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好莱坞-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拼搏了两代;到九零年林孝智接手时;也不过是一家市值几亿的小型持牌银行而已。

可自打林孝智接手以后;他虽然看似并不管事;把银行的日常管理大权悉数交给了宋念辉来负责;但九龙银行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银行存款暴增了数倍;一度接近三十亿港币。这其中虽然有宋念辉的功劳在里面;但大部分都是得益于林孝智本人的战略。

收紧银根;谨慎对外提供贷款曾经是两人之间在经营上的最大分歧之处;宋念辉认为银行必须要靠贷款利息来补贴给予储户的利息额;然而林孝智却不赞同继续对外提供大额且超过一年以上尤其是长达三五年的中长期贷款;理由是不够灵活而且容易产生坏死账;反而提议把银行的一部分储户资金用于投资楼市跟证券期货。

重生者林孝智这么建议;自然有他的前瞻性。

他可是记得未来几年直到临近回归时的亚洲金融危机到来;香港股市跟楼市的泡沫神话这才被打破。可饶是如此;亚洲金融危机也没能重创香港股市跟楼市;尽管在初期因为特区政府的放任自流的举动导致香港受到一些损失;可随后在勒紧了裤腰带支援的大陆政府帮助下;香港非但成功击退了来袭的国际快钱势力;令其甚至在香港折损了一部分的获利;从而为金融危机之后的下一轮高涨奠定了基础。

在香港;会跟中小型银行要贷款的都是些什么人?无非就是一些工厂老板;跟一些不入流的地产商。向地产商直接提供贷款吃息;显然没有直接买下几栋写字楼吃租金利润那么高。而为那些工厂老板提供贷款;更是一个坑;谁给谁找死。

香港本身就是一座零资源;几乎什么都严重缺乏的国际化大都市。正是这一点注定了香港本地廉价制造业跟粗放型工业没有活路;无论是临近的大陆还是往南的东南亚诸国;其制造成本都远远低于香港;这也是缘何自七十年代末开始;香港制造业逐渐死亡的原因。本来若是能像新加坡一样;走上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性产业;香港制造业不能发展起来;可香港这么大的市场早就被日本、美国、欧洲众多的企业惦记上了;又怎么可能放任其本地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而且临近还有逐渐崛起的南韩跟台湾;尤其是台湾距离香港实在是太近;种种的种种造就了香港制造业的悲剧;这根本就是个不能碰的坑;香港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年年高涨;却每年都有大量的工厂拖欠银行存款甚至破产;祸根就在这里。

而且九龙银行能够壮大起来;多少也跟林孝智的广告效应有关。他这位号称‘香港新闻制造机;的豪门阔少;过去几年里可是几乎成为了香港曝光率最高的名人;;不少市民们正是看多了他的闻;;才会选择把存款存入九龙银行内。对于十分信仰风水、神佛的香港人而言;存钱在哪个银行还不都是存;放在他这里说不得还能沾点他的传奇性;带来财运也说不定。靠他这块‘活招牌;在;保守估计至少为九龙银行拉来了十数亿港币的巨额存款。

又想了想;林孝智这才摆手道:“算了;那些个股东不想卖你也别再追了;反正也就那么点股份了;量他们也闹不起来了”

见他拒不受功;宋念辉心中不由更加佩服;感慨说:“管理上我虽然自信;但若论赚钱搞投资;一百个宋念辉也抵不过林生你一人。寰亚的神话我就不说了;咱们九龙银行去年若不是听了你的指示;追讨了大量的贷款收紧银根;光是上个月的挤兑就又可能要重创了我们。现在我们确实失去了大量的贷款利息收入;但是过去的一个季度;光是在证券跟期货市场上;我们就获得了接近43uu万港币的纯利;这还不算我们名下几栋写字楼的每月租金收入……按照目前这个发展速度;最多再一年时间;我就有把握让银行存款超过五十亿港币;九龙银行跻身中型持牌银行之列……”

香港银行业极其之发达;不仅本埠就有上百家大小银行;还有来自欧美各强国以及亚洲国家的银行巨头抢滩;因此在香港“超、大、中、小”四级银行划分体系划分的极其严谨;除了考验各银行本身的资产情况外;银行吸纳民间存款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成功入股大陆深发展银行;之后;林孝智对于九龙银行已经不算太看重了。但饶是如此;这会听到宋念辉野心勃勃的提出要把九龙银行做大做强;依旧心中激荡不已。没人会嫌自己的钱太多;林孝智也是一样。

当下微微一笑;对自己当初留下宋念辉并推荐他担任总裁十分庆幸的林孝智笑着冲他点头:“银行有你在我放心;大胆放手去做;遇到什么困难你只管跟我说提……对了;我今天放弃拍摄过来;也是有一件事情要找你。我名下有家同样名为‘九龙投资;的公司;下午我让人把整理好的公司资料拿来;你抽时间去帮我注册成为集团;注册资金就五千万港币吧;从我账户划走……”

今天他给剧组放一天假来见宋念辉;自己也是有事要来找他。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接触跟密集谈判;之前三月中旬北上时他曾接触过的四家大陆企业;如今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入股的所有手续。除了最早谈好了条件的深发展跟平安保险外;其余两家一开始对入股非常抵触的健力宝跟小霸王科技;也都签署了入股合约。

许是北京亲自过问了此事;让下面的地方政府看出了一些信息。健力宝跟小霸王科技都是地方政府扶持的国企;李经纬跟段永平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地方政府的决定;林孝智花去了近两亿人民币;各自获得了两家企业30股份。

收购了这么几家企业之后;再加上林孝智名下尚有寰亚、亚视、天下出版等多家企业;管理起来也不方便;因此他便动了把之前请大哥林孝义帮他申请的九龙投资公司变更为专业性投资集团;用于管理以及未来进一步投资大陆所用。

宋念辉闻言一愣;不过这事也不算多麻烦;他是想都没想便点头答应了;“这事好办;我回头就去弄”

话说完一顿;他稍稍踟蹰片刻;才开口继续说道:“林生;其实眼下我们银行就遇到了一个迅速壮大的机会;只是……”

“机会?”林孝智一愣;好奇问他:“什么机会?”

“永安银行”

四个字从宋念辉的口说吐出;竟然又急又快;这让很少能够看到他失态的林孝智也来了好奇心。

不过还没等他问话呢;宋念辉便直视着他说得斩钉截铁;浑然没有了方才的踟蹰:“林生;我希望你批准收购安银行;”

永安银行是香港著名的永安公司创办人郭泉于193l年创办的老牌银行。由于经营作风保守;直至ru年代为止;该行在多次银行风潮中均能屹立不倒;不过再好的船也抵不过时间的腐蚀;永安银行躲过了历次股灾;却最终倒在了经营者的手上。

1984年;永安银行传出金融丑闻;出任总经理的郭氏第三代郭志匡从银行挪用10uu万美元作为己用。1985年底;银行因无法收回贷给包括该行董事及行政领导人的贷款而损失惨重;银行资本出现负值。19ru年;银行核数师核对1985年的银行帐目时;指出帐目存在严重问题;因为大量坏死账的存在;银行账户上已经无钱可用;甚至连支付储户的储金都拿不出来。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永安银行的股东却投票否决一项向永安银行注资54亿港币的特别决议案;最终导致永安银行被迫暂停营业。

作为一家老牌持牌银行;永安银行的停业惊动了港府;最终在港府的协调下;19ru年5月恒生银行与永安银行达成协定;由恒生银行向永安银行注资l。76亿元;取得该行50。与此同时;港府与永安银行亦订立一项赔款保证契约;若该行在股本重组后;其负债大于资产;则亏损部分由港府以外汇基金支付。自此;恒生银行成为永安银行的最大股东;令郭氏家族创办逾50年的永安银行易帜。

在港府及廉政公署介入之后;永安银行股东在面临牢狱之灾的威胁下;被迫先后交还了大量银行贷款;令银行消掉了大量坏账。所以;在恒生银行接手之后;到rr年时永安银行已经迅速转亏为盈。恒生银行本身就是香港持牌银行之一;而且还是一家资本远超永安的大型银行;因此永安银行转亏为盈之后;董事会就有了将它出售的意思;今年年初自放出了这一风声之后;立刻便引起了野心勃勃;欲要壮大九龙银行的宋念辉的注意。

“…当年永安只是因为股东挪用银行大笔贷款收不回;导致银行被迫停业。恒生算是捡了个便宜;港府跟廉政公署介入后;这个问题一解决了;很快就转亏为盈。这家银行在香港拥有八家分行;规模约莫与我们九龙相仿;只是因为之前的停业接管影响了口碑;导致资产严重被低估了。我计算过;恒生要卖掉手上持有的股份;要价可能在三亿到四亿之间;而我们完全可以压低一些;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第一卷第三百八十八章好消息

宋念辉突然的提议;出乎林孝智的意料之外。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听宋念辉把话说完;沉吟了片刻才询问说:“这个永安银行我没接触过;不过作为一家持牌银行;而且目前还在不缺钱的恒生手里控股经营呢;三四亿恐怕拿不下来吧?”

不同于手握三四百亿储户存款的恒生;银行在上月刚经历了一场挤兑;尽管挤兑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失;手中依旧握有一些储户存款。但隐患还存在呢;九龙银行现在也不可能完全挪用储户的存款进行收购。除了银行自己的资本外;还得他掏腰包为收购买账。这也是宋念辉缘何要跟他详细谈此事的原因;否则以林孝智对他的信任;大可以在收购接近尾声时再跟他提及也不迟;还不会影响了他的收购计划。

对于收购永安银行;林孝智也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他虽然能够利用重生者的优势为银行的长期战略把关;却在跨行经营银行业上比较吃力。虽然也希望九龙银行能够壮大起来;但在持续了一系列收购之后;他手上握着的现金流不算那些无法在香港自由流通的人民币已经只有七亿多港币了。这些钱看似很多;但对于要兼顾一家上市公司;同时还有诸多其他产业的他来说;确实已经不多了。

恒生银行原本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可惜在六十年代的香港银行危机中被汇丰控股收购;至今虽然仍不时打着华资银行的旗帜拉拢本地储户资金;实际上说是汇丰银行的子银行也差不多。不提它跟港交所之间的复杂关系;恒生银行早前就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被汇丰控制后又得到了来自英国人跟港府或明或暗的扶持;恒生银行发展很快;在七十年代中期便已经成为了香港银行业的庞然大物;远远不是林家的九龙银行所能相提并论的。

宋念辉品出了他话里的担心来;但自己提议收购安银行;;他自然是做足了准备工作:“当初入股永安;恒生其实只是在得到了港府的保证后;入股代为经营一段时间的。现在永安业绩转亏为盈;已经达到了当初的目的;它自然是要卖掉的;否则也不会放出风声来。按照我的推算;恒生要卖永安;自然不可能低于五亿港币;若是与它接触的势力多一些;恒生甚至有可能把价钱抬得更高。但目前为止;经过我的打听接触恒生的只有大新银行跟亚洲中心银行。王守业的大新银行虽然87年股灾之前收购了香港工商银行;实力也与我们不相上下;若要收购永安;大新可能将是我们最大的对手。而林绍良的亚洲中心银行虽然在印尼跟东南亚有着巨大影响力;但港府受到英资银行跟荷兰政府的压力;一直没有给他颁发持牌资格;因此比起永安银行的储户资金跟资产;它更想要的还是那张牌照。”

他顿了顿;语气肯定地跟林孝智保证:“林绍良一直想进入香港;放他进来该头痛的也是那些英资银行;与我们九龙银行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我有把握说服林绍良跟我们合作;共同收购永安银行。我们得到永安银行的储户跟所有资产;他们则拿到那张最想要的银行牌照……”

这林绍良是谁;林孝智想不知道都难。放眼整个世界范围内;有资格跟能力与李嘉成竞争华人首富的不多;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算一个;印尼首富林绍良更是李嘉成最大的对手;没有之一。这位华裔富商早年靠给印尼革命党偷运物资对抗荷兰殖民者赚得盆满钵满;也因此受到了跟英国王室有着亲戚关系的荷兰王室的不喜;再加上有英资银行忌惮他的实力;背后作梗之下一直没能从港府手中拿到进入香港银行业的经营牌照。早前几年;87股灾重创银行时;林绍良就曾派次子林圣宗来香港跟林建年提出收购;可惜遭到了林建年的拒绝。

凭心而论;林孝智并不喜欢这个人。就他所知;林绍良在印尼政治上涉入太深了;而且立场更加亲近与台湾而非大陆。虽说其是印尼国籍;为了保证印尼本地土人的不敌视态度;但在媒体采访时只称自己为印尼人;绝口不提自己华裔、汉人身份的态度;多少让前世有些愤青的他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