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承训-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公,李孝恭乃是大唐潼关守将,李承训经过此地却是需要打一声招呼以示礼仪。更何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孝恭战功赫赫,乃是李唐朝廷之内一股强大的力量,值得李承训深交。于私,李孝恭送李承训一百死士之情,叔侄血脉之情都需要李承训慎重对待李孝恭。

“赵郡王于本王有大恩,更是大唐国之重臣,所有人下马步行至潼关,以示尊重!”李承训一如两个月前一样下马徒步而至,给足了李孝恭面子。只是此时此刻心情却是再也不同,那时候带着见到名人的激动,自己势单力孤的忐忑。而今八千破军在身,李承训却是胆气足了不少!

“咯吱!”

厚重的桐木大门徐徐而开,李孝恭快步而出嘴角露出盎然的笑意道:“王侄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却是王叔的不是!快,进城!”李孝恭是一个军人,有着军人的豪爽,了解李承训更多一点的他确是对着这个诡异的侄子有着不小的兴趣和好感。

李承训用鲜血铸就的威名却是得到了武人一致的认同,漠北的杀伐让李孝恭尊敬这个敢向异物挥出屠刀的少年,经过这一次南下江都,各方势力交锋之下李承训能够全身而退更是让李孝恭看好李承训的未来。

文可周旋于群敌之间,全身而退。武可纵兵漠北草原之上,战而胜之。可以说李承训拥有着文武双全之能,李孝恭虽然年轻但是聪明人就是聪明人,眼光就是不同凡响。他看出了李承训以后一定会发迹,故而特意与之相交。

有了一百死士相赠之情作为钥匙,使李承训承情于他,如今再是这般热情目的不言而喻。李孝恭的算盘打的非常好,堪称大唐第一投资高手。听到李孝恭的声音李承训也是想到了当初自己等人南下路过潼关的样子,嘴角掀起一抹笑容道:“药师指挥军队进城,保持军纪,敢有违纪者,斩!”

李承训吩咐完李靖解决了自己的事情之后转头笑着大步迎了上去:“哈哈,几日不见,王叔却是越发的精神抖擞了,今日小侄路过潼关却是要叨扰王叔了,还请王叔勿怪!”

场面话是一种很重要的开场白,特别是作为一名上位者。经历了江都之行李承训彻底的成长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时候开始以一名上位者的眼光和方式处理事物!此刻李承训虚伪的说着却没有丝毫的感情波动,没有不齿,也没有反感。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面。知道是一回事,而做的又是另一回事。虽然结局相同但是做事之法往往南辕北辙!正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真话有时候会伤人感情,没有好话来的方便舒适!

“哈哈……王侄说的那里话,你能够来王叔这里,王叔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怪罪,快快里边请!”李孝恭听到李承训话笑了笑道,话语之间于李靖等人一一见礼,交谈。不得不说李孝恭的手段很是不错,处理起事来面面俱到,让人如沐春风。

进入潼关一番吃喝之后,李承训对着李孝恭此行的收获,然后对着李孝恭提出了辞别。手握传国玉玺这件无上利器,李承训需要赶紧回去长安将之交给李渊,利用夺取传国玉玺的滔天之功来堵住天下儒家士子的悠悠之口。

未雨绸缪!

李承训早已经学会,更何况这一次自己捅的篓子有多大,有多难解决李承训心里有数。他也是心下清楚这个时候李唐内部以李纲为首的儒家士子必定对自己口诛笔伐,而自己的这一突兀举动必然也会是李渊进退失据措手不及而惹得李渊不满。

老大不满了,作为小弟的李承训自然有苦受了。故此李承训想着如何利用传国玉玺之力,免除罪责!

甩去脑海里的纷乱的思绪李承训站起来转头对着李孝恭道:“王叔之款待,小侄没齿难忘!”瞅了一眼长安的方向李承训继续:“只是身负重宝,小侄却是不宜久留,小侄这就告辞了!王叔保重!”

“保重!”

李孝恭虽然想和李承训攀谈一下交情拉进一下关系,但是他也是明白传国玉玺对于李唐的重要性。李承训确实不宜久留在潼关,更何况李承训还小,自己有的是时间相处拉交情!

“驾!”

李承训在燕云十八骑的牢牢护卫之下打马出城,而后八千破军在李靖的指挥下紧紧跟随。杜如晦由不良人护卫,夹杂在李承训和破军之间,享受着双重保护!

“吁!”

一把抓住马缰勒住战马李承训对着送自己等人出潼关的李孝恭行了一礼喝道:“王叔今日之情,小侄记下了!还望王叔多多保重,他日你我叔侄二人纵马这个天下,马踏漠北!”

“驾!”

“驾!……”

长安。

承乾殿内争吵不休,武人虽然拧成一条心但是不善言辞的武人那里是李纲等人的对手。早知道文人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作为武人是不可以抢人家饭碗的!当然了极少数妖孽除外。至少现在的李唐内部是没有那种舌战群儒的妖孽存在的!

故此李纲等人也不愧是博学之人,引经据典,说的武士饪等人哑口无言无法反驳。虽然古话说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是那要看在什么地方!这里可是大唐的朝廷门面所在,就算吃了雄心豹子胆了也不敢在这里放肆。毕竟就算自己不怕死也得为身后的九族考虑不是!

“哎!”

李渊看着殿内趾高气昂的李纲等人以及无精打采只气的怒发冲冠的武士饪等心里却是叹了一口气,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刘文静等人李渊心里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庆幸的道:“还好,还好,还不至于朕亲自上阵,与李纲等儒家士子肉搏!”

“裴爱卿关于武安王之事,以卿之看法为何?”李渊没办法了,李纲步步紧逼,携带者儒家士子之大势让李渊有点顶不住了。更何况总不是作为帝王的李渊自己赤膊上阵,和李纲争辩角力的吧!如此一来岂不是高抬了李纲,践踏了皇室的威严。

于是李渊将皮球提给了手下的大心腹,想要裴寂给他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手段来替孙子察屁股。裴寂自然了解老搭档李渊的想法,听到李渊如此明显的求救信号思考了下朝着李渊行了一礼道:“回禀陛下……”

“陛下,潼关八百里急报!”一个骑士气喘嘘嘘的出现在承乾殿的门口硬生生的打断了裴寂的话。闻言裴寂眼眸里的怒意一闪而逝,顺手结过骑士手里的快报,朝着李渊走去然后双手递给了。

“哈哈……不愧是我家的麒麟儿!”李渊看着急报心里的压力徒然一松,看着殿内的群臣笑道:“潼关赵郡王李孝恭传来急报称,不日武安王一行人就要到达长安!”

“求陛下为我等儒家士子做主,废除武安王王爵,贬为庶人!”李纲这个老家伙在李渊话还未说完就急急忙忙的跑出来哭喊道。声音凄凉,犹如杜鹃啼血,吃了死孩子一样。

“求陛下为我等儒家士子做主,废除武安王王爵,贬为庶人!”

李纲的小弟们看见老大出声了纷纷符合,要求严惩李承训以捍卫儒家尊严。

李渊深深的看了眼李纲和跪倒在地的儒家士子冷冷的看了一眼文武百官道:“武安王携传国玉玺北上,尔等随朕于长安城外十里之处迎接传国玉玺北归李唐!”

第63章 自立门户

长安。

城南十里之处旌旗招展,身着金衣金甲的御林军,三步一人,五步一岗维持着秩序。长安百姓涌现在道路两旁对着如此情况猜猜测测,指指点点。

李渊带领文武百官在城外十里之处迎接武安王归来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闹得满城皆知。李渊如此大动干戈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李承训这一次南下江都夺得传国玉玺,危险重重,可以说是功劳重大。但是却因之走到了儒家的对立面。

李渊不想李承训得到了明面上的阻力,他于十里之外相迎并不全是因为传国玉玺的重大意义,却也是借此向儒家向天下传达一个意念,他大唐皇帝李渊很是看重李承训,希望儒家士子不要欺人太甚。

李渊此举在于利用帝皇之滔天权势为刀,逼迫儒家对此事不了了之。李承训虽然天资不凡却也不值得为了他一人和儒家士子相对抗,李渊却是有着不得不这样做的顾虑。因为李承训以弱冠之龄南下江都夺得传国玉玺就是滔天之功,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亲情,李渊不得不出手平定李承训与儒家士子之间的矛盾。

“驾!”

长安地面上的落叶轻微动弹,有规律的大地震动自远方极速而来。震荡频率越来越快,一股危险的气息浮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御林军浑身紧绷手中兵器出鞘,严密的护卫着李渊,嗅着浓郁的杀气严阵以待。

李渊,李建成等人都是心里一阵心惊胆战。他们都是经历了战争的人物自然明白这是骑兵,大规模骑兵行军而出现的景象。作为这座皇城的主人李渊自然知道李靖南下迎接李承训的行动,虽然很是看重李承训,但是李渊绝对没有想到的是这支骑兵居然如此精锐。

根据地面的震动李二脸色大变,作为军事高手的他自然感受的到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凭借破军透露出来的气势,李二便是感觉到李承训的这支骑兵可以和自己的玄甲骑媲美。

都是天下无双的骑兵啊!

“王爷传来消息称,陛下亲率文武百官于长安城外十里之地迎接!”陈墨的声音有着欣喜和颤抖。试问自古以来能够让皇帝出门相迎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却无一例外都是大能者。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承训能够受到唐皇的看重自然是让陈墨等人兴奋的,只有李承训越来越强大了他们这些跟随着李承训的臣子们才能在李承训吃肉的时候喝口肉汤。听到陈墨欣喜的语气李承训心里确是一叹,心情沉重了起来。

李承训一路南来早就和杜如晦商量出了解决这些事情的办法,可是如今被李渊横插一杠子弄的越发迷糊了。可这一次李渊凭借自己帝皇至尊之名十里之外相迎不过是买李承训一个人情,瓦解掉儒家精心布置的姿态。却是让李承训心下叹息有着一丝丝苦笑!

本来在李承训和杜如晦的计划李承训前来长安,携破军无双之名狠狠的震慑何方宵小。用破军带来的震慑让儒家士子不敢妄动!可是如今李渊在十里之外迎接自己,于情于理自己都不的纵马驰骋,如此如何将破军对强大的一面展示给儒家腐儒呢!

头疼!

杂念似水奔腾而过,李承训摇一摇头赶走一切心里感慨将目光看向了破军:“全军听令,停止前进全军徒步前行,以示对大唐皇帝的尊崇!”李承训无奈之下朝着破军下令。

李渊已经做出了样子,作为臣子的李承训自然也不能太过!

……

“哈哈,我李家的麒麟儿回来了,快让朕看看长大了没有!”就在李承训带着破军走到李渊所在地的刹那间,一道威严之中带着欣喜的声音从天而降。清晰的传进了李承训等人的耳朵。

一眼望去。李渊一身龙袍穿着在这个时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衣服显眼的站在众人之前,其后御林军成环绕之势以提防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危急。李承训目光闪烁猛然朝着三步走而后突然跪下来双手捧出传国玉玺道:“臣李承训奉旨南下江都,而今持传国玉玺而归请陛下明鉴!”

没有想象之中的山呼万岁,没有想象之中的与儒家的阵前交锋,也没有想象之中的君臣互赞的情况。李承训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容不得他们多想【传国玉玺】四个字入耳,顿时所有人的呼吸承重了起来。

这等神物谁不想拥有,谁不想一观以饱眼福!与国同重的神器此刻就那么明晃晃的出现在众人眼前,震惊过后这些大唐的精英们顿时明白了李承训的打算,故而看向李承训的目光中有着丝丝凝重和不可思议。

特别是李渊刚开始还有点责怪李承训怎么这么鲁莽,将如此神物拿了出来明晃晃的置于光天化日之下。略微一思考李渊便是明白了李承训的目的和打算,看向李承训的目光里满是欣赏。

想通了这一关节点,李渊也就没有了丝毫不满怨言了。在御林军的护卫之下李渊踏着凝重的脚步缓缓而来,呼吸渐渐粗重。传国玉玺是每一个野心家梦寐以求的无上神物,有了它就可以拥有名正言顺的大义之名了。

一把抓起传国玉玺李渊顺手扶起李承训之后便打开了明黄色丝绸包裹的传国玉玺,使得这件千年来最神秘的瑰宝第一次暴露在世人眼前。只见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莹莹光辉。

“哈哈哈哈……”

李渊手持传国玉玺放声大笑,笑声在天空之中回荡经久不息。猛然间李渊收敛笑声目光一扫诸人左手举起传国玉玺喝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一刻太阳光照射在传国玉玺之上散发出莹莹光辉笼罩着李渊,犹如神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