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真有一家老小,在一起抱头痛哭的——听人说,肃顺这样做,是有意bī迫曹杨氏,据传是要携美北上,以sèshì君后来曹杨氏被bī无奈,不惜悬梁自尽,以坚守名节——事情一时间闹得很大,肃顺才不敢再做追比。

连同丰泽号在内的众家商户知道此事不能就这样过去,肃顺为人心肠狠辣,日后一定还有后续手段,趁着这前事未准,后事未发之机,若不能早自为计,只恐祸至无日矣于是几家商户联系起来,派人到京中大肆活动。

山西人在京中权位最高的,莫过军机大臣阎敬铭,他本来是陕西人,后来因为家乡临近黄河,经常闹水患,不得已搬迁到了山西。各家商户派出来的人以桑梓之情动之,说服了阎敬铭,在军机见面的时候一番奏答,皇帝勉从所请,收回了要关闭这十六家粮米商铺的圣意,这件事也算告一段落了。

肃顺人虽然不在北京,但御前的一切,无不熟知,这件事不去问阎敬铭等军机大臣,怎么反过来问自己?他支吾了几声,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奴才想,咸丰八年之事,本是皇上圣心垂怜,不忍这十几家商户中所有店家、雇员数万人受凌luàn之苦。但奴才始终以为,若说以不责众之理为由,轻易恕过的话,难收律雷霆之效。若是日后再有这等情事,又当如何?难道还要以牵连其的百姓众多,逐一放过吗?”

“嗯,你这番话说得也未尝没有道理,只不过,时过境迁,已经过去这么久的事情了,难道还要把他翻出来吗?”皇帝一边沉yín,一边说道,“若是都照此办理的话,只怕人人自危呢?”

肃顺明白皇帝的意思,律不咎既往,已经过去的事,翻出来重新追论,不但对身受者有失公平,而且开一恶例,以后当政者如果想入人于罪,随时可以翻案,岂不搞得人人自危?但他mō的清楚皇上的意思,不过是借此机会,一亲芳泽罢了

有了这样的判断,下面的话就容易出口了,“皇上圣明。”他说,“依奴才愚见,此事不可不问,也不可细问。不如寻那一两家领先其中的,略施薄惩,以儆效尤。即彰显国森严,亦可不必迁延太广,令小民惶悚无地,可称两全。”他碰了个头,又说,“奴才愚见,请皇上谏纳。”

“这十六家商户之中,以哪一家的店面最称豪富啊?”

“自然非丰泽号莫属。据奴才所知,陈士枚、吴衍等前后两任巡抚,盗卖的官粮,总有六成之数,落到丰泽号的库中。其余十五家,分得剩余四成。”

“真是大财主啊,吃得这么多,也不怕撑死吗?”皇帝喃喃自语的嘀咕了几句,“就这样吧。抓丰泽号这个典型,以儆天下效尤。”

“喳。”肃顺心领神会的答应一声,看皇帝没有旁的要说,管自碰头而出。

回到自己居住的管驿,肃顺心中思忖,这件事说公事算公事,说sī事也自无妨,而且皇上的意旨很明白,就是要以此为借口,选招曹杨氏入宫,故而,还是不要扬厉过甚的为好。肃顺打定主意,吩咐一声,“请翰仙先生。哦,拿我的片子,请曹庆福曹老兄到管驿来。”

黄锡是在皇帝巡视绿营之后,于肃顺不满,给他急忙以一封书信,从北京请到太原府的,刚到不及两天,就遇到了这样一份差事,听居停大人说过一遍,黄锡楞了一下,“此事,大人可要从长计议啊。”

“怎么呢?”

“大人请想,此事一旦为外人所知,总是于圣上明德有玷,还不必提于大人,又有如何谤言流转……”

“这倒不必怕,你不是也和我说过,前明的正德皇帝,也有这许多败行之举吗?”肃顺hún不当回事的一笑,“更何况皇上圣明之主,如今四海归心,天下大治,这样的小事,算得什么?”

看他言辞坚决,黄锡不好多劝,转而把脑筋转到如何为居停大人谋划此事上去了。一面想,心中一面好笑,自己自觉满腹经纶,未见展布,如今却要为皇上想办,寻思亲近芳泽之道,真叫讽刺

和肃顺谋划了一番,mén口有听差来回说,曹庆福到了。请到堂屋,行礼落座,肃顺和他没有太多的客套话可以说,直入正题,“皇上相中你家女主子了。”

“哦?”曹庆福不惊反喜,这本来就是他和肃顺意中之事,而且曹杨氏一旦离省,山西这边留下的一摊子族中、商户杂项,都要有人来接手管理——按照肃顺事先和他的约定,他会托请本省官府出面,以曹庆福在曹家任职多年,公务往来,外省连结,他伺候过两任主子,人脉熟稔,曹杨氏掌家的时候,也是多以他来维系其间为借口,推他上位。

眼看着事情有了点眉目,曹庆福心中大喜,但认真看看肃顺的脸sè,似乎又没有这么顺利,“大人,怎么了,可是有什么岔头了吗?”

“说是岔头,也算不上。”肃顺给他解释了几句,“如今只是怕你家主母,又仿效当年之事,一索子吊死了,她一身事小,传扬出去,不但和你老兄约定之事不成,就是你曹家满mén,也有灭族之祸啊”

曹庆福也有点呆住了,自己在曹家任大查柜多年,尤其是在曹杨氏掌家之后,于他更是多方信重,于这位女主子的脾气,心下深知;曹杨氏xìng情刚烈,宁折不弯,由上一次不惜以身相殉,也不甘受辱就可以看得出来。若再bī迫得急了,再度上演当年的一幕,又当如何?

肃顺恶狠狠的一咬牙,“你回去告诉你家主母,若以为一索子吊死,就可以了事的话,本官亲自为她搭绳子只怕触怒君父,不但她一身xìng命难保,你曹氏一族,也休想就此安生”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第12节入宫(1)

更新时间:201221320:53:48本章字数:7770

以下数节的内容,或者不为很多读者喜欢,在这里先一步道歉。写这样的文字,不是为了增加文中的‘ròu戏’——本来也无可增加——文字之禁,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笔者想说的是,清山变的主角身份特殊,一国天子,享尽天下第一富贵,拥有宇内无双的威权——这种权势的表现,很遗憾的是,因为作者能力的问题,怕是连十分之一都未能表现出来。只好靠一些情节的发展来推动了。

便如同以下几节所展示给大家的内容一样。

曹庆福回到自家主母居住的客馆,曹杨氏到太原来,一则是朝廷宣召,二来也是想巡视一番丰泽号在太原的产业,故而除了身边的丫鬟、婆子之外,另有族中执事、丰泽号的大查柜相陪,这个人也是姓曹,名叫章符,是曹家少东家未出五福的堂兄,为人最称正直,只不过当年堂弟命丧异乡,偌大的家业归于一介外姓女子,族中人以为不妥,更有那觊觎家产的,以曹章符为凭,意图以他的名号,行分家之事。

曹章符为人秉xìng刚直,自然不愿做‘猫脚爪’的勾当,更加不愿意贻人话柄,便借故远走,到江南去,做了江苏分店的主事人,一直到曹杨氏将族中的事情理顺服帖,方才回来,之后在族中担任执事,只管族中庶务,生意上的事情从不过问,越发得曹杨氏的敬重,曹庆福之事发作之后,曹杨氏三次派人去请,要曹章符担任丰泽号大查柜一职,后者却不开情面,只好勉强答应。

曹庆福到了客店,找到管家nǎinǎi,道明来意,只说有事要见太太,相烦通报。过了好一会,方见管家nǎinǎi去而复回,向曹庆福回话:“太太说,本来不好接见外客,只为曹某人也是本族耆宿,不能不破例。不过有句话也要和曹大爷先说明白,除了生意上的事以外,不能说别的话。”

曹庆福心想,这倒新鲜,世上哪里有既愿见客,又限制客人说话的道理?莫非曹寡fù已知来意,特为先封住他的嘴?他不敢向管家nǎinǎi探问原因,只听管家太太问道,“曹大爷可都记下了吗?”

“是,我都记下了。”

“请跟我来。”管家nǎinǎi说,“太太在堂上等侯。”

进到曹杨氏包下来的跨院,引着他入到堂上,曹章符赫然在坐,两个人彼此都认识,客气了几句。正室当中,一道屏风矗立,屏风的后面有人声响动,曹庆福不是第一次和曹寡fù相见,知道她的规矩,往日在族中的时候,也很少有人能够一睹真容,大多以一扇屏风作为遮挡,彼此隔帘相望,“见过太太。”

“大爷这一年来,分管太原府的买卖,很辛苦了。未亡人并族中老少,在在所见,都很感念大爷的劳。”

“不敢。曹某忝为族中微末,为本家本族事物奔忙,不敢当太太所说,辛苦二字。”

“请坐吧,坐下说话。”曹杨氏不温不火的声音清晰传来,“双yù,给大爷上茶。”

茶水端来,曹杨氏细细问过太原府分号年来的买卖收益情况,虽然曹庆福出来的急,并未携带账簿明细之类的文书,但此时也顾不得这么多,日后主母若是不放心的话,自可以到店铺取来,认真分辨就是。

“唔,果然不愧是担过本族大查柜的曹大爷,着实令侄儿佩服,不瞒大叔说,侄儿接手生意以来这一年多的时日,整天为这些繁杂之事忙碌,一直到今天,仍自没有一个统筹的办呢”曹符章笑眯眯的说道,“日后,侄儿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请大叔不吝赐教啊”

“符章太谦了。”曹庆福自然客气了几句,眼看曹杨氏始终不说话,只让曹符章打头阵,心中不免疑huò:难道自己的来意,真的给曹寡fù知道了吗?心念电转间,谨慎的撒着谎,“哦,瞧我这脑子,把一件大喜事都给忘记了。”

“哦?不知道是什么大喜事?”

“是这样的,符章你也知道,皇上这一次驾幸山西,驻跸太原府,用的是咱们曹家的别业。虽然朝廷另外有一番赔累之数,但皇上圣明,深知这等款项,难抵物值之万一。故而另有恩旨:着宣召本府主人,到行在陛见,料想必有一番思赏——太太请想,这还不是大喜事吗?”

此言一出,受惊的不是曹杨氏而是曹符章。“什么?”他睁大双眼问:“皇上宣召我们弟妹?”

“他三伯,”曹杨氏以族中的大排行叫他,声音很沉着,“不必这样你听曹大爷把话说完。”

见此光景,曹庆福心想,阻挠的力量他人,倒是意外。如今看样子,首先要把族中的亲属降服,或者曹寡fù面前反好说话呢?这样一想,决定先搬一顶大帽子压下去。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皇上的子民,降旨宣召,有何不可?说来是一种罕见的荣遇,岂仅及身?便是族中,”他指一指曹符章,又指一指自己,“你、我,不管是族中的亲戚或者朋友,能有一点渊源的,皆当引以为荣。至于召见以后,皇上有恩典下来,族中固然声势更加不同,就你我又何尝不能沾一点光。所谓‘一人得道,jī犬成仙’,正此之谓。”

这番话说得曹符章只是眨眼,话当然动听,但总觉得有一点不大对劲,只是说不出不对劲的地方在何处。

曹杨氏早已经为曹庆福的话气得娇靥变成一片铁青sè,语句却依旧那样从容不迫,“大爷,”她说,“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要请教。”

“是。请说。”

“第一,皇上宣召,是为了何事?”

“我想,不外乎垂询族中之事,及府上的情形。”

“嗯。第二,什么时候去见皇上?”

曹庆福心想,这话不能实说,可也不能不说。说了实话,人夜宣召女人,所为何事?不言可知。但如瞒着不说,曹寡fù与曹家一族心理上毫无准备,到时候必有麻烦。比较适当的说是,透lù一点风声,而又能冲淡入夜宣召这件事的不平常。

于是,他一面想,一面说:“皇上身在行在,军国大事,无日无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而且,皇上一向自在惯了,起居跟一般人不大一样,在京里,半夜宣召大臣商量国家大事的情形也常有。”

后面一段话是曹庆福信口胡扯,不过倒也不是有意欺瞒,因为连他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要为召见大臣而宵旰勤劳,午夜还为国事cào心。好在这两个人也不知道这些情形。所以不会去驳他。

这时曹符章开口了:“如果晚上去见,只怕有些不妥。”

年未三十的fù人,为年轻的皇帝宣召,已是很不妥的事,宣召而在夜里,其事更为不妥。这是不消说得的。可是,曹庆福眼珠一转,故意装糊涂,居然问一声:“怎么不妥?”

这话让人如何说起呢?曹符章期期艾艾地,只觉十分得口。曹杨氏却不理这一段,只神态认真的问:“这些话,大爷是从何而知的呢?”

“不瞒太太,我和皇上身前的近臣肃顺有故,这番话,都是肃大人提前告诉我的,只怕这一会儿,就有传旨的天使到客店mén口来了。”

曹杨氏一惊,她知道,曹庆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