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说到哪了,咱们接着说。”李璟微笑着道。

接下来,敬翔说的更加大胆了些。

他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全力经营辽东为稳固后方,但也不能就此放弃淄青镇,不过淄青镇暂时不必太用心。先把辽东、辽西收复才是上策。毕竟眼下的局势,李璟就算有百战百胜的威名,也是绝不能去冒然攻伐其它藩镇的。不说攻伐其它藩镇,就是淄青镇,也最好不要动他。

留着淄青镇王敬武等人,一来可以避免把冲突扩大化,二来,也是借此向朝廷和皇帝以及天下人表明心迹,证明他李璟并不是那种贪图权势之人。让朝廷的目光不用一直盯着李璟,防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争取时间,不受干扰的全力发展。而同时,李璟有安东大都护的官职在身,他与高句丽、契丹人打的再厉害,也不会有人管他们。他们打下的地盘,也绝对不会有人贪图。

现阶段,想在淄青镇发展,必然会引来极大的阻力。但退一步,到辽东去发展,则能安心发展。再说了,辽东其实也并不就真的如何苦寒了。起码,辽南比中原许多地方都强上许多。

更关健的是,按敬翔的谋划,淄青镇不是个可成霸业之地,辽东当然也不是。要成霸业,关健的还是得夺取河北幽燕之地。拿下辽东辽西,到时从北向南,由关外杀入,夺取幽燕之后,那时再据齐鲁之地,则相当稳固了。

到李璟眼下情况,确实得考虑长远的战略计划。在李璟看来,历史上的朱温虽然据汴梁这样的四战之地,最后灭唐建梁,但也正因为他占据的是四战之地的中原,一直无法灭掉河北与河东群雄,所以朱温的后梁才会亡的那么快。且他在世时,南方诸地,也不过是表面服从而已。

朱温整个战略布局上就处于弱势了,也正因此,虽然晋王李克用只占据了河东一小块地盘,还经常战败,可却能一直不灭,最后反而灭了后梁,建了后唐,关健就在于沙陀人所占据的战略地利优势,河东之地,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但中原却不行,后唐一支偏师就灭了后梁。

这个计划比较符合李璟心中的想法,现阶段,他只想低调。

前段时间太高调了,如此年青头上顶着的官职已经一长串,而且还全是顶级官职。他现在已经有些处于火山顶上了,但他手上的兵马其实既不多也不强,李璟现在需要全力扩大、加强军队。镇'***'不少的军官已经有些过于自信膨胀了,真的以为镇'***'天下无敌,甚至能与天下为敌。可李璟很清楚,眼下朝廷天子的威望还在,天子一道诏书就能召来十万二十万兵马。那个时候,可没有盟友,而是全是敌手。

“职下还是那句话,把淄青镇的青壮都带走,大户也都带走,把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淄青镇给王敬武他们留着。王敬武和薛崇、李系三人并非真的盟友,如果我们逼迫的紧了,他们定然会联合起来对抗我们。但如果我们只要把淄青镇搬空,不再理会他们。职下敢肯定,最后三人必然会有一场内斗。”

“当然,我们可以把人带走,但兵得留下。”敬翔走到沙盘前,对着这沙盘充满感叹。“我们也不必去管青州、淄州等重城。我的意思是,咱们把兵马控制住济水一线既可。这样,就能保持着对淄青镇的极大威慑力。一旦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顺带通过济水沿线,迅速穿插占领整个淄青四州。”

“说的很好,而且把兵马屯驻济水一线,也等于我们控制了黄河、济水这两段水运,同时保护了我们的黄河、济水水运商路。”

“淄青镇除登州外,还有淄、齐、青、莱四州二十六县。四州刺史都是田令孜的人,我们不必去理会他,不过我们可以把齐州的山茌、历城、全节、临邑、章丘、临济、祝阿、禹城八县,还有淄州邹平、济阳、高苑、长山四县,还有青州博昌、千乘、临淄三县,将这济水沿岸的十五县全部派驻我们的兵马,另外在青州牛山、淄州长白山、齐州华山,也同样驻派兵马。我们只守这十五县三山,其余的十一县包括青州等城都交给王敬武。”

“十五县加三山,每县驻守一千兵马,三山每山驻守三千人马,外加一支游骑部队。我们在淄青镇驻守两万五千人马,派镇'***'驻扎。”

李璟轻笑,“再加一县,莱州的治所沿海掖县也归我们。十六县三山,完全归于我们,其余的十县,可以交给王敬武。我们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划地而治。我相信,王敬武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定会很高兴吧。”

李振想了想,“如果大帅真的提出这样的提议,相信王敬武肯定会同意的。只要我们不打他们,他还不得立即答应。”

这个计划确实不错,起码比全扔给王武敬让大家心里舒服多了。这下镇'***'紧守住济水一线诸县,再加上登州西面海岸的掖县,既能掌控淄青镇,也不用立即与王敬武等人发生冲突。而且也许在旁人看来,李璟似乎有些软弱好欺,不过这正是李璟现在想让别人看到的和认为的。

“淄青其余十县的大户和青壮强制迁走一批,这样吧,十县迁青壮男女连同他们的家眷十万入辽东。至于我们掌控的十六县,从其中迁三十万人往辽东。”李璟想了想后,还是决定迁民。淄青镇早晚还得打,与其让这些人留在这里,或者说,让他们给王敬武提供钱粮税赋和壮丁,不如干脆把他们迁去辽东。反正按定下的战略,淄青镇几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内,他们都不会急着控制占领。

“迁走四十万人,只怕淄青镇真的就此衰败了。”

“会有影响,但也不用太担心,我们可以再继续招募流民。相信我,以后流民会越来越多的。”李璟长叹了一口气。

李唐不是说打几场胜仗就能中兴的,虽然沙陀族、南诏、草贼都败了,可不表示李唐就能中兴了。唐朝的覆灭只是历史的必然,是众多矛盾的一起爆发。王仙芝死了,还有黄巢呢,对于这个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逃亡的家伙,李璟可是知道,他必然会东山再起的。

除了黄巢,李璟的目光还一直盯着地图上的幽州。他心里很清楚,整个幽州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任何一点激溅起的火花,都将可能引起剧烈的大爆炸!

爆炸吧,既然大唐这栋大厦再也支撑不住,那不如干脆早点倾倒,这样也能重新再建一个!

第549章李克用飞虎落平阳

(感谢大罗小神仙、olytis、雄楚之鹰、radioline、墨色柳梢、梦梦梦梦梦梦诸位的支持!)

狂风夹着细雨,扑打在李嗣源的脸上,他轻踢马腹,跨过涨水的河流。在他的旁边,沙陀族的族长李克用扯了扯身上的披风,喃喃的诅咒着这该死的天气。他的鹞鹰停在肩上,风吹皱了羽毛,使它看起来和李克用一样有些落魄。

朔风突起,枯草纷飞。

他暗自希望跟在后面的夫人能够撑的住,就算是天气晴好,在塞外长时间骑乘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现在,雨下了整整十天,茫茫的草原早已经变成了大沼泽,处处是泥泞和河流,这情况,让人好像到了大唐的江南,处处水网交错。这个时候,李嗣昭他们一定是坐在营帐里的火盆旁,喝着暖洋洋的马奶酒。

李嗣源羡慕他们,他自己一身湿透的袍子厚重无比,粘在身上,湿漉难受,脖子和肩膀则因盔甲的重量而压的疼痛,更难受的是,他已经受够了咸鱼干和腥膻的羊肉干的滋味。

前方,风雨中一片连绵的帐篷显现,旗帜飘扬,隔着交织的斜风细雨显得有些朦胧。

“鞑靼大营到了!”李克用的独目望见前方营帐,高声喊道:“老天保佑,他们总算没有挪窝。”

李嗣源听沙陀黑鸦军兄弟们讲述过飞虎子李克用曾经如何的一箭双雕震慑鞑靼武士,讲述以往沙陀族在代北时,鞑靼人是如何的遵从他们的号令,现在,终于亲自来到了鞑靼人的大营。

一路上行来,不少鞑靼牧民早已经转了草场,前往更南方过冬。不少人都担心,鞑靼的酋长也已经南下,幸好他们还没走。也许,他们这次能借到更多的粮食,最起码,他们能在这里躲避大雨。

李嗣源第一次来鞑靼人大营,但李克用却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自他们翻越阴山之后,李克用最后收拢了数千沙陀族人,之后又收拢了不少。这段时间,更招纳了诸多回鹘小部族。沙陀部又恢复了万余人的规模,但是这么多人却极缺粮草。他们从代北逃入阴山,辎重尽失。新招纳的这些回鹘小部族,其实也多是被其它部落击败劫掠过后的老弱,同样没有粮草才能依靠多年来在阴山一带颇有些声望的沙陀族。

李克用这段时间以来向鞑靼人借过数次粮,但每次借到的都不多。眼下虽然才入八月,但天气却阴沉不已,有经验的老人说今年可能会提前下雪,也许这场雨后就有可能迎来第一场雪。无论如何,雪一下,曰子就将更加艰难。李克用想乘着第一场雪前,向鞑靼人借到一笔足够过冬的粮草。

李克用曾经跟李嗣源等部下说过,虽然鞑靼人名声也并不好,但却一直是沙陀人的朋友。现在沙陀人遇难,他们会向我们提供帮助的。只要一些牛羊度过这个冬天,就足够了。

出发前,李嗣昭曾经告诉过李嗣源这些鞑靼人的身份。鞑靼人其实和沙陀人一样,几百年前都是突厥人的附属部族。鞑靼人在南北朝隋时,又称之为室韦,乃至于漠北,在铁勒、契丹、的东北面,在靺鞨、高句丽的西北面。

室韦源于东胡,与契丹同类;在南为契丹,在北号室韦。居地在今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及嫩江流域。以狩猎为业;多捕貂;养牛马,食肉衣皮,也种植麦、粟、□;夏时城居,冬逐水草。各部首领号“莫贺咄”,不相统属。不时遣使至北周、北齐朝贡。后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五部,各不相属,风俗习惯稍异,均为突厥所役属。

唐前期,草原动荡,室韦也被卷入草原战争之中。突厥势衰,铁勒崛起,室韦不少部落开始西迁。随后回鹘汗国崛起,室韦又成为了回鹘附属,进一步南下。在数十年前,回鹘汗国灭国,黠戛斯灭回鹘汗国之后,不久返回天山西部。契丹此时趁唐朝衰弱,连连北进攻击室韦,致使室韦诸部或西迁南徙,或被契丹征服,出现重新组合。

室韦南迁西进,其中乌素固部和西室韦等部,因战争已转移到阴山之阳的振武附近,军事上受挫后似未返回原故地,与黑车子室韦同被称为阴山室韦。

唐人将南迁西进的这些漠北诸族,统称为三十姓鞑靼,并不单指室韦,甚至将一些其它的漠北部族也统称其名。

如今李克用要见的就是驻于阻山南北的乌素固部和黑车子室韦,这两个室韦部族如今已经组成了一个联盟,名为阴山室韦,不过唐人习惯称其为鞑靼。

阴山室韦内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封赏官职,接受振武军和大同节的管辖。之前,沙陀族一直是阴山室韦的上司。

“嗣源。”李克用下令,“你骑马到后面去,传令下去,提醒军官们约束部下,我不允许任何人生事,更不许打鞑靼女人的主意,没事少乱跑,并不许随意和他们搭腔。”

“遵命,大人。”李嗣源打马转回后队方向,一路穿过众多兄弟,每个人都是一身泥泞,疲惫不堪。

在后队,李嗣源找到了刘氏,她披着一件火红的长披风,头上戴了顶貂皮帽子,有些无精打彩的坐在鞍上。在她的左右周围,是带着银面具的京娘率领的一百骑女剑卫拱卫四周。

“夫人,鞑靼人大营已经到了。”李嗣源笑着上前道。

刘夫人抬头,雨水将她的黑发打温,其中几绺垂下来。“终于到了吗,太好了,我讨厌这秋雨绵绵。”

“到了大营就好了,鞑靼人的大营就在前面,今晚可以在温暖的炉火前喝着马奶酒。”

一旁的京娘面具后发出同样冰冷的声音,“鞑靼族是个野蛮的部族,他们婚嫁时,当两份家相许后,男方辄将女盗走,然后送牛马为聘礼,男女同回女家,待有孕后,女随夫到男方家。而当他们的父母死后,则将他们的尸体置于树上。这些鞑靼人早年在漠北之时,夏天搭屋于树上巢居,而在其它季节,则在牛车上屈木为室,以韦席覆上,人居其中。更北面的鞑靼人冬天则入山住土穴。阴山的室韦部族,现在专抢其它部族的女人为妻。以前沙陀族强,鞑靼人自然恭敬我们,但如今我们势弱,只怕鞑靼人也不会真的有那么好心,肯一直接济粮草。”

“阴山鞑靼现任莫贺咄合不勒是个不错的人,早年与大人曾是结义的兄弟。”刘氏笑道,“沙陀与鞑靼二族的关系向来和睦,不会有事的。”

李嗣源点点头,他看的出刘氏说那话的时候笑容并不太自然。他踢踢靴子,驱策胯下战马前进,“我得去后面传令,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