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承训-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线作战,楚霸王李承训只能这样干干的坐等机会白白逝去。

“王爷。百里院长求见!”

就在李承训手指着长安,开始了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外面传来了李一的声音。李承训知道每一次听见李一的声音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进来吧!”

沉默了片刻,李承训还是开口让百里挑一与李一进来了。因为他知道既然百里挑一亲自找上门来了。那就代表着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百里挑一还是如同以前一样,温文尔雅,一身白衣,简直如同三国时候的诸葛孔明再世。

点了点头,李承训眸子一闪看着百里挑一道:“百里,坐吧!”挥了挥手让百里挑一坐下来之后,亲自给百里挑一奉了一杯茶,然后开口道:“百里,出了什么事情?”

四目相对,火花闪烁。李承训的话简单而直接,直接击中了百里挑一话题的中点。听到楚霸王的问话,百里挑一眸子里闪烁过一抹火光道:“王爷,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遭到了江南士族的联合抵抗,臣下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让王爷示下!”

听到百里挑一的话,让李承训眸子一清。杀机席卷九重天,因为他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并不是顺风顺水,必然会是遭到世家大族的抵抗,虽然李承训有着这个思考,但是他也没有想到真的有人会在这个档口公开的反对自己。

清河崔氏的鲜血还没有干枯,这些江南士族就坐不住了。沉默了片刻,李承训对着百里挑一点了点头道:“百里,这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本王会派专门的人来负责此事,你只需要保证南镇粮草的供应就好了!”

“是,王爷!”

听到李承训的话,百里挑一心里闪过一道亮光,开口答道。看着百里挑一离开的背影,李承训眸子闪过一道精芒,看着身旁的李一道:“李一,前去召岑文本前来霸王殿,本王有要事找他!”

“是,卑职马上去办!”

岑氏就是这江南士族里面的一支,如今江南士族想要对抗自己,所以楚霸王就要得到岑文本的意见。毕竟岑文本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楚霸王李承训对于他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所以在帝洲里面,李承训直接是将岑文本当做第二任政务院院长来培养。可以这样说,受到贞观长歌的影响,楚霸王对于岑文本十分的有好感。

他并不想因为江南士族的行为,而使得岑文本的前途有所影响。只是除了这一切之外,楚霸王也想看看岑文本的选择。

面对自己与家族,

岑文本选谁!

……

“臣下,岑文本见过王爷!”就在一刻钟之后,岑文本便是在李一的带领下款款而来。听到说是楚霸王相召,聪明的岑文本心里也是清楚为了什么事。对于江南士族的对抗,岑文本也是有所耳闻。

为了这一件事,岑文本还专门找着岑氏族长,也就是他的父亲商量过。正是因为岑文本的苦劝,才使得岑父放弃了参与这一次的反对。没有人比政务院的人更加清楚,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上,楚霸王的执著。

在这件事上,谁敢反对。清河崔氏就是他的样子,年纪虽然不大的楚霸王手里可是握着刀子,会杀人的!

第300章 罢官

对于南方士族的反对,李承训并不想一把抓住全部杀了。因为现在不同了,他打下了天下,如今想要坐稳天下再也不能任性妄为了。

守业更比创业难!

对于这一点楚霸王李承训也是心知肚明,看着跪在眼前的岑文本,李承训的眸子里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沉默了片刻才对着岑文本道:“文本,起来回话!”

“臣下谢王爷恩典!”

岑文本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然察觉出来了此刻霸王殿内气氛的凝重。在联想到这个时期,楚霸王所遇到的困难,顿时心里明了了。

李承训眸子里爆发出光芒,看着一旁坐下来的岑文本笑问道:“文本,你知道本王今日召你前来所为何事吗?”。

“启禀王爷,臣下不知!”

四目相对,随着这个回答气氛森冷。李承训眯了眯眼睛,看着一旁的岑文本,沉默了片刻之后才道:“文本,本王自问待你不薄,新入帝洲本王便是让你担任帝洲政务院副院长,时候濮部被征服,本王改其为云南,治所在昆明!”

“本王下令你前去,只是为了锻炼你的执政能力,治理国家的能力。”李承训指着岑文本的脸迎头痛骂,气愤的吼道:“你以为本王是让你吃苦去了啊?那是为你捞经验去了,因为你便是下一任政务院院长,没有足够的政绩,你拿屁当这个院长!”

不得不说,岑文本的这个不知,让楚霸王很是心痛。一番痛骂过后。李承训也是有着清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岑文本一字一顿的道:“今天的这件事。最好你们岑氏没有插手,不然本王绝对不会姑息。”

“自己过去将手头上的事情交代一下。前往台湾吧!”思考了半天之后,李承训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岑文本所犯的错误太大了,李承训给了他机会,但是岑文本没有抓住而已。

本来只要将岑文本杀了,就能震慑江南士族。但是这件事情岑氏并没有插手,岑文本也是有着一些才华。就这样杀了让李承训觉得有些浪费,所以他才会将岑文本调离南方,让其在台湾好好历练历练。

“是,臣下领命!”

对于这个命令。让岑文本一阵恍惚。因为今天这样无疑于剥夺了他进入楚霸王高层的机会,岑文本心里清楚政务院院长代表了什么。

一旦楚霸王登上帝位,政务院院长就可以说是在楚霸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了。一想到自己与未来的丞相大位失之交臂,岑文本心里就气苦。

聪明如岑文本也是在瞬间便是明白了让楚霸王震怒的原因,他不应该瞒楚霸王的。一句不知,就将之前一切的努力推到了,而且形象分再也不会提高。

岑文本一想到这些,身子就有些摇摆。说到底也是他自己害了自己。站队不稳定左右摇摆。往出走的岑文本心里也是清楚,自己的这件事情不过是一个开始,楚霸王向江南士族开刀的开始。

岑文本在这一刻心里也是清楚,自己不过是被楚霸王迁怒了。在完完全全的让江南士族带害了。失魂落魄的岑文本渐渐地走远了,留下霸王殿内的李承训一个人静静地待着。

他对于岑文本自然没有放弃,只要其在台湾锻炼几年。政务院院长的位置还是他的。只是李承训感觉到了岑文本内心深处的不坚定,想要敲打敲打一下他而已。

江南士族以岑氏为尊。再过上几年,等到岑文本崭露头角之后。岑文本就会顺势成为江南士族的代表。对于这一点,熟读隋唐历史的李承训自然清楚,当年就是这样的。

这一世,由于楚霸王在,所以他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提前让岑文本离开,打压岑氏力量,为江南士族的土崩瓦解做一个准备。

目光炯炯有神的看向了窗外,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尽快完成了。不然的话其他的势力也会有学有样的跟着起来反对自己,为了自己的统治,为了大唐,就像江南士族这样的挑事者,绝对不能姑息。

必要的时候,必须杀鸡儆猴!

到了这个时候,既然江南士族想要做这只鸡,楚霸王李承训也是不会在意的。杀了它就可以让天下一部分人畏手畏脚,不敢轻易对自己出手。维持江南之地的稳定。

因为楚霸王需要一场大胜,一场让全国人民都欢腾的大胜。只有在党卫军胜利回国,将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岛,菲律宾等都尽数占领之后,再有国防军将吐蕃的问题解决掉,以大胜之势,无上的威望登基为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今的楚霸王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吹响着东风,对于承乾殿内的那把金黄色的椅子,楚霸王也是向往已久。

甚至于他做梦都想坐在上面,坐在哪里就代表着这个中原大地就是你一个人的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便是一个男人心目中最大的快乐。

特别是对于楚霸王这样一个至尊极品男人来说,更加的迫不及待。

“李一,进来!”

“是王爷!”

看着走进来的李一,李承训心里仔细思考了片刻,便是对着其道:“告诉百里挑一,对于此次反对帝洲政务命令的江南士族,试图挑战本王王权,抵制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人,展开清洗。”

李承训看着吃惊的李一,一字一顿的嘱咐道:“谁敢反对就杀谁!”

“是,属下明白!”

李承训之所以会下这样的命令,乃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天下的名声只怕是不怎么好了。嗜杀,残暴这都是跑不了的,既然自己的名声已经臭了,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呢。

这番心里话注定了流传不出去,要是流传出去的话,这些抹黑了楚霸王名声的世家大族不得找个地方哭去。什么是自讨苦吃,什么是自作自受,这就是。

目光随着李一的离开停留在军事地图上,没有事情可以干的楚霸王,看着地图发呆,思考着自己布局的不足之处。

第301章 吐蕃

吐蕃。

最后楚霸王李承训的目光,炯炯有神的看向了吐蕃这个地方。这里也就是后世西藏的地方,这里号称世界第三屋脊的青藏高原。

高原气候变化莫测,并不是一般军队能够忍受的。楚霸王李承训心里知道,在前一世,天下无敌的李唐军队在李世民这位天可汗率领下,也没有攻破这里,反而是逼的李唐王朝只得将公主下嫁。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成了一段佳话,但是却也让吐蕃与大唐之间的战火连绵不绝了半个世纪之久。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半个世纪的战火给大唐人民带来难以数计的灾难与破坏。

而且最让人气愤,也是李承训最看不过李世民的就是,能够让吐蕃这般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就是因为,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书籍与科技。

大唐高深的科技文明,传入吐蕃,加速了吐蕃的的发展壮大。可以说当初大唐当年的所受的灾难,战火都是李世民做的乱。

这也是楚霸王对于秦王李世民最为痛恨的原因,民族的仇恨,大于一切。看着地图,李承训的心里闪过了一系列的想法,对于吐蕃这片地方,李承训向往已久。

虽然这片土地气候干燥,并不是很适合人类居住。

七到八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吐蕃史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高原上的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为强大的势力、并走出了封闭的内陆高原。

吐蕃王朝的建立,打破了高原的沉寂。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勃勃生机。原来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一个个小邦政权或部落联盟得到了整合。

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推动了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又实现了文化上的整合。吐蕃时代,族群的认同感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冶铁有较高水平,能在江面上架设铁索桥。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

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早在公元一到二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

《新唐书》根据“蕃发声近”的理由。认为吐蕃即发羌的后裔。另一说,吐蕃是鲜卑族的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秃发利鹿孤有二子,一名樊尼,一名傉檀。傉檀为西秦乞伏炽磐所灭;樊尼率残部臣服于北凉沮渠蒙逊。

北凉亡。樊尼率所部过积石山,西越黄河,成为诸羌部的首领。古羌人西迁而形成吐蕃之说。源于古汉文史籍。

这便是李承训记忆里面的关于吐蕃记载,只是李承训也是心里清楚。自己麾下的军队,无论是国防军还是党卫军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次军事行动。

在这样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只要是没有经常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定会发生高原反应。李承训眸子里闪烁出精芒,他心里清楚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两千七百米米左右时,就会有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