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九斤用木头给自己搭了铺,就躺下算了算帐,‘自己交了五块钱,买了锄头、斧头、镰刀,又买了二百杂粮,买了点儿盐……还有十一块……’,没等王九斤算清楚自己还剩十一块几,就睡着了,他太累了。
  ……粮食大丰收,堆的象小山一样,仓库里都装不下了……盖了三间大瓦房,王九斤把一家人都接了过来,大家围坐在炕上,都夸王九斤能干……王九斤娶了新娘子……
  王九斤是笑着醒过来的,没有看见新娘子长什么样,真有点遗憾。要不是肚子饿的受不了,王九斤还要回味好一阵儿。
  生平第一次,王九斤没觉得自己在白日做梦。
  ‘有了土地,我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的,只要肯下力气,还怕穷一辈子吗?’
  想到发财离自己这么近,王七斤觉得浑身都是力气。
  ……
  王九斤虽然肯吃苦,也舍得下力气,成天就在地里转,但他也只种了四十亩地。所以,当老黄要租其余那110亩土地的时候,王九斤就答应了。
  双方约定地租两成,租期一年,并签署了正式的协议书。
  王九斤只要两成地租,是因为除了老黄,他找不到第二个人来租地。老黄很爽快地同意了,‘远亲不如近邻,不要因为那一点儿小钱伤了和气’。
  ……
  这一年,东北垦区大丰收。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千百年累积下来的肥沃黑土地,给予了人们丰厚的回报。
  世界上,有人幸福,就有人不幸,也难怪有人说,运气是有一定数量的。
  1920年,华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受灾人数将近两千万。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88章
  “自开春以来,雨泽缺少,二麦槁枯,秋收无望。一班农民,皆叫苦连天,大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这是1920年八九月份,报纸中最常见的报道。
  1920年春夏,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大旱,受灾317县。
  虽然,在农林总长张骞的建议下,国家提供了补助,支持农民打机井,抽去地水自救。但相对这种大面积干旱而言,这样的措施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此措施把受灾人群由两千两百万,减少到一千八九百万,并在一少部分地区减轻了灾情而已。
  中国这次大旱,与1921年又逢俄国大旱极为相似,都有数千万人受灾,上千万人濒临饿死。不过,中国的情况远远好于俄罗斯。
  首先,从人口上说。1921年俄罗斯人口约一亿三千万,而中国在1921年人口接近五亿。中国的受灾面积远小与俄罗斯。
  其次,就是国家救济。1920年华北大旱,但东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均获丰收。整体来看,中国的灾情并不严重,国家可以调拨粮食应付自如。而且,原联省此前几年,连续获得丰收,又普遍推广了杂交水稻等高产品种,我储备了大量粮食。俄罗斯的情况则要严重许多,战争已经打了六七年,连年的战争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粮食储备很少,这一受灾又是几个粮食主产区同时受灾。所以,俄罗斯的情况非常严峻。
  说到这里,有句话不吐不快。“人道主义”,这东西是白人提出来的,所包含的范围,也没有包含其人种的意思——起码在几十年前如此。俄罗斯大旱,美国援助了八千万美元的物资,运送了70万吨粮食药品,美国民众就捐献了三千二百万美元。很遗憾,中国人没有享受如此待遇。1920年大旱,中国死亡50万人,远远超过1921年俄罗斯大旱。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以中国的传统,受灾了没有二话,普通昏庸的皇帝都会救济灾民。身为民选政府总理的我,自然也只能救灾。先是免除所有这些受灾县的农业税;接下来,投入了大批资金,以工代赈——在这五省广修道路和水利设施;然后,积极宣传《宅第法》,鼓励当地人移民。此外,民主党、国民党和中国青年会等组织,也都活动起来,在全国进行募捐,以赈济灾民。
  受灾五省之中,山东旱情尤为严重,受灾人口多达900余万。然,山东早在1913战争后,就归入联省,在土地村有、税收减免等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农民人有积蓄,家有余粮,自救能力较强,情况并不严重。
  与此截然相反,河南省的情况却极为严峻。
  河南的土地贫瘠,故以土匪闻名,名震中外的“白狼”就是其中的矫矫者。不仅如此,河南人的运气也坏。1918年开始推行“土地村有”,1919年免了农业税,才挣了点儿钱,第二年就赶上大旱。
  在河南,东部稍为富裕一点儿,西部极度贫瘠,只有铁路沿线比较繁荣,但河南铁路只有平汉路和正在修建的陇海铁路。河南土地贫瘠,农业就不行;矿产资源少,交通落后,工业也不行。
  所以,在河南投入的资金,也是五省之中最多的——四千万资金占整个以工代赈投资的一半,这笔钱全部被用于修建公路和水库。
  李老实是河南临汝人,为人老实,在豫西趟将(土匪)盛行的地方,李老实是极少数守本份的人。故被称为李老实,时间一长,就取代了他的本名李俊义。
  “土地村有”在河南执行时,有着自己的特点儿,“每户必须出一个劳动力,也只能出一个劳动力(不包括孤寡、军烈属等)”。具体地说,在“土地村有”实施时结婚了的,就可以分家单算一户,没结婚的,就只能与父母算在一起了。超出来的劳动力,就得自谋出路了。这事与李老实没关系——他家里孩子还小,李老实是唯一的劳动力。
  这天,李老实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白天村里开会的情景,一直在他脑袋里转个不停。
  ‘……应该怎么办?’李老实拿不定主意,孩子们不用管。
  所有的少年儿童,学校都免费管饭吃。一般来说,吃的比家里还要好。与之类似的,还有孤寡老人。国家每月都补贴孤寡老人一块钱,受灾后,国家增加了一块钱的补贴。
  ‘……到底该怎么办?’
  李老实有些儿犹豫,出路不是没有,反而有许多。但正是这许多出路,才让李老实决定不下来——这可是关系一生的重大决定。
  ‘陇海路正在修铁路,这个要求签长约,起码一两年,不行’——改行不是李老实的选择,种了一辈子地的李老实,完全没有改行的想法。
  ‘濮阳发现个大油田,听说待遇很好……’李老实考虑一下,就放弃了,理由同上
  ‘去修公路,可价钱给的太低了……’三分钱一土石方的工资待遇,是低了点儿,刚刚卡在最低工资标准上。李老实没有忘记了,在二三年前,河南挖沟渠的价钱,连这一半都没有——可世道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是董总理执政,有《劳动法》的……
  ‘修水库’的选择,被李老实直接忽视,比修公路还辛苦,价钱也没高到哪儿去。他头一次把思绪,转移到那万不得已的出路——“闯关东”,这是旧称,指移民到东北去。
  直接移民是不可能的,李老实没有钱,一家五口连坐车带吃饭,没有百十块钱,根本不够用的。
  所以,李老实想到的是向北海移民——‘这可真是异想天开’,如果不是新政府免费普及教育,减免税收,无偿给孤寡老人发补贴等种种政策,已经在李老实的心目中,树立起极高的信誉。李老实是绝对不会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一分钱不用出,国家给你送到地方,分房分地分粮,还提供小额免息农业贷款。
  ‘国家可真是个好东西……’
  当然,“车票算贷款,要还”的事实,李老实就华丽的无视了。
  ……
  李老实坐在火车上,半天也没有回过味来。想了好一会儿,李老实也没想起来,自己是如何决定去北海的。不过,他很快就抛开了疑惑,第一次坐火车,有太多的新鲜事,让他眼花缭乱,惊奇不已。
  ……
  刚责备完老二,让他不要乱说话,李老实就自己指着火车窗户外的北京城,叫了起来,“皇宫!”
  李家老大才十四五岁,正是羞涩的年纪,见父亲如此表现,忍不住害臊起来,趴在桌子上,装作睡着了,谁知父亲还使劲拍他,让他看看“皇宫”。
  ……
  李老实一家坐在六人座这一边,除了李家五口,还坐了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青人。衣冠楚楚,文质彬彬,只有手上的茧子,才让人知道他也常动手干活,这人名叫田广。
  李老实一看田广,自己先怯了几分,那田广心里有事,也不想说话,故双方不过点点头,说话仅仅三五句。
  田广见李老实如此表现,不由得“噗呲”一笑,李老实知道自己行为惹人笑话了,也觉得不还意思,就讪讪地向田广笑笑。这回,可就轮到田广不好意思了,就歉意地随便说了两句。他的本意,是想避免尴尬。但一来而去,便熟悉起来,唠起嗑来(即闲谈)。
  原来,田广是安徽工大的17届毕业生(李老实更敬重了,“我一看就知道田先生是个有学问的,没想到还是大学生,失敬!失敬!”田广嘴上谦虚,心里也挺高兴),专业学的是机械,偶然间对农业机械产生了兴趣,便一头扎了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田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没多久,他就根据国内外的农机,设计制造了类似的实验品,然后又苦心研究改进农机性能。经过这些年的改进,田广制造的播种机和收割机,不仅在国内是最先进的,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流的。但却出现了问题。
  以播种机为例,田氏播种机能够播种各种的农作物,而且速度快,播种质量好。但是,田氏播种机的销售情况很不好,甚至卖不过老式的畜力播种机。仔细一调查,田广才发现原因。中国的南方一向人多地少,头几年“土地村有”,使用畜力播种机,劳动力都有不小的富余。谁还花几倍的价钱,去买田氏播种机。就算田氏播种机效果显著,一小时播种一二百亩,甚至二三百亩,顶畜力播种机二天的活,又有什么意义——农业用不着太好的,不需要的。后来,“土地村有”结束了,田氏的情况稍好一点儿。这好不是指销售,销售量是增加了200%,但从年销售一台,增加为三台,其实全无意义。情况好,是指田广驾着播种机,打个短工的机会变多了。田氏农用机械公司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不用田广回家要钱了。
  然而,这不是个长久之策。田家老太爷已经发话,不许再给他钱。再说,总去要钱,田广也觉得不是个事。
  这时候,《宅地法》公布实施了。田广其实没觉得,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一年他一下子卖了十七台播种机,十一台收割机——绝大部分订单都是来自东北地区。田广曾经专门到东北考察过,感觉那里的情况与南方截然不同,农机市场前景广阔。就像那个本家田仁(购买了一台播种机的客户)说的那样,“这鬼地方,连个雇工都找不到,不用播种机,谁也干不过来……”
  更让田广受到鼓舞的是,上海(董氏)兴业投资银行研究田广的“迁厂往东北,并扩大生产”的计划书后,同意对田氏农用机械公司投入资金。谁不知道,兴业投资是“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五年前,田氏农用机械公司的申请,就因为市场的原因,没有获得投资,田广不得不回家去要的钱……
  当然,很多丢脸的事,田广是不会说出来的。
  现在,田广去东北,是去选定厂址,并为迁厂做些儿前期工作。时间很紧张的,来年春耕又是一个销售旺季,得在此前,结束搬迁。尽管事情很着急,却没有什么坏事,田广的心情舒畅,当下便与李老实说开了。
  ……
  不过,说了半天,都是自己的事,田广便打听起李老实的情况了。李老实也有心请教,他对自己的选择,还是很不自信。
  田广听了这样的疑问,不由啼笑皆非,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问不问有什么意思?!但他对李老实的印象很好,自然也就挑好话说。况且,移民北海,虽然不如移民东北,却比呆在河南强的多,也说不上不好。
  于是,田广就详细把移民北海的好处,分析了一遍,
  “……
  移民北海,不用交那五块钱……移民被海,房子都是现成的,现在移民去的早,房子土地还不是随你挑……移民北海,那的土地都是熟地……原来江东六十四屯开垦的荒地,后来被老毛子——就是俄罗斯人,抢去了……现在又被国防军给收回了……江东土质好,说那里一马平川,黑油沙土,头晌下过雨,下晌就能下地,土不粘,不起疙瘩,旱涝保收,粮食产量比江西几乎高一倍……”
  其实,田广也没去过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