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我为王-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兴国都怎么办?”

同样担心关中和大兴安全的皇甫无逸摇头叹气,亲哥哥在大兴的越王杨侗也是小声埋怨卫玄的冲动行事,在场的其他东都文武却大部分神色如常——毕竟,东都洛阳到目前为止已经打得很漂亮了,平叛大战的前期固然是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但是到了中后期,洛阳军队却连战连捷,歼敌数万,已经足以弥补前期的损失和过错,隋炀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追究东都官员的责任,关中大兴是否失守,也和东都官员是毫无关系了,这些东都官员没有因此幸灾乐祸,都已经算得上是对得起隋炀帝和大兴军队了。

“樊留守,下官认为此事不能坐视不理。”陈应良的远房叔父裴弘策乘机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卫尚书虽然不听良言,固执己见,但关中毕竟是大隋的关中,大兴也是我们大隋的西都,我等身为大隋臣子,绝不能坐视关中和大兴沦陷而不闻不问,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帮助关中化解这场危机。”

“说得对。”樊子盖强压下怒火,点头说道:“卫文升的死活老夫可以不管,但是老夫身为大隋臣子,关中和大兴的存亡老夫不能坐视不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裴国公可有什么高见?”

“下官提议,派遣河南赞治府记室陈应良,率领我们东都军队的功勋之师报****,驰援弘农城,协助蔡王杨智积殿下守卫弘农,阻拦杨逆叛贼主力西进。”裴弘策建议道。

“派你侄子率军去救弘农?”樊子盖一楞,疑惑道:“给崤函道派援军是个办法,但为什么不是直接增援卫文升,要去增援蔡王殿下?弘农位于卫文升渑池以西,暂时没什么危险啊?”

“弘农是暂时没什么危险,但很快就会有危险了。”裴弘策沉声说道:“如果卫尚书坚持不肯扼守险要,坚持要与杨逆叛贼正面决战,以留守大人与诸位大人之见,卫尚书是否有把握拦住杨逆贼军,弘农是否会即将面临危险?”

已经大兴援军失望透顶的东都众文武纷纷点头,都觉得如果卫玄不采取只守不战的战术,必然又将面临一场惨败,位于渑池以西的弘农城也必然会面临威胁。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也点了点头,然后问道:“裴国公,那为什么不让报****直接增援卫尚书?让报**帮助卫尚书直接拦住了杨逆叛贼,效果不是更好?”

“皇甫将军,你觉得卫尚书能够用好报****吗?”裴弘策苦笑,很漂亮的说道:“报**之所以屡建奇功,固然是因为将士用命和指挥得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越王殿下、樊留守和皇甫将军你们能够用好报****,相信报**的忠诚勇敢,把好钢用到了刀口上,调度有方,这才让报**队伍得展所长。可是,报**到了卫尚书的手里,还能打出这样的辉煌战绩,立下一个接一个的沙场奇功吗?”

老官僚裴弘策拍马屁的功夫自然不俗,尽管樊子盖和皇甫无逸都不太喜欢油滑吹捧之词,可是听了裴弘策这番拐弯抹角的吹捧之后,还是一起点头,认同裴弘策的判断,老顽固樊子盖还干脆说道:“言之有理,把报**交给卫文升那个老东西指挥,铁定是不到一场大战就得被他败光!打仗要用脑袋,那个老东西,顽固得脑袋就象一块石头!还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顽固得象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你樊子盖老不死好象没资格说别人吧?”裴弘策和在场的东都文武官员一起,都在肚子里嘀咕了这么一句。

嘀咕完了,裴弘策赶紧点头,又说道:“樊留守所言极是,所以下官才建议将报**派去增援弘农,如此一来,既可以让报**协助蔡王殿下固守弘农崤函道,又可以接应卫尚书的队伍,必要时,报****还可以退守潼关,帮助潼关守军抵挡杨逆叛贼。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下官那不孝侄子的守城本领,樊留守和在场诸位大人都是亲眼见过的,他到了潼关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想必就不用下官多话了。”

“还骂他是不孝侄子,这样的不孝侄子,老夫多希望有一个啊。”樊子盖笑了,笑道:“不过,你这叔父也还算称职,很会给晚辈争功劳,你那不孝侄子如果再协助蔡王殿下挡住了杨逆叛军,配合大隋主力把杨逆叛贼灭在了崤函道里,封官赐爵也就是铁板钉钉了。”

早就看穿裴弘策把戏的东都文武哄堂大笑,裴弘策则脸不红心不跳,厚颜无耻的拱手说道:“留守大人误会了,下官只是举贤不避亲而已,并非争功。”结果惹得东都文武再次大笑,无不钦佩裴弘策的脸皮厚度。

大笑过后,樊子盖并没有立即拍板派遣报****去增援弘农,而是捻着雪白长须仔细盘算,许久后,樊子盖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说道:“让陈应良率领报****去增援弘农!让刘长恭率领四千精兵去增援卫文升!”

樊子盖突然点了刘长恭的名,裴弘策等东都文武还只是稍稍一楞,正好就在殿上的刘长恭刘大将军小脸却刷的就白了,惊叫道:“樊留守,让报**去增援弘农,让末将去增援卫尚书?难道末将听错了,为什么不是让末将随着报**共同去增援弘农?”

“你当然没听错。”樊子盖冷冷说道:“你和报**分别行事,你去渑池增援卫文升,应良带着报**去弘农增援蔡王殿下。”

“留守大人,末将斗胆请问一句,为什么?”刘大将军哭丧着脸问道。

“很简单,洛阳城里总共还有两万多些的军队,老夫如果只派仅有七百余人的报**去增援崤函道,别人会说我们东都军队见死不救。”樊子盖冷冷说道:“所以你必须去,必须带四千精兵去增援卫尚书。”

“可是,为什么不让末将和报**一起去增援蔡王殿下?”刘长恭带着哭腔说道:“刚才留守大人你们还说,我们东都的军队到了卫尚书手里,只会是白白糟蹋啊。”

“亏你还是堂堂虎贲郎将,有点志气好不好?怕成这样,象什么话?”樊子盖怒斥,又道:“卫文升屯驻渑池,老夫却把所有援军都派往弘农,如何向朝廷交代?卫文升手里只有六千多点残兵败将,你不去给他补充兵力,跑去弘农干什么?记住,到了卫文升那里,一定要努力作战,杀贼报国,也一定要全力劝说卫文升坚守险要,不要弄险决战!”

“可是,可是……。”刘长恭将军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可是,如果卫尚书坚持不肯坚守险要,坚持要出兵决战,又不幸兵败,那末将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樊子盖难得卖了关子,慢条斯理的说道:“假话是,老夫相信你能协助卫文升,在决战中打败杨逆叛贼,配合大隋主力把杨逆叛贼消灭在渑池以西。”

“敢问留守大人,那真话呢?”对自己毫无信心的刘大将军苦笑追问道。

“真话嘛。”樊子盖笑了笑,道:“老夫相信在卫文升吃了败仗后,你能尽量多的带着我们东都军队逃到弘农,与报**、蔡王殿下会师一处,重整防线,阻拦杨逆叛贼继续西进。到了那时候,老夫还会相信你一定会对裴国公的贤侄言听计从,与他齐心协力的联手作战。”

“原来樊留守是这个打算啊。”刘大将军恍然大悟,笑道:“那末将就放心了,也请留守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会极力规劝卫尚书扼守险要,谨慎决战。如果不行,那末将就尽可能多的带着弟兄们撤往弘农,与蔡王殿下、应良兄弟联手设防,全力阻拦杨逆叛贼西进关中。”

“对于你临阵撤退的本领,老夫确实很放心,上次被一千叛贼追着砍,居然没什么伤亡,也算难得了。”樊子盖毫不客气的讥讽了一句,又喝道:“记住三件事,一是要倾尽全力协助卫文升阻拦杨逆叛贼,不到最后关头不许轻言放弃!二,撤到了弘农后,你要和陈应良紧密团结,携手作战,别和他计较什么官职身份,你想升官发财活命立功,就只能指望他!第三,除了带着我们东都军队撤往弘农外,还有我们大兴的友军,你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逃往弘农!”

“留守大人放心,你是知道的,末将和陈兄弟一向合作愉快,还一直都是亲如手足。”刘大将军赶紧点头,“还有大兴的友军,末将也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撤退。”

“这样就好,关于这两点,老夫对你还算有些信任期待。”樊子盖难得夸奖了刘长恭一句,又道:“对了,还有一点,你务必要保证卫文升的安全,如果他真的不幸再次兵败,你一定要保护着他撤往弘农,绝不能让他落到杨逆叛贼手里!那个老东西虽然对老夫无情,老夫却不能对他不义!”

刘长恭赶紧再次拱手答应,裴弘策也拱手问道:“樊留守,是否将陈应良宣上殿来,当面向他安排差使?”

“不必了,这个差使怎么安排,怎么完成,他比老夫更清楚。”樊子盖摇头,哼道:“既想继续立功,又不敢去卫文升老顽固麾下白白送死,别以为老夫猜不出来,让报**绕过卫文升直去增援蔡王殿下,其实就是那个小滑头的馊主意!”

裴弘策尴尬笑了,樊子盖却又喝道:“你去给陈应良传令,叫他做好准备,明天清晨和刘长恭一起出兵,老夫届时亲自去给他送行!再顺便告诉他,老夫一再容忍他的胡闹犯上,这次也该收取回报了!这次出征,老夫对他有三个要求,第一是确保卫文升的安全,第二是确保弘农宫和蔡王殿下的安全,第三是绝不能让杨逆叛贼踏进潼关一步!”

一口气说完,樊子盖又恶狠狠的补充道:“老这三个要求,他必须全部完成,少一个,他之前的功劳,全部一笔勾销!”

“这……。”裴弘策有些傻眼,事前说什么都没想到樊子盖的要求有这么苛刻严厉。

“无需多言,就这么定了,老夫可以给他继续立功的机会,但他也绝对不能让老夫失望!”

裴弘策哭丧着脸把樊子盖的三个要求转诉给陈应良后,陈应良瞠目结舌之余,忍不住抽了自己一个耳光,也是哭丧着脸哀叹道:“这就是贪心不足的下场啊,早知道樊老顽固这么苛刻,我就不应该去管卫玄和关中的死活!”

第55章西进增援

朝阳,轻风,白袍,精忠报国的大旗在朝阳下迎风飘展,跟随着这面军旗,已经只剩下七百余人的报****将士重新装备上了代步战马,整齐高唱着《精忠报国》的军歌,再次踏上了征程,西进增援崤函道的征程。

越王杨侗亲自率领东都文武百官到徽安门为出征军队送行,在樊子盖和皇甫无逸等人的暗中指点下,年仅九岁的杨侗用老成口气很是夸奖了一通报****的累累功勋,要求报****再接再厉,继续精忠报国,杀贼建功,协助蔡王杨智积守住弘农,不使叛军侵犯隋炀帝的弘农行宫。同时杨侗自然少不得也鼓励了刘长恭率领的隋军主力队伍几句,要求刘长恭的队伍务必协助大兴军队守住崤函道,不给杨逆叛军西进威胁关中的机会。

杨侗只是负责说场面话,东都洛阳真正的掌权者樊子盖私下里自然对陈应良另有交代,临别时,樊子盖握着陈应良的手叮嘱道:“记住两件事,第一,如果卫文升挡不住杨逆叛贼,你一定要想尽办法,倾尽全力把杨逆叛贼挡在潼关以西,为我们的援军争取时间。第二,你自己要保重,等剿灭了杨逆叛贼,老夫要亲自带着你到皇上面前,为你请功,所以你一定要给老夫活着回来!”

“这是我给蔡王殿下的亲笔信。”皇甫无逸也把一道书信递给了陈应良,低声说道:“我在书信把你的战绩与才具对蔡王殿下做了详细介绍,蔡王殿下是一位识大体、有担当的殿下,他看了我的书信,必然会尽可能倾听和采纳你的军略战术,可以帮你迅速取得蔡王殿下的信任和重用。但你必须还要记住一点,别和蔡王殿下走得太近!你是聪明人,和皇亲国戚过于亲近是什么下场,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多保重,活着回来。”

听了樊子盖和皇甫无逸这番发自肺腑的关切言语和好意提醒,陈应良再是怎么的心肠歹毒也难免有些感动,双膝跪下,向白发苍苍的樊子盖与病恹恹的皇甫无逸郑重行了一个大礼,低声说道:“樊留守,皇甫将军,你们也保重,虽然杨逆叛贼已经不太可能再攻打洛阳了,但也不排除他会突然发起偷袭,在确认杨逆叛贼的主力移师之前,还请你们谨慎为上,千万不要给杨逆叛贼可乘之机。”

“那是当然。”樊子盖和皇甫无逸一起亲手将陈应良搀起,又各自叮嘱了一句务必保重,陈应良拱手谢过,又辞别了对自己确实不错的远房叔父裴弘策,然后就毫不犹豫的率领报**向西开拔了,并且不用刘长恭刘大将军开口,陈应良主动就扛起了殿后的重任,亲自走到了西援崤函道的隋军队伍最后,时刻准备迎战叛军的追击队伍。

与此同时,为了预防万一,陈应良又私下里与刘长恭商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