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驿唐-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李潜惊讶的望着崔敦义道。其实心里却在大骂,这个崔敦义是在太狡猾了,自己好不容易岔开话题,他却转眼自己将话题重新扯到自己身上了。

崔敦义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没错。就是郎中你。想郎中从军之时乃是一小卒,到现在也不过七八年光景,郎中也不过刚过弱冠之年,却已是驾部郎中、中郎将、武威伯,假以时日封公拜相不在话下。”

李潜摆摆手,谦虚道:“崔公谬赞。李某能有今天全赖陛下垂青。因此李某对陛下感激不尽,愿为陛下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小样,你拼命把话题往我身上扯,我就把话题往陛下身上扯,你有本事顺着话题继续夸啊。

崔敦义当然看出了李潜的目的,笑了笑道:“陛下英明神武乃千古圣主。不过,天下人那么多,郎中能得陛下垂青说明郎中定有过人之处。别的不说,单说郎中向商旅开放驿馆并开通民邮,就令崔某佩服不已。郎中的手段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仅开放馆舍和民邮每年就能增加几十万贯收入,让朝廷相应减少了开支,同时还能方便百姓,让驿丁、驿卒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数得。郎中此举大善啊。崔某相信单凭这些郎中日后定能名垂青史。”

李潜笑笑不语。心中暗忖,崔敦义还是忍不住想说正题了。好,我就是不答话,看你往下怎么说。

崔敦义将李潜狠狠夸奖了一番,按照常理李潜应该谦虚一下,说其实自己做的这些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这样崔敦义就能顺着他的自谦不那么突兀的把话题转移到如何进一步改进,充分发挥出驿传点多面广的优势,当然最终的话题还是会转移到钱庄上。此前崔敦义得知李潜开设的钱庄构想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若李潜顺利开通了钱庄,那么今后所有商号将只能仰其鼻息,只要李潜愿意,可以通过钱庄控制绝大部分商号,毫不客气的说,大唐的经济命脉便落到了李潜手中。到时候,大丰商号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所以,崔敦义得知此事后昼夜兼程从博陵赶到洛阳,务必要在李潜召集商号告知他们开通钱庄前要见他一面。

按照崔敦义的估计,想要阻止李潜开通商号是不可能了,因为李潜通过两年的运作已经把十多个颇具实力的商号紧紧绑在了一起,这股力量不是大丰一家能够抗衡的,即便七大家的商号全都联合起来想要抗衡这股力量也未必能取胜。不要忘了,七大家中的李家可是皇室,若陛下出面安抚,李家肯定不会跟另外六家走。既然无法抗衡,那就要参与其中,这本事门阀世家处世的准则。正是这条准则才保证了门阀世家的长久不衰。所以崔敦义此行的目的是想在钱庄业中分一杯羹。

崔敦义眼看着自己费尽心机一步一步把话题拉到自己的目的上,却不料李潜根本不顺着自己的话说,反而笑笑不说话,这让崔敦义怎么往下说?直接来个“不过,”然后说李潜对驿传的改革做的还不够?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不如开办钱庄什么的?这样一来自己前面夸奖李潜那番话岂不成了批评李潜的铺垫?李潜会不会怀疑自己故意给他来个欲抑先扬,根本目的是为了批评他来显示自己比他更强?

崔敦义等了片刻,见李潜依然没有接话茬的意思,只得咬咬牙,决定自己豁出去让李潜误会也要把话挑明。于是崔敦义道:“不过,崔某以为……郎中似乎对驿传革新还有后手。”崔敦义在关键时刻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说法,这样说出来既不显得他是在故意批评李潜,又能将话题引到开设钱庄上面。

“哦?”李潜终于开口了,“崔公为何会有此说?”

崔敦义想了想到:“莫非郎中对驿传的革新准备到此为止?”此时人与人之间最重的便是诚信,几万贯甚至上百万贯的生意往来口头约定即可,根本无需签订什么书面文件。若李潜真的承认驿传革新到此为止那日后再开钱庄便说明他今日是刻意撒了谎,对李潜而言他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当然不会到此为止。”李潜当然清楚自己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不能撒谎更不能对一个有身份地位、社会名望的门阀成员撒谎,不然日后可就真的无法立足了。不过想让他亲口说出来也绝对没那么容易。李潜反问道:“不知崔公有何高见?”

李潜不能撒谎,崔敦义也不能,而且他更不能把李潜利用驿传系统点多面广的优势开设钱庄的设想说出来,否则别说合作了,肯定会惹怒李潜。所以崔敦义只能含糊其辞地道:“崔某愚钝只是觉得郎中后面肯定还有妙手,所以崔某想……”崔敦义顿了顿,索性说出来意,“崔某想与郎中合作,请郎中给个机会。”

“合作?如何合作?”李潜故意装傻道。

“如何合作全凭郎中安排。”崔敦义决定豁出去,不与李潜谈条件了,只要李潜答应合作,一切都好谈。

李潜笑了笑,道:“看来崔公没听明白李某的意思。李某不是不想合作,而是没办法与崔公合作。因为李某已与十家商号早就定妥了,将天下十道的驿馆分配给他们,每个商号负责经营一道,现在除了突厥那边,其他地方都已经有商号在经营了。李某总不能因为崔公赶走一家商号吧?再者说了,能独占一道生意的商号,怎么可能没有点背景?李某若用强硬手段,得罪了某些不该得罪的人怎么办?”

崔敦义见李潜并未把话说死,心中暗喜,道:“这样的事当然不敢劳烦郎中出面。只要郎中答应,崔某自会和那些商号谈。崔某保证不会让郎中落半点埋怨。”

李潜暗忖,是啊,你连夜去跟他们中的某个商号谈,许以重金再加上你博陵崔氏的影响力,或许会有商号卖你们面子把生意转给你们。等明日他们知道马上要开设钱庄的消息你再试试,看哪个傻瓜会答应你。

不过,表面上李潜却摇摇头,“崔公,这也是行不通的。因为李某与那些商号有约在先。他们若不愿做了,名额会收归到李某这,由李某重新分配。”

崔敦义听了登时无比错愕。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第一七九章威逼利诱(三)

第一七九章威逼利诱(三)

李潜这招实在太狠了。即便崔敦义能说动某个商号让出名额又能怎样?他想参与其中最终还得李潜点头。李潜若不同意他就白忙活了。除非他有能力联合其他门阀世家把十家商号全都劝退。不过,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四海商号与李潜的关系非同一般,四海商号绝对不可能退出。另外,据崔敦义所知盛元、茂源两家商号与李潜也关系密切,没有李潜的点头它们也不会退出,有这三家商号带头,其他商号肯定也不会轻易被说服。也就是说,想要说服商号让出名额,这路子根本走不通。

过了许久崔敦义才静下心来,望着李潜道:“郎中想要什么条件?”

李潜故意装糊涂道:“崔公此话怎么讲?”

崔敦义非常诚恳地道:“崔某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参与其中,而且崔某保证参与之后一切以郎中马首是瞻,不会给郎中添任何麻烦。不知郎中要崔某怎么做才能答应?”

李潜摊开手,“看来崔公没明听懂李某刚才的话。”

崔敦义道:“崔某当然听懂了。不过崔某以为凡事都有个商量不是吗?”

李潜刚要抬手摆动两下否定崔敦义的说法。崔敦义却再次开口打断了李潜的动作,“若郎中让崔某参与其中,每年两成的所得利润便是郎中的了。请郎中放心,崔某一定不会露出任何蛛丝马迹。”

李潜嘴角一动,“崔公。此前有位李某非常敬重的人曾对李某说过,钱财够用就好,多了便成了惹祸的根苗。李某深以为然。李某觉得现在自己的钱已经够用的,不必再增加了。更何况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论多隐秘的事终有曝光的那一天。这样的话题李某以为还是不要谈了。”用钱来收买自己,也太小看人了吧?还说什么不露出任何蛛丝马迹。笑话,那可是把柄,一旦握到崔敦义手里他李潜只能任崔敦义摆布,一旦稍有不从这些蛛丝马迹就会变成铁证如山

崔敦义的面色微寒,“男人所渴望的无非是权势、地位、财富。既然郎中不需要财富,那郎中需要什么?”

李潜摇摇头,“权势、地位、财富这些李某什么也不需要。哦,对了崔公刚才还少说了一样,那就是理想抱负。李某需要的便是施展胸中的抱负。”

“理想抱负?”崔敦义的心轻颤了一下,这个词他已经好久没听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时他的心也被这个词所占据,然而恰逢乱世,力保家业不败的责任压在他肩头以后,这个词便在他心里再也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目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目的”。

崔敦义眼中闪过一丝嘲弄,轻笑一声,“不知郎中有什么理想?”

李潜看到了崔敦义眼中一闪而过的嘲弄,他不以为意地一笑,“李某的理想是让我大唐更加强盛,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让那些贪婪的人能有所收敛。”

崔敦义的心被针扎了一下,他自嘲地道:“当年崔某也整天想着理想抱负,希望能治国平天下,可屡屡碰壁之后崔某终于明白,什么理想抱负都不如手里的钱来的实在。没有钱就活不下去,更别是什么理想抱负了。所以崔某便不再空谈理想抱负,接管了大丰商号。事实证明,崔某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天分的。”

“崔公对李某说这些是何意?”

崔敦义道:“崔某只是有感而发。郎中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人脉支持,如何能施展胸中的抱负?如果郎中愿意,崔某愿竭力相助。”

李潜笑着摆摆手,“目前李某自己还能应付。等日后需要崔公相助时,李某自会登门拜访。”

崔敦义的脸顿时耷拉下来,“如此说来崔某与郎中之间是没的谈喽?”

李潜点点头,“在这件事上没的谈。”

崔敦义忽然冷笑一声,“郎中可知道崔某此来并非仅代表我博陵崔氏而来的?”

“哦?”李潜似乎很感兴趣,“不知崔公还代表哪些人来的?”

崔敦义颇为得意地道:“五姓七大家。”所为五姓七大家指的的崔、卢、李、王、郑五个从东汉年间便存在的门阀,之所以说是七大家,是因为崔姓分为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李姓分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其他三个分别是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王世充便是太原王氏的一支。不过王世充原本是胡人,随母亲改嫁到王家,而后因才能出众,加上机缘巧合才逐渐爬到了太原王氏的高层。王世充之所以能凭借洛阳割据一方与太原王氏的支持分不开。

大唐起家依靠的是关拢门阀的支持,这些年来随着大唐不断兼并其他势力(比如王世充),吸引了大批门阀前来投靠,虽然李世民登基后将大批武德旧臣赶出朝堂,这其中便有不少门阀出身的人物,不过出身门阀世家的官员占据了朝堂的大半。特别是五品以上官员,除了李潜这种依靠战功起家的少数人外,其他的都是出自门阀世家。

所以当崔敦义说出他代表五姓七大家时,李潜便感觉到他话中浓浓的威胁意味。得罪了崔敦义就等于不给五姓七大家面子,那么李潜面对的将是五姓七大家的疯狂报复。这种报复有可能是在朝堂上对李潜的处处掣肘,也有可能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暗算刺杀。

不过李潜又岂是吓大的?沙场上的血腥厮杀早已让他心坚如铁。刚才他与崔敦义虚与委蛇不过是想给他留几分颜面,顺便试探一下崔敦义的目的,现在他已试探出来了,而且崔敦义也主动撕破了颜面,那他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于是李潜冷笑一声,“五姓七大家?崔公能代表几家?别的不说,李氏你崔公就代表不了吧?太原王氏?若是李某没记错,几年前王世充还占据着我们脚下的洛阳城妄图与大唐分庭抗礼,是陛下亲帅大军将其消灭。陛下仁德没有深究王氏就该偷笑了。郑氏的丰源商号与崔公的大丰商号是同行吧?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不知崔公听过没有?至于范阳卢氏,呵呵,四海商号、盛元商号联合做粮食换战马的生意,听说发了大财。卢氏的兴义商号似乎也想参与其中,正与四海、盛元接触。”

李潜一通话如同一盆冷水将崔敦义脸上的得意冲了个干干净净。崔敦义怔了片刻望着李潜道:“原来郎中早有准备。故意选这个时候让四海、盛元与兴义商号谈合作的事。”

李潜摇摇头,“李某没什么准备。这一切都是凑巧。”

崔敦义心中冷笑,凑巧?才怪当我是傻子?不过,正如李潜所说的那样,崔敦义虽然说是代表五姓七大家,不过李、郑、卢、王这四姓只是抱着精神上支持的态度观望,不可能给予崔敦义实际上的太多支持。崔敦义真正能够代表的只有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两家。更直白的说,崔敦义只是博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