不多,却是和胡拾一起成为了新文化的启蒙者,提出了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观点。

他同样是新文化的领袖之一,在中国的思想界颇有声望,在青年人中的号召力不比胡拾和鲁讯差,他的观点很容易影响到青年人对泰戈尔的态度。

陈独绣连番的激烈批评给以梁启朝为首的讲学社极大的压力,此时胡拾和鲁讯保持着沉默,没有公开发表意见。

中国文化界处在一个非常诡异的状态。

以徐至摩如今在文坛的地位还无法和陈独绣这种老资格争锋,所以他才拉着林子轩坐镇。

他知道林子轩和泰戈尔没有谈拢,在某些主张上有分歧,他不需要林子轩发表支持泰戈尔的言论,只要表达出不反对泰戈尔的态度就行了。

而且,这是一个林子轩前往北平和北方文坛的作家见面的好时机。

林子轩和泰戈尔的交谈不算愉快,这是双方理念的不同,他并不否认泰戈尔在文学上的成就,毕竟泰戈尔代表着印度的文化。

他也需要到北方一趟,和南京的赛珍珠。以及北平的鲁讯进行面谈。

目的是为了在美国出版新文学丛书的事情。

他准备把《边城》交给赛珍珠翻译,要和赛珍珠交流一下《边城》这部小说的背景和创作思想,这样翻译者才不会搞错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

当然,对于《边城》的理解他是从后世的资料中查到的。

林子轩曾经写信询问了鲁讯的意见。《呐喊》这部小说集是鲁讯自己找人翻译,还是一起交给赛珍珠翻译。

鲁讯对于一位美国女人能不能明白他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示疑虑,就算这个美国女人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也不能说她就了解中国文化。

他以为还是找一位中国人翻译为好,毕竟中国人更懂的中国文化。

这一点林子轩并不强求。他只需要和鲁讯找来的翻译者沟通好时间即可。

还有郁达浮的《沉沦》,不用林子轩操心。

此时郁达浮在北大教书,比较清闲,他精通五国语言,自己就能翻译自己的小说。

至于冰欣,正在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学习英国文学,这所学校也是宋氏三姐妹就读过的学校,是一所基督教会创办的学校。

她给林子轩的回信也是自己翻译《超人》这部小说集。

对于中国的新文学来说,这是一件不算小的事情,目前也只有林子轩在国外稍有名气。想要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学,就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来。

当然,其中牵扯到版税和翻译费用的问题,毕竟文学家也要生活。

林子轩了解美国出版社利益至上的原则,就算是他也得不到多少优待,何况中国其他的作家,只能尽量争取,实在不行,由万象书局来进行补贴好了。

这就是赔本赚吆喝。

在这方面他需要和鲁讯等人面对面的交代清楚,签好合同。别搞到最后这些人还以为林子轩从中赚了多少钱,克扣了他们的版税,那就没意思了。

这个社会不是没有那样的人,有时候好心反而遭到责难。

于是。林子轩便和徐至摩一起北上,第一站就是南京。

他知道自己有点给泰戈尔站台的意思,和后世明星开演唱会请其他明星助威一样,不过他这点担当还是有的,至少不能失礼。

4月20日,泰戈尔到了南京。

南京原本只是泰戈尔路过的城市。不过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的校长郭秉闻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极力邀请泰戈尔到东南大学演讲。

郭秉闻和南京文化界的人士在码头迎接,然后乘车前往东南大学。

他们先是陪着泰戈尔在明孝陵和莫愁湖等景点游览,随后在东南大学的梅庵吃饭。

在他们吃饭的时候,门前窗外就挤满了慕名前来的男女学生。

泰戈尔吃完饭后,先独自缓步走到一座孤亭上默坐了半个小时左右,才缓步踏下亭阶,走到树荫花丛旁,同大学生们用英文亲切交流。

林子轩并没有全程陪同,他到了金陵大学和赛珍珠谈事情。

赛珍珠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能在美国畅销非常惊讶,她接到了不少美国读者的来信,很多美国读者和评论家都认为这是林子轩和赛珍珠共同创作的小说。

或者,他们愿意相信这种说法。

对此,赛珍珠表示抱歉,林子轩倒没有什么,翻译也算是一种创作,只要这本小说的版权属于他就行了。

他把小说《边城》和两本话剧剧本交给赛珍珠翻译。

可以预见,这些小说在美国的销量不会太好,所以他给了赛珍珠较高的翻译稿酬,而没有版税分成。

对于金钱上面,林子轩一向是比较大方,前提是大家合作愉快。

下午3点钟,身穿印度民族服装的泰戈尔出现在东南大学的体育馆。

体育馆里聚集了中外人士六七千人,有些校外的农民、工人也来了。

虽然这些人多半听不懂英文,但还是蜂拥而至,只为了一睹传说中大诗人的风采。

校长郭秉闻向大家作了介绍,给予泰戈尔高度赞誉,并强调说,“泰戈尔所发表的学说,足以阐扬东方文化精神,并于沟通中印及世界文化历程有伟大之贡献”。

泰戈尔在讲坛上说了将近一个小时,说到激动之处,他紧握右手,放在胸前。

他讲的内容和在上海差不多,主题就是宣扬东方文化,提倡亚洲文化的复兴。

然而,在演说进入尾声的时候,有一些青年进来散发传单,内容是严厉批评泰戈尔的,甚至声称要将泰戈尔赶紧送回国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两位诺奖获得者在中国的不同遭遇

林子轩和赛珍珠就在人群中,周围还有不少在南京的西方人和西方记者。

进来的中国青年一边发传单,一边用中文高喊:中国不欢迎泰戈尔,你还是回去吧。

他们很激动,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