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依王大人。”三个水匪互相看看,都点了点头,不用自己拼命的话,那攻城也是可以考虑的。

王鉴之在城外表现得还算淡定,可城内的何鉴却已经急得团团乱转了。王鉴之离开之后,他在南京也没闲着,这里的消息本就便利,在此任职的也多半都是墙头草的性子,所以,他的活动也颇有成效。

很多人都答应了,只要宁王大军一至,就开门欢迎,就连已经确认投靠了谢宏的林瀚,都保持了沉默,打算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了,形势是一片大好啊。

可从十一月开始到眼下这段时间,不知道从哪里,突然涌起了一股暗流,城内的风向悄然一转,众人的态度也随之而变,搞得何鉴措手不及,完全无从应对。

“孙大人,如今形势已经……”

“无妨,无妨,南京城高垒深,尤其是一支轻兵可下?何大人稍安勿躁,只管看着敌兵自退便是。”

“仲浞兄,你我先前可是……如今宁王大军已临城下,你怎地又……”

“世光贤弟,不是愚兄不信守承诺,若是宁王爷的大军真的到了城下,愚兄也不是不知时务的,可现在来的只是万余水师罢了。安庆未下,这支兵马孤军深入,又能有多大作为?你我这么多年交情了,愚兄也劝你一句,眼下还是静观待变为好。”

王鉴之会兵行险招,显然是宁王那边的态势不太美妙,尽管事先也没想到,也没什么应对的好办法,但何鉴还是努力的在城中奔走着,希望观望众能够提前下注。

跟风众也是有脑子,要面子的,坏规矩的事儿他们可不支持,那些交情泛泛的自不待言,一个个都是板起了面孔,打起了官腔;就连跟何鉴交情不错,可以把话说开的那些人,态度也是暧昧起来,或是顾而言他,或是推心置腹,可就是没人打算履行前议。

何鉴自己倒也掌握了几千兵马,甚至还控制了一处城门,单说开城的话,他也是做得到的。但是,若是没达成共识,就算他开了城,即将迎接的也只能是一场混战,就凭他手下这数千狐疑之众和城外那万余杂牌军,他还真就没什么信心能赢。

城内不单有朝廷兵马,还有不少老牌勋贵在,这些人手中尚有私兵,在军中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没有大多数士大夫的支持,何鉴可没有把握压住这些人。

何况,最让他担心的还是那股莫名而来的,未知的暗流。他只是感觉到了其存在,却没办法证实,他的死党都完全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消息,比较亲近的那些旧识说起这事,也都语焉不详。这情况让他寝食难安。

“仲浞兄,你我相交一场,你多少给小弟交个底,城中的风向突变,到底由何而来?”张粲和自己的交情相当深厚,连这人都不肯响应,何鉴也是死了劝说的心思,直截了当的问起了原因。

“唉,空穴来风,岂能无因,世光,你这仇怕是难报了。”

见何鉴意态坚决,张粲也觉难以推拒,无奈之下,他只能长叹一声,道:“其实,究竟如何,愚兄也不知究里,不过从衙门中的官吏,到身边的幕僚,如今都是众口一词,只说宁王必败,圣驾无忧,所以……”他又摇了摇头。

他话没说尽,何鉴却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只蹿上来,一直到了天灵盖,让他浑身冰冷,差点就打起了寒颤。张粲,以及其他官员在顾虑什么,他完全清楚了,若非有一股庞大的实力推动,怎么会搞出这么大的声势?

眼下的情况他其实很熟悉的,就在正德元年的秋冬之际,他也曾经策划,并且参与过一次差不多的行动,那次行动看似成功的把谢宏逼出了京城,最后成了所有悲剧的开端。而现在,这股力量却转向了,矛头对准了他和宁王。

江南世家倒戈了,尽管那些世家都不大,每一家的影响力也有限,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足可左右江南的形势。

在南京的都是老官僚,他们当然不会轻视这股浪潮,如果江南世家都铁了心的要力挺谢宏,就算他们拱手让出南京,宁王也未必就能站稳脚。无论划江而治,还是北上进取,江南沿海的财力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们都嗅出了味道,在局势彻底确定下来之前,他们是不打算再有什么动作了,看不清形势就观望,这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墙头草啊。

“可是,他们怎么就……”表面的原因已经明了,可深层次的却让何鉴百思而不得其解,那些人对谢宏怎么就这么死心塌地了?皇帝明明就是以寡敌众的和小王子对上了啊?

“世光,大势难违,你还是……唉。”张粲本来还想劝何鉴收手,就算保全不了官位前程,至少还能得个善终,就如同他自己这样。可是,想到绍兴何家的遭遇,他这话也是说不出口了,转念想想,要是自己也如何鉴一般,做法八成也不会有什么差异呢。

“咚!咚!咚!”心念百转间,何鉴忽闻城外传来了一阵战鼓声,他一咬牙一跺脚,转身奔着西门去了。那里的守将是他的亲信,而王鉴之攻城,他顺势开城将对方放入,哪怕进行巷战也要一拼,正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招,本来只是做备用的。

但现在也没办法了,他已经明白王鉴之为什么这么急了,现在,他们的对手不是远在边塞的皇帝和谢宏,而是甘为对方爪牙,近在咫尺的江南世家。要是事情再拖下去,一旦北方有了皇帝全身而退的消息,那自己这边也就倾覆在即了。

“全军登陆,从西门攻进城去!”何鉴下了决心,西城城头令旗晃动,王鉴之心中明了,当即下令。

“王大人,您快看,东面那是什么?”太湖霸王等人正指挥船只靠岸的当口,却突见大江之东,江天交际处,突然有一大片黑烟滚滚而来。这情景怎么看,怎么古怪,联想起各种鬼神传说,众人都是惊骇,不由自主的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黑烟下面好像是船?”王鉴之心志坚韧,又是报读诗书的,倒是不怎么畏惧鬼神,并没有象其他人那般动容,反而仔细观察了起来,不多时便得出了一个不太确定的结论。

“王大人眼力真好,确实是船,冒黑烟的船,莫不是着火了吗?倒是吓了老子一跳。”太湖霸王抚了抚胸口,他刚才也被吓得不轻。

“前面十艘都是冒黑烟的,后面好像还有不少……”凌十一也手搭凉棚的眺望起来,“奇怪了,这船着了火咋还能跑得这么快呢?刚才还在十几里外,这会儿眼瞅着就到了近前啊?”

闵廿四突然惊呼道:“不对劲,后面好多船,那冒黑烟的船也好大,他们来者不善啊!大人,是迎战还是上岸?”

“还上个屁岸!”太湖霸王斥骂道:“一万多人上岸,怎么还不得一两个时辰,以点子这速度,怕不是一时三刻就到了眼前,到时候等着挨揍吗?跟他们拼了,船大有啥了不起的?咱们顺流而下,又占了上风,还能输了不成?”

最新章节第724章江南世家的力量

第724章江南世家的力量

“呜!”汽笛长鸣,蒸汽轮船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友手打

汽笛声既是对敌人的警告,也是通告友军,战斗即将打响,让他们做好准备的信号。后面的船只应声减速,与前面的十艘大船拉开了距离,船上的人也是议论纷纷。

“没想到,王鉴之竟然有这样的胆略,轻兵突进,直取腹心,要是咱们来的再晚一些,说不定就让他们得逞了呢。”

“得逞也不要紧,最多也就是得到一座孤城罢了,江西诸府频传捷报,各地官员都是明义之辈,如今宁王进退两难,眼见就是败亡在即了。”

“也不好说,好歹还有近十万兵马在,若是真让他们取下了南京城,形势却也难以预料呢。”

“十万乌合之众又算得什么?有侯爷造下的炮舰在,最后也只有灰飞烟灭的份儿,当初旅顺一战,联军统带的兵马也不下数万,结果怎么样?哈哈。”

对江南士人来说,旅顺海战本来是心中永远的痛,可时过境迁,虽然只隔了几个月,但那也是很遥远的事儿了,现在大伙儿可都是真正为皇上效力的人了,谁还记得住那些老黄历呢?

“可那是海战,现在却是在大江上,与海面的宽阔不同,炮舰船身过大,未免有周转不灵之虞。何况宁王麾下的水军多为江南水盗,对江河水战也更熟悉,会不会……”

开始说的还是江南局势,但话题很快就偏移到了眼前的战局。

“宁兄顾虑得是,虽然有王大人的军令在先,可我等却也应该做好准备,万一战况不利,则速速上前应援才是。”

“应援?王大人又何须什么援助了,李老弟,我看你是想去抢战功,得贡献度才是吧?哈哈。”李员外的心思被人点破,惹来了一阵哄笑声。众人倒也没什么恶意,只是对眼下的局势很满意,对未来的局势很期待,借此略略发泄罢了。

“嗨,这有何好笑,难道你们就不想?”李员外有些羞恼,反唇相讥道。

“想,当然想,可倒也不急在一时,大头还在后面呢。这里不过是一个王鉴之,后续的大军中,还有宁王和十万大军呢,擒杀宁王的贡献度是五百,陆全卿是三百……”有人扳着手指算了起来。

“要说也奇怪,王明仲和陆全卿的名声相去仿佛,前者多在江南往来,于宁王事,江南前事都是出力颇多,怎地侯爷却更看重后者一些呢?两人身上的悬赏居然差了一半这么多。”众人都是听得入神,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侯爷返京的时候,曾遇上一股响马,这一干人本是被陆完策动,欲去掠抢天津的!要不是侯爷神机妙算,预先有所布置,只怕京畿也是要乱上一阵子的,你们想想,这人的罪过又岂能小了?”

“原来如此,这样更好,凭空多出了一百贡献度,只等着看看花落谁家了。”

大战降临,还能保持镇定,一般只有精锐老兵或者宿将才能做得到。在轮船后面跟着的,是江南各家的船队,离精锐差得很远,这些人能谈笑自若,凭的只是必胜的信心罢了。单是信心,还不能让他们的士气如此高昂,最激励人的,还是那妙不可言的贡献度制度。

众人并不知道后世网游的公会制度,也不知道后世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制度,可出自谢宏之手,并经过王守仁改良的新制度,却让他们在一场平叛行动中,看到了无限的机遇。

其实这跟网游打怪升级是一个道理的,整个计划被分解成了无数个部分,每个目标,每个任务都被标注了相应的奖励。只要完成任务,就有经验值拿,只要打倒boss,就会掉包,贡献度获取模式,实实在在的激励了所有人。

受了这样的激励,江南世家的潜势力一下就爆发了起来,他们没办法直接调动知府以及知府以上的官员,可却可以调动其他人来影响对方。

在这个时代,潜势力这种东西很恐怖,因为华夏人的关系本身就很复杂,亲族宾朋,同窗师友,故旧同僚,都算是很亲密的关系。

参加宁波会议,并且追随谢宏的就有数千世家,这些人能直接发动的就有倍数与此的人力了,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在江南,直接对口,可总也有几成是刚好对应的。

然后,这些直接发动起来的还会影响其他人,被他们影响到的人往往也会加入进来。于是,针对宁王,江南人拉开了一张细密的大网,直接将其笼罩在了其中,让他无从挣扎。

对于张文锦那种心存疑虑的,幕僚、属吏的进言往往会有不小的作用,就跟后世的秘书能影响领导一样,只要道理说透,方式得宜,领导们是很乐于接受意见的。

对于心存观望的就更简单,这些人胆子都比较小,只要在他们耳边吹足了风,他们自然会心存畏惧,裹足不前。

那些铁了心的也好办,属吏之流影响不了这种人,却可以给他们使小动作,下绊子什么的。这招士大夫们也曾经对谢宏用过,这一次,就轮到他们自己享受了,目前,何鉴就感触颇深。

他已经存了豁出去的心思,上了城头,没等王鉴之登陆,他就下令开门,可命令传下去老半天,城门却迟迟不见开启。

倒不是他那几个心腹存了其他心思,想要见风使舵,只是下面的低级军官一个个都是互相推诿不休,有的说绞盘锈住了,有的推说身上乏力,最后,连门锁坏了之类的不着调的理由都出来了。

何鉴气得杀人的心思都有了,可却只能徒呼奈何。用军法杀人倒是容易,可现在是非常之时,他要是真的下令杀人,恐怕手下这点兵卒也要一哄而散了,最终他也只能好言安抚,心中的憋屈就不用提了。

等到他好容易理清了开门事宜,江南人的船队就到了,然后两边就摆出了一幅要开打的架势。何鉴这边开不开门,突然变得无关紧要起来,眼望大江东去,他心里忧急相煎,比当年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