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已经明确保证,不会再出现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我现在在道义上不落下风。英德之战不过是帝国主义又一次分赃不均的结果,无须多作考虑。丘吉尔指不定会作为破坏欧洲统一的典型,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只要小心从事,不要被日本和苏联勾结偷袭,中国就稳立于不败之地。我就等着书写历史了——俺……一定是正义的!
  面对美国与英国大使的一同拜访,中国方面表示,这只是商业行为。
  既然如此,英国大使麻穆勒就说了,是商业行为的话,那英国也同样可以购买了。
  有美国大使在,中国外长唐绍仪稍为考虑,也只好表示了赞同。但是,唐绍仪同时指出,德国支付的是硬通货,如果英国愿意以中国的文物,或者黄金等硬通货支付货款的话,中国愿意一视同仁,也对英国出售同类产品。
  唐绍仪的态度很明确,我就知道英国没钱!
  英国是没有钱,有钱也不用把西印度群岛的上百军事基地租赁给美国99年,以换取美国的五十艘旧巡洋舰了。但越是没钱,就越不愿意让人说。
  英国大使麻穆勒的愤怒冲破了云宵,气愤已极却毫无办法,形势比人强。
  如果英国胆敢说个不是,激怒了中国,致使中国对英国宣战。不要说东南亚,印度,就是非洲,也难逃厄运。那就真的全完蛋了。
  伊朗一向亲德国,“伊朗”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发源地。而土耳其如果同时面对德国与中国的压力,屈服则是势不可免的。
  英国没有条件,对中国发泄怒火。于是,英国大使只能客客气气地表示,英国虽然不满,但中国的这种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文物换武器,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
  7月下旬,中英两国达成协议,以文物换飞机。这一次,中国不是安飞出面,改由广东飞行有限公司出头。购买方也不是英国,而是美国摩根财团下属的一家公司出面。
  过程是比较复杂,但结果只有一个——广飞在八九月间陆续出售了五百架HC…3B(红隼…3丙)战斗机和五十架双座教练机给英国。
  HC…3B战斗机也是中国现役战斗机的一种。但性能略微逊色于FR…10J,39年订货数量只有FR…10J的四分之一左右。把它卖给英国,也是为了安抚广飞。
  同样,中国也获得了十架喷火式战斗机——也是删节版的。
  于是,在英伦三岛的上空,安飞的FR…10J对广飞的HC…3B,一场罕见的中国飞机大比拼开始了。
  结果出人意料,HC…3B大胜FR…10J,击落比高达1:1。3。
  这可不是FR…10J的性能不如HC…3B,戈林命令战斗机不得离开其护航的轰炸机,完全束缚了战斗机的机动性,德国这样还能打赢,才真是见了鬼!
  只气得冯如是咬牙切齿,大骂戈林。
  冯如骂戈林,戈林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FR…10J战斗机的长航程和优良的性能,令戈林很满意。戈林高兴之下,又订购了五百架FR…10J,安飞很快就在九月初完成订货。
  中国不知从哪里搞到了几架喷火式战斗机,邀请德国人一起研究,这也让戈林心情舒畅。直到几个月后,不列颠空战失败,英国有意泄漏了点儿消息给德国,戈林才知道飞机是怎么来的。其愤怒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吴彪的解释也很有道理,这事也不归我管。空军批准广飞把飞机卖给美国,要求美国用新式飞机来换,美国不肯,就搞来了几架“喷火”。空军考虑过后,觉得差不多,也就同意了。我就知道,空军搞来了几架“喷火”。外交部解释,空军没有与我说明。空军则说,我批准把飞机卖给的是美国,又没有卖给英国,毋须跟外交部打招呼。
  总而言之,官僚主义害死人。
  加之,德国当时已放弃了对英国的登陆计划——“海狮行动”,准备进攻苏联,正需要拉拢中国,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不列颠空战中,戈林还犯下了几个关键错误。
  戈林其实很快就知道了雷达的存在,但显然是不够重视。短暂地轰炸之后,就放弃了对其的攻击。这是一个严重的战术失误。雷达可以在几百里外,就预先探测到敌机,是英军的眼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消灭雷达,就被彼所知,却不知彼了。
  在八月末九月初的时候,英国损失了大批飞机,极为困难的关头。戈林只因英国对柏林的空袭,就放弃了对英国空军的打击,转而力主攻击英国城市,来报复英国。
  这是战略上的严重失误。德国在这一战中,是要求速战速决的。时间拖的越长,变数就越多。把有生力量用于在平民中制造恐慌,除非戈林使用的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不要说普通轰炸不起作用,就是燃烧弹、毒气弹也不会起作用。
  在战略上,戈林放弃了消灭英国的空中力量,却去打击次要目标,被英国人牵着鼻子走。德国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何况,英国还有超级解码机,破译了德国的密电,清楚德国的作战计划。
  于是,英国越打越强,德国久战不下,也就自然而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丘吉尔知道了德国的轰炸考文垂计划。但为了保密需要,丘吉尔没有做任何防备,也没有撤离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从道德角度讲,丘吉尔是应该下地狱的,却没有人以为他的选择错误。
  对政治家的判断,从来就不是以道德观念,而是看他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些什么。
  丘吉尔做的不算错误,但如此狠心,却大大伤害了他的政治前途——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的,而选民不喜欢的政治家,失败也就必然了。
  把飞机卖给英国,是我暗示唐绍仪的。英国面临的处境,实在是太困难了,看的我是于心不忍呀!
  万一英国佬坚持不下去,真投降了。我也会觉得很麻烦。
  丘吉尔这家伙比希特勒还无耻,希特勒主要针对敌国,丘吉尔净算计盟国来着。然而,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我个人感观如何,与国家政策,是两码事。
  中德两国携手,消灭苏联。这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一个全无后顾之忧的德国,与中国接壤,我是会感到很不安全的。
  现在,有英国在西边,德国怎么也要顾忌几分的。至少与中国翻脸的时候,也得多考虑考虑。
  至于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完全不是问题。明知不是伴,事急紧相随。中国与英国关系再恶劣,英国也一样会拉德国的后腿。因为中德之间,只是利益分配问题,不会轻易决出胜负。然英德之间,就是生死攸关了。
  只要可能,英国就会给德国找麻烦,而不会选择与德国结盟。就结盟而言,美英两国是天然的同盟,这是谁也无法动摇的。
  德军在欧洲大陆攻城掠地,其攻势一日千里。眼看法国败局已定,日本人也待不住了,蠢蠢欲动起来。按照日本人的习惯,邻居家着火,要是不趁火打劫,是怎么也不甘心的。
  6月22日,我得到消息,日本在五天前秘密进行了局部动员。
  可动员是动员了,日本也做好了开战的一切准备工作。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此次作战的具体目标,日本还没有确定下来。
  这事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事情很简单。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虽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却也很流行。日本在东印度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石油不但可以完全供应日本自身需要,还可以出口。东印度丰富的资源,极大地改善了日本的经济状况,也大大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日本的打算很好,一定要趁此良机,“扩展日本的生存空间”。
  不过,作战的决心已下,作战方案也已经制订了好几个。在具体的作战目标上,日本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这决定日本命运的一战。是对英法宣战,席卷东南亚;还是直接对美国宣战,占领整个西太平洋,围绕着这个问题,日本内阁与军部之间爆发了激烈地争论。
  因为占领了东印度群岛,使海军军部更有发言权。但日本政府还是个民选政府,比历史上强势许多。
  争论中,并没有人提议攻击中国——喜欢与否是一回事,但分辨不清可行与否的白痴,还不能主导日本政策。
  攻击中国的打算,一开始就被放弃了。
  中国的戒心一直很重。防守上,中国始终保持北重南轻,但那是指陆军。三十年代起,日本不断扩充军备,中国也没有闲着。陆军是基本没变,但海空军都大幅扩张了好几倍。
  如今,空军飞机超过五千五百架,半数在北,半数在南。算上海军的上千架战机,南方的戒备,一点儿也不比北方差。这些飞机数量多,分布广,日本很难一下子可以消灭。战争长期化的结果,日本无法承受。
  而且,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其他各国。反过来来说,中国对日本的了解,也是一样。双方大叫“中日亲善”,暗中的间谍战却一直很激烈。
  日本已经得到了中国千里眼(雷达)的部分情报。在不了解千里眼的性能参数,没有确定其分布情况,欣然出击,是极不明智的。
  因此种种,不管是美英拉拢也好,苏联挑拨也好,日本趁机大力发展商贸,却在中日关系上小心翼翼。
  军部在扩张中,尝到了甜头,激进派成为军部主流。他们主张同时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一举奠定日本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地位。理由是美英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日本对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动手,与英法宣战的话,美国一定不会容忍,肯定会加入英法一方。既然早晚要打,那就不如先动手,一鼓作气打美国个晕头转向。
  况且,有中国的支持,日本在物资上不落下风的。实在不行,可以把中国拉下水的。
  政府却反对这种看法,在目前的形势下,日本如果只针对东南亚,不再向东发展,与英法的开战不可避免,但是否与美国开战则还在两可之间。日本应该竭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把势力扩张到东南亚,甚至于南亚,可以积蓄扩大日本的力量,不必把国家命脉都寄托在中国身上。
  而且,中国与日本的同盟,也是有所保留的。中国意图在日本与美国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左右逢源。对日本与英法开战,中国不会反对,却多半不会同意攻击美国的,中国已经在东印度事件中,是支持了日本,却也要求日本保证美国在菲律宾的安全。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了。
  把中国拉下水,只是一相情愿。中国出兵肯定是要取得利益的,占领的地方不会轻易让出来的,是让中国攻击关岛、菲律宾、缅滇、印支、新加坡,夏威夷?
  对美国开战,一旦与中国交恶,那日本就危险了,不能把日本的命脉系于中国。
  相反,占领东南亚,甚至南亚以后,日本的势力必然会大为加强,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日本自己的作战需要。到时候,即便中国不再提供补给,日本也能够独立作战。
  此外,日本还有人主张第三种方案,他们以为时机尚不成熟,主张日本静待其变,不要主动出击,大力发展经贸,趁机抢占民用市场。一句话,待价而沽。
  这种想法不是不好,却被否决了。中国正把目标从大陆转向海洋,大力发展海军,在东南亚呈咄咄逼人之势。如果日本动手晚了,而中国先动手,恐怕就没有日本的份了。
  山本五十六在军部不是主流,但担任了海军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山本,意见也很受重视,代表了日本军部中稳妥的一派——把命脉系于中国,是极不妥当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日本应避免与美国交战,稳步扩张,占领东南亚。
  换句话说,他们支持日本政府的设想,即“进攻东南亚,与英法交战,但避免与美国开战”。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119章[全]
  日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把注意力从北方转向西南,来势咄咄逼人。7月与英国、缅滇签署条约,重新划定了中缅边界。现在又在与法国、越南积极谈判,试图划定中越边界线。
  当时,无法阻止中国出售战机给德国,又迫切需要战机的英国,急切想与中国达成协议——以文物换武器。在此条件下签署的条约,自是大大有利于中国。
  重新划定的边界线,中国不仅收回了满清“永租”出去的领土——包括片古岗地区(片马、古浪、岗房)、南畹三角地区、孟养土司控制地区,还把缅北重镇葡萄地区也划归中国所有。自然,江心坡等地区,也就划归了中国。
  老实说,江心坡地区和孟养土司控制地区,只是中国的藩属,当地土司长期接受中国的册封,依据已经不是很充分了。葡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