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明白了,回去之后,末将就传信福余卫,令屠余自行赴京请罪,若有不谐,朵颜卫必和福余部划清界限,并依朝廷号令,联合泰宁卫,共伐之。”花当一咬牙,决定顺着谢宏的话头,让屠余彻底背上这口黑锅,杀人灭口也在所不惜。

“很好,花同知赤胆忠心,嫉恶如仇,正是同道中人。”谢宏抚掌而笑,称赞两声,他又交代道:“不过,也不用赶尽杀绝,只管把他们向北驱赶就好了,另外,也不忙着动手,不妨先把西征的风声放出去些,以免北地太过闭塞,让他们错过了这场大戏。”

“向北?”花当看了一眼沙盘,上面很清楚的标注着一条路线,沿着黑龙江向北,终点正是奴儿干都司,听说当日建州的女真人就是跑到那里去了,现在又要赶福余卫过去,这算是怎么个道道?

最新章节第805章望天的二人

第805章望天的二人

夏过秋至,秋去冬来。

正德四年,大明正飞速变迁着。在天津,在江南,几乎每天都能发现变化,新工坊,新店铺,新民居,还有新人……

据说在江南,有那外出了几个月的当地人,再回来的时候却迷了路,找不到家了,找人问路也找不到熟人,几乎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一时间也是引为笑谈。

虽然是当笑料说的,可每当人们说起的时候,心中都满是自豪。这种变化是好事,代表着家乡的繁荣,谁不巴望着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呢?

随着报纸的普及,相对闭塞的内地人,也对大明的变化有了足够的了解,于是多了很多赶赴京城就学,或者去沿海地带务工的人。

当然,更多的人依然留在了家乡,主要原因当然是华夏人故土难离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新政正在快速推进当中。

在正德看来,这个进程实在有些慢,整整一年间,也只有江南的几个大港口,有了较大的发展,南直隶等沿海地带,只不过是略收成效,远远还达不到他的预期。他一直都等着谢宏说的,一切上了轨道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呢。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样的变化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了,哪怕是最亟待美好生活到来的内地人,也不觉得三五年的等待会很久。百姓们的耐性是很好的,那是在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磨练出来的。

除了沿海地带,变化最大的还要数边镇。对边镇的军户们来说,正德四年是他们一生中消停的一年,也是最忙碌的一年。

汰弱留强后,还在军中的人都很忙,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操练,和从前混日子的时光完全不能相比。操练强度很大,不过没人叫苦,毕竟有充足的伙食供应,白面馒头不说,甚至每天还能吃顿肉,放在从前,就算是总兵府的家丁,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啊。

何况,练好了本事,是要用来保家卫国的。家园就在身后,父老乡亲,甚至京城的天子都在看着,拿着丰厚的军饷,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待遇,大伙儿哪能不卖力呢?

离开军伍的人也很忙,他们要忙着分田地,还要学习使用新农具,顺便还要修路。

每一个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力气活儿是男人的责任,不过华夏的女子也没那么娇贵,一千多年来,她们的身影在田间垄头本就常常得见,有了新农具,她们更是游刃有余。

不光是大人,孩子们也不得闲。

书院在各地都设立了分院,边镇也不例外。地方是现成的,原本地方上也有府学、县学,只是入学的难度比较高,导致学员少,但地方却是挺大的。

在分院中的教书先生水平未见得很高,多半都是上了点年纪的书生,接受观念倒不为难,可学习新知识却难有成就,于是被派遣出京,当起了教书先生。

这些分院以小学为名,秉承着书院一贯的作风,不收学费,还供应一顿午饭。其实,就算没有这些福利待遇,百姓们也会让孩子入学读书。英雄莫道出身处,现今的大明只以学识择材取士,寒门子弟也有机会登阁拜相,至不济也能学门手艺啊。

边镇处处皆繁忙,人人不得闲,可闹中还有静,百年来一直没消停过的蒙古鞑子突然偃旗息鼓了。除了最为偏远的宁夏三镇还时有警讯外,其他地方一整年都没见到半个鞑子,尤其是宣大两镇,风平浪静的让人都有些无聊了。

当然,普通人是不会为了这种事感到无聊的,所谓:无聊人自有怀抱,只有象刀疤脸这样的闲人,才会为了这种事烦闷。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唐朝的白狼关和宋朝的牙狼关,指的都是这里。明朝开国年间,太祖太宗多次由此地出关北征,故得名杀胡关,后来满清避讳‘胡’字,将其更名为杀虎口。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山间的河谷之地,就是杀胡关关口所在。单从规模来讲,杀胡关倒也堪称雄城,只是屡经战火摧残,凑近了就能看到,城墙不少地方已经露出了豁口,显得摇摇欲坠的,破败不堪。

城墙虽然很破,不过站几个人还是不要紧的,即便入了冬,西北风正烈,上面也有将士值守。

“胡大哥,江总兵和猴将军到底在干吗?这都好几天了,他们一得空闲,就在院子里面望天,天上又没有馅饼掉,他们到底在看啥呢?”风再大,也不会一直吹个不停,空隙间,城墙上传来一阵低语。

“还能看啥?看天呗!忘了前些天教官讲的了?行军打仗,要通晓天时,你小子现在也是个小旗,算是军官了,该留心的还得留心才好。”

“天时?我说胡大哥,我看近卫军那边这几天都在整理行装呢,然后江总兵他们又这样……是不是最近要有什么行动啊?是那些不知死活的鞑子又要来了,还是咱们要出动出塞?”

“鱼得水,我可警告你,这种军机大事,不能乱说的。江总兵既然没下令,你就老老实实的等着,反正不论鞑子来,还是咱们去,都少不了你上阵的机会。要是胡说八道,背个处分,你可别说俺胡彪不顾兄弟之情,丢下你不管。”

“我不就是好奇么……”鱼得水吓得一缩脖,不吱声了。

如今,军中那些穿颊游营之类的酷刑都取消了,代之的是一些诸如罚站、罚跑的处罚,背了处分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关禁闭,关完还有一个观察期,这个期间不能参加军事会议,也不能参加军事行动。

鞑子今年一直没什么动作,不过边镇的将士们却没人会掉以轻心,狗改不了吃屎,想让鞑子不抢劫,除非母猪爬上树,那些禽兽不过是被皇上打得太惨,一时还没缓过劲罢了。

从草原上反馈回来的消息表明,鞑子正在舔伤口呢,等到恢复元气后,他们还是会卷土重来的。而朝廷这边也没放松警惕,去年夏天开始,一边在边镇进行军政变革,另一边,近卫军也是大举出动,一部分去了宣府,主力则是来了大同,并且进驻了杀虎口。

在近卫军之后,陆续又发送来了几万民夫。那些民夫黑瘦黑瘦的,长得象猴子一样,与其说是民夫,还不如说是奴隶,看他们的待遇,也是奴隶的待遇,也不知朝廷从哪里弄来的。

这些人不懂汉语,不过倒是听话,干活也挺卖力。边军都得了授田,不过不少人家中劳力不足,即便有新式农具,也有些麻烦,前阵子秋收的时候,这些奴隶就发挥了不少作用,因此鱼得水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

不过,他关心的重点却不在这里,近卫军来了,领军的是皇上的心腹大将,又派来了大量民夫,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大量物资……结论是很明显的,皇上不打算让鞑子回过这口气,而是准备乘胜追击。

北征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奇怪的是,江总兵一直操练不停,可就是不下出兵的命令。眼见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要入九了,和大多数边军将士一样,鱼得水也是心急如焚。

冬日里行军难,严寒是重要因素之一,不过,有了京城送来的保暖衣服,再加上油水十足的伙食,严寒倒也不是不能克服。比严寒更要命的是大雪,这个就很麻烦了,大雪阻路,任你有多大本事也是没辙啊。

看了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一眼,胡彪扯了扯胡子,有点闹心。他确实知道内情,自聚落堡那场变故之后,他们这些人都因功升了职,他现在已经是个千户,算是比较重要的军官了,在军议上,他听江彬说过北征的战略。

但是,这是机密,他不能随意泄露给别人,而且说了也没用,只能让兄弟们失望而已。打头阵的是近卫军和总兵大人带来的那些宣府人,那边动手的同时,大同军这边会进行紧急培训,不通过培训的人,根本就没希望参加未来的战事。

“鱼得水,你刚娶了新媳妇,趁着这个冬天,好好努把力才是真的。”想了想,他决定还是说点什么,安安兄弟们的心。

“胡大哥,你说啥呢,我很努力了!”鱼得水昂着头,骄傲的说道:“你们都不知道,昨天才请医生去看过,你们猜怎么着,明年俺就要当爹了,哈哈。”

“你小子,有两下子啊,这才过了两个月……”

“嗯,小鱼箭法果然很好,一矢中的,佩服,佩服。”

值守当中,没人大声喧哗,不过众人听到这个喜讯,还是围过来,说笑了一阵,好半天才有人回过味来,向胡彪问道:“胡大哥,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明年开春就要……”

“嗯,开春就出塞,在塞外至少要呆一年,才能轮换回家,到时候,有的是仗要打,所以啊,都不用着急,好好操练,将养力气才是正经。”胡彪很肯定的答道。

“太好了!”军士们压抑不住的欢呼起来,声音被风送出老远,惊醒了院子里那两个望天的闲人。

“还没下雪呢,有啥可高兴的?”刀疤脸撇了撇嘴。

“一定会下的,而且还是大雪。”猴子依然仰着头,坚定的说道:“去年的雪下了那么大,今年也不会小了。”

“老天爷办事儿,还能有个准儿的?”刀疤脸不以为然的摇摇头。

“没准儿也不怕……”猴子咬了咬牙,神秘兮兮的凑到江彬耳边,低声说道:“告诉你啊,我来之前,特意从唐先生那里弄来了几百支九州风雷……”

“啊?”刀疤脸大吃一惊,他瞪着眼睛看着兄弟,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那玩意不是下雨的吗?也能管下雪?再说了,那东西挺金贵的,谢兄弟宝贝得很,唐先生怎么就……”

“哼,那还不简单。”猴子得意洋洋的说道:“我拜托马兄弟,从朝鲜和倭国弄了几个公主,嗯,就是波多野家的结衣小姐和朝鲜的李恩秀那几个,嘿嘿,你知道的……唐先生最好这口,我这边一送人,他岂能不答应?哈哈。”

“猴子,真有你的。好,太好了!再等两天,要是到了腊八还不下雪,咱们就用这个宝贝,哈,这次看鞑子还不死!”刀疤脸拍着猴子的肩膀,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

最新章节第806章月黑雁飞高

收费章节(12点)

第806章月黑雁飞高

盼着下雪的不单是江彬,在正德预定筑城的土默川,鞑靼部的临时大汗乌苏也日夜期盼着。

被赶出中原后,北元先是定都哈拉和林,后来为明军所攻破,将此地付之一炬,其后蒙古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彼此互相攻伐,哈拉和林几度易手,几成废墟,和蒙元一样,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在那之后,鞑靼和瓦剌也没了所谓的首都或者金帐,以鞑靼来说,小王子的主力在哪里,哪里就是金帐所在。在永乐年间,鞑靼部主要在肯特汗山、贝尔加湖一带活动,而瓦剌则是更多的在阿尔泰山一带,因为当时他们是防御一方,所以离大明越远越好。

后来明朝国势日渐摧颓,两部也是南下东进,将金帐挪到了大青山,也就是阴山一带,以便时时向大明发动侵攻。

历史上,在几十年后的嘉靖年间,鞑靼部的势力彻底稳固下来,俺答汗也同样选择了土默川作为王帐所在,并召集了无数能工巧匠,在这里建起了一座雄城,由大明赐名为归化。

在正德年间,鞑靼人虽然还没有筑城的实力,可对于这块土地的认知,却是和后世保持一致的,因此,现在的土默川可以视为是鞑靼部的金帐所在。

不过,乌苏之所以驻骅在此,却不仅仅是因为要体现大汗的威严,他只是想离兴和,准确说是要离宣府更远一点。

兴和是他的部落原本的所在,那里离大明的边墙很近,很方便,那里的水草也很茂盛,西北方就是安固里淖,又有哈流土河流过,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小王子在时,对此地也很有些觊觎之心,只是权衡利弊,不愿意跟乌苏部彻底撕破脸才没有动手。

可现如今,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地方,明军用了数万首级,在野狐岭北面筑起了一座京观乌苏没有亲眼去看,不过他很清楚那些首级从何而来,那里面颇有一些人,身份还在从前的他之上,他本部的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