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辅国权臣-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几本书,在路上有书可以看看,倒也不会无聊。

驴车慢悠悠地晃到凤栖山下,已是过了大半个时辰,徐明远把老黄牵到路旁有青草的地方,给它喂了些水,便是和曾清怡一起向着山上爬去。

凤栖山因山上一块形如凤头的山石而得名,山幽林秀,百鸟啾啾,如和凤鸣,历来有藏龙栖凤之说。

山门立着块牌坊,看上去已是颇有些年代了,上书常乐二字,圆润而不失庄严。两侧分刻:宝殿礼金身应笑浮生俱幻梦;疏钟传玉韵不知谁是再来人。

第七十七章 借天地之势

凤栖山是蜀州名山,比米仓山名声盛了不知多少,青城山离此不远,剑南道第一门派青城剑派就在青城山上。

青城山寻常游人是上不去的,所以这凤栖山就成了蜀州,乃至成都府的不少闲人雅客游玩之地。

山中藏名寺,在这凤栖山上,还有一座名气颇盛的古寺常乐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在天下佛教之中亦是有着一席之地,香火颇盛。

凤栖山上古木森森,万木峥嵘,一条五尺宽的石阶向着山上延伸而去,被重重大树遮掩住了延伸的方向。

徐明远和曾清怡来得算早,所以山道之上来上香和游玩的人都还不多,或三五成群,或独身一人,进了凤栖山,皆是不觉的压低了些声音,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安宁。

徐明远和曾清怡沿着石道向着山上爬去,说是来爬山,二人就当真一口气毫不停歇地爬到了半山腰的洗心池方才停下。

洗心池是山腰处石道旁的二泓山泉涌出而积成的一弯水池,泉水清澈见底,不见丝毫尘埃。

“先喝口泉水吧,我记得这里的泉水还是不错的。”徐明远冲着曾清怡说道,弯腰捧了一抔清泉,入口甘冽清凉,仿佛心都被洗涤了一般。

“当年你可是趴在这里死活不肯爬了呢。”曾清怡俏然一笑,也是捧了一抔清泉喝了下去。

徐明远笑着摇了摇头,曾清怡说的那是八年前的事了,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能爬到这里已是有些不容易了。

来往的游人香客皆是多瞧了曾清怡几眼,毕竟像她这般漂亮的姑娘在这凤栖山上可不是随处可见的。而对于一旁的徐明远,路人则是心里有些泛酸地想着他撞了大运,骗到了曾清怡这样漂亮的女子。

两人喝了几口泉水,继续向着山上爬去。以二人的体力,便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也是轻而易举的。

接下去的路两人也是放慢了一些脚步,石道两旁高大的柏树,苍劲老松,依旧郁郁葱葱,古朴的银杏叶子已是有些泛黄,再过些日子漫山黄杏,也是凤栖山一景。

曾清怡让徐明远给她讲讲李太白的事,她也知道徐明远跟李太白相处过一段时间后,就经常让徐明远给讲。

显然五十年前的一袭白衣御剑入长安,不光是迷倒了无数当年的女子,便是现在的人听去,依旧心驰神往。

这下就让徐明远有些伤神了,当初把那糟老头吹嘘地太厉害了,现在要圆回来还得靠想象。跟他相处之时的李太白哪有什么高手风范,除了喝醉以后不时蹦出来的几句还算有些嚼头的诗赋,其余时候就是一个蹭吃蹭喝的无赖老头。

不过自己说出来的话,流着泪也要把他圆回来,所以徐明远又是各种夸张和想象,将李太白塑造成了一个潇洒飘逸,仗剑而来,踏剑而去的绝世高手,根本不似人间之人。、

曾清怡还就吃这一套,要是说个什么剑气断金之类的,她还会觉得和自己也差不了多少。但是徐明远来个什么一剑断江,一指瀑布倒流,这就完全符合了她心里高手的形象了。

徐明远说完了自己瞎编的李太白事迹之后,刚松了口气,走在前边的曾清怡却是突然停了下来,弯腰捡了一根三尺长的枯枝,转身看着徐明远笑着说道:“笨明远,你之前教我李太白的那一剑,我已经琢磨出点东西了,你要不要看看?”

“你真学会了?”徐明远也是停下了脚步,有些不信道,毕竟徐明远不过教了曾清怡那问天一剑的心法,而且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你自己看吧。”曾清怡说道,手一扬,手中的枯枝就如长剑般飞出。不过相比徐明远甩手而出的长剑,曾清怡这一剑飞出就显得更为悠然。

枯枝飞出一丈远,绕着路旁一棵银杏的枝头一转,竟是倒飞而回,重新落到了曾清怡的手中。枯枝分明没有碰到银杏叶子,那枝头上的一片青黄的银杏叶却是飘然落下。

徐明远仰头看着这一幕,震惊无言,下意识地伸手接住了那片向着自己飘来的银杏叶,叶柄像是被利器切开一般平整。好在这一段山路之上正好没人,所以也是没人看到之前这一幕。

曾清怡这一剑给了徐明远极大的震撼,虽然轻飘飘的枯枝看上去没有多少大的威力,只是割了一片叶子,但曾清怡对于这一剑的掌控却让徐明远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曾清怡这随手一剑断一叶,和当初在那草原之上李太白剑鞘取羊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李太白那剑潇洒而不失利落,曾清怡这一剑悠然而不显矫揉。

两剑像是同一剑,又不是同一剑。

曾清怡没有见过李太白的那一剑,只是从徐明远这里得了那心法口诀,这一剑她得其神,而未学其形。

所以这一剑是李太白的一剑问天,也是曾清怡自己的一剑问天。

“妖孽……”徐明远缓缓吐出这两个字,给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徐明远突然明白了那****师父说要是李太白遇到了曾清怡,一定会求着她做自己的徒弟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剑心通明的徒弟,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啊。

“笨明远,我就说我学的比你快嘛,要不要我教你怎么用这一剑?”曾清怡对徐明远这般表情显然是很受用的,笑盈盈地看着徐明远说道。

徐明远连连点头,虽然他自认还有几分天赋,不过在曾清怡这样的妖孽面前,他的这点天赋根本不够看的。

曾清怡刚刚露的那一手看似轻巧,其实是极其巧妙的,特别是在那枝头之上饶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手上,就如飞剑取人头一般,那样的操纵是徐明远苦想而不得的。

“那就叫一声师傅来听听,我要是一高兴,说不定就答应教你了呢。”曾清怡笑着说道,手指在手中枯枝上轻轻一弹,那枯枝便像是有灵性一般在手上跳跃着。

“我房里的书任你挑五本。”徐明远换了个条件,让他叫曾清怡师傅,这个口可不好开。

“十本。”曾清怡讨价道。

“好,成交!”徐明远一脸肉痛,其实心里还有些得意,反正他就要去长安了,这些书放着说不定哪天就被老鼠给啃光了,拿出十本给曾清怡倒也无妨。

曾清怡嫣然一笑,大拇指稍一用力,原本在她手上的跳跃的枯枝一颤,彷如一根离弦的箭般激射而出,钉入了五丈外的一颗一人环抱粗细的柏树之中,从后面透出了半截枯枝,而曾清怡已是继续向着山道之上走去。

徐明远左右看了看,确认没有人看到这怪异的一幕后,也是笑着跟了上去。

“你应该快入二品了吧。”徐明远走到曾清怡的身侧,轻声问道。

曾清怡把玩着一片不知从何处摘来的金黄银杏叶,点了点头道:“我在三品都已经呆了一年了,要入二品也是正常的吧。”

徐明远心里为那些在三品之境上困了数十年的江湖人默哀了一会,把手里的那片银杏叶递了过去,“我明明没有在那一剑之上感到剑气,那这片银杏叶为何像是被剑气所断呢?”

曾清怡侧头看着徐明远有些俏皮道:“其实那一剑你现在根本学不会,因为这根本不是剑气,而是剑势。不过你自己说要让我自己选十本的,你可不能耍赖。”

“剑势?”徐明远有些疑惑道:“剑势又是什么?为何我现在学不会呢?”

“如果说剑气是借自身之气入剑而达剑气碎石断金之效,那这剑势便是巧借天地之势入剑,比起剑气强了不少。不过我现在也是刚刚摸到一点门路,而且还是靠着你给我的那段心法领悟的。”曾清怡想了想,解释道。

“天地之势?”徐明远眉头微蹙,又是问道:“那可是能够借这天地之间的风、雨之势?如若这样,二品之境在三品面前岂不是立于不败之地?”

曾清怡捏着银杏叶的叶柄随意转着,摇了摇头道:“我这还没入二品呢,就算是入了二品,借天地之势一样是有所限制的。不过要是我入了二品,像那天拿着骷髅拐杖的驼背老头那样的,来十个我也打得过。”

顿了顿,曾清怡又是说道:“像之前那样让长剑飞出之后重新回来,我也是巧借了风之势,看似轻飘飘的飞出去了,但要是等我入了二品,那这一剑就能想多快就有多快了。你刚入三品,连剑气都还用得不够娴熟,现在谈剑势还太早呢。”

听了曾清怡的话,徐明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算是明白了二品小宗师和三品之间的区别。

若真如曾清怡所说,二品小宗师和三品确有大不同,可以说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之上了。

不过以曾清怡的资质,也是在三品之境停留了一年多,此次还是依靠着李太白的一剑问天才有所感悟,可见三品想要突破二品何其难。

第七十八章 漂亮的小和尚

江湖之上三品方才入流,只有到了二品才能当得起高手二字,至于一品的那些绝世高手少有在江湖之上走动,寻常根本碰不到。

若是曾清怡以十七岁的年龄碰到二品那条线的消息传出去,恐怕江湖之上要掀起轩然大波了吧。

四大门派的弟子魁首尚未在江湖之上现身,也无人知道他们的实力到底如何,若是他们遇上了曾清怡,究竟谁更强一些,徐明远想想都觉得这会是件有趣的事情。

虽然十本典籍就这么打了水漂,不过能够这般细致的了解到二品和三品的不同,徐明远也是不觉得心痛。以后若是遇上了二品高手,也不至于没有一点准备。

看来三品之上靠悟性,这句话果然一点都没错。那川南六怪中的驼背老头困在三品数十年,依旧寸步难尽。而曾清怡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已经看到了二品那条线,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真正突破二品了。

虽然学不了曾清怡那玄妙的手法,徐明远还是刨根问底地问了不少关于借势的问题,还有关于三品之时的剑气的问题。

曾清怡用剑只出一剑,一剑又可当万剑,剑气连绵不绝,十分强势和独特。

平白得了十本古籍,曾清怡也是心情大好,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仅把她刚刚触摸到的一些二品的剑势感悟全部说给徐明远听了,对于剑气的感悟和使用也皆是详细的和徐明远说了。

听了曾清怡的话,徐明远可谓是醍醐灌顶,一些原本想不明白的东西一下子都清楚了,对于剑势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曾清怡确实是个妖孽,徐明远甚至觉得她要是入了江湖,恐怕四大门派弟子魁首最大的对手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不过曾清怡的身份太高,本身又没有什么好胜之心,顶多是多了些好奇心和爱热闹的心,真要让她去争什么天下第一,她根本懒得搭理。

山间藏古寺,树间现飞檐。

两人一路交谈,不觉间,一座大庙已是出现在了二人面前。

寺门上写着常乐寺三个古朴大字,两侧有对联,上书:芒鞋踏遍领头云问者何在;锡仗遥挥天外路指月而忘。

常乐寺和二塔寺齐名,被称为佛教双峰。

不过相比于二塔寺高手辈出,位列江湖四大门派,常乐寺更偏向于弘扬佛法,普济世人。虽传承数百年,从未出过什么震动武林的人物,却依旧有着“西川第一天”的美誉,可见常乐寺在信佛人心目之中的地位。

而且据说当年云机先生名动江湖之时,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和尚就该像个和尚,好好念经,该普度众生的时候就普度众生,像常乐寺的和尚就做的不错,二塔寺恐怕都忘了自己是个庙了吧。”

这话在当年盛传一时,丝毫不给二塔寺留面子,又是抬高了常乐寺的地位,但二塔寺却是无人出来反驳。当年三大门派的弟子魁首在一夜之间死绝,只剩下了一个二塔寺比丘,不过后来他也是没有在江湖之上出现过了。

徐明远和曾清怡冲着一个走出庙门来笑容可鞠中年和尚双手合十一礼,那和尚亦是微笑着回了一礼,然后不疾不徐地向着山道之下走去,慈悲而有大自在。

常乐寺颇大,一片寺院顺着山势连绵而建,有千余名僧众。寺院分上下寺,大雄宝殿、弥勒殿、天王殿、三宦楼、东西厢房、藏经楼、钟鼓等错落有致,各殿宇高耸错落、重檐飞阁、诗画辉映、肃穆庄严。

徐明远和曾清怡进了寺院,随着众香客一起走过各殿,不时双手合十拜上一拜。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木鱼声令人心静,香烟缭绕间,那些满脸虔诚的香客一丝不苟地叩首朝拜亦是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