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5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摇摇头,“朕的功劳,不能由朕说,也不能由尔等身为臣下者擅请,还是留待后人吧。”他说,“最后一个嘛,就是赵光,他掌理刑部多年,律法jīng准,更主要的是,他有一颗不为人情、世俗所动的刚硬心肠,择善固执,凡事皆以律法所载为处置攸归。不能合乎法度之时,就是朕,也休想能够撼动分毫。”

“朕上一年十一月间回家之后,有清流上折子说,奕山所部,在东北与俄国jiao战之际,多有不法情事,……”他带着安慰的语气说道,“你们不必惊慌,朕不是要追究什么。战时有一些士兵为士气jī昂,做出不法行径,朕总还能容忍一二;若是两国并无战事,而为某一个人的作为和行事荒唐,引民情不谐,朕也不会轻饶——你们这些人都是统兵大员,这一次朕在赵光面前提起,也算是为尔等求个情——你们回去之后,传喻军中。让兵士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他的话似乎是说得暧昧莫名,但在场的众人无不明晰缘故,心中各自打鼓,面上唯唯应承了下来。

六福进殿,到了皇帝身边,“万岁爷,该用午膳了。”

帝点头起身,“今儿个就说到这里,中午都不必回去了,和朕一起用膳吧。”

众人随同皇帝进到烟bo致爽殿的偏殿中,还不等坐定,听外面一声唱喏:“皇后娘娘驾到”

旁的人也还罢了,那个胡大mao一听见内shì的说话,兴奋得一张黑脸涨成紫红sè,呼吸都变得不平稳起来。随同跪在地上,眼睛不时向上抬起——连朝章规制,都顾不得了。

帝后并肩而坐,让众人起身,胡大mao反倒不敢直视了,眼光扫过,皇后年纪在二十五六岁上下,生得面团团的一张脸,嘴角带笑的向众人看来,口中和皇帝说话,“皇上,这就是在东北与俄国征战的军中将领了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皇后笑着说道,“果然都是一副英武之资呢”

胡大mao感从中来,忽然撩起袍服,又跪倒下来,以头触地,咚咚作响,倒让皇后一愣,“皇上,这是怎么了?”

“你自己问他。”

于是皇后问道,“你……这位将军,为何又再行礼?”

“绿营新军,méng赏戴三品总兵衔,臣胡大mao,叩谢皇后娘娘救命之恩”

皇帝笑了起来,给皇后解释了几句,后者‘啊‘了一声,“你是当年镇标第二营的士兵啊?那,除你之外,其他的三百余人,如今可都还好吗?”

“回皇后娘娘的话,当年镇标第二营的弟兄们,méng……”听胡大mao语出粗鲁,赛尚阿呵斥了一声,“胡大mao,皇上、皇后娘娘在前,你要谨凛一二。”

胡大mao愣住了,他还是从军之后学得了一点文字,但实在是xiong中无物,文墨不亲,给赛尚阿这样一吓唬,更是脑中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了。

皇后宽厚的一笑,“汀公?不必吓唬他。让他慢慢说。”

有这样一番折冲,胡大mao重又鼓起勇气,碰头奏答,“自咸丰九年之后,镇标二营的……袍泽遣各省,任练兵之责,这一次méng皇上宠招,臣等分赴关外迎敌作战,臣在军中,亦曾见过当年军中旧jiao,不过战事紧急,不及多聊,就又各自奔赴战场了。等战事底定,很多人也随之入关各散了。”

“不管怎么说,当年我贸言降旨,终究是礼制典仪所不谐,如今看你们一个个都大有出息,还算我的一番话不曾落到空处。”

大mao来了jīng神,大声说道,“镇标第二营的弟兄们感戴皇后娘娘活命之恩,在战场上以一当百,没有一个孬种,更没有一个给皇后娘娘丢脸的”

皇后听他言语粗鲁,忍不住回头一笑,“皇上,当年镇标第二营的将士能够知耻后勇,疆场用命,皇上总要给一番奖赏才是的嘛”

“也好。”皇后开口,皇帝也不好婉拒,正好,有一件事一直萦绕心头不去,今儿个天假其便,拿出来商谈也正是机会,“朱洪章、胡大mao、张运兰?”

“臣在(奴才在)。”

“朕一直在想,便如胡大mao先期带领四十名虎贲之士,翻越山峦,到达敌后,进而一举建功,生擒敌方大将多人;后来更有你三人带领十营将士,不顾天寒地冻,进bī俄国腹心之地,,使其尾不能相顾,正面战场完胜敌军,甚至在贝加尔湖边取得北海、永固二城立下赫赫战功,举国欢腾,朕心感喟自不在话下,但朕想,能不能将此等战术,沿袭下去?暂时人数不必很多,只以当初的十营兵力为标准,等待确有实效之后,再推而广之?”

朱洪章大声奏答,“皇上圣见如天”他说,“战事底定,臣驻守伊尔库茨克城之中,军中闲暇,亦曾深有所感,这等以极少数兵员,以兵法‘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之策,建功敌后的做法,堪堪大用不但可以解决正面战场两国相持不下的窘境,更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的上上战果。”

皇帝深深点头,又问许乃钊,“你以为怎么样?”

“臣也附议。若是能够正奇相辅,则我天朝再不得已与敌国动用武力之际,当可收奇兵之效。”他说,“不过,臣以为,十营战力,是不是少了点?”

“不算少了。”皇帝说道,“此事就这样定下来吧,十营战力,分为两部,每部五营,名字嘛,一部叫饿虎;一部叫飞鹰。与神机、光武两军,并列名之。至于组netg人员,及营中一切准备、庶务之事,着由奕山、朱洪章、林文察会同兵部,具折陈奏。”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第102节财政预算

更新时间:201221320:54:41本章字数:4384

第1o2节财政预算

三月的热河行宫,桃红映目,柳絮飞扬,风景着实不恶,新任热河都统的常清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皇帝的喜好,城中街道两边,处处铺陈的都是绿油油的青草,满眼看去,葱郁一片,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要说这五颜六sè,繁华一片的胜景嘛,也只有圆明园比热河稳胜一筹,大内深宫,到处红墙绿瓦,乍一看还好,过了这几十年,也实在是没什么味道了,你们说呢?”

翁同龢和额勒和布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三个人同做常服打扮,身后更远一点是额里汗带领的御前shì卫和常清所带的热河都统衙mén派出来的兵员,遥相护持着,远远缀着。听皇帝说起,额勒和布赔笑说道,“主子所见,人深省,奴才偶然所得,不过其中皮mao,但也觉得,这等繁华胜景,全是皇上登基以来,一心求治,方才有今天这样海内升平,万民安居的盛世气度呢”

这番话实在说不上得体,皇帝呲牙一乐,“翁同龢,你父亲的病,怎么样了?”

“家父患病多日,皇上屡有温旨,赐yao赏假,天语问切,臣父于微臣几次训教,每每言及君父荣宠之恩,粉身难报,……”

“翁心存国之重臣,伺候过皇考,伺候过朕,朕当年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偶有顽皮,翁师傅也是经常为朕和老五等人捉nong的对象,如今想来,历历在目,”说着,他叹了口气,下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眼见老臣离丧之情,却是跃然而出。

街面上人流如织,迎面走过一个身穿灰鼠马甲的老者,胖大的身躯,脑满肠féi,一路走来,左顾右盼,一眼看见这君臣几个,这个胖子双眼放光,忽地抢上几步,当街跪倒,“老爷,小的给您请安了”

这突如其来的一下,把翁同龢和额勒和布吓得不轻,眼角余光扫过,身边左右脚步凌1uan,是额里汗带人快围拢了过来,把三个人围在了当中,皇帝也是一愣,“你是?”

“小的是黄世仁老爷当年到小的所开的也闲居的时候,小的也曾经给老爷碰过头,请过安的。”

“啊想起来了。”皇帝含笑相望,“黄老板,看你的样子,这几年生意做得很不错嘛?比之当初,足足旁了三圈”

“承您老人家贵言,更是仰仗老爷如天之德,小的是也闲居,在这热河城中,已经是第一号的买卖了。”黄世仁谄媚的笑着,又说道,“老爷,您当初用过的雅座,小的一直为老爷留着,……”

闻弦歌知雅意,皇帝点头一笑,“也好,到你的也闲居去看看。”

黄世仁大喜,转身在前引路,转过前面的街角,就是也闲居的墨字招牌,和十年前比较起来,也闲居的店面扩大了三倍也不止楼高五层,雕梁画栋,一片繁华气象,黄世仁亲自引领着皇帝登楼而坐,推开面南的窗户,热河城中的景致尽收眼底,黄世仁二次跪倒,行了君臣大礼,“草民黄世仁,恭请皇上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好闲在。怎么,没事就到街面上闲逛吗?”

“草民不敢。”黄世仁说道,“草民不敢欺瞒圣主,自本年三月十二日,皇上驾幸热河以来,草民便经常在街上闲逛,只盼着洪福齐天,能够遇上。今儿个可算是上天垂怜,草民有幸,得睹圣颜,这不但是小人的福气,也是我黄氏列祖列宗的福气,小的给皇上磕头了。”

“行啦,起来吧。”皇帝也觉得好笑,黄世仁居然想出这样一个守株待兔的办法来?可见自己喜好白龙鱼服之事,已经广为人知了。“这几年来,你在热河城中营业,收益可还好啊?”

“好好得让小人都不敢相信呢”黄世仁说道,“不瞒万岁爷,自从咸丰二年,皇上起驾回銮之后,也不知道是哪一个传出去的消息,小人这也闲居中,曾经有真龙降临。客似云来,高朋满座,百姓不希冀旁的,只盼着能够沾一分皇上的福泽之气,从皇上当年所定的天字第一号雅间前走一走,回到家中,就有了与家人、相邻言说的本钱了。”

皇帝不以为忤的扬声大笑,“这样说来的话,朕倒是给你带来不少好处了?那,朕的好处呢?”

黄世仁看皇帝心情极好,说话也大胆起来,“万岁爷富有四海,小人这一点小小之利,想来万岁爷也不会看在眼内。”他察言观sè的本事高人一筹,眼见皇帝脸sè一扳,又再说道,“不过,小人也不是不懂报恩的猪狗之辈,听人说,报国便等若报君,故而小人经人指点,在上一年我天朝用兵东北之际,自捐银赀七十万两,以报国用。”

“哦?”

世仁带着一点得意之sè的说道,“小人捐银之后,méng朝廷赏赐,给了小人七品参事职衔。”

皇帝心中一动,“好啊,总算你还有君父家国之念。也不枉朕今天拨冗传见你的一番恩德。”他摆摆手说道,“你下去吧,日后得空,还有见朕之机。”

黄世仁还有一肚子话,都给憋了回去,没奈何,碰头而出,命人cao持、准备饮馔之物去了。

等他出去,皇帝回头问肃顺,“此事,你知道吗?”

“这,奴才不知道,奴才随皇上身在关外,京中事……”

“朕明白的。这都是皇后的决断。”皇帝冷笑着说道,“真不知道礼部是怎么想的。哼居然拿着朝廷的名器,做此等收受银两,售卖官爵之实”

翁同龢在皇帝身边多年,深知他的脾气,自咸丰元年下一道永远取消捐资为官的上谕之后,便是断绝了任何人想捐赀为政的渠道,想不到在热河城中一场奏对,居然给他知道,这种风气又有抬头的迹象了?这样的事情若是深究不放的话,怕又是一场祸事呢想了想,转而言道,“臣以为,黄某人以七十万两银子,所换来的参事职衔,不过微末之流,皇上……”

“你是想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吗?”皇帝冷笑着摇摇头,“这话可就错了。”

同龢不敢反驳,躬身行礼,“臣请皇上天语教诲。”

皇帝却不忙着解释,话题一转,说到另外一件事上,“朕在驾幸热河的路上,得户部奏稿,咸丰十一年各省解部的银子,已经逐一到达京中,你们猜猜,总数有多少?”

“这,奴才略有所闻,在一万万五千万两上下。”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数字了。”他说,“你们想想,各省的税银,有亿万上下,这一来可以看出我天朝国用日足,而百姓安康乐业,家家户户多有收益,也是可以想见的。”他用力一摆手,制止了众人将yù出口的拍马的废话,神sè转为凝重的说道,“常人富而求贵,这是不变之理。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今日不提,将来的岁月中,如同黄世仁这般家产富有,吃穿不愁的商贾,意图以捐赀之道,为进身之阶,甚至想在庙堂上换取一分建言之机,朝廷该怎么办呢?”

他说,“只凭朝廷的封堵,怕未必是长久之策,以朕想来,咸丰年间,尚不虞及此,但后世之君,又当如何?你们以为呢?”

许乃钊斟酌了一番,说道,“臣以为,于今之世,国mén打开,允准各国商人,到大清经营商贸往来,百姓得利,感戴天恩之外,更多有从外洋之国,学习各种西洋治国安邦之法者,若说只是靠封堵,断非良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