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龙美豪客-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慕飞道:“蒙大祖看重,有一次太祖召我入帐,跟他们四个同席商议大事,所以我见过他们四个。”

  纪纲道:“您提这四个是谁?”

  严慕飞道:“当年,他们为太祖所用,火焚凌烟阁,炮打功臣楼,就是他们四个献的好计,出的好主意!”

  纪纲失声说道:“当年那惨事原来是他们四个……”

  严慕飞道:“太祖登基之后,他们散于各处,为太祖秘密工作,专查诸王及外臣的动静,可是太祖错用了他们。”

  纪纲道:“怎么?难道他们……”

  严慕飞道:“曾几何时,他们被朱棣拉拢,在朱棣登基之后,他们又成了他的人,继续为他秘密工作,侦查异己。这次太孙出走,暗地里搜寻太孙下落的,就有他们这四个人。”

  纪纲道:“您的意思是说,他们就是围在武当之下的武林好手!”

  严慕飞点了点头,道:“不错,我指的就是他们,而令人忍无可忍的是,他们还帮朱棣用各种手法杀害助太祖打天下的武林众豪雄!”

  纪纲惊呼一声道:“他们竟恶劣若此?”钢牙一挫,接道:“好东西,有朝一日撞在我纪纲手里……”

  严慕飞摇头说道:“阁下,他们并不好斗,恐怕除了我之外,当世还没有人能克制他们!”

  纪纲浓眉一扬,道:“王爷,他们的所学那么高么?”

  严慕飞道:“我一身所学来自上下两册秘笠,而这两册秘笈中的上册,有可能已经落入他们手中!”

  纪纲呆了一呆,道:“王爷,这……这是怎么回事?”

  严慕飞进把当年进宫时献秘笈的经过,及宛平金家的可疑说了一遍。

  纪纲听毕,惊驻地道:“这么说来,他们的确不好斗。王爷,您可知道宛平金家是他们四个中的那一个了?”

  严慕飞摇头说道:“目前尚难断言,不过以后我总会知道的。”

  纪纲道:“您说的不错,锦衣卫跟布策兵马都不足虑,可虑的是这些武林好手,王爷,照这么看来,武当……”

  严慕飞摇头说道:“一时半会儿谅无大碍,有我在此,他们多少该有些顾忌,不过他们迟迟不动,也的确令人怀疑。”

  纪纲道:“该不会是慑于武当强大实力雄厚!”

  严慕飞道:“武当虽然派大势强,但绝经不起上万兵马加上武林好手之围攻,再说咱们也不能进军武当!”

  纪纲道:“那么他们就是怕您!”

  “不!”严慕飞摇头说道:“虽然他们对我不无顾忌,但绝不会是因为我使得他们迟迟不动,在我到来之前,他们大可以动手!”

  纪纲道:“那么您以为是……”

  严慕飞道:“以我看,他们所以迟迟不动的原因,有一部份是因为你在武当保着太孙,另一点我就想不出来那是什么了!”

  纪纲沉吟说道:“他们像在等什么?”

  严慕飞道:“我也这么想。”

  纪纲道:“您看会不会是等着再调派些人手?”

  严慕飞摇头说道:“论人手,如今武当四周的人手已经够多了。”

  纪纲诧声说道:“那会为什么?”

  严慕飞道:“不管他们是为什么迟迟不动,武当山下的情势,你最好别让太孙知道,以免他焦虑担心!”

  纪纲忙道:“是,王爷,卑职省得。”

  说话间,三天门已过,一座宏伟,壮严的建筑坐落眼首,朱门顶端横匾三个大宇“太和宫”。

  太和宫不若武当中枢的上清宫大,高比不上那紫霄宫,可是太和宫的精美则有过上清与紫霄。

  如今的太和宫前广场上,并肩站立着两名小道童,一见严慕飞跟纪纲登上,立即稽首施礼:“见过施主!”

  纪纲道:“少主从金顶下来了么?”

  一名小道童道:“少施主已返宫多时,刚才还问起施主。”

  纪纲谢了一声,偕同严慕飞往太和宫行去。

  严慕飞道:“太孙就住在太和宫里?”

  纪纲点头说道:“是的,王爷,太孙住是住在这人,但每日必三登金顶,向北遥拜太祖陵寝,并遥望京城。”

  严慕飞叹了口气,没有说话。走了两步他才道:“看来太孙并不知道我来了。”

  纪纲道:“也许,太和宫地近金顶,原为‘九老’宁修之所,除了服侍‘九老’的廿名小道童外,殿中弟子无掌教令谕,任何人不许进太和宫廿丈内。太孙到了之后,‘九老’把太和宫让给太孙暂住,此处就更不许人进了。”

  说话间已进入太和宫,只见雕梁画栋,飞檐狼牙,触目皆精美,的确比上清宫要好得多。

  太和宫里,宁静异常,听不见云板响,也听不见玉磐声,所见来往小道童,一个个静默肃穆,见人但稽首为礼,很少说话。

  严慕飞看得点头叹道:“小小年纪,竟有边般修为,的确难得。”

  纪纲带着严慕飞左弯右拐了一阵,最后停身在一间云房前。云房的两扇门虚掩着,听不见里头有声息。

  严慕飞目注纪纲。

  纪纲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他拍手轻叩门扉。

  只听里面响起一个清朗话声:“是哪一位?”

  严慕飞猛然一阵激动。

  纪纲忙应道:“禀少主,纪纲求见!”

  清朗话声轻“哦!”了一声道:“原来是纪大人,门没闩,进来吧!”

  纪纲恭谨应了一声:“是!”低头退向一旁。

  显然,金陵王当面,他不敢僭越。

  严慕飞没客气,推门走了进去。

  一进门,是个雅致的小书房,一张书桌摆在窗下,当窗背门,坐着个中等身材,隐透雍容华贵气度的白衣人,他,并没有回头。

  严慕飞站在那儿,两眼微湿,好不激动。

  纪纲跨前一步躬下身去:“禀少主,有贵客到!”

  白衣人连忙转过了身,他是个只有廿几岁的年轻人,瘦瘦的,看上去很柔弱,但龙眉凤目,别有慑人之威。

  他一见纪纲身侧多了一个人,一怔站起,道:“这位是……”

  严慕飞不等纪纲开口,整衣拜了下去。

  “武林布衣,草民严慕飞叩见陛下!”

  纪纲忙道:“少主怎么忘了,太祖所交挚友,金陵王严……”

  年轻人出口惊呼,抢前搀扶跟着回拜了下去。

  这一跪,慌得纪纲也忙双膝落了地。

  要按辈份,严慕飞长年轻人两辈,连他的父亲太子标都称称严慕飞一声叔,可是毕竟年轻人是皇上,是一国之君,是故严慕飞理应有此一拜。

  而年轻人来了个回拜,那是他不敢以国君自居,按辈份行此大礼。

  也许由于过度的惊喜,年轻人一拜就哭了。

  严慕飞可不能让他这么跪着,道:“陛下这是折煞草民了。”

  忙把他扶了起来。

  年轻人站了起来,可是他哭得抬不起头来。

  纪纲一旁说道:“王爷已到,大事已可放心,少主请止悲。”

  年轻人勉强忍住,举袖拭泪,抬起了一双泪眼,道:“孙儿有十多年没见叔祖了。”

  严慕飞忙道:“陛下,这称呼折煞草民了。”

  纪纲一旁说道:“王爷,理应如此,太祖视您如手足!”

  年轻人接着说道:“还记得当年孙儿只有十岁,随父王进宫见过您一面,之后孙儿长成,您最后一次进宫……那一次孙儿没见着您,您在宫里也没待多久。”

  严慕飞道:“是的,陛下,那次草民来去匆匆……”

  纪纲道:“王爷,您这草民二字……”

  严慕飞道:“早在我当年最后一次进宫时,太祖已还我布衣!”

  年轻人道:“那是您要那么做,允炆敢说祖父心里绝不愿意。在朝臣心目中,您永远是金陵王九千岁!”

  纪纲道:“少主说得时,请王爷别再自谦。”

  严慕飞道:“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纪纲道:“不然,王爷,您要这样,少主跟纪纲将何以相处?”

  严慕飞笑了,道:“算你会说话。”

  接着,年轻人恭谨让坐。

  坐定,严慕飞道:“这些日子来,苦了陛下了。陛下蒙难在外,我保驾来迟,愧对大祖,有负重托,心中至感不安。”

  一句话听得年轻人泪光又一涌,他道:“苦倒没有什么苦,孙人能见着您,就是再受些苦心里也是甜的。倒是纪纲,他跟着我东奔西跑,亡命在外,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出生入死,备尝艰苦辛劳,忽略了自身的安危。”

  纪纲忙道:“少主,纪纲应该,愿粉身碎骨,恨只恨能鲜力薄。”

  年轻人道:“别这么说,我一听你这么说,心里就难受。”

  纪纲没再说话。

  年轻人转望严慕飞,道:“您是怎么找到武当来的?”

  严慕飞把经过由头至尾说了一遍。

  听毕,年轻人忙说道:“姑也来了,她老人家在……”

  严慕飞道:“她在保康,情势险恶,我没让她到武当来。”

  年轻人激动地道:“孙儿也有多少年没见她老人家了。还记得当年在宫里,她老人家常抱我……唉!”

  摇头一叹,接道:“一晃又是这多年了,为了我一个人,累得您跟……”

  严慕飞道:“陛下不可这么说,我跟她同受太祖知遇恩典,虽脑浆涂地不足为报,何况当年进宫时,我当面许诺辅保幼主。”

  年轻人道:“真要说起来,您没有这个义务,甚至于连朱家这天下,也原该是您的。”

  严慕飞道:“陛下,这话形同重罪。”

  年轻人道:“叔祖,当年的事我都知道。祖父对我说过,而且常说。唉,提起祖父,若不是他老人家,我恐怕早死在宫里了。”

  严慕飞愕然说道:“陛下这话……”

  年轻人道:“您不知道,棣叔拥重兵于北京,祖父时虑孙儿柔弱,恐为棣叔所乘,在临终前赐给孙儿一个锦囊,临危及时拆阅。后来棣叔带兵逼宫,宫中起火,孙儿拆开锦囊,见是僧衣僧帽,心里立即明白他老人家是要孙儿化装逃出,以佛门暂栖此身……”

  严慕飞霍然说道:“太祖高智,人所难及,怪不得陛下第一处就去了开封大相国寺!”

  年轻人道:“是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摇头一叹,接道:“说来,棣叔所以起兵夺位,我也有不是之处。”

  严慕飞道:“陛下错信了黄子澄与齐泰。”

  年轻人道:“是的,叔祖,您知道,孙儿生长于宫廷,即位时才廿一岁,对当时国家情势茫无所知,全听了黄子澄的。现在我才知道,黄子澄虽不是坏人,可是他是愚人。汉朝有过一次‘七国之乱’,他认为明朝也必会有一次‘七国之乱’,所以他要先下手。他保荐兵部侍郎齐泰,说齐泰是个很了不起的兵家,于是我把齐泰提升为兵部尚书,叫他跟黄子澄一同参策国事。”

  严慕飞道:“这一来他二人便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年轻人道:“是的,叔祖,而实际上齐泰什么也不懂。我敢说他连我都不如。他所懂的只是将校的姓名跟边塞的地名而已!”

  微一摇头,接道:“说来说去都是黄子澄他误了我。恨只恨我当时年幼无知,一味听信他的话。”

  严慕飞道:“另一个原因也因为他是太常寺卿,陛下的老师。”

  年轻人道:“是的,叔祖,我一直认为他什么都是对的,如今想想当时自己真是愚昧无知,可怜可恨。”

  顿了顿,接道:“我即位不到一年,我听了黄子澄的话,把周王楠叔,齐王缚叔,代王桂叔、岷王鞭叔全废了,而且把他几位囚禁,害得湘王畏罪自绝。”

  严慕飞道:“真要说起来,他们几位是罪有应得,而陛下也未免操之过急,打草惊蛇。

  年轻人道:“您说对了,后来棣叔南下奔丧,走到淮安不远,黄子澄要我派人去挡他的驾,而且把他的‘三护卫’,三个作为护兵的卫,总共有一万五六千人抽去精锐,交给宋忠,回驻了开平,原在北京的左右两卫与在永清的左右两卫的兵,则调到了彰德与顺德,又派了布政使张最跟都指挥使谢贵,专责刺探燕叔的阴事。”

  严慕飞道:“我以为燕王在起初未必有起兵夺位的心,因为他毫无地盘,所掌握的仅有一个元朝宫城的故宫。他的兵,只有三个护卫,而且后来被陛下抽去精锐。

  他固然在诸王之中颇具雄才大志,对陛下的左右一向看不起,不过,倘若陛下用人得当,让他安心做一个太平盛世的亲王,不去逼他,他是绝不会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夺位的。”

  年轻人叹道:“您说对了,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