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的禁军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保障好京城到居庸关的通畅,一旦有变,立刻封闭关门,严防死守,切不可令半个鞑虏潜越边关。”

“侯爷”韩辅猛的抬起头,一脸不能置信的神色,这项职责不比上阵杀敌轻巧,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重要性尤有过之,这是把后路交在了自己手上啊

“蒙侯爷信任,委以重托,末将敢不效死侯爷放心,关在人在,关破人亡,绝无差错”

“很好,江大哥,韩总兵,你们尽快交接,交接完毕之后,我们立即启程,西行勤王。”仔细想了想,觉得应该没什么遗漏之处,谢宏更不迟疑,霍然起身道。

“喏”二将应命而去。

“谢兄弟,有些东西,你应该来看一下。”眼见谢宏启程在即,唐伯虎突然开口道。

“是什么?”

“皇上下旨之后,一直在豹房里呆了几天没出来,圣驾离京后,我问了祖将军他们,他们说,皇上一直在推演兵棋,走的时候也没有收拾好,所以……”

祖大焕的意思是说,从中可能会看出正德的战略构想,但唐伯虎不懂军事,更不懂兵棋,所以,只能暂时将豹房封存,直到谢宏回来了,他才记起这茬。

“伯虎兄,这消息来的正好,我正愁这事儿呢,走,我们快走。”宣镇不算大,可也不算小,鞑虏的动向不明,正德的战略构想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想追也没有目标,谢宏闻言自是大喜。

主人离开后,偌大的西苑显得空荡荡的,仿佛在提醒着什么一样,谢宏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很快到了豹房。

豹房的布置跟军事学院的大厅差不多,沙盘遍地,地图也挂得到处都是,唯一的不同就是角落里的那张台球案,可从上面的灰尘看来,这东西也有阵子没人碰了。

当中是一个大沙盘,那是大明整体的构局,几个小一些的放在一边,从标注看来,有宣府的,京畿的,还有大同的,上面都散落着不少旗子和棋子,尤以那个大沙盘上面最多。

祖大焕从旁解释道:“皇上考虑的很周全,只是未免太多虑了些,按说,战场应该不会延绵到大同才对,宣镇乃是京畿门户,破了宣府,就可以长驱直入,以末将之间,战斗很可能会在沙岭或者土木堡故地打响。”

谢宏却没理会祖大焕的解释,他的视线很快集中在了大同镇的某个地方,那里的旗子并没有被放倒,而是从宣府境内一路绵延了过去,看起来,像是正德认定了的最终方案。

除了小旗,那里还有两个棋子,一红一黑,一个代表着鞑虏小王子,一个代表着近卫军和正德本人。很有可能,那里就是正德认定的决战之地,那是个不起眼的地方,那里的名字叫应州。

很显然,正德推演了很多种可能性,可最终他认定了决战之地在应州,谢宏苦笑,这算是明明白白的犯糊涂吗?

鞑虏击破宣府却不攻居庸关,里面八成是有阴谋的,而战事若是往大同镇绵延过去,那阴谋的程度和涉及面也更深更大了,否则鞑虏干嘛要向西退却呢?难不成他们要逐一把大明九边扫平过去?开玩笑,他们又不是吃饱了撑着了。

想到这里,谢宏突然心中一动,转头向唐伯虎问道:“伯虎兄,从辽东送来的那些大炮,皇上可有带上同行?”

“没有。”唐伯虎摇摇头,解释道:“除了日前军器司完工的那些新装备之外,皇上什么都没带,那些大车都被他用来装粮食和辎重了。”

果然,谢宏苦笑,二弟果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懒得跟那些大臣纠缠,所以干脆多备下了些粮食,当做是后手,反是把野战用处不大的大炮当做累赘丢下了。

“也罢,我还是尽快出发,赶上去吧。”他无力的摇了摇头,军器那些东西其实也够用了,反正只要二弟知道有阴谋,他总是会有办法的提防,因为他是明武宗,前世的历史上,他就是在一片明枪暗箭中独自前行的。

举目西望,天空蔚蓝,谢宏在心中默念,天若晴朗,你便安好,在我赶到你身边之前,一定不要出意外啊。

……

冠军侯匆匆而来,急急而走,一共在京城停留了不到两个时辰,很多百姓甚至是直到谢宏离城而去的时候,才听到了消息,急忙赶了过来送行。

谢宏麾下是清一色的骑兵,看起来更加威武些,可不知怎地,百姓们却不似给正德送行那天那样欢欣雀跃,心中反而涌起了浓浓的担忧之情。

也许是因为今天从紫禁城中传来的琴曲不复日前那般激昂,反而充满着悲戚和不舍吧。又或者是皇上就是那种天生让人没法替他担心的人,只要看到皇上满不在乎的神情,大家就不会为胜利而挂怀,因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谢兄弟,是公主殿下和杨小姐为咱们送行来了。”刀疤脸提醒道。

“嗯,知道了,尽快赶路吧,千万莫要误了时辰。”谢宏头也不回的应了一声,纵马前行。

第一卷第678章明知山有虎

小鱼知道同学们等急了,可小鱼真心没故意拖剧情,为了表示诚意,今天再加更一天,1/4,开始吧~

“这该死的雨,明明就快到冬天了,怎么会突然下雨?”京城虽然很晴朗,可宣府却是阴云密布,过了榆林堡之后,又开始下起雨来。

雨势倒不是很大,可深秋的雨,带来的却是一片冰寒,顺便还泥泞了路面,使得行军变得更加艰难了。

士兵们当然很辛苦,某个求战心切的统帅也有些郁闷,要是他知道正在后面追赶自己的某人,发出了那样的祈福,他一定会很欣慰的,自己就是想好好的打一仗,怎么就这么多人跟自己作对呢?

“陛下,这样也好,下雨让咱们行军不便,可同时,鞑虏游骑骚扰的力度也降低了。要是被他们持续骚扰下去,等到了土木堡或者宣府进行决战的时候,将士们的精气神恐怕就会差很多了。”随军参赞的温和却有不同的见解,他出言宽慰道。

宣府边军主力溃灭,残兵只能紧守各处要隘,于是导致了宣府境内鞑虏游骑出没不绝的状况。这些游骑多则百多人,少则十余人,在宣府境内大肆劫掠,即便遇到大队人马也不肯轻易退走,而是远远窥探,时不时的还会趁夜骚扰。

这情况令温和很是头疼,追吧,敌人见机极快,短距离内肯定追不上,追的太深入的话,敌情不明,谁知道鞑虏有没有埋伏?任他们骚扰也不行,正是个进退两难的局面。所以说,这场雨来得很及时,至少将鞑虏的游骑都驱赶开了。

同时也暴露了近卫军的一个弱点,那就是斥候力量薄弱,这也是没办法的。骑兵本来就难训练。近卫军成军不过三年,又怎么可能打造一支精骑出来?

对鞑虏的游骑骚扰战术,正德早就有心理准备了,这是蒙古鞑子的特色战术之一,对于硬啃不下的堡垒和大军。他们就分散出击,以游骑扫荡敌境,破坏对方的生产力,掠夺对方的人口,**对方的大军团,已达到骚扰的目的。

这招曾在欧洲屡屡建功,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的作战方式,还是类似春秋时代的贵族战法,就是双方约定时间、地点,然后进行会战。结果被蒙古人不讲规矩的战法搞得焦头烂额,损失惨重。

这些东西是谢宏告诉正德的,所以他特意带上了三千营,为的就是屏蔽鞑虏游骑的骚扰。不过。三千营的兵马虽然尚算精锐,可却没打过什么仗,要是跟鞑虏对冲砍杀,也许可以不落在下风,但是搞这种斥候战,他们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温将军,你还是坚持认为决战地点会在宣府或是土木堡?”不过,既然是预计中的麻烦。却也不会给正德造成困扰,他反而饶有兴致的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回陛下。鞑虏此次来势汹汹,形势也是一片大好。或者就地劫掠,或者东行攻关,都是上上之策。若是退向大同,要是搞不好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同边军和近卫军两面夹击,末将实在想不出,鞑虏到底为何会行此不智之举。”

在军事学院呆久了,温和也很清楚正德的脾气,在学术领域内,这位少年天子很少会发脾气,总是会很耐心的进行探讨,所以,他语气恭敬,可态度却是坚决。

“何况鞑虏如今既然游骑四出,甚至已经快到了居庸关下,很显然是刺探道路,为大军开道的意思,只是他们没想到,陛下出兵会如此如此之快罢了。等到游骑传信回去,以鞑靼小王子的脾性,想必就会整军前来了。”

大明皇帝在此,对于那个素有大志的小王子来说,已经构成了绝佳的诱惑了,温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其他理由,会让小王子放弃宣府的大好局面而不顾,冒险向西退却。

会发生那种情况的唯一理由,恐怕就是对方被皇上的王霸之气吓跑了,可就算是那样,他也应该往北跑啊?何况,温和左右四顾,无论如何也没看出来,自家这五万多人马,凭什么能吓跑小王子。

“当然有理由了,小王子不笨,既然他知道朕来了,他就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只要能打败朕,大明就会陷入混乱,然后他就可以进取中原了,温将军,你说,伯颜猛可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呢?”

“……”知道这样您还亲征?皇上您还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哇,你知道有多少人为你夙夜忧心么?温和无言以对。

“所以啊,在土木堡决战,他肯定会觉得离居庸关太近了,怕朕浅战不利之后,立刻退往居庸关,又或者京师有后援开到,指使他功亏一篑。宣府也是同样的道理,朕要是进了城,他就只能束手无策,同时,在宣府城下决战,他又怕被两面夹击,毕竟宣府将士都是忠勇之士啊。”

“陛下的意思是,小王子要诱敌深入?”话一出口,温和也是大觉荒谬,皇上的话倒也不是没道理,可是,往大同退却来诱敌深入,这事儿太离谱了点吧?难不成大同就不是大明的边镇,那里的将士就不……

想到这里,他心中突然一寒,想到张俊的那场有些诡异的败仗,一个令他惊悸的念头在脑海中若隐若现,让他悚然而惊。

“皇上,莫非……”

“里面肯定是有些说道的,大哥说过,不管事情有多不合理,可只要将更加不合理的那些可能性排除掉,剩下来的那个就是真相。”正德很少会一本正经的分析问题,可温和却一点都不以为意,在军事学院做推演的的时候,皇帝经常都是这副神情,他见得多了。

“朕推演了很多次,就以现在的这种情况最合理,否则无法解释。大哥屡次叮嘱之下,张俊为什么还会贸然出击,而且又是在那么一个地方交战。呵呵,张俊很可能也是认为,前后夹击就可以稳操胜券了吧?”

“大同有人勾结鞑虏!”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温和哪里还不明白。宣府兵败的战场在顺圣川之畔,那条河,正是分割宣府和山西的分界线!

“那陛下,既然如此,您为何还要执意进兵。甚至还制定了深入大同的作战计划?那里有阴谋啊!”得出了结论,而且还是被皇上引导着得出来的,温和也是极其费解。就算还没有实据,不能确定大同的异动,可总也不能眼睁睁的往陷阱里跳吧?

“所有情况朕都推演过了,不管谁参与了,到底有什么阴谋,可那个小王子要是想抓住朕的话,还是得真刀真枪打一仗的。”

正德傲然道:“朕是大明天子,大同镇就算有再多的阴谋家。他们也没办法煽动大明的将士倒戈,既然如此,又何惧之有?就让鞑子们放马过来,酣畅淋漓的战一场吧。哈哈。”

从出京开始,正德就一直没有骑马,而是跟近卫军将士走在一起,因此,温和等将官也都是步行,马匹要么是战马,要么充当了拉辎重的驮马。

温和本是跟在正德身边的,可却被这番霸气外泄的言辞给震住了。好半响都没回过神来。和当初的王守仁、唐伯虎一样,温和从来没想到过。会有某位皇帝说出这种话来,万乘之尊。不是应该有危险就回避吗?

怎么会有这种天子?知道有阴谋都不退避,反是迎难而上,难道他感觉不到恐惧吗?不过,若是抛去天子那层关系,单纯把对方当做一位统帅来看,这倒是个魅力十足的统帅呢。

打仗靠的是什么?如果能保证神志清醒,必胜的信心当然是最重要的,这是士气的来源,也是军心的保障。

良久,温和才回过神来,这时他已经落后了许多,根本没法在一片火红色的身影中,找到那个目标了。不过,他知道自己没必要追上去了,因为他参谋的职责已经尽过,现在应该做好另一项职责了。

“有余力的人,去帮帮辎重队,让船队也加速,趁着雨还没停,敌人的游骑过不来,加速前进,早日到达宣府城。”

“喔!”细雨蒙蒙,遮不住蜿蜒而行的大军,冰冷的风,吹不散将士们高昂的士气,洋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指明了将士们前进的道路。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