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驿唐-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重新入座,李潜问道:“老丈,不知钱三郎的事办的如何?”

杜老七道:“公子离开肃州后没多久那个屈大便来了,老朽正发愁如何将消息传给公子,这时有个许德昭许掌柜来找老朽,说是公子您让他来的。老朽与他谈了一会公子的情况,见他说的不错,便将屈大的行踪告诉了许掌柜。大概又过了一个月,许掌柜来找老朽,说已抓住屈大,要押往长安,问老朽有没有书信捎给公子。老朽便请求许掌柜带我们祖孙两人来长安。”

李潜听了点点头。看来杜老七并不知道抓捕屈大的具体情况,他这次来存粹是想寻个投靠。于是李潜与杜老七闲聊了一会,便叫来仆人妥善安置杜老七祖孙。杜老七感激不尽,对李潜千恩万谢。

送走杜老七,李潜叫来老许,一问才知屈大已被关押在永兴坊的一处秘密据点里。李潜当即决定亲自审问屈大。

当晚,李潜悄悄来到位于永兴坊的秘密据点。这处秘密据点从外表上看不怎么起眼,看上去和周围的住户没什么两样。不过,在地下却有一座比大理寺监牢还要坚固的地牢,里面各种刑具一应俱全,用于关押拷打再方便不过。

李潜在据点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地牢,经负责人指点李潜看到了屈大。

屈大身材极为高大,头发明显呈黄褐色,眼珠呈松绿色,明显不是汉人。屈大看到李潜来到,从别人对待李潜的态度中屈大看出李潜应该是地位最高的。他连忙扑到栅栏旁,哀求道:“求求你们,不要杀我,你们想知道什么?我把我知道的全告诉你们。”

李潜向摆了摆手,道:“既然你愿意主动说,也省去了我们许多手脚。说,你是不是负责钱三郎与祁连山马贼之间的联络?”

屈大连连点头,“对对,小人正是负责此事。”

李潜道:“你干着差事有多久了?”

屈大道:“小的干了有三四年了。”

李潜道:“钱三郎每年要为祁连山的马贼销多少赃?销赃所得的钱都用到了哪里?你要一五一十说明白。”

“小人一定说明白。一定说明白。”屈大连声答应,当下便将他负责马贼与钱三郎之间联系的三四年间的事一一向李潜说了一遍。

屈大所说的内容与杜老七当时说的差别不大。钱三郎为马贼销赃后是所得,一部分用来购买粮食和油盐酱醋、绸缎、布帛、针头线脑、锅碗瓢盆这些日用品。还有一部分则用来购买皮革、刀剑、铜铁等等。剩下的则是钱三郎的佣金。钱三郎的佣金虽然高达三成,不过其中有很多钱三郎要拿来疏通关系。否则皮革、刀剑、铜铁等违(禁)物品如何能运送出关?

李潜听了,道:“刀剑、铜铁等物的数量有多少?”

屈大道:“刀剑的数量不多,因为数量多了即便是疏通关系也没人敢放出关。每年大概能运出去一千柄刀剑。铜铁的数量就不好说了。因为有时运送的是铜块铁块,有时运出去的是大量的铜器,比如铜盆、铜壶、铜瓶等等。铁器也是一样。粗略算算,每年大概有两三万斤铜和铁。”

李潜的脸色顿时寒了下来。铜铁、刀剑都是违(禁)物资,不允许对异族销售,一旦抓住就以通敌叛国论处。而钱三郎和屈大却明目张胆地在往外运,一运就是三年,竟然没被人察觉!这说明沿途的官员早已被他们买通了。另外,钱三郎不过是负责与马贼销赃,购买的这些弓箭、铜铁也都通过屈大交给了马贼,可马贼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每年一千柄刀剑,三年就是三千多柄,马贼才有多少人?要这么多刀剑干什么用?还有几万斤铜铁,马贼拿来干什么?

李潜问道:“这些铜铁、刀剑都是运到你们在祁连山的老巢里去吗?”

屈大点点头,道:“没错。”

李潜追问道:“你们有多少人?”

屈大道:“原来老当家在的时候我们不过五百多人。后来姑爷来了之后便大肆扩大山寨,而且每年都从高昌过来几百人投靠姑爷,现在山上大概有四千多人。”

“有多少战马?”

屈大道:“至少三千多匹。”

“哪里来的这么多战马?”

屈大道:“姑爷让另外一帮人用铜铁向吐谷浑人换战马。换来的马大多是青海骢。”

“这么说铜铁全用来换战马了?”

屈大摇摇头,道:“不是,还有一部分姑爷让打造成箭头和甲片。”箭头自然是用来做箭枝用的,甲片穿在一起缀在牛皮上就成了皮甲。这种皮甲在游牧民族里最是常见。

李潜心中大吃一惊。祁连山马贼的规模已达到四千多人!而且还都是骑兵。这哪里是什么马贼?分明就是一支伏兵!如果大唐与高昌一旦起了战事,大唐不清楚这帮马贼底细的情况下,这支伏兵截断大唐的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第二八四章欲擒故纵?

第二八四章(欲)擒故纵?

第二天,李潜将从屈大嘴里审问出的情况写了封奏折呈给李世民。过了两天,李世民召李潜到政事堂议事。李潜到达议事堂时,房玄龄、李靖、魏征、温彦博、侯君集、戴胄皆在,只是少了王珪。之所以会少了王珪,是因为今年三月,王珪因泄(露)宫中(禁)语,被罢了侍中之职,外调到同州为刺史。

话说王珪因泄(露)宫中(禁)语而获罪外放的确有些无稽。宰辅们又不是哑巴,回家肯定得跟老婆、儿子或者身边的亲卫、幕僚、小妾等亲近地人闲聊几句,可能会有意或无意说出今天与陛下议论了什么事,陛下对谁谁又意见之类的内容。这种情况应该是普遍存在。为何王珪会因此而获罪?主要是他身边的人嘴巴不严。王珪对他们说了,他们听了烂在肚子里也就得了。可他非得向外传播,传播也就算了,还非得传到李世民耳朵里。当时李世民心里正生王珪的气呢,听到这些传言他能不借题发挥吗?好在李世民心胸还算宽广,只是小整了一下王珪,当个外放刺史。换了其他皇帝不将王珪免职查办怎么可能算完?若是惹得皇帝恼羞成怒,被抄家灭族的也不是没有。由此可见娶一个口风紧的老婆,养一个不乱说话的儿子,找几个值得信任的帮手是多么地重要。

在保密这一上点李潜就比较幸运了。因为麦紫澜、杨云薇都是口风非常紧的人。李潜与她们说的公事,她们从来都不往外传,儿子小麦粒还小不用担心他在外惹麻烦,老许和庄小虎更不是多嘴之人,让李潜省了不少心。

李潜拜见了李世民。李世民赐坐之后道:“李卿,前两天你所奏之事,事关重大,故而朕特意让你来详细说说。”

李潜领命,当下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李世民问道:“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李潜本是兵部侍郎,且这次他所奏报的事又与兵部关系重大,身为兵部尚书的侯君集心中本来就恼李潜不跟自己商量擅自行动抢了他的风头,所以听到李世民讯问后,为了打破被动局面,他第一个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应立即缉捕钱三郎,打掉这伙马贼的爪牙。”

魏征反问道:“缉捕了钱三郎有何用?俗话是利(欲)熏心。马贼既然能找到一个贪财的钱三郎为他们销赃,就能再找其他贪财的家伙为他们效命。所以,臣以为缉捕钱三郎只是治标之法不能治本。要治本,关键是要铲除那伙马贼。”

温彦博点头道:“陛下,魏侍中说的不错。臣以为钱三郎不过是跳梁小丑,派个小吏拿根铁链便能解决。对我大唐而言真正的威胁是藏在祁连山的马贼。”

侯君集道:“祁连山不在我大唐境内,且马贼人马众多,要想剿灭只能发兵。若是发兵越境剿灭,必然会引起吐谷浑人的误会,到时只怕会引发一场大战。”

魏征轻描淡写地道:“打便是了。吐谷浑一直袭扰我大唐边境,百姓苦其久矣。就在前不久,伏允为其子尊王请求陛下赐嫁公主。陛下让伏允亲自来长安求亲,伏允不敢来。陛下又让尊王亲自来迎娶公主,尊王也不敢前来。这说明伏允父子根本不把大唐放在眼里,对陛下更是大不敬。既然他们不敬在先,陛下发兵征讨有何不可?”

温彦博道:“伏允父子虽有不敬,陛下派一使者前往训斥即可,顺便可谈谈借道征讨祁连山马贼一事。若是伏允应允岂不是更好?”

房玄龄道:“温中书说的不错。大军一动,每日所费钱粮之数以万计,若能不出兵最好。”

李世民听了几人的意见未知可否,问道:“戴卿,你认为呢?”

戴胄神色有些疲惫,听到李世民询问深吸了一口气,道:“陛下,臣以为温中书所言有理。伏允父子虽有不敬,遣使斥责即可。但若因此而征伐实在是小题大做。”

李世民又问李靖,道:“药师兄,你认为呢?”

李靖思忖片刻,道:“臣以为温中书所言极是。若是为了一伙马贼而引起两国交战,的确有些小题大做。”

李世民点点头,道:“既然众卿都这样认为,那就派殿中丞赵德楷为使,前往吐谷浑。”

议定此事之后已到中午,李世民留下李潜一道吃饭(话说唐朝的福利的确不错,各位宰相可以在宫中享受御膳。六部九寺的官员也可以吃食堂,这些都是免费的,不扣俸禄)。吃过饭后,李潜与侯君集一道返回兵部。

路上,侯君集突然问道:“李侍郎,此事为何不经侯某就直接禀奏陛下?”

李潜听从侯君集话中的不悦,遂道:“回尚书,早在尚书未来兵部之前,陛下便赐予下官直接禀奏之权。”李潜话中的意思就是,我有直接禀奏之权,没有必要向你打招呼。

侯君集一怔,做出一付恍然大悟的神情,道:“哦。是侯某唐突了。李侍郎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潜道:“下官将此事禀奏陛下,只是希望能引起陛下及诸位宰辅的重视,免得日后征讨吐谷浑时因不知此事而吃亏。至于何时消灭,如何消灭这股马贼那就不是下官能操心的了,下官自然一切都听从陛下的旨意。”

侯君集点了点头也不说话抽了坐骑一鞭子加快速度与李潜拉开距离。李潜见状,知道侯君集心中肯定记恨了自己。不过这样也好,免得日后他倒霉时连累自己。

李潜望着侯君集的背影正思忖着日后该如何提防侯君集背后下绊子,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略带苍老的声音,“李侍郎,为何停下?”

李潜回头一看,发现不知何时李靖已来到身后。李潜连忙拱手道:“下官见过右仆射。”

李潜拱手还礼,道:“李侍郎在想什么?”

李潜笑道:“没什么,下官在想吐谷浑的事。”

“哦?”李靖来了兴趣,道:“李侍郎有何高见?”

李潜谦虚道:“不敢,不敢。下官以为吐谷浑一贯夜郎自大,自视甚高,这次陛下遣使训斥,吐谷浑恐怕不会心悦诚服俯首贴耳。”

李靖微微一笑,道:“那刚才在政事堂侍郎为何不说?”

李潜也笑了,道:“诸位宰辅才能比下官高了不知多少,下官能想到的,相信诸位宰辅早已想到。下官何必多嘴?”

李靖给了李潜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笑道:“李侍郎说的不错,遣使训斥吐谷浑不过是试探,只要吐谷浑敢不敬,自然便有了出兵的理由。若是侍郎能率军出征的话,相信一定平定吐谷浑。李侍郎,可需要李某到时保举?”

李潜连忙道:“右仆射高抬下官了。吐谷浑遂虽然狂妄,但本身实力不俗,加上占据地利之便讨伐难度不小。只有您这样德高望重威震四方的盖世名将才有资格担任主帅。下官有多少斤两心中清楚的很,怎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

李靖摆摆手,道:“我已年迈,脚疾缠身多有不便,日后不知能否还有机会领兵。这些年李某遍察我大唐的年轻将领,论兵法韬略临机决定,侍郎都是上上之选。若能在沙场上磨练几年,否则何愁四夷不平?可惜啊,侍郎志不在此。哦,侍郎不要误会,李某这样说只是有些感慨,并非说侍郎你现在做的不好。恰恰相反,侍郎你现在取得的成绩当得上是治国安邦之善举,为大唐奠百世基业,李某望尘莫及。”

李潜立刻惶恐,拱手道:“右仆射折煞下官了。下官哪里有这样的能力?出则为将,灭国安邦,入则为相,治世承平的古往今来只有仆射您了。”

李靖微微一笑,自矜地摇了摇头,道:“李某只不过适逢其会而已。换做他人也一定能做到。再者江山代有才人出,李某已经老了,日后的天下是侍郎你尽展才华的地方。”

李潜刚要开口谦虚两句。李靖摆摆手道:“侍郎不必妄自菲薄,李某一向不讲妄言。结果如何他日自会见分晓。看。”李靖说着抬手用马鞭指着前方。

李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发现侯君集策马越过了尚书省的大门好几步却依然没有下马。这时当值的士卒连忙上前阻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