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牧唐-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就打,”李震也不甘示弱,高声道:“小爷还怕你不成?”

第808章人在柳府

时近正午,三原县城。

一辆很气派的双辕马车缓缓驶进县城南门,前有一将开路,后有小队士卒随行,很排场,亦很威武,一看就知定是某个官宦家的老爷或是家眷出行。

“公主殿下,”进城不久,前面带队的将领放缓马速,贴近马车车窗处轻声向里面的豫章请示,道:“三原县城已到,不知下面该往何处?还请公主殿下示下”

“既然是寻人,自然是去县衙最为妥贴,”透过窗帘儿,豫章公主清脆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劳烦王校卫将车马带到三原府衙。”

“是,殿下”应了一声,王大成便驱马再次赶在最前,同时向身后的一个亲卫小声吩咐了一句,让亲卫率先前往县衙知会一声,既然确定了要去三原府衙,依礼,公主莅临地方,当地官员应当出迎才对。

三原县本就不大,从南到北,总共也就才十余里的距离,县衙处于城中,所以没一会儿的功夫,公主的车队就到了县衙的近前。

“下官黄秉仁,恭迎豫章公主殿下莅临本县”见到车队临近,三原县丞黄秉仁急着迎上前来,冲着马车躬身一礼,有些小喘气地出声说道:“事前不知殿下到来,有失远迎,望公主殿下恕罪。”

也难怪黄秉仁会有些小喘,算上这次,连着两天的功夫,他这个小小的三原县丞就已经连着接待了三波身高位尊的贵客,大将军李绩,高阳公主,还有现在的豫章公主,搁谁谁都会有些身心俱疲的意思。

就在方才,黄秉仁还在心里一个劲儿的报怨着,最近这是怎么了,接二连三的都有一些大人物到三原来,三原什么时候这么遭人待见了?你说李绩将军也就算了,人家是回长安述职路过,那是应当的。可是那个高阳公主算什么,游玩怎么也游到他们这三原县衙来了?这不是在扰民乱民么?简直是不成体统。

不曾想,黄秉仁的报怨还没结束,这边就又传来了豫章公主驾到的消息,没辙,身为地方官员,黄秉仁并没有跟谁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再次摆开阵仗出府门迎接。

“不知者不怪。”门帘一掀,豫章公主抬脚从马车上下来,低头看了三原县一眼,轻声说道:“倒是本宫突然造访,给黄大人添了不少麻烦。”

“殿下此言,真是折煞下官了,”虽然是客套,不过这话却让人听着舒服,黄秉仁当时就没了一点怨气,恭声说道:“公主殿下莅临三原,那是我三原的福运,下官依礼当迎,又怎能算是麻烦?”

“行辕已经备好,”说完,黄秉仁侧开身形,向豫章公主着请道:“还请公主殿下移驾。”

“行辕就不必了,此次本宫不会在此地久留。”轻摇了摇头,豫章直接向黄秉仁说道:“此次过来三原,有一事想要请黄大人相助,不知黄大人……”

“请公主殿下明言,胆有所及,必竭尽全力而行。”明白豫章公主的意思,黄秉仁恭声回复。

“奉母后之命,本宫此行,是为寻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豫章道:“不过人手稍嫌不足,须借得黄大人手中衙役之力方可。”

“不知殿下所寻何人?”一听是皇后娘娘的意思,黄秉仁更是尽心热切了些,开声问道:“可有什么特征便于辩认?”

“不瞒黄大人知晓,所寻之人正是舍妹高阳。”豫章道:“本宫来前,从母后那里讨来了一副高阳的画像,黄大人可着人以此像寻人,找到后不必惊动,只需告诉本宫她的落脚之地即可。”

“高阳公主?”黄秉仁着实是惊异了一下,不过随即就是一喜,高阳公主,不就上午还来过县衙一次的疯丫头吗?

“怎么,黄大人见过舍妹?”听出黄秉仁的语气有些异常,豫章不由出声询问。

“回殿下话,”黄秉仁弯身回道:“还真是巧了,高阳公主清晨时还曾来过府衙,面且下官也恰巧知道高阳公主殿下现在住在何处。”

“哦?真的?”豫章的面上不由露出一丝喜意,没想到事情竟会这般顺利,这才一到三原,就得了高阳的消息,小丫头有些着急地出声向黄秉仁问道:“那她现在何处?黄大人可方便带本宫过去?”

“就在本县偏北处的柳氏庄园,”黄秉仁恭声回道:“殿下若是着急,下官现在就可带殿下过去。”

“在柳氏庄园?”怎么会那么巧?豫章稍稍地迟疑了一下,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是柳一条的宅子吗?”见她们家公主久不答言,嘴里叨念着柳氏庄园的名字,小僮有些着急地从豫章的后面出声问道。

“是。”抬头看了小僮一眼,不知这小丫头为何敢在公主殿下的面前问话,不过黄秉仁还是很配合地给出了答案。

“殿下,真的是柳先生的家宅耶,咱们可是有好久都没去过了。”听到黄秉仁肯定的回答,小僮欢快地抱着她们家公主的胳膊,脆声说道:“反正高阳公主殿下也在那里,咱们也去好不好?”

许久没有跟柳一条斗嘴,小僮心里还真是有些念叨得慌。

“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心有些乱的豫章没有追究小僮的无礼,心中有了决断之后遂出声向黄秉仁道:“柳先生的府院,本宫识得,就不劳黄大人再辛苦一趟了。”

该面对的迟早都要面对,所以豫章并没有在三原县衙久呆,再次向黄秉仁道谢之后,就让王大成带着去了古田村方向。

“我就说,依着高阳公主殿下的性子,到哪里都不会风平浪静,应该会很容易找到。”马车里,小僮得意地向她们家公主道:“果然,咱们刚到三原,这不就打听到了她的下落?”

“不过,”小僮睁着两只大眼,有些疑惑地开声说道:“高阳公主好端端的,怎么跑到柳先生府上去了,她们之前认识吗?”

“当柳先生还是柳亦凡的时候,是曾有过接触,”心不在焉地回了两句,豫章轻声说道:“当时你不是也在场吗,这么快就忘记了?”

“哦,我想起来了”经豫章这么一提醒,小僮高声说道:“是柳先生在宫里教两位小殿下读书的时候还有还有,高阳公主殿下与房驸马成亲的时候,柳先生也在呢,那曲《梁祝》笛曲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柳先生吹奏出来的”

“你这小丫头记得倒是清楚”看了小僮一眼,豫章也随之想了起来,也就是在那一次,她才知道,原来柳一条竟还有音律上的天赋。

“那当然”小僮得意地脆声说道:“人家可是很喜欢柳先生的曲子的”

“是啊,说不定高阳那丫头此去,也是为了柳先生的曲子。”撩起窗帘儿,淡淡地看着车厢外凄美的雪景,豫章随口敷衍了一句,之后便沉声静思,不再多言。

“王头儿,”马车外,一直随在王大成身后的亲卫在王大成的身侧低声说道:“你说他们说的那个柳一条,是不是就是当年进宫为皇后娘娘诊病并住在咱们侍卫营的柳先生?”

“那是自然”王大成安坐在马上,昂声说道:“除了柳先生,整个三原县,还有第二个配叫柳一条的人吗?”

王大成声音有些激荡,他也没有想到,这一次随公主出行,竟还能有机会再见到自己的恩人。王大成怎么也不会忘记,当年若不是柳一条在侍卫营中的指点,想他一个小小的宫廷侍卫,无论如何也不会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混成了六品的校尉。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家祖坟算是冒了青烟儿了,能够让他在适当的时候遇到了柳先生这样的贵人。

“听说这位柳先生除了医术不错之外,还练有一身不俗的武艺,就是封头儿对他也称赞有加,也不知是真是假,”亲卫满面兴奋地摩着手掌道:“可惜当时我不在宫里,不然,要是能跟他切磋一下就好了,就算不敌,至少也能偷上个一招半氏的不是?”

“就你?连老子的对手都不是,还想找人柳先生切磋?”王大成没好气地抬腿便在小家伙的小屁股上踹了一脚,好悬没把人给踹下马去,高声说道:“找死也没你这种找法”

“诶不就是这么一说吗,至于吗您?”小家伙抬手在被踹的屁股轻揉了揉,不满地出声报怨着。

“说也不行”王大成策马转身,极是霸道地冲着身后的士卒高声说道:“告诉你们,柳先生可是我马大成的恩人,呆会去了柳府,你们都给老子老实点,谁也不许对柳先生不敬”

“知道了,王头儿”慑于王大成的淫威,所有人都高声应了一句,不过在心里,也都对这个柳一条充满了好奇的意味。

“殿下殿下你听到了吗?”车厢里,小僮红着小脸,一脸兴奋地摇着豫章的胳膊,道:“没想到那个大黑个竟也与柳先生认识,还说柳先生是他的恩人呢”

“自然是听到了。”回过神儿来,豫章轻点了点头,柔声说道:“柳先生为人宽厚仁义,行事有孟尝之风,有人曾受过他的恩惠,并不奇怪。”

第809章豫章来了

长安皇城,早朝过后,李世民特意将户部尚书狄知逊与大司农卿苏炳仁留下,并亲自在弘文殿中接见。

得了旨意,苏炳仁与狄知逊这一老一‘少’就在弘文殿的外殿候着,不时交淡,猜测着皇上此次将他们特别留下的原因所在。

一个是已经年迈且少有上朝的大司农卿,一个是刚刚上任不足半年的户部尚书,皇上单独把他们留下,其目的并不难猜,无非是想要询问一下现下大唐的经济与农产状况,联想起前阵子的高昌事件,苏炳仁与狄知逊不由都面露苦色。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这粮草的出处,也无外乎就是钱、农两处,提起钱财跟农事,自然也就离不开户部与司农。只是,想想现在朝中各种资源的库存,及这两年来境内农事的状况,两人不由都是一阵摇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苏炳仁做了一辈子的司农,天天都在与农事打着交道,倒是不怎么明显。但是狄知逊,以前一直在奉节任职,刚到长安不足一年,接手户部更只有半年的光景,对于户部的情况,他亦是有口难言。

他从来没有想过,经过几年安稳的发展,国势明显增强的大唐国库,所存下的金钱与物质却是少得可怜,平时,没有战事还就罢了,各项开支免强还能维持。但是,狄知逊很难想像,若是皇上欲再起兵争,就国库里的那点儿东西,怕是难以支撑太久。

所以,不管是出于农事,还是限于资源,苏炳仁与狄知逊都不希望皇上在这种情况下再起兵事,要知道战事一起,百姓们安稳的生活就不说了,朝廷内外的状况也有些堪忧啊。

“两位大人,皇上有请”李然从里面走出,弯身与二人行了一礼,恭声道:“请两位大人随小人进去。”

“有劳李总管了”冲着李然拱了拱手,之后便由李然带路,苏炳仁在前,狄知逊于后,三人先后步入殿中。

大殿里,李世民安然在座,座位下首,一左一右摆放着两副桌椅,桌面上各有新茶一碗,除此之外,再没有闲杂之人在侧,纵是带他们进来的李然,也在跟皇上禀报了一声之后就自行退下。

“两位爱卿入座吧。”见过礼后,李世民示意两人在下首的桌前坐下。

“谢皇上”齐应了一声,两人分左右落座,苏炳仁居左,狄知逊居右。

“知道两位爱卿都喜吃茶,这不,朕便让他们特别泡上了一壶上品三原,”待两人坐下,李世民温声说道:“两位爱卿试试看,看这茶味道如何?”

“谢皇上”见皇上不提政事,两人也乐得装着糊涂,对视一眼之后,便同时端起桌上的茶碗儿品起铭来。

上品三原,一年所产不足三十斤,其八进贡宫中,其二流于市面儿,极少有人能够买到,便是苏炳仁与狄知逊全都身居要职,地位尊高,却也是少有能够尝到,现在能有机会在宫中与皇上共品,两人自是不会错过。

“提起这三原茶,朕不由便想起了三原这两年的诸多变化,”与两人在茶道上品评了一番之后,李世民将手中的茶碗放下,叹声说道:“百姓生活富足,府衙税贡充盈,再不复两年前那种时常都需朝廷拨款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的贫败景象。”

说罢,李世民低头看了座下的两人一眼,感声说道:“要是我大唐能有一半县郡能像三原这般,我大唐也就无忧,朕也就无忧了。”

说是这么说,不过李世民也明白,三原县之所以会有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三原出了柳一条这个商家巨贾,办作坊,招人手,引四方商户入驻三原,直接或是间接地为三原带去了大量的商机与客源。

所以,李世民清楚,三原的情况只是属于特例,其他县郡,可效仿,但绝不能复制,要想让所有的县郡都变成像是三原那样富足,最起码,他们短时间内还不能做到。

“是臣等无能,让皇上失望了”知道皇上终于说到了正题,苏、狄两人同时将茶碗放下,拱手向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