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大明-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说道:“听闻这些花费都是张大人来出。恐怕得花不少钱吧?”

张雷笑道:“不多不多,相比于那些贪官污吏挥霍的钱财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点毛毛雨。等国内叛乱不再,这些钱迟早还是会赚回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来报说皇上派了钦差来宣读旨意,于是三人连同滁州知府都一同出城接旨。

圣旨说的是北方建奴建国寇边的事情。

崇祯九年四月十一日,后金国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次日,清太宗率百官祭太庙,尊奉父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祖父到始祖都尊奉为王。十天后,清太宗大封其臣属。其诸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及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封为王。清太宗即位之典持续约二十余天,礼仪多仿汉制。

满清建国了,这是张雷得到的消息。而罗德曼想的是,攻打建奴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是战功赫赫拥有火器的张雷部队去,而是人数并不多装备也不是顶尖的卢象升。

“臣接旨。”卢象升听说崇祯要自己去打建奴,毫不犹豫地便接了下来。与农民起义一样,整个崇祯朝都在和建奴,结果最后还被建奴给打败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难过,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啊……

还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另外一道圣旨又来了,这次是给张雷的,命令他赶快进京面圣,同时将军工厂所有的已经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全部交给卢象升带走去攻打建奴。

张雷这时候终于感觉到朝廷里面对自己的敌意了,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这些火器,虽然对于攻打建奴他是举双手赞成,但是崇祯这样做却是将他整个老底都给挖了一个大窟窿。

再加上这一次下诏让他进京,这显然不是加官进爵的节奏,但是皇命不可违,张雷只能从滁州出发前往京城去了,不过在此之前他却是命罗德曼赶紧将所有的部队全部都召集起来在巢县随时待命。

同时,四海镖局整个机器都开始全力运转起来,特别是在京城的人。

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张雷才慢腾腾地来到了京城,这里没有什么变化,任何时候的首都是最繁华的地方,张雷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径直朝皇宫而去。那红墙绿瓦,似乎隔绝着另外一个世界。

张雷并没有回家去和碧瑶他们见面,而是就近找了个地方休息了一个晚上,到了上早朝的时候便就这样穿着普通的衣服去了。

太久没有来了,但是看到的还是那些景,还是那些人,听到他们谈论的还是那么一些事,不管外面的变化是怎样的,这高墙之中仿佛就像是一直在重复这自己。

看到张雷之后,大家只不过是把目光在他的身上停留了一会儿,便不再多说了,张雷也懒得跟他们废话,便在广场上到处走走,感慨一番。

许久之后,听到声音熟悉的王承恩在外面喊话,要上早朝了,张雷穿着一身蓝色绸缎混在一群身穿红色官服的大官之中,显得十分醒目。

走过王承恩身边的时候,王承恩将他叫住了,皱了皱眉头,夸张地说:“哎呦我的张大人,上早朝的时候你怎么穿着这身衣服就来了?小心那些官员弹劾你呀。”

张雷笑了笑,说道:“我是刚从外面回来的,没有时间回家换衣服,他们弹劾就弹劾吧,反正我已经习惯了,这些官员除了做这样的事情拿手之外你叫他们做别的他们都不一定能够做得来。”

“张大人还是那么能说会道,那行吧,进去吧。”王承恩说。

张雷整理了一下衣裳,就这样昂首走了进去。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突然出现自然引起了大家的目光,崇祯一坐上自己的宝座,也是第一个就看到了他。

早朝似乎没张雷的份,他就站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听着他们说,过了一个多时辰,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崇祯这才说道:“张爱卿,朕听闻叛贼高迎祥部几乎被全歼,这可是了不起的胜利啊。”

张雷淡淡地说:“多亏了皇恩浩荡。”

右下首的一人突然用很惊奇的语气说道:“张大人何故上早朝不穿朝服?”

朝那边看去,却是一个白胡子老头,此人名叫温体仁,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万历进士。崇祯三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此人阴险毒辣,最见不得张雷这样白手起家的官员,曾经多次在朝堂上面给张雷难堪,张雷都懒得和他理论。这一次他又拿这样的小事情出来说,又恰逢张雷心情不怎么好,顿时有些不快。

“温大人,你倒是天天上早朝有的是充足的时间来整理衣冠,每天都穿得整整齐齐的,但是你知不知道,我张雷,从滁州一路骑着马回来,我家就在崇阳门外我到现在都还没回家。直接来上朝,你说我上哪去换衣服去?我在外面几个月到处打战,哪有时间来注意这些?”

温体仁正要说话,崇祯开口说道:“张爱卿,大家都知道你在外面挺辛苦的,温爱卿也只不过是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这一次你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朕都不知道要怎么赏赐你才好了。”

“皇上,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不应该贪图赏赐。”张雷平静地说。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全天下都知道张雷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要是没有一点赏赐也说不过去,不过到底赏赐什么呢?要钱,张雷的钱比国库还多,看起来剩下的也就是升官了,要是升多了崇祯自己也不乐意。最后考虑了很长的时间,张雷只不过最后升了半级,得了个从四品宣武将军了事。

第二百一十三章运河体系

其实就张雷个人来说,升官和不升官那都是虚的,手里面有多少权利才是真正考虑的问题,现在他手中握着数万大军,又有太平岛作为后盾,虾夷岛的粮食完全可以供应,所以他心中毫无畏惧。

“谢皇上。”升了半级,好歹也算是升官了,张雷拱了拱手,说道。

对于他的态度崇祯也不去追究,毕竟现在很多事情都还要凭借着张雷才能够办好,所以必须要忍让。比如说今天的衣服着装的问题,他也不准备追究了。

“张爱卿哪,这一段时间以来你收复太平岛,又从海外运送回来那么多粮食解救灾民,鼓励百姓们种植高产作物还让你自掏腰包倒贴银子,这些朕都看在眼里,等以后局势平稳了,朕必定要找一片世外桃源让你当个逍遥王爷,免得你还如此辛劳。你是不知道,你不在的这段时间里面,朕的那个好妹妹都进宫来向朕抱怨几次了,真是的,朕可是她的亲哥,这嫁出去的女儿啊,就真的是和泼出去的水一样了。”

听了这话,张雷不由得在心中骂娘,什么逍遥王爷,说的倒是好听,不就是想把我赶走吗。

“多谢皇上厚爱,臣对碧瑶公主那是多有亏欠,今后臣会尽力补偿,只不过现如今国家还没有安定,只能暂时先委屈她了。”就算是知道崇祯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张雷也不得不说道。

崇祯说道:“有你这话朕就放心了,碧瑶是朕的亲妹妹,你要好好待她才是。”

张雷应了一声,然后整个早朝都没有再说一句话。回来的路上,他感觉得到,崇祯对自己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充分信任了,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他开始警觉了起来,督促自己更快地完成部署。

他下了朝之后甚至都没有回到驸马府里面去。而是径直赶往了巢县,这里是他说话最有用的地方,也是他工业最开始的地方。只是现在这里已经快要搬空了,这一次他前往巢县就是想着把最后的东西全部都带走。

造船厂唯一还在运作的就是火车铁轨制造,刚刚开始的时候张雷是打算将铁路从巢县修到松江府的,现在看崇祯这个样子恐怕这愿望是落空了,所以张雷决定把这些铁轨全部都运送到太平岛去。

忙活了几天的时间。几大船的东西从巢县出发,沿着水路一直往松江府去了,因为连年大旱,不说天字号大船,就算是一般的商船都快要进不来了,跌跌撞撞的。过了好长的时间他们才把东西运到松江府。

到了松江府,他脑海之中却突然之间出现了四个字,以工代赈。于是二话不说便写了奏章递上去,申请开挖河道,从巢县为中心往四周开凿运河,将巢湖水引进河道,联通合肥、巢县和长江航道。

虽然下定决心要把太平岛建设成为自己的后花园。但是这事情一直都是在暗中进行,明面上来说,除了张雷的人之外,巢县的变化谁都察觉不到,这都是张雷韬光养晦政策的需要。因此开挖河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崇祯看了张雷的奏章,虽然对张雷已经有所防备,但是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开挖河道可以让那些无地可种的农民和难民有一份有收入的工作。稳定社会,更有甚者,这些人总要衣食住行,这样一来就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然,这里面还写到,前期的投资全部都有张氏商会来提供。但是为了保持收支平衡,在修建运河期间,沿途所产生的税收全部划归用来开凿运河的工程,也就是自给自足。

张雷这一回自己也学聪明了。不再在奏章里面说要把事情大包大揽,而是拟定了一份名单一同交给崇祯。

这份名单包括政绩突出而升任凤阳府泗州知州的原巢县知县严觉,庐州知府吴大朴、凤阳镇守卢九德,以及升级为参将的郭育,涵盖了文官武官以及锦衣卫等特权官衔。崇祯在经过了多方面考虑之后,将张雷的奏章批了下来。

得到崇祯的答复,张雷马上将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叫到松江府来开会,同时命令冯庸对整个工程进行收支预算。

有张雷的召唤,那些人岂有不来之理,过了五六天的时间,这几个人便陆续赶了过来,其中属郭育和严觉作为积极,也来得最早。

郭育原本就在松江府,因此得到张雷的传唤之后第二天就赶了过来。他升级为了参将,可谓是前途光明,而这一切都和张雷脱不了干系,因此对张雷自然是恭敬有加,在张氏商会看到张雷的时候,马上便是单膝跪地行了大礼,说道:“参将郭育,见过张驸马。”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历练,他又比之前要成熟老练了许多。

“哈哈,郭大人快快请起,咱们两个就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了,这一次请你过来呢,是有一件事情要请你帮个忙。”张雷招呼他坐了,又请人看茶,然后便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听说张雷要修建大运河,郭育显得有些惊讶,现在朝廷的状况他自然是知道的,开凿运河这样的大工程,以现在的国库的能力,开工的钱都没有。“张大人,你这可要考虑清楚了,开凿运河不是小事情啊。”

张雷说道:“本官已经将此事上呈给了皇上,皇上已经批复下来了。国库的状况本官自然明白得很,既然敢这么做,那就有计划,郭大人便帮本官负责一段河道修建,你看如何?”

“那这样看来张大人早已经是将此事计划周详,下官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能够在张大人手下做事,下官感到十分荣幸。”郭育说道。短短几年时间,两人的身份便如此转换,让他唏嘘不已。

得到郭育的明确答复,张雷松了一口气,便说道:“郭大人你放心,这么多年来但凡是本官要做的事情,那还没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好的,这开凿大运河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不但可以灌溉沿岸大片农田,河道之中船舶往来,也能够促进商业繁荣,再有征调民夫,让让他们有事情做有饭吃有钱拿,谁还会去造反呢?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大好事?”

“张大人想得真是长远,难怪那么得皇上赏识,和张大人一比,下官真的是自叹弗如了。”郭育由衷地说道。

张雷心中也是十分得意,只是嘴上却说道:“话不是这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本官只不过恰巧碰到了而已,郭大人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则本官也不会邀请你来参与这个事情了。”

“多谢张大人提携。”郭育说。

正说话间,其他的几个人也来了,张雷便拿出了自己的设计图纸,将整个工程全部给他们详细讲解了一番,一直说到晚上的时候才算是完事。第二天一大早,张雷拿到了当天的报纸,上面最醒目的位置就俩字:招工。然后下面就是招聘民夫开挖运河的事情,这是他不久之前让大明书局的人印发的。现在的报纸已经做到了每一天早上都能够送到县衙,张贴在县衙门口的告示之中让百姓观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可以做到批量出售。报纸已经成为了张雷发布消息的重要渠道。

报纸已经办得像模像样了,除了发布各种各样的消息之外,还普及一些知识,比如张雷就曾经隐晦地提及了一些君主立宪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