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厮杀仍在继续,半个时辰后,喊杀声逐渐的减弱。

黄家的大门哐当打开了,却见管亥走了出来。

在管亥的身后,有着两个士兵羁押着黄侯,此刻的黄侯面色惨白,眼神更是惊悚。黄侯的府上足足有数千私兵,可是这数千的私兵遇到了刘宣麾下的士兵,就如同是老鼠见了猫一样,一个个都是畏首畏脚,根本就抵挡不住。

败了!

黄侯眼神失落,原以为和刘宣撕破脸,也是两败俱伤。

可是,现在却是这样的结果。

管亥来到刘宣的身旁,禀报道:“主公,黄侯已经拿下了。黄家的私兵和黄家的人,现在都已经控制了起来。”

“好!”

刘宣嘴角噙着笑容,目光落在黄侯身上。

这个人不自量力,妄图和他掰腕子,那是自找死路。

杀鸡儆猴!

现在的黄侯,就是这一只鸡。

如果没有黄侯跳出来,刘宣还难以借机立威,震慑东莱郡的世家大族。如今黄侯跳出来,刘宣直接拿下了黄侯,正好可以收拾其他的世家。

黄侯站在刘宣的面前,道:“靖王,老夫认栽了。你放了老夫,黄家的所有商铺立即营业,全部开始正常买卖。”

刘宣冷冷道:“你见过杀了人,还能活过来的吗?你已经勾结了黄巾贼,罪不可赎。”

黄侯说道:“靖王,老夫愿赌服输。”

刘宣道:“你难道不知道代价吗?”

说这话,刘宣的语气愈发凌厉了起来,沉声道:“黄侯勾结黄巾贼,其罪当诛。来人,给我斩杀了黄侯。”

刷!

一句话,黄侯脸色大变。

黄侯大声道:“靖王,你不能杀我,你不能杀我。”

刘宣说道:“你该死。”

“杀!”

刘宣大袖一拂,就见士兵直接动手,一刀就劈了下去。

呲啦!

刀光闪过,黄侯脖颈喷出鲜血,脑袋骨碌碌就跌落在了地上。

这一幕,震惊了无数的人。

周围的百姓和世家探子看到了,都是神色震惊。堂堂黄家之主,竟是直接被刘宣拿下了,这手段实在是令人震惊,因为刘宣的手腕太铁血了。

黄家的人,却是一个个愣住了。

震惊!

惊惧!

绝望!

种种情绪在心中接连的浮现,不断的流露出来。黄侯的死,就像是黄家的擎天柱倒下一样,连黄侯都被杀了,何况是他们这些黄家的小虾米呢?

刘宣大袖一拂,道:“管亥,把黄家的人全部带走,黄家的私兵全部控制起来。黄家的商铺,全部查封。”

“诺!”

管亥得令,便立即开始执行任务。

刘宣目光扫了周围的人,眼神中威严尽展,神色冷厉。周围的百姓和世家之人见状,都是忍不住眼神避开,不敢和刘宣对视。

此时,百姓看向刘宣是敬佩和尊敬。

世家之人看向刘宣,则是惊悚。

作为黄县的顶梁柱黄家,说灭就灭了,全然不顾黄家被灭后带来的后果。

这样的手段,各大世家都惧怕。

刘宣离开了黄家,而接下来的事情则交给了管亥处理。

一天半的时间,黄家被抄家,黄家的嫡系全部斩杀,黄家的仆从全部遣散,黄家的商铺全部收缴封存。

消息传开了后,令人彻底震惊了。

黄县境内,一个个世家都是低调了下来,不敢再随意了,包括东莱郡其他各县的世家和黄巾贼,更是受到了震慑,都是乖乖的听从刘宣的号召。

一时间,原本许多还犹豫的各县纷纷归附。

动荡的东莱郡,反倒是安稳了下来。

第293章 蔡琰来了

黄家的覆灭,使得局面开始稳定了下来。

各县,也相继归附。

时间不长,糜竺从观阳县来了,同时貂蝉、董菡、甘梅等女也跟着来了。

有了糜竺处理政务,管亥和周仓处理军务,一切都开始进入了正轨,刘宣手中的事情才开始稍稍放缓,开始轻松了下来。

这一日,糜竺来到书房。

糜竺说道:“主公,各县虽然归附,但各县的力量却不容忽视。毕竟,这些曾经的黄巾贼暂时归附了,但仍然不稳。所以卑职重新拟定了各县的县令,打算重新安排,请主公过目。”

刘宣接过后仔细的看了,便递给糜竺:“可以执行。”

对于各县的安排,刘宣也同意糜竺的建议。

重新安排各县的县令,安排心腹执掌,才能达到掌控的效果。

糜竺退下后,史阿又走了进来。

史阿说道:“主公,卑职这些日子安排人打探黄县的消息,得知了一个人的情况,卑职不知道对主公是否有用。”

“谁?”

刘宣问道。

史阿回答道:“太史慈!”

刘宣剑眉一挑,脸上露出惊讶神色,道:“你打听到太史慈的消息了?”

史阿奇怪道:“主公认识太史慈吗?”

对于太史慈的情况,史阿也是安排人打探消息时得知的。刘宣也是第一次来黄县,怎么可能知道太史慈呢?

刘宣说道:“略有耳闻,不曾见面。”

史阿听了后,道:“卑职打探消息时,许多人都提及太史慈。他在东莱郡,有着相当高的名望,而且据说弓马娴熟,武艺出众,是一个武艺出众的人。尤其是此人刚正不阿,他曾经担任东莱郡的官员,却因为长官是非不分,最后被逼无奈离开。据说,太史慈现在避居辽东,只是他的老母仍在黄县。”

刘宣问道:“你打探到了太史慈母亲的住所了吗?”

“打探到了。”

史阿点了点头,他作为刘宣的下属,自当为刘宣分忧。

刘宣道:“走,我们马上去就拜访。”

史阿楞了一下,道:“主公,现在就去吗?”对于太史慈,史阿是为刘宣举荐,可没想到刘宣竟是如此的着急,竟然要现在就去。

刘宣道:“事不宜迟,准备好礼物。”

“是!”

史阿得了命令,便下去准备了。

事实上,史阿的心中也是颇为欢喜。

刘宣如此的重视,这证明刘宣对他也是相当信任的,否则刘宣也不至于现在就去。史阿准备好了礼物后,带上了一队随从,就领着刘宣出府了。

……

黄县城外,官道上。

一辆马车缓缓而来,这一辆马车中,端坐着一个气质卓雅的女子。

这女子,赫然是蔡琰。

在蔡琰的旁边,还端坐着一个丫鬟。

蔡琰道:“云儿,我们从长安来,你说,靖王会接待我们吗?”

云儿是丫鬟的名字,她微笑道:“姑娘,靖王当初在长安时,和姑娘也算是好友。料想,靖王肯定会接待您的。”

蔡琰嗯了声,脸上表情却仍有担忧。

云儿道:“姑娘是不是喜欢靖王呢?”

蔡琰脸上一阵娇羞,道:“死丫头,你找打。”

云儿嘿嘿笑了笑,道:“老爷为您介绍了这么多的贵公子,各个都是不凡的。可是您一个都没看上,现在还带着奴婢来了东莱郡,奴婢知道您心思的。”

蔡琰瞪了丫鬟一眼,却也不再说话。

马车轱辘辘的往前走,蔡琰的心中却仍有一丝的忐忑,但忐忑之中,更多的却是期待。

……

黄县,城外西南方八里处。

这一处地方,有着一处村落,大大小小的住宅约有二十余户人。

其中的中心位置,有着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住宅简陋,只是一排三间屋的土房,外面一拳用栅栏围了起来。这户人家只剩下了一个老妇人。

老妇人的年龄约莫在五十左右,已经是头发灰白。

开春时节,老妇人已经开始准备耕种的良种。

而此时,在村落口,一辆马车缓缓而来,在马车周围还有着一队士兵护持。

这一队人,赫然是刘宣一行人。

刘宣和史阿乘坐马车进入村口,立即引起了村子中人的关注。一户户人家从门口走出来,望着进入村子的马车。

村子中的人,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这阵仗了。

当初,都是太史慈在的时候,有人来拜访太史慈。

如今这一回,是找谁呢?

村子中的百姓心中好奇,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着。

此时,史阿从马车中走出来,来到村口的一户人家问道:“请问,太史慈的家在哪里呢?我家主公乃是北海靖王,特来拜访太史慈。”

史阿知道太史慈住所的位置,具体是哪一家却不清楚。他道明了来意和身份,百姓立即道:“走,俺给你们带路。”

史阿道:“多谢了!”

一行人,又往村落行去。

带路的人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三娘,北海靖王来拜访您了。”

这一声大喊,顷刻间,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北海靖王!

这段时间,到处的人都在说北海靖王的事情。北海靖王来拜访太史慈,这可真的是大事儿啊!

一时间,村子中奔走相告。

太史慈的母亲很快就听到了消息,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连忙打开门等待着。

不多时,马车到了门口。

带路的人道:“三娘,靖王殿下来了。”

慈母微微颔首,她目光落在马车上。只见马车的门帘卷起,一个器宇轩昂的青年走了下来。慈母见到刘宣时,心中都赞叹好一个俊朗青年。

慈母道:“老妇人见过靖王殿下。”

刘宣走到慈母身前,托起了太史慈的母亲:“老夫人免礼。”刘宣手一挥,麾下的人就把一件件礼物送进去。

慈母道:“让殿下破费了。”

刘宣说道:“应该的。”

寒暄了几句话,刘宣让士兵在外面等着,和史阿一起进入了院子内。

在院子中落座后,刘宣也不拐弯抹角,说道:“老夫人,本王此来的目的,便是请太史壮士入仕为官。本王未来东莱郡之前,东莱郡被黄巾贼占据,一片混乱。如今,东莱郡平定了下来,是该他发挥能力的时候了。”

第294章 一封信

太史慈的母亲却是皱起了眉头,一时间犹豫不定。

对于刘宣,她也有所了解。刘宣带兵来到了黄县,驱逐了黄巾贼,稳定了政局,减除了赋税……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值得称道的事情。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儿,刘宣也是一个仁义之主。

可是,太史慈自有想法。

万一她的决定和儿子决定不相符呢?

打心底,太史慈的母亲是希望太史慈为刘宣效力的。一方面能让太史慈一展所长,另一方面也能让太史慈洗脱之前的身份。

只是,慈母不愿意为儿子做主。

刘宣把太史慈母亲的神态看在眼中,他看了后,心中就明白了过来,便说道:“老夫人,子义不论是品德,亦或是才华,都是上上之选,难道老夫人还希望子义流离在外吗?”

一句话,击中了慈母的内心。

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她自然是不愿意看着儿子避居辽东的。

种种情绪,在心头浮现。

她仿佛看到了过年时节,儿子悄悄回了黄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到家中匆匆见了她一面,留下些钱财就离开了。

那一幕,至今在慈母的心中烙印着。

太史慈的母亲不愿意再见到这样的场景,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

心思转动,慈母很快就已经有了决定。

太史慈母亲道:“殿下,子义并不在东莱郡。”

刘宣道:“本王知道。”

慈母道:“殿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来拜访老身呢?”

刘宣笑了笑道:“老夫人深明大义,如果是老夫人肯劝说子义,那么让子义回东莱郡,恐怕就更加的容易了。本王如果直接派人拜见子义,亦或是派人书信给他,终究是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毕竟,子义不曾回到东莱郡,不曾知道东莱郡的情况。”

慈母点了点头道:“殿下既然这么说了,老身就书信一封,交由殿下,再由殿下转交给小儿即可。”

刘宣闻言,躬身向慈母行礼道谢。

这一礼,令慈母连忙起身退避,道:“殿下万万不可。”

刘宣说道:“本王这一礼,第一是感谢老夫人如此的深明大义,第二是替东莱百姓感谢老夫人,第三是本王感谢老夫人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才。”

三句话,慈母心中更是感动。

靖王当为明主。

慈母通过简单的交谈,已经是相信了刘宣:“靖王稍等,老身这就准备书信。”

不多时,慈母拿了笔墨出来,直接开始撰写。

刘宣在一旁看了眼,眉头一挑。太史慈母亲笔下的字清秀隽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由此观之,太史慈的母亲至少曾经也是大家闺秀,是出身书香门第,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底和书法。

慈母下笔极快,很快就全部书写好了。

墨迹干涸,他直接把书信撞在信中,递交给了刘宣。

慈母说道:“殿下,我儿虽然在辽东避居,但他具体在哪里住下,老身却是不知道的。所以这件事还得靠殿下自己去打听了。”

刘宣仔细的收起书信,道:“老夫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好了。”

慈母道:“殿下日理万机,老身就不挽留殿下用饭了。”

刘宣起身道:“老夫人,本王告辞了。如果是有需要的地方,直接到城内府衙报上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