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美关系是很密切,两国间纠葛也很深。但这远不能够同美英之间的关系相比。中英两国交恶,美国自是受到了影响。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中美的民间交往却密切了起来。美国人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上,一向富有同情心。在欧洲犹太人面临着死亡威胁,面临着集中营和煤气室的时候,限制移民的举措,无异于落井下石——这引发了广泛争议。美国民众对中国接纳犹太人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不愧是文明国度。
  赞美听起来,总是不错的,但这赞美并不代表了美国社会主流的看法。除了犹太人以外,采取行动的呼声来自新闻界、教会、进步的政治家、知识分子等等。所有其他的势力全都是冷若冰河的沉默和无动于衷。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对犹太人的厌恶感已经习以为常,纳粹屠杀犹太人又那么难以置信。在战乱的消息不断出现,战争威胁迫在眉睫,谁还会在意犹太人如何,公众舆论干脆对此不予理睬。
  英国人拒绝开放巴勒斯坦,限制犹太移民,是出于战争考虑,不想把阿拉伯人推向德国,以防止损害自己的利益。
  美国在38年的埃维昂难民会议上,只给德国的移民配额增加了1413个(给德国吞并后的奥地利),就觉得自己贡献已经很大了。
  39年,装载着930名犹太难民的“圣路易斯”号邮轮从汉堡出发前往古巴,被拒绝接纳,又转往美国迈阿密,又被拒绝。难民们无奈字得返回欧洲,历史中绝大部分被屠杀。
  40年,美国国会否决了向犹太难民开放阿拉斯加的议案。
  ……
  如此种种,都说明了当时欧美社会的情况——人们对此漠不关心,觉得于已无关。
  而犹太热在欧洲的处境极其艰难,德国从33年起针对犹太人制定了130多项限制法令,犹太人不能担任公职,不能担任教师,不能担任医生……一切好似又回到了中世纪,犹太人被禁止从事“正当”职业,生命和财产都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之中。
  40年3月中国通过《犹太人入境特殊管理法》的消息,在欧洲的犹太人中,引起了轰动。
  布诺尔?缪拉得知此事后,迅速作出决定——到哪里都要比待在欧洲强,他变卖了所有财产,凑了一笔钱,带着妻子维拉和两个孩子,举家前往克拉福根。
  在交了一份可观的移民费用之后,德国政府并没有阻止这种行为,反而还提供了一些便利。自然,这些便利远不能与所交纳的费用相比。只是布诺尔?缪拉已顾不得这许多,能够离开欧洲,让自己全家人能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他已经给父母兄弟写了信,要他们一起去克拉福根汇合。
  希望一切顺利吧!
  布诺尔?缪拉默默地祈祷。
  也许是祈祷生了效,上帝偶然关注了下布诺尔?缪拉一家。在克拉福根的一切都很顺利,汇合后,他们已经有十三个人了,这真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接下来的旅程。
  在“希望”广场(犹太人自己名的名字),布诺尔?缪拉一行人等了三天,才排到签证。看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克拉福根代办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为难缪拉。在简单地回答了七八个问题,填写了一写不很复杂的表格后,缪拉一家只花了十几分钟,就获得了去中国的签证。
  不得不承认,旅途是艰难的。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永远要比雪中送炭的多出许多。
  随着犹太人的聚集,物价开始飞涨,特别是针对犹太人,更增加了几倍。车票不仅涨价了,还增加了许多乘客。在意大利的客车还可以,一百二十人的车厢,才装了二百人左右,等到土耳其,缪拉一家上了火车才发现,人是那个多呀。
  很多年以后,布诺尔?缪拉回忆的时候,还言之凿凿,声称“一节车厢里至少也要有三百人”。座位上,过道里,行李架上,座位底下,两车厢对接处……到处都挤满了人,吃饭与上厕所都成了大问题。
  在路过大站,途中停车的时候,列车员不得不推着装满食品的小车,从车窗外的站台上经过。车厢里挤的满满的,就算列车员会飞,恐怕也是步履艰难。上厕所也是一样的,人们往往会在停车时,从窗户爬出去,然后再爬回来。
  如果有人生病,小病就只好忍着,偶尔也能从列车员,或者旅客手里买到高价药物。严重的患者,就只好从车窗抬出去,抬到餐车、行李车,或列车员车厢医治。
  ……
  不顾怎么说,布诺尔?缪拉一家总算在4月17日抵达了中国。布诺尔?缪拉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把它当作自己的新生之日,每年都要吃一种饭团以咨纪念,饭团是他们到中国后吃到的第一种食品。
  在兰氏城办理入境签证的时候,手续也一样简便,在核对资料无误之后,布诺尔?缪拉一家宣读了简单的誓言,
  “我宣誓:遵守中国法律,不从事危害中国的行为……如有违反,甘受惩罚。”
  事情就此结束,布诺尔?缪拉一家取得了为期三年的居住证,获准进入中国。除了要求每三年登记一下,没有其他限制。
  布诺尔?缪拉注意到在国籍和居留原因一栏中,办事员直接以大卫之星做了个标记。
  在此过程中,布诺尔?缪拉还花了两角钱,购买了一本简介,他从中文、英文、德文和西班牙文中,选择了一本德文的。
  兰氏城又名马里*%#,是从伊朗进入中国西疆省的第一个城镇。中文是规定的官方语言,无论是城市名、街道名、布告、广播,还是学校、法院,都要求使用中文,就是普通话——一种全国统一使用的规定语言。
  起初的犹太移民,都是家里有一定财产的中产阶层。要不然,也无法支付那些费用。直到晚些时候,德国觉得收刮的差不多了,才逐渐减免了费用,以使更多的犹太人离开欧洲。
  即使如此,布诺尔?缪拉一家抵达中国以后,也没有剩下多少财产了。
  出了海关,自由的感觉是很好,可接下来该做什么,布诺尔?缪拉一点数也没有,言语不通是最大的问题。
  没等布诺尔?缪拉犹豫多久,一个基本汉化的,只有容貌还保留几分犹太人特征年轻人找上门来。
  此人叫赫特克,兰氏城接待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接待站则政府牵头,中青会和犹太宗教公会共同筹办的一个临时组织,专门从事犹太人来华的接待工作。
  中国的犹太人历史很长,汉化也很严重,只有近几十年来华的太人还保持传统。这些人有来华的商人,多具备英美等国国籍,数量不多;也在反犹浪潮中,迁移到中国的俄罗斯犹太人。俄犹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也要超过八万人,他们多是具备中国国籍的,积极融入中国。
  此次《犹太人入境特殊管理法》的通过,他们也曾积极地努力。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赫特克是土生土长的犹太人,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他会英语、俄语、汉语和希伯莱语。赫特克带着缪拉一家来到不远处的接待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几条出路。
  缪拉一家可以在接待站停留三天,居住、食品和简单的医疗,都无须付费。然后,他们就得离开了。
  如果会汉语,一切就都不是问题,做什么都很方便。
  比如说,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可以去应聘教师。即使是小学教师每月也可以挣到70~85元,日工资3元钱左右,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的物价较低,一人工作养活一家人生活,也措措有余。
  但不会汉语的话,就会麻烦很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入青年资源保护队工作。可以预支三个月的薪金,免费教授汉语,并无偿进行一些职业培训等等。但报酬就低的多了,每月只有十元钱,这还是涨了后的,以前才八元钱一个月。
  当然,也不都是如此。专业人员和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都会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边工作便学习。
  在赫特克的话语里,布诺尔?缪拉打定了主意,先去汉语学习班学汉语,然后……
  在千千万万犹太人中,缪拉一家是极普通的例子。每天到达中国的犹太人数以千计,他们抛弃了所有,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以谋求生存下去。而中国以宽容的胸怀,接纳了他们。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116章[全]
  “怎么?”
  感到有人在推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妻,就顺口问道。
  妻没说话,把我揉太阳穴的手拔拉开,自己不轻不重的揉捏起来。
  我收回双手,放松下来,长舒了口气。
  过了一阵,妻才轻轻地说了句,“能不能……”她犹豫一下,才鼓足勇气,“把毅然往上提一提……”
  妻没有继续说下去。
  我用手握住妻的手,轻微用力,帮助她活动关节,人一老了,百病丛生,妻的关节不是很好。妻向来本份,不插手干预这些,令我十分欣慰。今天却说起这个,此中缘由如何,我心里明镜似的。
  想了想,我才缓声说:“毅然哪年参军来着?”
  妻知道我是真不记得了,就白了我一眼,“26年!”
  我掐着手指头,算了算,“26年的话,也快晋升成中校了……”言下之意,也不低了。
  妻气的哼了一声。
  说起来,国防军少校也不算小了。但得看从哪里说,宰相门房七品官,何况是我家。一个少校营长要是来到董府,并不会受到轻视,但那是妻管理的严,下人训练有素,骨子里还是不放在心上的——下人都不会放在心上,更别说是妻了。
  “东阁都是少将了……”
  我不由得笑了,“毅然才几岁,他也能和东阁比……”
  妻当时就急了,儿子是自己的好,她把手一下抽了回去,叉腰作茶壶状,“怎么不能比?怎么不能比了?”
  “东阁”就是霍东阁,去年都升为国防军第7装甲师师长,军衔为少将。
  我忍住笑意,这时候千万不能笑出来,要不妻非与我生气不可,“咳、咳”,我咳嗽两声,说:“风度,风度……”
  妻气的掐了我一下,才拉了张椅子坐下。
  我不动声色,“东阁精明能干,每阵必先,屡立战功,是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你算算他打了多少仗,贿选战争打到东北,有他;东北地区剿匪,有他;西北地区剿匪,有他;23年战争,有他;对苏战争,还有他。
  反观毅然,26年参军,此后就参加了一场对苏战争,所在部队又不是主力,派上前线的时候,仗都打的差不多了。
  他怎么能和东阁相比?
  再说,东阁还比毅然大十岁,多十年军龄的。”
  妻气的连掐我好几下,“怎么不能比,我说能比就能比……”似乎觉得有些说不过去,妻停顿了一下,没有说下去,又掐了我几下。
  我痛的呲牙裂嘴,“哎呀呀呀……还真掐呀!”
  晓之以理,失败,那就动之以情好了。
  我把妻的手握在手里,以防止她继续掐我。
  “我知道,你是心痛儿子受伤。毅然也是我儿子,我也心痛的。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还能管他们一辈子不成。毅然既然选择了作军人,就已经准备好面对危险了。”
  我嘴上说的好,心里也是打鼓,这死小子,一点儿都不让人省心,回来非收拾他不可。
  “此次选拔优秀军官,前往德国作军事观察员,毅然是为了入选优秀军官而高兴,不是冲着军衔才去德国的。
  毅然不愿意待在参谋部,总是下基层去带兵,你还不清楚他的心思呀,毅然就是喜欢带兵打仗。
  国防军是有规矩的,我也不能提拔毅然,他没有那个资历的。骤然提起来,不说别人服不服气,毅然压不压的住阵脚,也是个问题。
  再说,毅然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全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很不容易的。如果他想走歪门邪道,他还不会自己钻营,谁会不给他几分面子……
  我这么跟你说,要真是象你说的那样,第一个生气的就是毅然……”
  我一边哄儿着老婆,一边心中暗暗又给董毅然记下一笔。
  董毅然远在德国,正躺在法兰克福医院病床上的睡懒觉,却突然感觉到一股寒意,让他不由裹紧了被子。
  说实在的,董毅然对现在的少校军衔,还是很满意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当初非要在美国上军校,回国后又是考试,又是军训,加之路途遥远,即使他基础扎实,一切顺利,一年的时间也还是耽误过去了。
  如果不是在参谋部的两年,干的不错,后来的几个机会,也都表现出色。就以他长期在基层带兵的履历,现在能不能升少校还两说呢!
  此次选拔优秀军官,董毅然也是努力争取,蒋百里总长可不会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