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修证佛法-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变成了我,他变成了他,各人种性不同,因果轮回叫异熟。
  我们推开弥勒菩萨的话不论,只说什么叫心?这里所谓的心,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每人不同,这个就是心,应该归到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用。
  什么是“意”呢?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这个属于意,意是心意识。禅宗祖师说参话头时,离心意识参,参出来的才是般若的道理。所谓意识状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所构成习惯性的现象,意识形态可构成职业病,做官做惯的人动辄打官腔,他的意识已构成了心理行为。又比如学佛的人动不动就阿弥陀佛,这也是意识形态构成的习惯性。
  这里讲恒行,心理行为经常有依止性,就是意识的作用。六识身就是前五识起意识分别,它无间灭,像流水一样。
  什么叫“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任何事一到你面前,不须用心判别,你就很清楚知道了,这是识的作用,弥勒菩萨分析得非常精详。当我们一打坐,腿刚盘起来的一刹那,心念很清净,不久就不安祥了,在自己里头做起功夫来,这个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是阿赖耶识种性的功能,要认清楚。
  么是意的作用呢?觉得妄念清净了,晓得那一念清净的那一点作用,就是意的作用,它是无间灭的,一个个波浪很密切的接上来,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做不到能断金刚般若。此时我们的识在哪里呢?腿一盘,一刹那间很清净,心的作用来了,心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境界,会认可这个境界,去设法保持着。心和意都来了,然后还有个作用,识也就在这儿;这一下很清净——这就是识。学禅不通教理,“心”、“意”、“识”分不清楚,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实际上,教理通了以后就知道,静坐得再好,也还是在意识状态。这三点要认清楚,佛经里头宝贝实在太多了。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我们讲话,我们的身体作用,就是这股气的作用。这股气是根据道家的说法讲的,以佛家来说叫“业风”。这是业力所生,是四大风力的关系,所以身业、语业就是这个风。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这是无法自欺的。 
            第十九讲
            内容提要
            第一障碍——身见
            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
            四大种与色法
            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
            善人的凡夫禅
            轻定、定、非定 
  我们的课程现在已进行到第二个纲目:修证的法门,现在还在继续。 
  看了大家笔记后,发觉大家仍没有把握到重点。要想以心地法门修证,进而就是菩提正觉的话,最大的障碍是身见。
  佛教尽管讲四大皆空,那是对于小乘不了义教而言;在了义教来讲,是心物一元的。我们整个的色身四大,是由一念的业力所构成。首先,修证之所达不到功效,是因为转不了业力所构成的色身,因此做不到无妄念。纵然有一点点清净,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的,暂时的一种固执所造成的现象,不是究竟。大概到目前为止,重点还在这里转。
  圆觉经的几句话,对于修持非常重要,是走大乘最好的路线,也是最难的: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在任何时间常不起妄念,如果你能狂性顿歇,歇即菩提就成功了。但是怎么叫作不起妄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妄念,什么念都不起,完全象木头一样,也并不是佛道。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于自然来的妄想,并不勉强用个方法加以息灭,如果对于自然来的思想,想个方法加以灭除,这个加以灭除的方法,也是妄念;如果不加息灭的话,自然就清净了。
  所以再进一步告诉你,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做功夫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妄想境加以了知,尤其是学佛有一点基础的人,妄念一起就怕,然后拼命想办法除妄念,统统在了知的阶段。其实那个明明了了知道的,也是个大妄念,所以佛告诉我们: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自然而来的,会自然而去。 
  最后一句话,佛告诉我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假定我们到了无了知,明明了了都没有了,寂灭了,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到了这样境界,就不必要自寻烦恼,不要再自问这个对不对?或怕大概是顽空吧!最好不要再起分别。
  还有一个重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一切妄念都是幻想,当你知道是幻想,那个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个方法,如观想啦、炼气啦等等,去除那个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为什么?因为做功夫才有,不做就没有,所以是靠不住的。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知道是妄念,妄念早跑了,这中间再不必加一点,不增不减,那个寂灭清净同觉性。这里头没有初地、二地、初禅、二禅之分,把这个认识清楚就好办了。
  真的认识清楚了这个,或者稍稍有点见地的人,悟后正好起修,才算是真正在修行。所以五祖对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
  大家做功夫修持不能得定,第一个障碍就是身见;第二个障碍是见地不清楚。四大色身也就是一念,色身不能转化,自然不能成就,这就是讨论的问题。
  现在来看瑜伽师地论卷二,本地分中意地二之二: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
  羯罗蓝就是胎儿入胎,在十二因缘就是“名”——胎儿,“色”呢?指地水火风所构成。平等增长,俱渐广大,胎儿由地水火风的成分,平衡成长。
  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依靠母体的胎儿,九个多月后,圆满了,生下来。
  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这是讲四大的构成。
  楞严经最后有一句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生命是初的来源,是一念无明,一有生命以后,就分阴阳,就是心与身。现在要“灭”,要回转来成道,要得寂灭之果,先要除掉四大色身的障碍,才能谈得上。
  要如何除色呢?先认识色的成长,从婴儿在胎中的成长说起。物理世界整个都是地大,人的细胞、筋骨等是地大的作用;津液、口水、荷尔蒙等是水大。比如我们靠血液的循环而维持生命,这就是水大。平衡就没病,不平衡就有病。由火界故,由于火力、热力维系着、长养着我们的生命功能,成熟坚鞭,讲胎儿坚固起来,构成了形体。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风大,我们能否得定,第一要件是先得轻安,轻安的相反就是粗重。我们做功夫感觉气脉在流动,就是在粗重中,真正气脉通了,就达到全体轻安,也自然忘身了。虽然有四大身体存在,却一点障碍感都没有。关键就在风大,风大最重要。
  若有情数,时无决定,时间没有绝对的,比如显教说凡夫要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决不承认有即身成佛之说。而密宗和禅宗,并不管劫数的问题。楞伽经说:劫数无定,十地的程序也无定;瑜伽师地论则说:时无决定。劫数不是固定的,比如我们在受苦受难时,一秒钟觉得像一百年一样;在快乐安详中,一天像一秒般过去了。所以者何?由彼造作种种业故,时间是唯心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星球,每一类众生,根据业力,对时间长短的感受,都是不相同的。
  我们学佛修道,都是以世法的心态来处理出世法。首先,打坐离不开时间观念,规定时间打坐,被时间限制得死死的。如果功夫做得好一点,晚上却睡不着,就想:唉!失眠了。脱离不了世间的时间、空间、生活观念,这怎么能修道呢?这些都是业力,业力把我们困死了。 
  或过一劫,或复减少,乃至一岁,这是讲时间的相对性。
  又彼坏劫,由三种灭,一者火灾,能坏世间,从无间狱,乃止梵世。火灾来时,从无间地狱起,一直烧到二禅天的边缘。所以,佛为什么要我们断欲念去淫心?就是因为这个没有转化,火劫一来,就都毁了。
  至于第二个水灾,威力就更强了,直到第二个禅天。我们人在有形的精满了以后,欲火发动,随后水灾的障碍来了,乃至得糖尿病,这些都属于人体的水灾。
  第三个风灾,能毁到二禅天顶,至四禅天边缘。
  佛所讲的三灾,同我们现在地水火风的修持,有密切的关系。这一节因时间关系,只能简单讲述。
  自此以后,有大风轮,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从下而起,这是讲世界的形成,这一段可以同现在的地质学配合研究,非常有趣。佛说由空劫(没有这个世界以前)以来,有二十个空劫。空并不是没有,空也是个东西,尤其讲器世界的空。比如太空也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佛说物理世界有七大:地、水、火、风、空、觉、识。空劫时,地水火风四大形相还没有构成,那时四大的功能蕴涵在空大里。实际上,空大本身也是在动,但因动得太大,我们反觉得是静态。易经讲“天行健”,宇宙永远在动,若有一刹那时间不动,乾坤息矣!整个宇宙就毀掉了。
  空大经二十劫之久,然后转成气流动起来,这是风大的形成——风轮。大风轮转若干亿年以后,慢慢自然发生液体了,像浓浆一样,风轮与液体慢慢磨荡,就产生了热能。泥浆再聚拢来,突起来的就是高山,陷下去的就是溪谷、江河、海洋等,产生了第三层的地水火风,就是这个世界。修密宗法门的,有些上座后,观想空大,再观想风轮,就是大气层,大气层上观想火轮,火轮上观想水轮,水轮上观想地轮,然后再由地轮涌出一朵大莲花,莲花上坐一个菩萨,这个菩萨就是我,要一刹那间观想成功,这就是密法,观想成功后,可修止观了。 
  又彼有色,从意所生,一切有色,地水火风是如何造成的?是意识所生。当然,物理世界为什么是唯心所造的,自己要去研究、去发挥。四大是唯心所造的,第六意识的功能最大。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云: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第六意识贯通了三界:欲、色、无色界。三界的轮转,其中心柱子就是第六意识,妄想的力量有这样大,三界轮回整个包括在第六意识的范围。瑜伽师地论把三界、九地、二十五有,都包括进去,都属于第六意识地。我们修持,如果这个理见不透,随时想把意识空了,是很不容易的。它的功能大得很,三界都为它所造,所以说:又彼有色,从意所生。
  懂了这个道理,配合修持见到了空性,转过来修意生身,就成功了,原理就在这里。所以那位在美国的老太太,自己摸到了身内身与身外身,证明了佛所说的,没有明师在时,正法一样的存在。
  就佛学的分类,众生吃饭分四种: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段食是分段吃饭,像人间分早餐、中餐、晚餐。有些经典翻译为抟食,如外国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动物用爪,就是抟食。天人看我们吃饭,就像我们看动物吃东西一样的脏。触食,比如我们除了吃东西以外,还吸收空气与光能,这也是维持生命的重点,很重要。思食是精神的,识食是色界、无色界天人的境界。真得定时并不需要吃东西,但功夫没到达不能乱搞,否则会出毛病。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四大各有各的种性,风大有风大的种性,地大有地大的种性。四大种性如何造成了色法?这里的色法就是我们的生理。
  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持,彼所长养耶?玄奘法师的文章翻译得很好,达到信与达的标准,很合逻辑。四大种是造色,为什么我们这个生命,乃至物理世界,生成了以后,还是靠物理的功能使它永远存在,不但存在,又使它发挥,这个道理在哪里呢?
  答:由一切内外大种,及所造色种子,皆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