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甲军-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皓月这一手多少也是学着历史上的赵匡胤,只因五代武将兵权太重,积重难返,不论是谁掌权都要走这一步,否则根本无法统一天下,徐皓月便连同张永德,教着符玉清演了这场女版的杯酒释兵权,效果也是一样的,不过更为成功的是,通过这次加封,让节度使和平章事的封号成为虚衔有了成例,将来对于其他节度使便也可如此操办了。

几日后枢密院的诏命分驰天下,各地节度使都是震惊不已,朝廷在不动声色之间便解除了巡边三大将的兵权,虽然内心惊惧,但也无法反抗,跟着朝廷便颁下诏命,命各地节度编选精锐充入京中禁卫,并分派不少观察使赶赴各地负责编选精兵入京。

诏命一出,各地节度使叫苦不迭,手中兵马本来就不多,这一抽取精锐入京,就更加雪上加霜了,也可以说自己有兵权等于没兵权了。聪明一些的节度使干脆上表自请告老回乡,或是请求回京任职,徐皓月当然不会客气,上表的一概照准,封官赏赐安抚自然不在话下。(。。)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二百八十七章大周军典制

更新时间:2012101022:06:05本章字数:4093

第二百八十七章大周军典制

变革的脚步一旦开始,历史的车轮便不可逆转的向前推进起来,保障变革推进的力量是权利,极为强大的权利。徐皓月通过一场兵变,迅速拉拢朝中重臣,取得太后符玉清的信任,加上他北伐时候立下的威名,成为掌握重权的第一人。

五代十国之内,不乏掌握重权的权臣权将,人们倒也并不惊讶,大周现下是弱女孤儿坐朝堂,没有一个强权势力出现来支撑,大周社稷被取而代之恐怕只是早晚之事,所以徐皓月站在了弱女和孤儿的身前,开始了他的大周权将生涯。

在平定叛乱最初的一个月内,徐皓月通过各种手段,联合了朝中重臣,迅速稳定了京城的局势,将分崩离析的殿前军、侍卫军进行了重新整合,融合了襄字营和群字营两部白甲军之后,又编选天下各处节度使的精兵加入,这支十五万人左右的禁卫军成了一支新兴的精锐。

因为有白甲军的底子,禁卫军不论从编制、训练到行军、布阵,都是采用了白甲军一整套的战法,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禁卫军延续了白甲军的一些传统,每晚都进行思想教育,方式和原来一样就是讲一些精忠报国的故事和宣扬大周国威,徐皓月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士兵们明白除了粮饷以外,他们该为什么而战。

除此以外,徐皓月命工部在汴梁城的内城开始修建一座忠烈祠,忠烈祠内还有许多石碑,此碑名为忠烈碑,但凡立功阵亡的兵士都能进入忠烈祠,他的名字会被铭刻于石碑之上,永受后人的瞻仰,这样就更加能激发普通兵士们的忠义之心,让他们明白要忠于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一个将领。

而燕云的白甲军依旧保留了白甲军的名号,照理说白甲军也属于侍卫亲军,也该接受整编,但燕云还在打仗,尚不能全数调回,徐皓月打算在京城禁卫军整编完成,训练一段时间之后,逐步对北疆的白甲军进行换防。一来在北地的白甲军和韩令坤部侍卫亲军在外征战日久,也该让他们回家一趟,二来今后每隔一段时间军队进行换防也有利于对军队的控制。其实驻军定期换防,在后世也一直在用,不过是以老兵退伍,新兵入伍的方式进行,大周现在还没有统一,尚达不到用这种方式进行轮换,或许将来统一之后,会能实现。

在开始进行禁卫军编练的同时,徐皓月开始削除节度使的权利,在完成抽调地方精锐充实中央禁卫军之后,枢密院派出了大量的文官充任各地的转运使。三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各路转运使到任开始接手地方财政之外,大周朝廷开始委派众多的刺史、知州到任,先从核查户口开始着手,清查地方上的隐户,查到不在籍的就地入籍。然后各地知州在柴荣时期清查丈量过土地的基础上,又核查了一遍,开始按照均田图,均定田赋,招流民隐户就地入籍开垦逃户荒地或是开垦新田。

各路各州转运使赴各地,先从供办军需、运输开始入手,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接着便开始逐渐转为负责各地税赋收支,各地商税、田税等税收上缴之后,转运使除了留下地方支需用度之外,其余一律运送上京。这样就渐渐掌握了一地的财权。转运使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半年之内,大周各路各州开始了一场中央和地方的较量,各地节度使也开始明白,朝廷这是要分化瓦解他们手中的权利,转运使接收财权;地方刺史、知州管民管地,接收了民权;而兵权则在遴选精锐入京的过程中慢慢的消失了。而从始至终朝廷都没说过要削除节度使这样的话,但实际上各地节度使手中已经没有多少权利了。

不少节度使开始察觉朝廷的用意之后,也有些人开始阳奉阴违,暗地里做了不少手脚,阻挠转运使、刺史和知州在地方行事。奏报传到京城,徐皓月也早就料到事情不会这般顺利,这些人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但玩阴的、下绊子那是少不了的,其中便有义社兄弟之一的李继勋。李继勋虽然前面将家眷送回京城安置,但随着朝廷开始削权,他便再也坐不住了,便暗地里耍阴招,甚至派了刺客刺杀新上任的青州刺史,好在那青州刺史身边护卫严密,只是受了轻伤。

收到奏报之后,徐皓月便和张永德、范质、魏仁浦等人一商议,首先就向青州加派了观察使,魏仁浦更是亲自和曹彬带着数千兵马出京一趟,巡视几个对朝廷旨意阳奉阴违的地方。

魏仁浦和曹彬首先对青州的李继勋动了手,两人也用了些手段,搜集了一些李继勋的罪证,曹彬便带领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继勋逮捕下狱,迅速平定了青州。李继勋被押送回京交刑部审理此案,之后因李继勋素有功绩,按照刑律贬为庶民,流放北疆。

青州李继勋被解决之后,震慑了其他的节度使,加上各路观察使的监督,地方财权、民权的收拢得到顺利进行。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大周朝廷逐步向中原以外的地区展开收拢地方权力的改革。

在收拢兵权的同时,徐皓月也不愿意看到后世宋朝崇文抑武的局面出现,特地让韩通、窦俨一起修订了一部法则,这部法则名唤《大周军典》,里面详细规定了大周军制、军法、军队官阶等级、招募、训练、赏罚、抚恤、安置、后勤等等,第一次将保障兵士作战的赏罚、抚恤、安置等内容作为法令颁行天下,而且法令中明确废除了给士兵刺字等带有侮辱性的俗例。赏罚一项之中明确了将士们进阶、赏赐的条件,抚恤一项之中则明确了将士们受伤、阵亡之后追赠、抚恤的规格,安置一项则明确了将士们在年老或是卸甲归田之后,如何安置这些将士。

通过《大周军典》的颁布,大周的将士们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自先秦颁布法令重军功以来,各朝代对兵士们的奖罚随意性很大,都没有明确的法令支持,到了五代十国更是混乱不已。在五代十国当兵,首先是为了活下去,其次便是想要发财,想发财很大程度上都是靠抢掠,将领甚至鼓动兵士们抢劫,让乱世更加的混乱。《大周军典》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也让乱世祸乱的根源之一逐渐失去了土壤。

随后徐皓月又让范质等人颁行了《大周科典》,这部法令则是规定了大周开科取士的一些详细规则。徐皓月甚至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对于古代以来对匠人的不重视,在这里也做了修改,单独开设了工科、医科、天文科等等,吸取天下能工巧匠入朝做官。同时科典规定了每三年进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入朝为官,各地举办乡试后,通过乡试的学子可以参加科举,科举也不问出身,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便能出人头地,各地转运使举荐的人才,也能直接参加科举考试,这也让五代十国的文人们看到了希望。同时徐皓月也学着后世一样,开设了殿试,由皇帝亲自选拔贤才,虽然柴宗训还小,这个过程多半是由范质或是魏仁浦来操办,但徐皓月依旧坚持让柴宗训参加殿试,通过殿试他也可以学到东西。徐皓月希望通过文武并重的方式,避免走上宋朝矫枉过正的路子。

跟着徐皓月在范质、魏仁浦等人建议下,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政令,鼓励开垦、劝课农桑、保护商路、鼓励经商贸易等等,进一步稳定国内政局,其中徐皓月尤其重视扶持商业,提高商人地位,诏令地方重视保护商人,并且废除大周地界之上的各种繁杂的商税,统一由各地转运使征收商税。这样一来不但平抑了商品的物价,更加让百姓和商人都得到了实惠,徐皓月坚信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也一定会富裕起来。

徐皓月在将巡边三将兵权解除之后,调韩通南下淮南接掌淮南兵事,裁汰冗兵,留下兵力防备南唐之后,淮南李重进的兵马一部分卸甲归田,一部分留守淮南,剩下的一些精锐充入京城,淮南只留兵四万分驻各州防御南唐。

韩令坤和潘美到了潞州,在犒赏三军之后,一般的编选精锐入京,因禁卫军的粮饷较潞州兵丁粮饷为高,而且能得充作皇帝的禁卫军又是何等的荣耀,潞州兵都踊跃参加遴选。精选出五千精锐之后,韩令坤给潘美留下五千侍卫亲军之后,自引大军回幽州,潘美取代李筠坐镇潞州,和朔州刘逸轩南北相望,准备夹击北汉。

而张永德则奔赴西京整编向拱部兵马,一般的裁撤一批,选入京城一批,最后留兵三万防守蜀国。

后周显德七年底,太后符玉清、小皇帝柴宗训昭告天下,从明年起改元武定,小皇帝柴宗训也有了自己的年号,这年号武定有武力平定天下的意思,范质等人议奏年号之时,徐皓月建议用这个年号,以宣誓要统一天下的意思,同时也是让各国感到一种压力,不敢再此时出兵和大周作对,因为此时的大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徐皓月不希望有大的战事打扰国内的改革,但他偏偏摆出一副强势的姿态,便是要用这种虚实不定的姿态来迷惑各国。

果然各国得到消息之后,都是大为惊恐,纷纷遣使来朝贺,一边加紧布防,严守自己的边界,似乎徐皓月的如意算盘又一次奏效了。但却偏偏有不怕死的人出来要到捋虎须,这个人便是徐皓月的老熟人,人称“林虎子”的南唐大将林仁肇。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二百八十八章林虎子之策

更新时间:2012101222:09:20本章字数:4496

第二百八十八章

林虎子之策

后周武定元年六月,南唐中主李璟于南昌(洪州)去世,太子李煜(原名李从嘉)在金陵继位,文武百官扶灵自南昌还金陵。李煜上表大周朝廷,恳请大周恢复李璟帝号,以为追赠。

唐使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兼枢密使陈乔到了汴梁城后,徐皓月亲自接见了他。陈乔奉上表章之后,诉说了南唐的请求。南唐已经向大周称臣,不敢擅自加封帝号,因此上表求请。

徐皓月看了表章后,也听了陈乔的说辞,都是些毫无营养的官面话,倒是陈乔带了些丝帛、玉器、瓷器、茶叶等等物品前来进贡。看了进贡物品的礼单后,徐皓月微微皱了皱眉头,按照规矩,大周也要还礼,而且南唐国主新丧,名义上又是大周属国,更应该还礼,这就叫礼尚往来。

当下徐皓月也不表态,只说还是要上奏朝廷定夺此事,跟着就问起南唐和李煜的近况,徐皓月虽然有不少细作在江南,但既然陈乔来了,便问起来也好做个印证。徐皓月放着正事不说,反而问起别的事来,陈乔略略有些不悦,但徐皓月乃是大周第一实权人物,也不敢流露出不满之色来,徐皓月问到什么便一一作答。

南唐自从失去了淮南之地后,国力大损,已经不复昔日盛况。李璟迁都洪州改名南昌,但南昌远远没有金陵繁茂,加上太子李弘冀毒杀自己叔父李景遂之事,一直郁郁不乐,后来李弘冀也病死,李璟就一直有病在身,终于一病不起,在六月间病逝。李璟病逝后,百官扶灵回金陵,李煜在金陵继位,又复都金陵,一来一去的折腾后,南唐更加的贫弱起来。

李煜倒是身体康泰,只是因父亲去世,甚为悲伤,徐皓月便嘱托陈乔带话,让李煜保重身体。跟着徐皓月又问起林仁肇、皇甫继勋等人。此时林仁肇任南都留守、南昌府尹,而皇甫继勋则依旧是神卫军都指挥使,其父皇甫晖已经在去年病逝,姚凤、陆孟俊已然赋闲在家。

说了好一会儿,徐皓月都是问一些旧识故交,陈乔起初答得还算流利,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