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时,它立即启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城乡之间缩小到可以忍受的差距。而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榨吸即使积累到孕育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仍然无法阻止它的惯性。    
    因此,如果要问我们比韩国缺少什么,那么我们缺少很多,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我们比他们更缺少血性。我们没有他们敬业。在他们面前,我们简直没有社会公德。他们比我们更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在张宏杰的笔下,从厕所也能看出问题:当我们的厕所正恶臭熏天时,他们已经让厕所干干净净,甚至香气扑鼻。从一个厕所固然不能说就反映一切,但它毕竟可以折射出许多东西。当我们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时,我们必须承认,宇宙已经巨变,许多曾经存在的东西都已经灰飞烟灭。当一个世纪前韩国人看到中国的厕所都要赞美一通而现在的中国人看到韩国厕所同样如法炮制时,时空和对象已经移位。这个时候,学习,既不自卑也不盲目崇拜是最为理性的。自负只是一种意淫,自卑则是一种自毁。当韩人都要“抢注”端午节时,我们怎么还能醉眼朦胧,不辨东西呢?我们只能搜寻一下我们拥有什么东西,打落了什么东西,而又该学习什么东西。而这本书也正如作者所说,其“借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550508  福泉市贵州宏福总公司牛场生活区23号楼  石求阳)    
    


关于本书一本惊心动魄的书(1)

    一本惊心动魄的书    
    蓝领    
    为什么中国足球总踢不过韩国?为什么日本政府向韩国道歉而不向中国道歉?为什么韩国人不坐外国车而中国人热爱外国车?为什么小小的韩国能掀起“韩流”,淹没东亚特别是中国数亿家庭的电视频道?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如此相近,为什么韩国的发展比中国要迅速得多合理得多?    
    随着中国人对韩国越来越熟悉,中国人对韩国人的问号也越来越多。《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这本书解答了这些问题。    
    作者张宏杰认为,韩国人和中国人秉性上确实有不同之处。由于历史和地理、气候原因,韩国人和中国人性格一刚一柔。文化的发达和烂熟,使中国人过于圆滑和精明。而朝鲜社会长期经济十分落后,朝鲜人身上也保留了更多的质朴本性。    
    韩国人和中国人的另一个不同是一个急躁一个从容。韩国人最常用的口头语是“快点快点”,而中国人的慢性子也是闻名遐迩。作者认为,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同样在于地理因素。由于面积小人口少,朝鲜作为一个国家,反应能够相当迅速。而中国的体积使它的动作不能不缓慢悠然。中国太大,情况太复杂,任何一项措施,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覆水难收。这就像一只大象,再怎么敏捷,看上去也是笨头笨脑。于是,中国政治家选择了偷懒的办法,什么事都一刀切,什么事都按旧例来。遇到矛盾最佳选择就是进行搁置,不予处理。所以,科学理性的管理最终在西欧小国而不是中国这样的大国萌芽发展起来,并且在韩国这样的小国被迅速应用。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的另一面。    
    如果仅仅得出这些结论,那么,这本书不过是重复了“民族性”、“劣根性”的老调。让我们意外的是,作者敏捷地从这些分析中跳出来,指出,民族性格的不同,并不是造成中韩两国社会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相反,是近几十年中韩两国社会发展方式的不同,进一步造成了两国国民性格的不同。    
    作者认为,百多年来关于中国人“劣根性”的指责,其实是一种误解。并不是只有中国人酷爱随地吐痰,甚至到了1731年欧洲还在随地大小便。中世纪的欧洲《礼仪书》中说:“痰不要吐到桌子上,也不要飞过桌子。”至少到那个时候,我们比现在的欧洲白人要文明得多。    
    


关于本书一本惊心动魄的书(2)

    在六十年代以前,韩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韩国人也是世界上最被人瞧不起的民族。梁启超在《朝鲜灭亡之原因》中甚至把朝鲜亡国归因于朝鲜人的国民性。他认为朝鲜人是个窝里斗比中国还严重,性格阴险,贪图安逸的民族。韩国人自己也承认民族性存在着致命缺陷。朴正熙上台的宣言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韩国人缺乏独立精神,懒惰,自私自利,相互憎恨和宗派主义。他号召韩国人改造国民性。而在几十年后,韩国人在世界上以团结、民族主义、勤奋好强、整洁、认真而闻名。    
    通过观察韩国人国民性的变化,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国民性”。事实上,许多所谓的“劣根性”反映的是前现代化的社会性格。散漫,一盘散沙,这和小农社会生活节律相适应;不敢独立思考,这是专制社会培养出来的顺民品质;而缺乏自尊,动物式生存,则反映了严酷的生存条件对人性的扭曲。    
    所以,作者把“劣根性”或者所谓的“中国国民性”改名为“前现代化社会性格”。作者说,我们社会中屡屡为人批评的没有公德心,不遵守规则,即是因前现代化的社会体制使广大民众没有充分体会到国家主人的感觉和对规则的充分信任,他们自我感觉基本还是几千年来被政府管理的被动者,所以没有做主人的自豪感责任心和积极性。所以他们往市政府的广场上乱扔垃圾。在他们的眼里,这个耗资巨大的广场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也不考虑普通市民的喜好,只是官员们的政绩工程,所以他们激不起珍惜之情。    
    一个人不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不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模式,而仅仅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是不可能的。同样,一个民族,不谋求社会机制的改革,而单纯要改变落后的民族性,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产生“现代性格”,否则,无论用多么大的力量去进行思想改造,进行宣传鼓动,进行典型引路,都如沙上建塔,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本末倒置。    
    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因此存在许多缺陷。只有像韩国人那样奋然前行,用大力气去改变社会制度机制中至今仍然存在的种种不合理,才能使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反思国民性的努力应该最终指向对制度对经历的反思。只有在中国真正雄起在世界上之后,只有在一个成功、公平、每个人都能扬眉吐气的社会里,中国人才能重拾春秋的刚强和盛唐的自信,重新找回一个泱泱大国人民的感觉。     
    


关于本书中国人崭新的命题(1)

    中国人崭新的命题:“向韩国人学习”    
    红领    
    去年在网上看到两个广为流传的帖子,名字叫《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些什么》和《中国人韩国人国民性比较研究》,后面跟帖汹涌,叫好声无数。作者在帖子里列举了中国人和韩国人的种种不同:韩国人性情刚烈,对日本人睚眦必报;中国人宽容大度,对日本以德报怨;韩国人凝聚力强,中国人很久以来被称作一盘散沙;韩国人热爱传统文化,中国人却当作四旧砸得粉碎;韩国人以教育先行推动社会发展,中国人以牺牲教育来追求经济发展……    
    这两个帖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看到《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这本书,发现作者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帖子的作者,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读过之后,我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读龙应台《野火集》的那一刻。这本书从中国人与韩国人的不同点出发,对中韩两国的社会发展作了全面对比。这样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让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书,在近年看似热闹的图书市场上,实在是太少了。    
    韩国之所以应该引起中国人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迅速崛起,更因为它是在与中国完全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崛起的。谁料到,几十年后,中国和韩国,分别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现代化转型最快和最慢的两个代表。    
    对比中韩两国二战后的发展,我们吃惊地发现,几乎在所有的主要方面,韩国的发展都比中国更有效率,更合理。在困扰我们的诸多重大问题上,比如农村问题、教育问题、收入差距问题、民族凝聚力问题、如何对待文化传统问题以及领土争端问题上,韩国人都为我们作出了相当漂亮的榜样。    
    作者张宏杰对比了中韩两国在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上处理方法的不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韩国的经济发展比中国迅速,不仅在人均的量上,而且在质上,都优于中国。    
    韩国在社会发展中重视根本因素。韩国人对教育极其重视,对科技极其重视,对环境极其重视。而中国的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在发展中不断破坏着国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相关书评中国人崭新的命题(2)

    韩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手段,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村问题,及时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扭转了发展的偏差。而中国的发展是“摸石头过河”的,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并且积重难返。    
    韩国的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韩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对本民族传统非常尊重,献金运动、举办奥运使韩国人以国为家的精神闻名世界。而中国缺乏韩国如此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虚无主义盛行,文化自卑心理严重,文化传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遭到严重破坏。    
    之所以呈现这些不同,除了两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同之外,自身的政策选择也大相径庭。韩国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那些我们所曾有的,而后来又被我们所扭曲使用或者所摒弃的东西—儒教社会文化传统,集体主义观念,甚至群众运动方式—与日本和美国强行推销给他们的现代制度结合起来。    
    这些年来,韩国这个原来默默无闻的小国现在越来越引起中国人的关注。但是,中国人的关注更多地还停留在韩剧、韩流、韩国汽车、手机上面,停留在韩国经济发展方式上面,缺乏对这个民族精神和社会的深入探究。    
    作者说:“但是,虽然韩国人在社会发展上为我们作出了如此出色的榜样,冒着巨大风险为身边的文化母体作了一系列成功的试验,可是中国人却视而不见。我们热心于学习美国,学习日本,闭着眼睛摸石头过河,却不愿意多看身边的韩国几眼。”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向韩国人学习。”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拜过无数的老师。我们曾经向英国人学习,曾经“以日为师”,曾经“学习苏联老大哥”,也曾经向美国人学习,可是,学习的效果似乎都不怎么样。现在,似乎又轮到向自己以前的学生韩国学习了。这一次,我们的成绩会怎么样呢?    
    


相关书评内容提要

     韩国与中国之间有太多的相同,从文化传统到风俗习惯。在经济起飞前,韩国社会与中国社会有着高度的同质性。    
        甲午战争后,特别是二战后,这两个文化双胞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韩国人选择了“权威资本主义”,中国则在计划经济之后又选择了改革开放。两国的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巨大不同:    
        韩国的经济发展比中国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十倍。韩国经济不仅在人均的量上,而且在质上,都优于中国。    
        韩国在社会发展中重视根本因素。韩国人对教育极其重视,对科技极其重视,对环境极其重视。而中国的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在发展中,不断破坏着国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韩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手段,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村问题,及时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扭转了发展的偏差。而中国的发展是“摸石头过河”的,是拖延和积累问题的,因为政治纪律的松懈,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并且积重难返。    
        韩国的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韩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对本民族传统非常尊重,献金运动、举办奥运使韩国人以国为家的精神闻名世界。而中国缺乏韩国如此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虚无主义盛行,文化自卑心理严重,文化传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遭到彻底破坏。    
        之所以呈现这些不同,除了两国发展的国际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