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承训-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臣等也深以为妥!”果然不出李承训所想裴、刘二人也是同意了出兵之策!

李渊听到群臣统一的意见和心声也是得意,但是薛举伐唐就如同一片乌云遮住了李渊的七情六欲和一切坚强。于是李渊威严的双眸之内闪烁着一抹神采,对着群臣道:“经过朕的深思熟虑之后,朕决定出兵讨伐逆贼薛举,下面朕想知道的是诸位爱卿哪位可以胜任这一次的回援军队的主帅!”

“陛下臣以为太子德高望重可以作为攻伐薛举的三军元帅!”太子一系便是纷纷开口紧随。而后李渊也是对着李承训的所做所为很是不满而出声道:“安静,出兵之事朕自有主张。不必多言!”

三王的信徒在激烈的争论,李承训目光闪烁心里却出现了自己决策主张——

这一次,出兵,无论反击是胜是败,李承训都只是一个看客而已!

想到这里李承训恭敬的出列道:“皇爷爷,秦王文治武略亦是不凡。这一次薛举伐唐,讨伐的行动需要有一个善战之人担任,才能马到功成拿下薛举洗刷我大唐名声!故而孙儿推荐由秦王担任救援军统率!”

ps:吊了四瓶水,感觉终于好点了,求收藏,求推荐,明日恢复两更!

第70章 独善其身是不行不行的!

618年,这是不平静的一年,随着薛举的出手攻伐大唐,乱世正式开始了。在李承训的记忆里这一年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隋炀帝被弑,宇文化及杀司马德臧领十万骁果勇士北归争雄中原。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声势浩大的瓦岗寨被灭,李密降唐,王世充官拜太尉手掌东都军政大权为代隋而自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就是在这一年里李世民先败后胜剿灭了西秦,尽收陇西之地解除了大唐西北方面的威胁。

李承训想到这里却是没有了继续下去的意思,嘴角掀起一抹诡异的笑容盯着前面因为自己的推荐而志得意满的李世民一眼心里暗道:“剧情会一直下去,但是李二你只能是前半部分的主角而本王才是后半分的主角!”

最佳男主角非本王莫属!

看着李建成略显愤怒,李二的得意,以及众人的不可思议。李承训微微的笑了笑隐藏于队伍之中将主场交给了各位大佬发挥,他知道别人甚至于李渊也是不知道他的做法意义何在。为什么李承训不帮住自己的父亲而是选择了李二,李渊目光之内精光一闪而逝欣慰的点了点头。

别人的不理解李承训根本就不在乎,他这样做无非就是两个目的。第一自己已经和李建成成为了两个势力,自己可以成为李渊手里的一把利剑来巩固他的地位和权利,来换取李渊的支持和信任。第二自然是让李二先败打击李世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威名,而后自己挥军出击斩杀薛举父子,尽收陇西之地夺取李二的战绩,塑造自己的战神之名!

果不其然。

李渊的选择也是李二,毕竟此刻的大唐除了一个李孝恭驻守潼关这个长安的门户外,声名在外,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多,李世民却是首选。

虽然李建成的行军打仗的本领不在李二之下,但是作为太子身为大唐帝国的半君确实不适合战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作为国之储君李建成需要的治国之能而战场争雄有武将足以。故此除非情非得已李渊是不会让李建成走上战场的。

毕竟一个国家若是连国之储君都走上的战场,只能证明这个国家气数已尽了。无论如何李渊都不会让李建成轻易涉险的!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不可轻动,朕决定以秦王为将领兵五万前去解救泾州之困!”说道这里还不待众人欢呼,李承训便是感觉到了李渊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心下一阵不好。李承训可不想和李二同行,不然这出戏不是没办法唱了不是!

然而李渊可不管你李承训的诸多心思,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承训道:“另用霸王李承训为将,带领三万大军兵出扶风郡,剿灭薛仁呆卫我大唐安危!两王之间互不节制,即日领军出发!”

“遵陛下令喻!”

文武百官有喜有忧,只有李承训一个人却是有点懵。显然李渊的这一手却是高明,两王同出,可以缓解太子的压力从而有充足的时间让太子培养势力。而且怕太子势力增长过快失去节制又留齐王李元吉在朝制衡。

派遣出去的两王都是军事大才,这一去,李渊就是让李世民二人竞争,从而矛盾丛生自己利于掌控。看透了李渊的目的李承训却是莞尔一笑退了回来,如今战况危急自己必须马上领兵出征扶风郡。

李承训必须要给李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能继续获得李渊的重用和宠爱,毕竟天家不同凡俗之家,没有能力没有势力就没有发言权。李承训这是第一次名正言顺的开张,他必须一战而解决薛仁呆解除扶风郡的安危才能显示出李承训的军事才能。

特别是李二一败涂地而李承训一战而歼灭之的相对差距之下,李承训一定可以到李渊那里博一个高明。李承训回到府邸便是对着陈墨吩咐道:“通知李靖,尉迟敬德,杜如晦到本王书房来,同时传本王命令于李太保,李青楼密切关注薛举和薛仁呆的近况,以及扶风郡和泾州的一切风吹草动!”

“是!王爷!”

陈墨跟随李承训最久自然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该多问,只需要执行命令即可。李承训要说的一定会告诉自己的!李承训看着陈墨离去的背影转身道:“出来吧!”

墙角黑暗处突兀的走出一青年冷漠的走向李承训,进而恭敬的行礼道:“党魁,有何吩咐!”这是党卫军直属的情报人员,只为李承训一个人负责。

“你去告诉王兼让他在一日之内准备三万大军的粮草!还有本王离开之后时刻关注长安的政治变化,时刻保持联系!去吧。”李承训这是在为离开而做的准备,他必须时刻遥控着楚王府这支力量,为自己在政治上获取足够的好处。

“是,党魁!”

“各位来了啊?进来坐吧!本王这次让你们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李承训直接了当,开门见山的道。

“见过王爷!”

三个人拱了拱手然后纷纷落座,等候着李承训的开口。李承训目光一一扫过杜如晦等人的脸顿了一下道:“今日早朝,陛下有令让本王领军三万西出扶风,以解薛仁呆之兵威胁!本王叫你们前来是商量一下如何进军!”

“王爷,我方出兵扶风,那泾州不会是秦王吧?”杜如晦目光闪烁了下,仿佛有着璀璨夺目的光芒略过。李承训诧异于杜如晦的判断笑了笑道:“克明所言不差,陛下令秦王领五万大军出兵泾州以抗薛举!”

李靖目光幽深的看了一眼李承训道:“王爷,据属下所知这个秦王用兵如神区区薛举想必肯定不是对手。如果想要战功,我方就必须在秦王之前攻破薛仁呆以解扶风之围夺取首功!”

李靖不愧是军神看待问题果真不凡,这里面有些东西就连李承训也没有想到。胡思乱想一闪而过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的对着屋子里的四个人道:“陛下命令即日出兵,本王决定明日祭旗,誓师之后即刻开拔!”目光深深的盯着李靖看了一眼:“到时候一切就看药师的了!”

……

送走李靖三人,李承训便是吩咐陈墨前去萧府邀请萧瑀过府一叙。李承训打算在自己离开之前彻底的将萧瑀绑上自己战车,以免多生事端。

与陈墨一同离开王府之后李承训带着燕云十八骑朝着皇宫大内走去,这一次他要出兵扶风,需要去跟自己的便宜奶奶万贵妃交代一声。李承训心里清楚,无论是关于孝道还是为了给李渊和万贵妃留下一个好形象,这一趟宫内拜别是必不可免的。

时隔五天,李承训再一次的站在了淑芳殿的门口。李承训看着门口守卫的宫女小荷道:“麻烦这位姐姐通报一声,就说楚霸王李承训前来拜见祖母!”

“训儿进来吧!”

根本就没有用到小荷的禀报,万贵妃便是听到了李承训的声音出口道。

“是,皇祖母!”

李承训抬腿而上进入了这座殿堂,看着无冕的后宫之主行礼道:“孙儿拜见皇祖母!”一把拉起正要下跪的李承训,万贵妃心里闪过一抹不渝道:“训儿,本宫的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下一次来的时候不用禀报直接入内就可以了!”

看着一手拉着自己,满脸慈爱的万贵妃李承训心里一阵悸动,内心深处的结有了松动。对于万贵妃也是慢慢的接受了下来。于是嘴角掀起了洋溢的笑容道:“如此孙儿便谢过皇祖母了,”然后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看着万贵妃:“皇祖母,皇爷爷下令孙儿领兵三万,救援扶风郡!孙儿这次前来是与皇祖母拜别的!”

“啊!”万贵妃显然是不知道早朝的事情,于是李承训便是开口一一将之告诉了万贵妃,就这样子万贵妃沉默了一下道:“沙场争雄危险重重,我大唐又不是没有武将,训儿你且不急,待皇祖母去见你皇爷爷让他换个人去!”

李承训一听便是知道万贵妃爱孙心切,不愿意让自己出去磨练。李承训生怕在万贵妃的枕头风下李渊收回成命,连忙劝住万贵妃道:“皇祖母,孙儿愿学霍骠骑,驰骋疆场!还请皇祖母成全!”

“可是训儿你的年龄……本宫有如何能够放心让你去呢!”

李承训目光第一次直视着万贵妃道:“皇祖母甘罗十二为秦相,项嚢七岁为圣人师。孙儿虽不才,但也欲于先贤试比高!”

……

经过李承训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万贵妃总算打消了不让李承训领兵出征的念头。祖孙两人说了一会贴心话之后李承训便是告别了万贵妃独自离开了。走出皇宫大内李承训汇合了燕云十八骑之后朝着楚王府的方向走去。

目光闪烁了一下之后便是看到了秦王府,李承训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秦王府内必定也是在讨论出兵泾州之事。李承训所想其实不假,此时此刻不光是秦王府,太**内也是在探讨今日朝堂之事。

不过。

不同的是秦王府内讨论的是兵出泾州的战事,而太**内讨论的却是李承训这个楚霸王!

第71章 意气风发

秦王府。

李世民的书房古色天香,一点也看不出来是武人的书房,只是桌案之上摆放着明显刚刚品读过的还未来得及合拢的孙子兵法让这个温文尔雅的书房平添一抹肃杀,一抹英武之气。

此刻书房里面坐着三个人,如果放在后世这三个人的名声很大。好大喜功虚伪的天可汗李二陛下,传奇丞相有着房谋之称的房玄龄,权倾天下智深似海的长孙无忌。这三个人显然也正是在探讨这泾州之事!

“无忌,玄龄对于泾州战事还有楚霸王今日的反常之举你们怎么看?”李世民此刻也是迷茫了,对于自己能够领军解救泾州之围乃是在于意料之中。虽然自己的兄弟们都不是凡俗平庸之辈,但是这泾州关系到关中西北门户的安全他相信李渊一定会选择最璀璨的自己。

因为他深深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由于长孙无逅的关系长孙无忌面对自己这个小舅子时显得很是随便。就在李世民开口之后便是接话道:“秦王乃是李唐内部最骁勇善战的帅才,陛下只能选择于你,至于楚霸王的举动属下却是想不明白。”

长孙无忌的话说了相当于没说,李世民对于这个情况自然不是怎么满意,于是便将目光看向了自己刚刚收服的房玄龄身上。房玄龄自然知道自己刚刚投入李世民麾下寸功未立,虽然李世民对他极其的看重和恩宠但是房玄龄是一个人实在人,他觉得不出力有点对不起李世民的看重。

“不瞒秦王,属下曾经研究过楚霸王,”在李世民期待的眼神下,长孙无忌的诧异的目光中房玄龄自信的侃侃而谈道:“楚霸王乃太子三子,而后过继于楚哀王为嗣,可以说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陛下改哀为霸,一跃而起成了诸侯王之伯王声势浩大!”

“楚霸王的崛起简直犹如神迹,先是出兵漠北打了始毕可汗一个措手不及。在狼居胥山堆土铸京观,声名鹊起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而后其下将领李靖在九原大火焚城,一举葬送了始毕的五万铁骑再一次的名动天下,让世人皆知。”房玄龄看着越来越吃惊,脸色凝重的李,长孙二人继续道:“其后奉命南下江都,与弱势之下挟持李密与杨广,携带传国玉玺从容北归!”

房玄龄目光里夹杂着一丝凝重,看着李世民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李靖携带八千铁骑南下,楚霸王之势再一次拔高!风头无量!本来属下曾经考虑过投效于楚霸王麾下,一展胸中所学!”

“玄龄为何在最后改变主意,选择了本王?”李世民压下心里震惊朝着房玄龄询问道,听到这句问话房玄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楚霸王天纵之资,乃是李唐皇室之内比之秦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也是有资格登临九五的存在!但是楚霸王却在属下打算投奔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