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笑史 吴趼人 撰
    教育“改革”
    广东大学堂开办不久,姚道向在座的德寿询问办学章程有什么要改良的。
    德寿严肃地说:“可改革的很多,譬如算学一科,将来这些学生出来做官,自有账房代
理,不必自己计算,似乎可以删去。体操一科,我们都是文人,可不必学习,也可以免去。
地理一科,是风水先生的功课,何必叫读书人去做风水功夫呢。”
    姚道听了只能唯唯诺诺。堂上堂下的人听了无不暗笑。

牙牌占卜
    苏州人某某在安徽做官,平日喜欢做马吊纸牌的游戏,又十分迷信牙牌的占卜。一天,
他占卜到几句话:“七十二战,战无不利;忽闻楚歌,一败涂地。”顿时心情忧虑,连马吊
纸牌也不敢玩了。
    一位朋友安慰道:“前半句是吉利的征兆,您为啥不买一张七十二的彩票试试?”某某
便去买一张末尾号码是七十二的彩票。揭奖时,某某果然中了一等奖,突然得到十万奖金。
可他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后却终日忧虑害怕不已,半步也不敢出门,不敢挥霍浪用。
    别人询问原故,他就说:“占卜前半句已经应验了,可不知后半句什么时候应验?所以
我才日坐愁城啊!”

两个杜联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杜联,曾以翰林官身份做内阁学士。
    一天他去晋见宰相贾祯。贾问他贵姓,他恭敬地答道:
    “门生杜联专诚拜见师相。”
    问:“什么时候乡试、会试考中的?”
    答:“前年会试,我受到师相知遇提拔的恩德。”
    问:“哪里人?”
    答:“浙江会稽人。”
    问:“现任什么官职?”
    答:“内阁学士。”
    问答之间,贾低下头伏在桌上渐渐睡着了,打着鼾声。杜联见状只是坐着,不敢离去。
    一会儿,贾祯伸伸懒腰,醒了过来,见到杜联,又问他科试、籍续、官阶,杜又一一回
答。问完便举茶送客。
    隔了几天,贾祯对人说:“我出外主考次数太多,门生也记不清楚了。前次曾见到两个
杜联,姓名、科甲、籍续、官阶都相同,我怎么记得许多啊!”
    
    

一字千金
    甲午中日战争时,卫汝贵因为贻误军机而被处死在京城菜市口,而刘坤一却拥兵在山海
关内,不敢出战。京城读书人特地写了一副对联:“卫达三呼冤赴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
(山海关,在河北临榆县)。”
    刘坤一听说后非常憎恶,还害怕它流传到皇宫去,便向幕友商讨办法。幕友说:“这很
容易,我为你改一改,不过您要酬谢我三千两银子。”刘坤一答应了。幕友将对联改为:
    “卫达三呼冤赴菜市,刘坤一拼命出榆关。”
    刘坤一大喜,即刻刊印数千份,派人带到京城散发。并按诺言酬谢幕友。当时军队中为
此流传“一字千金”的说法。

以此类推
    我国自从《时务报》(维新派学会报刊)出版后,各种报纸闻风诞生。以地方命名报纸
的风气普遍推行,听说江西有《新豫章》,直隶(现河北)有《直说》。
    有人以此类推说:“山东应有《齐论》、《鲁论》,广东应有《广告》,河南应有《豫
告》,甘肃应有《甘言》,福建应有《福音》。”
    《新小说》记者听了急忙争辩道:“《新小说》(梁启超主编的小说月刊)不是新疆人
出版的!”

误解蒙学
    有个不识字的人,喜欢谈论时事,对人说:“我近来对不识字很为遗憾,急于要读书,
不知有什么好书?”
    别人告诉他:“学识字,当然先读蒙学教科书(启蒙的初级书籍)。”
    那人叹了口气道:“就算是旧学家,也没听说有学习蒙古语言文字的。我是新学家,你
为啥要我降低身份来学习它?”

半生不熟
    有个西洋人,学习中国话半生不熟,就应聘到学堂去做老师。一天,学生进入他的房
屋,忘记脱帽的礼节,那西洋人便操着中国话吃吃地说:“我们外国的规矩是到人家房里,
帽子不能摆在头上的。你以后无论到谁的屋里,帽子都不要摆在头上!”

和尚打辫
    人人都知道,发辫无用而累赘。可是有个人忽然发表奇谈怪论道:“我们各有工作,终
日劳动,何必用这累赘东西?只是和尚,终日无事,也不工作,叫他们蓄起头发,打起辫
子,也不碍事。不晓得当初制定制度时为什么不考虑到这一点?!”

禁烟妙法
    有个人发表奇特的建议道:“假如我有百万金钱,就要寻求一种妙药,搀和到鸦片里
面,人吸了一两个月后,就要中毒而死。我一定到处开设鸦片烟馆,减价招徕顾客。一两个
月后,此处吸烟人死光了,再转移到别处,不过一年,吸烟人全部死光了,鸦片也就根绝
了。”

独特谦称
    世人谦称自己的儿女为“小犬”,这都是来源于三国魏武帝曹操说的“刘景升儿子像豚
犬”的典故。某君谦称子女很独特,叫“小牛、小马”。别人问他原故,他答道:“中国衰
落了,国人都是牛马,这些孩子还小,不称小牛、小马称什么?”

两袖清风
    近看京剧《文昭关》,见扮演伍子胥的演员穿着马蹄袖(满州人服装,衣袖狭窄,形似
马蹄),不晓得是什么含意?
    有人说:“这就叫两袖清风。”(原指清的官吏,但这里含有讽刺当时汉人甘心做满清
奴才的意思。)
    还有,世俗称不贪污的官吏为“清官”,贪污的官吏为“赃官”。有个日本人每见到中
国官吏,必定说:“这是清官。”
    问他怎么知道,他答道:“清朝政府的官吏,哪一个不是清官?”

咬文嚼字
    有个佛山人,终日繁忙地写作,以出卖文章谋生。
    朋友劝他不要太辛苦,当时已在吃饭,这人便指桌上饭菜说:“我也要放松放松,可没
办法呀,都是为了它们。”
    那位劝告的朋友笑道:“想不到先生吃饭,原来是咬文嚼字。”(双关语,原意是在字
面上的功夫,这里指靠卖文谋生。)

神号鬼哭
    一位作者正擎起笔撰写小说,忽然听到有人说朝廷已将科举废除,皇帝诏书已通知天
下,大家都看见了。这位作者便急忙索要报纸,一看果然如此。他便掷笔叹道:“从今以后
神要号叫,鬼要哭泣了。”
    有人道:“这不过哭煞酸溜溜的秀才罢了,关神鬼屁事?”
    作者答道:“你没看见那些考科举的读书人吗?他们风尘仆仆跪求文昌帝君(迷信传
说,指主宰文章命运的神,唐宋以来学校普遍设祠堂祭祀)、魁斗星君(文章之神),今后
谁再来祭祀他们?他们不是要痛苦地号叫吗?还有,你没听到科举考场因果报应的说法吗?
科举一废止,那些含冤于地下的鬼魂就再也不能借科举报仇了,他们不是要哭泣吗?”
    
    

猪的别号
    一天,猴、狗、猪、马商量为自己选取别号,苦于没有学问,一点也想不出。于是便约
定各自进城,遇见字,就取为别号。
    狗首先飞奔入城,见一神庙匾额有“化及冥顽”(冥顽不灵的人受到感化变为好人)四
字,狗说:“这就是我的别名。”
    马进城,低头一看,见一块石碑写着“根深蒂固”四字,就说:“我就拿这个作为自己
的名字。”
    过了一会,猴跳跃而至,抬头望着“无偏无党”(公正无私之意)匾额,便说:“我就
命名‘无偏无党’好了。”
    等了半天,猪才慢吞吞地来到,找遍所有的地方也不见字,狗、马、猴都嘲笑它。猪
说:“你们都选定了名字吗?”
    大家便将名字告诉它。
    猪笑道:“从来取别号只有两字或三字,怎么会有四个字?”大家给问住了,猪说:
“没关系。你们只要各自摘送一个字给我,那么大家都是三个字了。”
    三个畜牲非常高兴,便商量说:“我们只能摘最末一个字给它。”于是,狗摘“顽’
字,马摘“固”字,猴摘“党”字,猪的别号就成了“顽固党”。(暗指清朝末年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顽劣的封建统治集团。)

光后先生
    一次,蜂王设宴请客,虫儿们统统应邀会集。
    蝉弹琴,蝶跳舞,蜂王高兴极了,称蝉为琴师,叫蝶为采客。晚上,大家酒兴正高,只
是苦于没有灯烛,荧火虫便大放光明。
    蜂王又高兴地说:“外国的电气灯也不过如此罢了。”可是看见那亮光是从荧虫的屁股
中间放出的,便称呼它为“光后先生”。
    荧火虫皱着眉头缩着颈脖,闷闷不乐地说:“承蒙您大王赠送美名,不胜荣幸之至。只
是屁股后面光,不是句好话。”
    (苏州人讥笑没有子女的人为“屁股后面光”。)

指甲国籍

    有个笨人几乎连冷暖饥饱都分不清。死后晋见阎王,阎王恨他太没用,要罚他来世做畜
牲,又转念一想,此人生前并没大错,还是罚他做人身上的东西吧。
    阎王便询问判官,判官说:“他愚蠢无用,罚他做眉毛、胡须吧?”
    阎王说:“胡须眉毛关系到人的仪表,还是罚他做指甲吧。”
    笨人急忙哀求道:“如果叫我来世做指甲,小人愿做中国人的指甲,碰到爱惜的人,可
长到数寸,至少也可长到数分,总算有个出头之日;倘若落在外国人手里,他天天用刀剪
去,我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田鸡妙答
    鸡偶尔在田间小道上行走,碰到一只田鸡(青蛙别称),问道:“你是什么?”
    答:“田鸡。”
    鸡大为惊诧,说:“凡是鸡身上都有羽毛,而你没有一片羽毛,怎可称为鸡?”
    田鸡答:“如果一定要有羽毛才可称之谓鸡,那么上海胡家宅的野鸡(妓女的别称),
难道身上都有羽毛吗?”

野鸡告状
    野鸡向阎王告状说:“我本是个很有文采的动物,所以古代的圣王也将我画了像缀入礼
服上,称我为华虫。为什么近来上海胡家宅一带的妓女也偷用我的名字?”
    阎王说:“因为时代不同了,古时候圣王重视你,所以拿你的像绘制礼服;今天人们不
重视你,所以拿你命名妓女了。”
    野鸡争辩道:“不对。今天的二品官,也拿我的像绣到官服的背胸上,为什么说不重
视?”
    阎王想了好一会才说:“既然如此,我关照世人把这些二品官叫做野鸡官,给你一点面
子,你总满意了吧?”

不瘟先死
    气候不正常,瘟病流行,传染到马、牛、羊、鸡、狗、猪六畜之间。这时,外国人起居
饮食更比平时谨慎小心,查到猪瘟病,便通告屠户:凡有要杀的猪,都得经过外国医生检
验,凡是瘟猪,一律不准砍杀。于是,无病的猪反而先遭屠宰。
    它们临死前都相互议论纷纷:“想不到瘟畜牲反而长命!”
    一只猪叹了口气说:“这本是天下的常理嘛。你们没看见世界上的瘟官么,老百姓天天
巴望他死,他却偏偏不死!”

官场惯例
    一天,耍猴戏的人因放松戒备,猴子逃脱,看家狗也随它一起逃走。它们获得自由,便
结成患难之交,情谊与日俱增,还相互交换帖子,结拜成兄弟。
    一次,猴子蹲在一丛辣椒下,一个红辣椒恰巧落在它头上。狗见了,急忙将猴子给自己
的帖子顶在头上,对着猴子磕头请安。
    猴子奇怪地询问原故,狗答道:“如今你猴大人高升了。戴了红顶子(清朝官帽制度,
帽顶珠形。一品官红宝石),小人照惯例缴上帖子。倘使大人不嫌弃,明天我再送一份门生
帖子(清末官场陋习,文人和官吏用投帖拜见老师的方式巴结拍马,拉拢关系)过来。”
    “地是方的”
    愚昧顽固的人们,到现在还在坚持“天圆地方”的成见,并跟人争辩不休。
    有人便拿出平面圆的地球图给他们看,他们不信;拿出地球仪来,他们也不信。还说:
“这是猎奇的人士,用来欺世盗名罢了。‘地是方的’这种观点,不仅中国人信,外国人也
信。譬如中国人指出一个地方,必定说‘某某地方”。我们虽不懂外文,可也见过翻译著
作,外国人说到一处地方,也必定说:‘某某地方’。从来没听见‘某某地圆’的说法!”

猫不做官
    皇帝因为猫捉老鼠有功,要封它一个官职来酬谢。猫坚决不肯上任,皇帝惊问其故。
    猫答:“小民今天还可以做猫,一做官,猫都做不成了。”
    皇帝不准,一定要猫赴任。猫说:“小民曾发誓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如果做官,那就非
要改变志向不可。否则,同僚都不能安心,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任命啊。”
    皇帝又问原故,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