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牧唐-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且把手伸来,容贫道为你号上一脉。”孙思邈伸出两根手指,搭在柳一条的右腕。

“嗯?”孙思邈轻皱了下眉头,道:“柳小哥地内气好生古怪,似散于全身,又似汇于右臂,时而狂暴,时而平缓,并不受柳小哥自主支配。嗯,柳小哥平常练武,是不是喜集力于右臂,发力于右腕?”

呃?柳一条心中一动,难道这老孙说得是寸劲拳?莫不成寸劲也是一种内气?

“确如道长所言。”柳一条点头应是,心里面却不由多出了一丝希翼。

“那就是了。”孙思邈点头说道:“柳小哥地武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家功夫,练习之时,竟可自主地产生内气,只是这内气地口诀和运行之法,柳小哥却并未习得,有些可惜。想来定是贵祖上流传下来时,中间有了些缺失。”

“这,敢问道长可有补全之法?”柳一条好似嗅到了一些苗头,便开口向孙思邈问道。

“柳小哥莫要担心,呵呵,”孙思邈笑道:“贫道这里有一纳气之法,或可以解决柳小哥身上的问题。”

说完,孙思邈向长眉道人点头示意了一下。长眉道人会意,从怀中掏出一卷薄绸,递于柳一条。

柳一条伸双手接过,见薄绸的正上方写着四个正大的楷字:长青歌诀。便抬头向孙思邈问道:“孙道长,这是?”

“此乃我道家筑基所用‘长青歌诀’,里面有一些基本的养气,运气之法。”孙思邈轻喝了口茶水,淡然地说道:“此功法虽然简单了一些,但却正可解决柳小哥体内气息不受控制的问题。柳小哥可拿去试练几天。”

气功秘籍?柳一条一下就想到了易筋经,北冥神功之类的东东。不过这个‘长青歌诀’,明显是不能与那些传说中的东西相比。但是,在此时,这个对他来说,就已是足够了。

“多谢道长!”柳一条把‘长青歌诀’收放到怀里,遂起身向孙思邈深行了一礼。人老道能这么爽快地帮助他,自是要好好道谢一番。

“少爷,上午来寻过您的那个李侍卫来了。”小索进来禀报,不过他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孙思邈这个老道,刚才给他上茶的时候就觉得这老道很特别,白色的头发,白色的胡须,神情淡然,气度非凡,这么精神的一个老头儿,不会是神仙吧?

“李纪和?”莫不是为了太子的事而来?柳一条不由想起了李承乾的右脚,那小子怕是已经等急了,遂抬手向小索说道:“请他进来吧。”

“柳神医,孙道长,小人这里有礼了。”李纪和进屋后,拱手给柳一条与孙思邈两人行了一礼。

“纪和有礼了,快坐吧。”柳一条站起身,请李纪和坐下。

“不了,多谢神医好意,”李纪和拱手向柳一条谢道:“太子殿下着小人来请柳神医与孙道长到东宫一叙,不便在此多呆,两位这便跟小人去拜见太子殿下吧。”

太子是一国的储君,也就是未来的皇帝,他若出言相召,何人敢不应召而去?

柳一条与孙思邈对望了一眼,便起身跟着李纪和,出了这左侍卫军的驻地,向东宫赶去。

第136章大司农卿眼中的柳氏耕犁

“父皇,”豫章公主轻走到李世民的旁边,见李世民心情愉悦,正在泼墨书习柳一条的柳氏书法,便小声地向李世民问道:“父皇,现在母后的身体大有好转,病症康复有望,柳先生着实是功不可没,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封赏?”

李世民闻言,放下手中之笔,看着纸上的几个字体,微摇了摇头,叹道:“卿本一名士,却为何要入那商贾之流?”

是啊,豫章公主面色也不由一暗,为什么要从商呢?还是缺少银钱吗?豫章公主不由想起上次三原糊裱店,柳一条卖字于那黄老板时的情形。当时柳一条是一农夫的打扮,买来的年货也全都是一些萝卜青菜之类的简单蔬菜。

“父皇,或是柳先生家境贫困,为商实属无奈呢?”想着柳一条初入长安之时,还身着一袭粗布长衫,豫章公主轻言道:“儿臣素闻,民间有一彦语,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当年翼国公不也曾因盘缠而行过卖马之举么?柳先生说不定也是如此。”

“这两者怎能相提并论?当年秦恩公卖马,乃是人在他乡,又身无分文,实属无奈。而这柳一条,家境虽不富裕,但却也是自给有余,再则以他神医的手段,手中怎会少得了银钱?”李世民摇头道:“而且看他开那柳氏犁坊,也并非是一时之举,不管如何,他这商贾的身份,确是已经坐实了。朕既是有心重赏。却也是无法了。”

“可是,父皇”豫章公主想说什么,却终是没有说出口。自古以来,官不言商,商不言官,柳一条背上一个商贾的身份,却是。唉!

李世民看了豫章一眼,道:“不过朕总是不会亏待于他。既然他想从商,那朕就成全他,待你母后地病情真正安稳下来,朕便多赐予他一些田地和钱帛,送他回乡去就是了。”

“嗯,父皇圣明。”豫章公主轻应了一声,心情有些抑郁。忽然间觉得这个书房好闷。想出去走走,透透气。

“好了,茹儿,你母后的精神现在已是大好,再不是以前的那般昏睡之态,一个人躺在床上难免会有些闲闷,你这便去陪陪她吧。”李世民看豫章的脸色有些不愉,便轻声向她吩咐道。

“是。父皇,那儿臣这便先告退了。”豫章公主弯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便转身直奔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虽不是豫章公主的生母,但一直以来都对她视如已出,拿亲生女儿一般看待,现在豫章公主心里有事儿。自然也就想到了她这个母后。

就像是小孩子受了委屈便想找一个依靠一样,豫章公主也想把心中的一些委屈说于她的母后知晓。

唉,李世民轻叹了口气,看着豫章略显落魄地身形,心中不免有些心疼,不过,这样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柳一条去经他地商途,豫章还做她的公主。两个人本就不该有什么交集。

再过上些日子,也该给豫章这丫头找个驸马了。不能再由着她这般疯颠的性子到处乱跑了。

“皇上,大司农卿苏炳仁求见!”在李世民思量间。一个内侍从外面进来禀报。

“苏炳仁?莫不是又出了什么事故?”李世民皱了下眉头。挥手向内侍吩咐道:“去宣他进来!”

“是,皇上。”内侍应了一声。便弯身退出。

苏炳仁自武德九年起,便被拜为大唐朝的大司农卿,掌管天下农桑、水利之事务,平常很少会单独来进宫觐见,这次来,定是有什么大事要禀报。

李世民转身走到书案前,直身在椅子上坐下,等待着苏炳仁的到来。

“微臣苏炳仁,拜见皇上!”一个年约六十,满头华发,却身体健朗的老头儿躬身走了进来,及到李世民的桌案前,双手拱起,弯身给李世民见了一礼。

“嗯,苏爱卿请坐。”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苏炳仁在一旁坐下。对于这些个上了年纪地老臣,李世民一向都很礼遇。

“谢皇上,微臣簪越了。”苏炳仁又向李世民弯身行了一礼,这才提着衣服的下摆,轻身在侧旁的圆凳上坐下。

李世民观苏炳仁的脸色,眉头散开,眉角上翘,似带有喜气,便开口问道:“苏卿今日前来,可是这农桑之上,又有什么喜事?”

“皇上圣明!不但是喜事,而且还是一件天大的幸事!”苏炳仁弯身向李世民禀道:“前些时日,微臣听闻三原一带,出现了一种新式的耕犁,以耕作快捷,转向方便,深浅可调为优,而在三原流传不止,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只是此犁的产量有限,只在三原有限地几个村落流行。微臣为确定消息是否为真,于昨日亲自去了一趟三原县,在三原县古田村的一块荒地里,终见识到这种新犁的耕作效用。”

“皇上,”苏炳仁略显激动地向李世民说道:“此乃是上天的眷顾,那种犁头耕作起来,竟比普通的直辕犁快上三倍还不止,而且耕出的田地也比那直辕犁要好上很多。这种犁头如果能在全国推广开来地话,皇上,我大唐就再不必为荒地无人耕种而忧烦,农业上粮食的产量也会比现在至少高出一倍。到时我大唐就再不必为每年的粮产而忧心了,皇上!”

“果真?!”李世民不禁从椅子上坐起,虽明知苏炳仁不会对他妄言,却还是激动地看着苏炳仁问道:“苏卿所言,可是真的?那新式耕犁,真能让我大唐的粮食产量提高一倍?!”

“皇上,臣亲眼所见,断不会有差错!”苏炳仁也随着站起身,弯身向李世民禀道:“而且这种耕犁的结构简单,造价也不是很贵重,一只犁头只卖五百文,寻常人家也都担负得起。”

“只是现有的这个犁坊规模太小,一天只有不到四十只的产量,一般都是还没产出就已被人给全部订走。要想在全国普及,没有个一到两年光景,怕是难以做到。”

“所以,微臣想请求皇上,能够由朝庭来接管这个犁坊,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争取能早日让这种柳氏耕犁在全国普及起来。”

“嗯?苏爱卿刚才说什么?那种新式的犁头叫什么,‘柳氏耕犁’?”李氏民听到这个名头,意外地出声向苏炳仁询问,见苏炳仁点头,李世民不由地又想到了柳一条那厮。

这个犁头不会也跟他有关吧?遂有些不确定地开口向苏炳仁问道:“苏卿,你说的那个犁坊,可是叫做‘柳氏犁坊’?”

“哦?皇上竟也已知晓了?没错,那个犁坊,确叫做‘柳氏犁房’,坊主姓柳,不过现在主要负责生产制作地,是下耳村内有名地一个木匠。”苏炳仁诧异地看着李世民,心里边很是纳闷儿,怎么皇上知道的好像比他还要早上一些?

竟真是如此,李世民轻点了点头,‘柳氏耕犁’,从名字上看,这犁头也定是与那柳一条大有关联,这个柳一条,倒底是何方神圣?会地东西竟是如此之多?

不过,柳一条这样做,倒也是间接地帮着朝庭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虽然,他也会因此赚上很多的银钱。

“皇上,此事易早不易晚,最好能赶在今年的春种之前,就能把这柳氏耕犁在全国推广开来,需知这一年增加的产量,可都是数以亿计啊,皇上。”苏炳仁再一次弯身请求,身为大司农卿,提高农务效率,尤其是国家粮食的产量,是他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嗯,苏卿所言极是,不过这征收‘柳氏犁坊’之事,还要容朕再思量思量。”李世民有些犹疑不定。

柳一条不比旁人,他先救了太子,后又医救了长孙皇后,对他们李家算得上是有大恩德的人。如果贸然征收了他的产业,难免会惹人争议。这也不合李世民做人的准则。

但是如若不征收,国家一年的损失将会不计其数。粮食,一向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由不得李世民不慎重。

不知这里面,有没有两全之法?

“皇上,”苏炳仁见李世民有些犹豫不决,便出言轻劝道:“各地的春种时间,最近的距此有十五天,最远的也只有不到一个整月,如果再加上开荒的时间,总共也就不到五天的时间,时间不待人,还望皇上能及早做出决断。”

“嗯,”李世民轻点了点头,向一旁的内侍吩咐道:“去请柳先生过来!”

第137章会诊

李承乾掂着他的脚,在东宫的正殿内走来走去,乞盼着柳一条与孙思邈两人早些到来。

自一年前得知自己的右脚被废,成了一个跛子之后,李承乾连死的心都有了,眼前的天空一片黑暗。看什么,什么不顺眼,为此他摔了多少杯子,打了多少内侍,还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踏出东宫一步。自卑,悔恨,心理也变得开始有些阴暗。

一个残废怎么做太子?一个残废以后还怎么会有机会再当皇帝?就算李世民不炒了他,他对自己也是很没有信心。

“李泰!王子魁!”李承乾恨得牙痒痒,恨不能扒其皮,食其肉。当初要不是他们,他何以会落到如此地步。

但是,对于他们李承乾却又是显得毫无办法。过去了那么久的事情,一没有人,二没有物的,说出来有谁会相信?

还有,上次他被人刺杀的事情,李承乾现在已经基本能够肯定,就是李泰那小子做的。但是呢,那个李泰却还是能大摇大摆地在他的面前走来走去。而他,与李泰见着了,还得亲热地‘四弟四弟’地叫着。窝心,却又没撤,只得万事留意一点,做好防备。

“太子殿下,柳神医与孙道长到了。”李纪和走进殿里,向李承乾禀报。

“快,请他进来!”李承乾的整个眼睛都亮了起来,他的脚能不能医好。他能不能变回一个正常人,就全要靠这两个人了。

在李纪和地带领下,柳一条,孙思邈,还有孙思邈的徒弟长眉道人,一同走进了大殿。当孙思邈看到太子殿下拽着脚迎上来时,眼神一凝。怎么这个一国的储君,竟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