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驿唐-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潜望着卢家护卫消失的地方问道:“卢公子刚才为什么不跟着他们一起走?”

卢照全摇了摇头,道:“卢某即便跟他们走,只要郎中想卢某也逃不出郎中的手心。”

“若是李某放你走呢?”

卢照全思忖了片刻,摇头道:“卢某不会走。”

李潜一愣,诧异地道:“为何?”

卢照全道:“此次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我范阳卢氏都派出了家族子弟谋害郎中。卢照廷已被郎中斩了,我若就这样回去,家族中的人肯定会认为卢某与郎中(勾)结,暗算了卢照廷。特别是卢照廷的长辈,更会恨我入骨,卢某若回去岂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李潜摇摇头,道:“李某认为卢公子说的并不尽然。首先,怎么说你都是卢家的公子。卢家似你这样身份的公子能有几个?卢照廷死了,这已是你卢家极大的损失,难道卢家还能承受再失去你这位公子的损失?”

卢照廷轻轻摇头,道:“若按常理郎中说的不错。不过,似我们卢氏这种高门,继承人多的是。现在族中掌权的除了阀主之外还有五位长老,这些人都是卢某的爷爷辈。单是这六位爷爷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叔伯就有十五位之多。卢某的平辈兄弟更是多达二十八人,只是其中大多数都尚未成年而已。卢某出生的早,所以排行第二。不过,家父只是族中的管事卢某的爷爷只是长老。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阀主之子一定会继承阀主之位,但以卢某现在地位能在二十年后当个长老就已是难得了。所以,族中除了家父和爷爷没人在乎卢某的死活。”

卢照廷顿了顿又道:“另外卢照廷那一支的实力比卢某要强不少,如果他们发难,只怕家父和爷爷也保不住卢某。退一步讲,即便家族不难为卢某,可郎中别忘了,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此次都损失惨重。若卢某就这样回去了,他们岂会饶过卢某?如果他们联起手来向家族施压,家族肯定会牺牲卢某以求得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修复关系。”

李潜思忖了片刻,觉得卢照全说的很有道理,叹息一声道:“如此说来李某想放也不能放你了?”

卢照全点点头,道:“正是。”

李潜想了想,道:“好吧。李某会把你和王玄应、崔成利、崔成安统统交给大理寺。至于大理寺如何判决,李某就不方便再(插)手了。”

卢照全拱手道:“多谢郎中。”

其实,按照李潜原本的想法,王玄应、崔成利、崔成安三个家伙他肯定不会交给大理寺,而是严刑逼供后直接杀掉以警告那些想对自己下黑手的门阀。不过这样一来那些门阀就更怀疑卢照全与他互相(勾)结了。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李潜觉得卢照全虽然不够聪明,但言而有信不失为一条好汉,李潜对他颇为欣赏,不忍置他于死地。

李潜暗忖,王玄应、崔成利、崔成安三个家伙虽然因为卢照全的缘故不能直接杀了,但也不能这么便宜了他们,得好好让他们吃些苦头。

李潜刚刚打定主意,就听到背后马蹄声急。他回头一看,却是牛弼正策马赶过来。牛弼来到李潜面前,跳下马来道:“潜哥,那些人都杀光了。接下来怎么办?”

李潜想了想,道:“你派人去潼关回报,让他们来处理那些尸首。贼人的尸首胡乱埋了就是,咱们自己的兄弟要选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葬了,并且要立碑以方便家人来找。另外,让潼关那边的人多带些药材来。其他人留一部分救治伤者,剩下的赶往大谷,记住一路要仔细搜寻有没有受伤的兄弟,一旦发现赶紧送过来救治。”

牛弼点点头,道:“我这就去办。”

牛弼走了之后,李潜交过庄小虎道:“你去登记一下兄弟们的死伤情况。另外,你记下,凡是跟着我们去信都的,每人给二十贯辛苦钱。受伤的兄弟每人再给五十贯,并告诉商号安排他们在驿馆做事,工钱加倍。死了兄弟除了给家属一百贯的抚恤外,家中有成年男丁的,安排一人到驿馆做事。如果孩子还小每月给五贯钱的生活费。等孩子长大后再安排到驿馆做好。家中有老人的,每月给五贯钱直到终老。”李潜说完,低声自语道:“他们是为我李潜而死的,我要让他们死的有价值,让他们没有任何遗憾。”

庄小虎听到李潜的自语,心中顿时一暖。

接下来李潜便着手救治伤者,一直忙到天黑透了才将所有伤者救治完毕。

李潜净了手,接过庄小虎递过来的一碗(肉)汤喝了两口,道:“其他事情都办的怎样了?”

庄小虎回道:“那些贼人的尸首都已埋了。咱们兄弟的尸首也埋了,不过一时之间做不出墓碑来,只能先削木板写上名字,等做好的墓碑再还上。”

李潜点点头,道:“明天一早你去潼关找些马车来,让这些受伤的兄弟跟着牛将军去洛阳,到了洛阳交给梁兴财,并把我交代的事告诉他,让他去处理。另外,告诉梁兴财,查查能否找到张良臣自杀和陈之徇暴死的线索。”

庄小虎点头应下。

李潜草草吃了些东西,躺下就睡了。这些日子来他一直处在危险之中,他得时刻小心谨慎,连觉也睡不踏实。只有今天他才能踏踏实实的睡个好觉。

第二天,李潜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坐起来舒服地伸了个懒腰,呼吸了两口山林里的纯净空气,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他正要叫庄小虎过来伺候他洗漱,就看到牛弼匆匆跑过来,低声对他道:“洛阳来人了。”

李潜不(禁)一愣。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第二二一章杨恭仁

第二二一章杨恭仁

李潜急忙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牛弼道:“洛州都督杨恭仁。”

李潜听了更是吃惊。杨恭仁主管洛州军政,张良臣、陈之徇都是他的手下,这两人接连死于非命,如果说他一点都不知情,打死李潜也不信。更让李潜更加不解的是杨恭仁的突然来到。洛阳距离他此刻驻扎的地方有四百多里。即便是昨天伏击李潜的那些人把昨天发生的事快马连夜送到洛阳,杨恭仁得到消息立即从洛阳动身也不可能这么快赶来。除非他一直就在附近。当然,李潜的这个推测是建立在杨恭仁与那帮门阀是同伙的前提之上。

杨恭仁会是那帮门阀的同伙吗?这还真说不准。建立隋朝的杨坚在北周时期家族的势力就极为强大,与李渊的家族一样是关陇军事贵族的代表。不然他也不可能轻易就夺了宇文家的天下。只是后来杨坚和杨广猜疑心重,杨家的许多人都被他们父子整死。随后杨广昏庸无道以致天下大乱,杨家更是倍受打击一阕不振。大唐建立后,对杨家的政策是既拉拢又防范,这与对关东高门大阀的政策是一样的。杨家难免会与关东门阀(以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为代表)产生同病相怜之感。他们(勾)结在一起也不是不可能。

让李潜对杨恭仁不放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整个事件的缘起是在洛阳,而洛阳时杨恭仁的地盘,且张良臣、陈之徇还是杨恭仁的心腹。

想到这些,李潜问道:“你看他是专门来见我还是途径此地?”

牛弼摇摇头,“我也看不出来,不过他带的人不多。”牛弼话中的意思是杨恭仁若是敢动手,就直接把他吃掉。

牛弼可以这样想但李潜不能这样想。首先,杨恭仁是朝廷重臣,比他的品级要高,而且名望极大。若没有十足的证据奈何不了他,即便有十足的证据也轮不到他来处理。另外,以杨恭仁的地位,他也用不着与自己兵戎相见。

李潜想了想,道:“你且少待,我洗漱了就去见他。”

李潜洗漱了之后与牛弼一道去见杨恭仁。杨恭仁已经下马在一yīn凉处正与一名布衣文士打扮的男子对坐在胡chuáng上聊天。那文士背对着李潜,李潜看不起他的相貌。五六名亲卫散布在四周警戒。

李潜正要上前,一名亲卫拦住他,拱手道:“请阁下自报身份。”

李潜正要掏出印信向这名亲卫报出身份,杨恭仁听到动静赶紧起身过来,一边走一边呵斥亲卫道:“放肆,谁让你们拦住李郎中的?”

亲卫立刻向李潜拱手致歉躬身退下。待杨恭仁来到面前,李潜拱手道:“下官李潜见过都督。”

杨恭仁拱手回礼,道:“郎中不必多礼。请到这边坐。牛将军,你也请。”

李潜和牛弼来到杨恭仁先前坐的地方,那文士打扮的男子起身转头冲李潜笑道:“多日不见藏拙可安好。”

李潜见那男子的相貌登时大吃一惊,随即喜出望外上前一把抱住他道:“大兄,你可想死我了。”牛弼见了那文士也上前抱住他,呵呵笑道:“大兄,怎么是你?”

这文士正是徐方平。李潜和牛弼拜徐简为师,徐简的长子徐方平便成了两人的师兄。

徐方平被牛弼勒的直咧嘴,连声叫道:“辅国快松开,你个蛮牛想勒死我不成。”

牛弼赶紧松开胳膊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讪笑道:“最近力气涨的厉害,我自己都控制不住。”

徐方平长喘了两口气道:“幸好我身子骨还硬朗,不然非得让你勒散架不可。”

看到三人十分亲密的情形,杨恭仁愕然道:“徐shì郎,你们认识?”

徐方平一拍额头,歉然道:“倒是徐某疏忽了,忘了给都督介绍,藏拙和辅国乃是家父的学生。”

杨恭仁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身材,随即歉然道:“原来如此。杨某一直居外,不知三位有这种关系,适才失礼之处还请三位多担待。”

徐方平笑道:“都督一直坐镇地方,自然不知此事,是徐某疏忽了。”

李潜暗忖,杨恭仁在武德年间便坐镇西域,后来又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年初才刚刚调任洛州都督,不知三人之间的关系倒也可能。

杨恭仁殷勤请三人入座,让亲卫上来些酒水、瓜果,一番客套之后,杨恭仁才开口问道:“李郎中此行可还顺利?”

李潜听了顿觉疑huò,难道杨恭仁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还是故意装作不知道?李潜思忖了片刻,便将昨日发生的时仔细说了一遍。杨恭仁和徐方平听了顿时目瞪口呆。

过了片刻,杨恭仁怒道:“真是岂有此理朗朗乾坤,昭昭天日,这帮贼人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他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李郎中,此事牵扯到杨某的属官,杨某自知无论怎么辩解都脱不掉干系,不过杨某敢对天发誓对此事毫不知情。”

李潜吃不准杨恭仁这番话是发自真心还是满口胡言。他正在迟疑,徐方平道:“都督息怒。李郎中和徐某也相信都督对此毫不知情。”说着,徐方平向李潜递了个眼sè。

李潜会意,接着徐方平的话茬道:“大兄说的不错。李某也相信都督时被人méng蔽。”紧跟着李潜连忙转移话题道:“都督这是去哪里?”

杨恭仁听了面sè有些尴尬。徐方平赶紧接过话茬对李潜道:“杨都督奉旨回京述职。”

奉旨回京?李潜听了顿觉诧异,脑中忽然想起刚才杨恭仁称呼徐方平为徐shì郎,顿时心中有了猜测,问徐方平道:“适才杨都督称呼大兄为shì郎,莫非大兄高升了?”

徐方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méng陛下恩典,擢愚兄为中书shì郎。这不,愚兄刚上任便奉旨请杨都督入京。”

李潜听了立刻全都明白了。想来李世民已经接到洛阳有关张良臣、陈之徇离奇死亡的奏报,心里肯定也很不舒服,所以便派人传召杨恭仁入京,想当面问个清楚。只是现在李世民没有真凭实据证据,心里也未必希望杨恭仁与此事有牵连(在正史中李世民对杨恭仁非常赏识。比如,按照惯例各地大都督及部分重要地区的都督多由皇子遥领,少数没由皇子遥领的也都派贵戚重臣担任。李世民让杨恭仁担任洛州都督时曾对他说,洛阳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都督的人选事关重大,朕家子弟虽多,但恐怕都无法胜任这个职务,故特以委公也),故而才用了入京述职的借口传召杨恭仁。否则,杨恭仁上任不过才几个月,何须述职?

另外,李潜猜测,李世民之所以派徐方平传旨,其用意是一是安抚自己。因为徐方平与自己关系密切,肯定偏向自己。二是以示公正。徐方平为人正直,他回京后肯定也会向李世民报告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如果从他口中说出杨恭仁与此事没有牵扯更有说服力。

知道了这些,剩下的事就不重要了。四人闲聊了一会,便商定结伴启程。李潜留下庄小虎等十多人处理善后。牛弼因要去洛阳与洛州都督府的府兵切磋战法只能将李潜送到潼关便掉头赶往洛阳。

从潼关到长安一共走了三天,通过这三天的接触,李潜对杨恭仁也有了初步了解。从初步印象上来看,杨恭仁倒不失为忠厚正直之人。只是,这是不是杨恭仁的真面目,还得需要时间来检验。

八月十一辰时,一行人浩浩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