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6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嗣源这时已经如豹子一样扑了过来,当先一脚,直接踢在那契丹武士的手腕上,踢落了那柄钢骨朵,然后手中雪亮长刀毫不留情的自左胸肋下第二根肋骨位置没入契丹武士胸腔之中。

李嗣源面色不变,他手握着那把宝刀,五指猛一用力,握住刀柄一转。那契丹武士发出一阵绝望的嚎叫,脸色狰狞扭曲,终于不甘的跪倒在地,双目眼神渐渐涣散,直至再无气息,不再动了。

李嗣源有些厌恶的将契丹武士庞大的身躯推开,站直了身体拔出宝刀,在契丹武士的皮袍上擦拭了几下,收刀入鞘。牙兵们这时才反应过来,飞奔而来,他们怒骂着,在那个已经气绝的胡人咽喉之上又砍了好几刀,最终把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剁了下来。

杀了一个强大的契丹武士,李嗣源却丝毫没有半点在意,仿佛就如同刚辗死了一只蚂蚁那么寻常。他没有理会牙兵们的歉意与敬佩的眼神,自顾凝视向远处的山野望去,漆黑如墨的夜空与起伏的山峦融合在一起难以分辨。

但他知道,看似平静的夜色下,对面定然有无数如狼似虎的胡人隐藏其中,对着这座小塞虎视眈眈。

或许真的要战死于此了吧!

李嗣源一阵苦笑,他下意思的伸手按向胸口,触到一封带着体温和汗水的绸布包裹的信封。

他不想死!起码,他还想要再见到她。起码,他还要再见到那个想要自己姓命的义父李克用。想他李嗣源一家数代为李克用家族效力拼命,战死沙场。可换来的是什么?是李克用对他无理的猜忌,和杀心。

哎,自己这二十年里都干了些什么?

仔细回忆一下,竟似乎没有任何值得回忆之处,只是随着命运的浪潮沉浮,不断的跟随于他人而已。

也罢,这种毫无意义的曰子,若是在此到了终点又如何?

他唯一遗憾的,就是从来不曾向她开口表白过。

李嗣源叹了口气,走下寨墙。

这是一个无名的古老山寨,寨子依山而建,后方利用陡峭的山崖做为屏障,甚是险峻,寨墙用细密的黄土夯筑而成,当年也许是纵横塞外的一支马贼的据点。

不过山寨已经废弃了很久,寨里没有一个居民,四处长满荆棘和杂草。房屋也大多塌毁了,只有一些七倒八歪的石墙还能勉强摭风蔽雨。

李嗣源又抹了几把脸上的汗水,虽然套着铁甲闷热的不行,可他却绝不会在这样的时候,贪图一点凉爽而把盔甲解下,置姓命于不顾。一处原本是院落的断壁残垣中,有几颗长的反而很茂盛的树木,树下有团篝火明灭不定,火堆旁或蹲或坐着几个人正在拿铁盔煮着肉。阵阵肉香传来,不过蹲在旁边的人却都没什么高兴的神色。

众人看到李嗣源走近,纷纷站了起来。

李嗣源抢上前去把一名颤巍巍将欲站起的中年文士扶回原处,自行找了块石搬在那里坐下。那中年文士本来面容清矍,眉目颇显儒雅,但此刻半边身体缠满了白布,身上袍服染了多处血迹,砍崩出几个缺口的长剑斜插在腰侧,一副浴血苦战后的样子。

“李郡王,想不到我们竟然落到这般地步。”中年文士怔怔的看了看李嗣源半响,发出声心痛至极的长叹。

李嗣源只是默默的取下自己的钢盔,架在火堆边上的两块石头上,倒了点水,然后走到一旁,掏出短刀,对着一块已经割的看不出本来面目的骨头上割下一块肉来,扔进了头盔之中,又倒了点水进去,算是开始煮起今天的宵夜。

旁边一个缠住一只眼睛的校尉出声道:“大帅,我这块肉已经好了,你吃这块吧,这块可是上好的股上的肉,全是瘦的。你那块是胸口的,不好吃。”

那中年文士长叹一声,有些厌恶的看了一眼淡定无比的众人,“吃人肉,你们还挑肥拣瘦,真是蛮子。”

这中年文士名叫杨林,却是张自勉西征军团派到李嗣源处的联络参谋,虽然只是参谋而没有带行军二字,可也好歹是行营参谋处的参谋,官拜六品官职。原本他是行营派到牛皮关李嗣源部做联络参谋,谁曾想,却碰上李嗣源出关追击胡人,一路跟着,竟然陷入胡人四面埋伏,大军溃败乃至如今众人陷入绝境,甚至到了割战死敌军尸体人肉吃的地步。杨林读书人出身,家中虽不是什么世家豪门,可也是地方大户地主,以文职入军中参谋,本也是想军**名容易取,哪料到,居然要靠吃人肉来活下去的地步。

他自认为是读圣贤书的人,是绝不肯同这些沙陀蛮子们一起吃人肉的。

这次几万人大败,其实李嗣源和许多沙陀将士们的心中,未免没有迁怒于秦人的意思。若不是当初李璟打的李克用生死不知,他李嗣源也不会出来担沙陀这个重任,如果他不出来担任沙陀大统领,也就不会被李克用猜忌,他也不会最后背叛李克用投李璟,然后又被手下将士哗变背叛,只得退入云州防御胡人。若不是李嗣源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当初也不会那么用力的追击胡人,导致如今的困境了。

若按李嗣源心中的那股火气,他总要痛骂他一顿才爽快。但数年来起伏跌宕的生活,已经使的李嗣源特别擅长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此时骂杨林一顿,于事无补,反而会得罪这位使者。若是能逃出去,将来他肯定还得依附秦军,说不定那时还得靠他说几句好话呢。

火光映照下,他眉目着带着中规中矩的客气和尊敬,此外看不出任何的丝毫表情。

对于部将要让**肉给他吃的好意,他也笑着拒绝了。杨林有句话说的还是很在理的,虽然他也吃人肉,可这是粮尽的情况下,他别无选择。不吃人肉就得吃马肉,而战马,是他们逃离唯一的希望了。李嗣源不能吃自己的战马,那么就只能吃敌人尸体的人肉了。不过哪怕是被迫下只能吃人肉,可吃人肉还挑肥拣瘦,这却有些过了。

“此地距离牛皮关并不远,我们在牛皮关还有两万人马,而云州还有秦军两万将士,说不定,明天就有援兵来救我们了。。。。”李嗣源待肉煮熟,便直接捞出吃了起来。几下把那块足有两斤的胸骨肉吃完,他擦了擦嘴角,抬头说道。

这番振作人心的话,却没有一人搭话。他们确实在牛皮关留了两万人,可这些都是辅兵。而且就算是云州的两万秦军愿意出兵支援,这点人马又有什么样,这次南下的胡人可是足足二十万。他们几乎全军尽没,也不过是击杀了不到两万的胡人乌合之众。十几万胡人精锐却完整无损。而面对这支胡人大军,只怕幽州的李璟也是大吃一惊,得好好惦量一下如何防守了。

虽然李嗣源为众人打气鼓劲,可众人却反而唉声叹气,彻底的陷入悲观和绝望之中。

“指望援军不太可能,咱们这次几乎交待在白水泺,现在这里连伤员一起不过万人。云州还有我们和秦军两万战兵,两万辅兵,朔州有秦军两万战兵两万辅兵。全加一起也才九万,可却被分散各处。胡人大军南下,飞虎子的雁门兵马也一定会趁机北上。只怕秦军的张大帅自身都要被围在代北了,秦王现在太行以东还能有多少兵马,若有意接应,早就出动了。秦王不可能冒然带着河北所剩不多的兵马跑到河东来硬拼胡人。最大的可能,还是秦王会马上召回代北的西征军撤入蔚州,甚至是河北,以避胡人锋芒。”

杨林闻言立即大声反驳:“秦王对秦军将士,从来都是不抛弃,不放弃。几万兵马在河东,秦王绝不会因胡贼势大,就放弃我们的。”

“秦王也许不会放弃秦军将士!”火堆旁另一个烤肉的彪形大汉呛声道:“可咱们在秦王眼里,怕算不得秦军将士吧?秦王就会真的会出兵代北,可他会出兵胡人敌人,来解救我们吗?”

这个彪形大汉却是李嗣源横冲都的兵马使,名叫李彪,身材比常人高出许多,更兼膀阔腰圆,生的宛如门神般威武,他的铠甲上遍染鲜血,看上去狰狞无比。

三天前白水泺血战,外有伏兵,内有叛乱,李嗣源的雁门军层层瓦解,如冰消雪融。唯有极少数部队保持队伍严整,以及对李嗣源的忠诚,其中李彪带领的横冲都便是最忠诚于李嗣源的一支,他们没有一人临阵倒戈,而且多亏了横冲都为中流砥柱,才在关键时候挽救了局势,聚拢了许多忠于李嗣源的兵马最后连续突破数支胡军的尾追堵截,一路突出重围。

无奈胡人的军队如山似海,数量远超雁门军,而且胡人以逸待劳,既然雁门军不休不眠的在塞外奔走,也不能将追兵完全甩开。一路上且战且逃,最后他们只得撤入这座险要的废弃山寨。胡人追兵随后包围了寨子,挥军四面攻打。惨烈的攻防战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天,寨内的雁门军由一万余人减少到了万人,余者且大多负伤。寨中粮草不继,只能从敌军尸体上割肉而食。

“我们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另一雁门大将康彦章大声的向李嗣源问道,“大帅可有什么妙策带我们脱离险境?”

李嗣源凝视着火堆,慢慢的说道:“此时所能仪仗的唯有勇猛,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能回到突出重围回到长城之内,也许还有几分希望!”

第848章陆士

(感谢格鉽吪、**、小猪和狗、夜都醉、**LUE88**99几位的支持,不过这两天身体实在不适,今天更是躺了一天,晚上努力码了一个大章奉上,抱歉!)

能够进入龙山军校,一直都是杨威利十分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龙山军校,全名是登州陆军士官军事学堂,学校地址在登州新城南郊的龙山脚下,是一所虽然开校历史很新,但却拥有诸多一流水准的教员,以及位列秦藩参谋院、五军都督府、兵部重点督办的军校。与燕京讲武堂这样的高级军官学校相比,龙山军校相对要基层许多,因为他们招收的都是一些年青的学员,培养的是最底层的军官。

可这所学堂却能在秦藩所有的军校之中位列前五,因为这所学校的校长由李璟亲自担任校长,也不仅仅因为李璟是校长。

陆军学校拥有四个学科,步科,骑科,炮科,和工科。此外,这四科还又分别分为预科和本科。预科本科各两年,预科读完后,还得进入军中正式服役一年,才进行本科学习。这所学堂招收的对象基本上是十四岁以上的童军学校优秀学员,或者县学也就是新学制下初中毕业生,学校重视军事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强调提高学员的文化水平和战术素养,为军队培养输出优秀的职业军官。

外面一般称呼这所学校龙山军校,不过学校的学员们更喜欢自称为陆士。陆士最注重向学生们灌输效忠秦王的思想,以及为了秦藩不惜肝脑涂地的思想,以非常严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军人风范。学校的第一校训就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学校虽然只开办了五年,可却已经有大批的学员加入到了秦军陆军各军之中。

杨威利今年十四岁,原本只是一个孤儿,老家安南交州,在南诏国与大唐的连年战争中,他的举族都毁于南诏、大唐、南蛮的混战中。五年前,他九岁,却已经流浪了一年多,就当他绝望无力再挣扎下去时,登州来的海商带着他返回了登州,然后把他交给了登州的秦军,最终他被送入了登州童军学校,在那里他不但每天能吃饱饭,而且还有了崭新的衣服穿,而他要做的,只是每天早晚学文识字绘画算术,然后参加每天的军事训练。

有的同学初来时还会为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而叫苦,但他从来没有吭过一声。学习文化的时候,他比所有人都认真,虽然一开始时,因为他是从安南来的‘南蛮子’甚至连语言有时都不太熟,可他没有气馁。军事训练的时候,顽强的精神,让他更是得到许多教官的夸奖。

五年,五年的刻苦训练,让他从一个小萝卜头,变成了如今健壮的少年。几乎每一年年末的考核评定中,他都是佼佼者。五年,他已经早赶上了同龄人,完成了初中的文化课程,对于一个比许多同龄孩子晚了三年上学的他来说,用五年完成了别人九年的学习,极为了得。更何况,他比起乡小学、县中学的那些孩子们来说,他这个成绩还是在同时接受半学半训练的童军学校的特殊教育情况下完成的,就更为难得了。

在终于年满十四岁后,杨威利即被登州童军学校保送陆士,没有半点阻碍的最终进入了这所由秦王亲自担任校长,由参谋院使敬翔担任教育长、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林威担任总教练使,尚书右仆射李振任总教导使,其余的校领导和校教官等,皆是由秦藩高层和军中大将们担任,可谓是将星闪烁,星光灿烂,在整个秦藩来说,陆士在这方面,甚至还超过了讲武堂。

对于每一个能够最终进入这所学校的年青学员们来说,进入这所学校,就表示他们已经走上了一条金光大道,从此成为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