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虽是无心;但却变相的为土匪提供了大批粮草;不仅自家差事受阻;也将淮南路各州苦心设计的剿匪之策给破坏殆尽;实在是太过愚蠢了。

赵祯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晏殊忍不住道:“吕大人;这些指责对苏锦是不公平的;也许王启年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却是;苏锦不但抢回了粮食;而且剿灭了土匪;那么这位王大人的指责还有什么意义?难道苏锦做的还不够么?据我看来;王启年这个时候写这封信给吕相;怕是别有用心之举。”

众人纷纷点头;有人道:“是啊;人家将所有的过错都弥补了;却还来指责人家;真是没有道理。”

“我看是嫉妒苏锦抢了他的风头罢了;你想啊;他搞个什么困扰紧逼之策;几个月下来也就杀了两百土匪而已;人家几天时间便将土匪窝连根给掀翻了;自己的面子往哪搁?所以才说这些怪话罢了。”

“有道理;我看八成也是如此;这人可真不厚道;这个王启年;亏我还曾非常赞赏他。”

“小人心理”

众人议论纷纷;言语一字不漏落入吕夷简耳中;吕夷简神se不动;笑道:“晏大人;照你所言;凡事只要结果;不究过程是么?这事我可要和你好好说道说道;苏锦剿灭了土匪;抢回了粮食不假;但是你可知道他是用什么办法抢回的么?”

晏殊道:“什么办法?”

吕夷简冷声道:“假传圣旨;胡乱许诺;为占首功无视官兵生死而拒绝友军协助;请问;这样的办事过程;难道不该深究么?”

吕夷简之语石破天惊;将众人怔在当场。

第二五八章罪与罚上

吕夷简展开信继续读道:“粮食被劫之后;学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立刻组织兵马准备夺回粮食;但苏锦却并未前来与我协商;而是从扬州带了一千余厢兵赶往八公山下;我派兵前去之时;他却命人将我大军阻隔在山下;不让学生染指此事。我私下揣摩;苏锦可能是怕我带兵前去抢了他的功劳;故而也不好强行协助;毕竟此人是钦命新任粮务专使;他自己的过失以致粮食被抢;要自己拿回来将功补过倒也无可厚非;只是我担心他冒进山中不知土匪虚实会吃了大亏;于是便驻军八公山西侧以便随时应他所请从中协助。”

赵祯暗自点头;王启年此举可谓进退有章法;任命苏锦为粮务专使之时;朝廷也下了行文给各路州府长官;要他们从中协助;但不许干涉其办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属官的手脚;他们自然不可能在苏锦拒绝的情况下强行插手。

吕夷简继续读道:“学生本拟派人请苏锦前来会商;但却得到一个消息;苏锦所率一千余厢兵连续强攻数次死伤不少;均未奏效;急切之下;苏锦竟然只身上山私自与土匪和商;并以朝廷名义向八公山匪徒发出招安之请;并且说他是奉圣上之命;圣上特赐其金牌一枚;全职代行招安之责;许诺十恶不赦的匪首沈耀祖和邱大宝以高官厚禄;并称所有招安匪兵;朝廷都将安排官职既往不咎。”

“学生闻言甚是惊愕;据我所知;招安土匪之事朝廷早有明规;招安的对象也仅仅限于作恶不深;为祸尚浅;且民愤不大之匪徒;像八公山这等悍匪;为祸数年;杀人无数;在淮南路犯下累累罪责;百姓闻之切齿之徒;朝廷断不可能给予招安;况苏锦乃专司粮务之事;若非粮食被劫;恐怕他根本不可能关心匪患之事;而招安之责在于中枢;苏锦虽为皇命所差;但一无官身;二非两府治下;如何担当此责?疑点重重;叫学生不得不产生怀疑。”

“大胆好个苏锦;居然敢信口雌黄;说是朕委托他前去招安;朕什么时候给他这个职权了?简直是无法无天。”赵祯一拍扶手站了起来;脸se也气的发白。

晏殊的脑子翁的一声顿时成了一片浆糊;心里暗骂:苏锦啊苏锦;你这胆子简直上了天了;无论你用何种手段;也断不能假冒皇上之言;这可是矫诏之罪啊;这可如何是好?

吕夷简道:“皇上息怒;老臣原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读此信件这后面还有一些用以佐证之言;还念不念了?”

“有什么不应该?为什么不念?难道任由此子胡闹不成?念;继续念下去;若事情属实;朕要重重惩办此人。”

“臣遵旨”吕夷简巴不得赵祯说这话;继续念道:“学生生怕听错消息;冤枉了好人;况且此人据说是三司使晏殊大人所荐;此子行为关系三司大人声誉;学生断不敢随便相信传言;土匪因苏锦招安之言产生内讧;在山下官兵配合进攻之下;居然一举消亡;学生也极为欣慰。”

“进攻当晚学生恐官兵死伤过多;遂率所部增援;不料竟然再次被拒;只得在外围jing戒抓捕漏网之匪;后半夜在山西坡侧密林中抓获溃逃山匪七人;为首之人乃是土匪小头目匪号叫做‘大老王’;学生连夜审讯;终于得知此事完全属实;苏锦与匪首沈耀祖宴饮之时;曾亲口说出招安乃皇上赋予之责;并信誓旦旦之语据为实情。”

“学生深感事关重大;因不知苏锦是否真的是圣上授权招安;再者此事似乎有涉及三司大人声誉之嫌;故不敢擅自定夺;遂将几名土匪严密关押立下口供画押;随后写此信请吕相示下;学生所言句句属实;若有虚妄之言必遭天谴;请吕相给学生指点迷津;学生不甚感激。王启年顿首在上”

朝堂上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没人愿意在此时多嘴;诚如信上所言;这苏锦乃是晏殊举荐;否则一位并无官身的学子;如何能一跃而成为粮务专使;很显然皇上用苏锦有七八分是看着晏殊的面子;既然三司是晏殊掌管;对于人选问题皇上不会过多的加以干涉;做好了是三司的功劳;办砸了也是三司的过错;你晏殊爱用谁就用谁;总之事关你自家的荣辱罢了。

至于晏殊为什么要用苏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众官私下里倒有些议论;有的说晏殊是因为苏锦乃太祖爷托梦之人;用他其实是秉承皇上的意思;表示对皇家的尊重。

也有人说;晏殊用苏锦原本就是想秘密的进行粮务之事;此事牵扯太广;唯有出其不意之策方能建功;而苏锦确实有这份本事。

更有无聊者随意揣度说;苏锦和晏殊之间原本就有关系;又说苏锦长相倒是有些像晏殊;虽然身材上相去甚远;但后脑勺看起来相差无几;凭着这相似的后脑勺;大抵可以猜测出晏殊和苏锦之间怕并不是简单的爱才惜才这么简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祯也很尴尬;他是皇上;但是他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因为有了这封信便胡乱的揣度晏殊是否和此事有关;晏殊平ri的办事风格可当的上是左右逢源;除了跟朝中个别人有些芥蒂之外;还从没听说他和什么人红过脸;这样的人打死也不会给苏锦出这样的糊涂主意。

苏锦是晏殊举荐之人;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在处理之前;怎么也要听听晏殊的口气;赵祯虽然愤怒;但是还不至于糊涂到无视晏殊感受的地步。

一片寂静中;赵祯缓缓坐下;开口道:“此事当真让朕难以相信;剿灭土匪是好事;但是矫诏而为;不顾官兵生死拒绝援兵;而且胡乱许诺匪首官职;这些事不是剿灭一个小小土匪山寨的功劳便能抵消的;若真是如此;朕也不能坐视不管了;关于此事;我想听听晏爱卿的看法。”

晏殊思绪如chao;心中郁闷愤怒交织在一起;滋味难以形容;他实不知苏锦会捅了这么大的漏子;其实他最愤怒的事情还不是苏锦所做的这些事儿;而是关于此事苏锦居然只字未提;怎么丢的粮食;怎么打得土匪;苏锦只是泛泛而过;细节几乎没有;除了结果;过程一切皆无;从而导致今ri在朝堂上被吕夷简打了个措手不及;自己居然还无还手之力;这正是让人恼火的地方。

赵祯问他意见;他不能再保持沉默;他终于打定主意先拖住这件事再说;虽然众人都嘴上说此事与己无干;但是怎么能没关系?人是自己推荐的;现在出了漏子;脱得了干系么?现在杜衍庞德他们巴不得将此事赶紧查实降罪苏锦;那样自己虽不会获罪;也会背上识人不明之过;若是罪名坐实;那么相位之争恐就成水中花镜中月了。

“皇上;臣实不知从何开口;这件事你问臣的意见;臣不好说;毕竟人是臣举荐上去的;还是避嫌为好。”

吕夷简、杜衍等人偷着乐;晏殊这是要撇清啊;出了事立刻往后缩;这家伙打得好主意;但是皇上恐怕不会让他如此轻松。

果然;赵祯温颜道:“你心中如何想便如何说;说到底你举荐人办差只是为了朝廷;而非为你个人私利;此事朕也是首肯了的;若说有过;朕其实也有过错。”

众人一愣;皇上这也是在帮晏殊撇清啊;皇上偏心眼;哪有这么说话的;杜衍一肚子不高兴;偷看吕夷简一眼;吕夷简清瘦的脸颊上都快能刮下来一坨屎了。

吕夷简杜衍都明白;皇上说这话;便是要晏殊说几句自责的话;然则此事便不了了之;即使拿办苏锦;也和晏殊毫无干系了;皇上简直就是个和稀泥的;有些时候这种和稀泥的xing格自己觉得挺好;但此时却觉得不能接受;本来就是借机把火烧到晏殊头上;皇上不帮着扇风;可也别帮着灭火啊。

“皇上”杜衍急xing子;忍不住便上前要说话。

赵祯岂会让他有机会;摆手道:“先问晏卿家意见;杜卿家莫急;稍后朕自会问你们的意见。”

杜衍吃瘪;一番慷慨陈词之语全部被赵祯一巴掌打进肚子里;噎的翻白眼;正郁闷间;晏殊开口了。

第三五九章罪与罚下

“臣以为”晏殊拖长声音道:“苏锦是否有过错尚无法定论。”

晏殊一句话;如同抡圆了的一记耳光;照着朝堂之上所有人包括赵祯的嘴巴子上狠狠甩了上去。

众文武瞪着晏殊;仿佛不认识这个人一般;此人还是那个左右逢源圆滑如鼠的晏殊么?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如此的不认风头;放着皇上搬来的梯子不下台;反倒像是煮熟了的鸭子嘴——死硬死硬;难道是忽然脑子短路;气糊涂了不成?

吕夷简和杜衍虽然惊讶;但是却暗自窃喜;这老小子失心疯了;人证物证均在;居然当面翻案;这下看皇上还怎么护着你;你自己不识抬举;需怨不得别人;我们也没想把你怎么着;只是不想让你抢相位罢了;大不了你还干你的三司使;但是这样一来;怕是你三司使也干不成了。

在吕夷简和杜衍幸灾乐祸的眼光里;晏殊缓缓道:“皇上;臣这么说并非说苏锦矫诏无罪;而是因为苏锦在给我的呈报中并未提及此事;眼前所有的证据仅仅从吕大人手中的一封信而起;真正的证据臣一个没见到;事不目见;而凭耳闻岂能定罪;何况是这么大的一个罪责;臣不敢随便相信。”

“你是说老夫捏造不成?”吕夷简一蓬胡子吹得老高;激动地满脸通红;手脚都有些颤抖;抖着嘴唇道:“皇上;请你给个公道话;我吕夷简何时在朝堂之上敢于胡言乱语?晏大人如此说;便是在公然怀疑老臣的人品;请恕老臣不能容忍。”

赵祯沉着脸看着晏殊;心里极其不痛快;这个晏殊也不知中了哪门子邪;居然胡乱说话;刚才不给自己面子便罢了;自己也不是第一次被人驳了面子;但此刻却又胡搅蛮缠;指谪起吕夷简的不是来;这实在是不应该。

晏殊拱手道:“吕相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可不是说吕相捏造证据;我只是提醒吕相;仅凭一封私人信件上所言;你便能认定苏锦所做之事么?要定罪起码要有呈堂证供;不仅要有人证物证;还需对质相询;看看是否严丝合缝合乎逻辑;若是戮力办差之人反倒受了冤案;岂不是教人齿冷么?”

“笑话海南路转运使还敢捏造?这封信虽是私信;但在老夫看来;上面的话怕都是事实;给个天做胆;王启年也不敢糊弄老夫。”吕夷简大声咳嗽;喘着气道。

杜衍忙上前搀扶道:“吕相息怒;身子要紧;可切莫为了此事伤了身子。”转头朝晏殊怒道:“晏大人;你太过分了;当着皇上的面随便怀疑朝廷命官的诚实;你这是要干什么?”

晏殊正se道:“杜大人此言差异;事关一人生死名节;而此人又新立大功;岂能马马虎虎?必须要谨慎再谨慎;若是随便便为人所诬;弄出冤案来;岂非有损朝廷尊严。”

“转运使信中都说了;匪首大老王亲口招供;还写下供词画押;难道这还有假不成?”杜衍怒道。

晏殊冷然道:“供词呢?匪首‘大老王’呢?你见到了还是吕相见到了?本官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总要有真凭实据吧;而且说句你不爱听得话;对于苏锦的罪责;州府路一级的供词均不足以采信;须得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堂会审取得证人证词方可足信;岂是一名路转运使的一份私信所能定罪;这也太儿戏了吧。”

“你这是强词夺理”杜衍失态;指着晏殊道:“你是怕你自己推荐之人获罪;你难逃罪责;故而才如此狡辩。”

晏殊喝道:“杜枢密;你这话是在当着皇上的面给本官定罪么?万事讲程序;你们喜欢不讲程序便议罪对待别人可以;对待老夫所荐之人断然不成需知此人还在扬州顶风冒雪殚jing竭虑跟那些个屯粮jian商争斗;甚至还有生命之危;你们可以不管粮务;我三司却要为此事处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