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驿唐-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绍看到牛弼的动作异常纳闷,道:“这是做什么?”

李潜正在忙碌,无暇回答他。牛弼便接口道:“我听潜哥说烧水是用来消毒用的。”

“消毒?”柴绍更加纳闷。不仅他,连跟他来的亲兵们也纳闷。

牛弼挠挠头道:“潜哥说那些东西上有很多看不到的脏东西,得用热水烫煮一段时间才能把脏东西去掉。”

柴绍似乎听明白了一点,但依然不得要领。

李潜封住了十多名伤兵伤口附近的血管,快步赶回来将缝合针、布和金针全投到锅里煮,然后解释道:“回国公,是这样的,这些东西看上去干净其实上面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若这些东西直接接触了伤口,伤口容易化脓。用热水煮上一炷香功夫,就能去掉脏东西,化脓的可能就会小很多。”李潜没敢把话说的太满。毕竟,在后世医药和医术非常发达的年代也无法完全消除伤口感染。

伤口化脓的后果众人都很清楚。若伤口化脓了必须剜掉腐肉再治疗。往往很多士卒最初受的伤并不致残,但因伤口反复化脓却致残了。若李潜这个法子能减少伤口化脓,无论对伤者本人还是对大军来说都是件好事。

李潜刚说了两句,又有新的伤兵不断送来。他只能再此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煮了一炷香后,李潜取出缝合针、布按部就班的清理伤口,缝合,上药包扎。刚开始因为要对工具消毒,时间长些。不过,一旦工具消毒完毕,李潜的效率就出来了。别人救治一个伤兵的时间,他可以救治两个。忙活了足有一个时辰,李潜才把受轻伤的伤兵救治完毕。至于那些受重伤的伤兵,李潜也力所能及的救治。不过,在缺少合适医疗器械和特效药品的情况下,那些诸如被乱马踩踏以及胸腹脏器遭受重创的伤兵,李潜只能祝愿他们好运。

在李潜救治期间,柴绍一直默默的看着。直到马三宝和柴勇先后率部赶来回报。

柴绍听到马三宝和柴勇率部追杀了吐谷浑人三十多里,斩首五百余,大为高兴,道:“好!吐谷浑这下损兵折将,应该能老实一段日子了。不过,若就这么放过他,柴某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

马三宝立刻请战道:“国公,末将愿意继续追击,不打的伏允那厮求饶,末将就不回来见您。”

柴绍点点头,道:“柴某也有此意。马三宝。”

“末将在!”

柴绍命令道:“本官将所有骑兵交给你,你率骑兵带上十日粮草追击伏允。这一次一定要打的他疼好几年。”

柴绍说完,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李潜,对柴勇道:“等李潜忙完了让他来见我。”说完便举步悄悄离开。

李潜忙完后,正在净手,柴勇走过来,李潜见了,连忙施礼。柴勇摆手道:“不必多礼。”

李潜告了个罪,洗干净手,擦干,拱手道:“将军找在下可有吩咐?”

柴勇道:“国公让你马上去见他。跟我来。”说完柴勇便转身离去。李潜只得赶紧跟上。

柴勇走了几步,回头道:“不必走在后面,过来跟我一起走。”

李潜一愣,道:“将军,这不合适吧。”并肩而行一般说明两人的地位相当,或者其中一方将对方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但现在柴勇是李潜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两人地位差距很大。按道理,李潜应该跟着柴勇身后,躬着身子亦步亦趋。当然,这是在平时,若在战时李潜应站在柴勇身前当他的挡箭牌。

柴勇道:“有什么不合适的?我说合适就合适。”

见柴勇态度坚决,李潜只得上前,不过却依然躬着身子,以示对柴勇的尊敬。

柴勇道:“挺起身子来,今日你的表现非常出色,给我大长了面子。我很高兴。以后,你不必在我面前拘谨。”

李潜原本就不习惯这样,再加上连续射箭,而后又忙于救治伤兵,腰早已酸麻,一直想挺直腰来,听到柴勇如此说,便拱手道:“那在下就得罪了。”说着便挺直了身子。

柴勇点点头,一边走一边道:“李潜,我观你言谈举止,看你行事,不似普通猎户出身,我说的对不对?”

李潜听了脑筋急转,急忙回道:“回将军,在下家中以前的确不是猎户出身。以前家中也有些钱财,只因战乱,在下家破人亡,家人全都死于乱兵。只有在下被师父带到宕州来,以打猎为生。”

柴勇听了点点头。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战乱而家破人亡,李潜所说的事倒也很常见。他又问道:“前日你告诉我了那些话,我却将你一顿训斥,今日之事证明你的确有先见之明。我在此向你道歉。”说着便要向李潜躬身行礼。

李潜连忙拦住柴勇道:“将军折煞在下。将军的道歉在下怎么敢当?”

柴勇点点头,道:“我还有一事不明。”

李潜道:“将军问就是,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是如何想到伏允可能会中途伏击我军?”

李潜一愣,道:“孙子兵法有云……”

“等等。”柴勇突然停下脚步制止了李潜,诧异地望着他道:“你知道孙子兵法?”

李潜停下,点点头道:“在下以前曾跟师父学过。”

柴勇大奇。孙子兵法虽然不是什么难得的书籍,但它的读者乃是兵家或有志于成为兵家的这一特定群体,即便在盛世,也很少有人会收藏这本书。加上现在战乱不已,书这种东西渴了不能喝,饿了不能吃,除了家中不愁吃穿的人家才会保存藏书,一般人早就把书卖了换粮食。

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想读书识字都难。柴勇因是柴家的旁支,又受到柴绍的赏识,他才能有幸进入族学读书识字。李潜现在只是个破落家庭出身的猎户,他家没因战乱破落前他能读书识字倒不奇怪。家道中落后能继续读书识字已是很不容易,怎么可能还有机会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可不是启蒙读物,等闲人家根本不会有这本书,更不要说有机会学习了。

李潜看到柴勇的表情,立刻醒悟到自己的失言。现在是初唐,印刷术还未广泛传开,绝大多数书籍都是手抄的,成本极高。一般富裕人家若有几本书都宝贝的不得了,当成传家宝来对待。他一个家道中落的穷猎户,连饱饭都吃不上怎么可能读到孙子兵法?

第一卷新嫩小荷初出水第三三章敬酒封官

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李潜脑筋急转几圈,立刻想了个说辞,道:“其实在下并未读过这些书,是师父背诵给在下听的。”李潜这话也没全部撒谎,因为梅宗际当初教李潜和牛弼时,的确是靠记忆默写了孙子兵法。只是,李潜怕再失言,略去了默写这个环节。

柴勇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是背诵的,那就说的通了。书籍虽然珍贵,但只要看过,记在脑子里并不难。由于书籍稀罕,柴勇也经常将看过书努力记在脑子里。现在柴勇还闲暇时还从记忆里搜寻以前看过的书来反复背诵。一来消磨时间,二来仔细品读增长知识,三来也锻炼一下脑筋。

柴勇点点头,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道:“你继续说。”

李潜见柴勇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心中暗松一口气。他知道古人读书与现代人不同。现代人因书籍繁多,加上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接受量大,很难全都记住看过听过的东西,特别是书籍,基本上看过就忘,根本记不住。而古人因接触到的信息量小,反而对接触到的信息印象极为深刻。特别是因为很难有机会读书,所以背书已经成为读书人的一种习惯。

李潜快步跟上柴勇道:“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下的师父在向在下背诵这段时曾说过,所谓知己知彼,不仅仅是要知道对方的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到对方可能采取的计划。当日,在下就想到,咱们既然能从俘虏嘴里知道吐谷浑大军的位置,吐谷浑的贼酋也一定能从逃回去的斥候那里猜到咱们的大致位置。所以,在下才会对将军说那些话。”

柴勇听到李潜说的话,陷入了思索。

李潜说完,忽然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试想,孙子兵法不是本普及性读物,看过的人少,能看懂的更少,能提出独特见解的少之又少。这不恰恰说明了他师父不是普通人吗?若柴勇追问他师父是谁?什么出身?他该怎么说?难道要向柴勇和盘托出,说自己是李轨之子?他师父至今还被朝廷通缉,那他岂不是找死?

好在柴勇虽然在思索,但脚下依然未停。很快两人便走到了马车前。李潜看到柴绍已经命人将席子移到了刚才两名侍姬跳舞的地方,席子上还放着张矮几,几案上摆着一壶酒还几样点心,柴绍正坐席子上饮酒。

李潜连忙低声提醒道:“将军,咱们到了。”

柴勇闻言从思索中惊醒,看到柴绍,连忙趋步上前拜道:“禀国公,李潜已带到。”

李潜趋步上前拜道:“李潜拜见国公。”

柴绍微笑着点点头,道:“李潜,刚才见你救治伤兵的法子很是新奇,不知为何要用针缝伤口?”

李潜便将缝合伤口有助于伤口愈合的道理说了一遍。柴绍听了,点点头道:“这办法倒也有些道理,不知效果究竟如何?”

李潜道:“这法子以前在下曾在猎物上试过,效果很好。前两日在下还用这个法子给何火长以及另外八名受伤的袍泽用过。效果若何,您派人到驿站一看便知。”对于急救,李潜还是有些自信的。

柴绍点点头,道:“明日柴某便派人去看。若这法子真有效果,柴某希望你能将法子写出来。”柴绍顿了顿,又道:“你放心,柴某不会贪墨你的功劳,上奏时会向陛下言明是你所创。”

李潜立刻激动了。虽然他对皇权没有打心眼里敬畏,但若真能将名字上达天听,那对他日后的前途将有难以估量的好处。于是李潜连忙道:“多谢国公栽培。在下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尽快把法子详细写出来。”

柴绍点点头,道:“若此法真有效果,对我大唐来说将是无价之宝。柴某这些年来南征北战,深知老兵对军队的重要。每每看到很多老兵因小伤而致残,甚至因伤致死,柴某就无比心痛。”

李潜听了心有同感。老兵因为有临战经验所以对阵时不会胆怯。而新兵没有经验,一旦临战必然胆怯,往往会腿脚发软,茫然无措,不能听从指挥,给敌人可乘之机,进而影响大军士气,甚至发生溃逃。特别是指挥系统非常落后的古代,一旦大军士气低落或者发生溃逃,惨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古代两军对战时阵后设督战队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士兵溃逃,必要时还会以就地斩杀等血腥手段威慑士卒。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除了天气、地势、主将的决策等因素外,军队中新兵多,士气低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柴绍招手叫李潜过来,指着几案对面道:“座。”

李潜听了立刻又激动又惶恐,道:“国公面前岂有在下的座位?在下万万不敢。”

柴绍一笑,道:“坐下又何妨?今日你立下大功,柴某得好好感谢你。”

李潜连忙摇头道:“蒙国公不弃收留我兄弟二人,我兄弟二人肝脑涂地也无以回报。为国公尽责乃是我兄弟二人的本分,在下怎敢居功在国公面前放肆?”

柴绍见状,亲手斟了一杯酒,起身端着酒杯过来,道:“你既然不肯坐,那柴某只好站起来敬你了。”

李潜更是惶恐,连忙长揖拜谢,之后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递还酒杯,长揖再拜。

柴绍接过酒杯递给柴勇,对李潜道:“你虽跟随我不久,但我能看得出来,你才干非常。我决定任命你做亲兵营的旅率。你可愿意?”

李潜倒还没觉得这个官有多大。他知道军队的编成制度。每10人为一火,设火长;每5火为一队,设队正;每两队为一旅,设旅率;每两旅为一团,设校尉。算起来旅率手底下才管100个人,换到后世也不过是个小连长而已。算不得什么大官。但周围其他人却皆已色变,惊讶地望着柴绍,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实李潜根本不知道。柴绍是右骁卫大将军,他的亲兵营也属于右骁卫,按照律法,诸卫旅率的官阶是从六品上。李潜不过是个白身,一步就到了从六品上,这种提升速度着实让人大吃一惊。不过,若李潜的老子是朝廷高官,这种提升倒也不算什么。依照朝廷律法,公爵以下,卫官以上的官员之子可担任千牛备身,这个官职属于正六品下,不过这官职属于恩官,是朝廷笼络高官的一种手段。比如柴绍、马三宝等人的儿子,若愿从军,一入军队便可担任千牛备身。

李潜拜谢道:“只要能追随国公,在下当小兵也愿意。”

柴绍莞尔一笑,道:“那就这么定了。至于牛弼,他也当个旅率吧。”

李潜再次拜谢,道:“在下替牛弼谢国公。”

柴绍点点头,对转头柴勇道:“柴勇,你安排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