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这想必就是京城中正在风传的新吏治了吧,杨慎左右环顾,觉得京城的传言一点都没失真,甚至说的还不够完全,如果没有做作的成分,这新吏治的确堪称善政啊。!。

第一卷第601章无限商机在新城

杨慎自己都没发觉,当他到了天津之后,随着一路上的见朗给他带来的惊异,不知不觉中,他的心态和来天津的初衷都已经有所变化了。

和后世历史上,在十几年后,跟老爹杨廷和一起卷入嘉靖初年那场政争的翰林侍读不同;也和政争失败后,被放逐边疆,终身不复启用的那个罪臣不同。如今的杨慎,还只是个有着神童之名的少年罢了。

少年人往往不会有太深的城府,也不会有成年人那种对世情的洞彻,何况,与普通的世家不同,杨廷和多年为官在外,妻却一直在老家,直到儿名日显,他的权位也日益稳固,这将家眷接到了京城

少了老爹的言传身教,尽管读了很多经典史籍,但杨慎对儒家学说的理解还流于表面,对治国平天下还抱有相当纯粹的幻想,算是个理想主义者。

在后世,这种人一般会被称为愣头青,或者愤怒青年,因为他们总是容不下社会上的那些肮脏,总是在幻想国富民强,也常常会憧憬大同天下。当韶华不在,又或经过了世情的磨练,这份愤怒会被付之一笑,进而丢弃风中。

可现在仍然是正德三年,而且还是新年第一天,所以,杨慎还是那个单纯的,而非一个皮厚心黑的合格政客,天津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新奇和惊讶的同时,也有了浓浓的期待感。

那个负责接待知事已经走开,另外几个在门前走动,职责相同的人也都在忙碌,杨慎也不欲贸然打扰对方,尤其是在他的身份似乎被人看破的情况下。

不过,想要探知究里,倒也不是无法可想,去柜台办事需要排队,可若是只想旁听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不少没拿定主意甚至完全没有头绪的人纷纷围拢在柜台旁边,聚精会神的听着那些吏员和商人们的对答。

杨慎选择的目标是个熟人,那个在城门外神气活现的那个胖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会儿他也发现胖正在一处柜台前说得口沫横飞,这情景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走到胖身后,并不出声惊扰,只是凝神静听。

“…···大人,俺老包可是义民,您可不能糊弄俺俺活了五十多岁,咋就从来没听说还有这种吃食啊?这罐头,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凑到跟前一听,好奇之余,杨慎也有些好笑,原来这胖不是在卖弄见识,而是也遇到不知道的东西了,而且听过解释后似乎还没弄懂,正在那里发牢『骚』呢。

“罐头,就是把果蔬煮好调味之后装在玻璃瓶里面密封······呃,玻璃也就是跟琉璃差不多····…”胖的嗓门不小,因为受惊过度,比手划脚的样也有些夸张,不过那个吏员的态度依然很好,耐心的给胖解释道。

“这个俺明白,可是····…用琉璃装吃食,这到底是图一啥啊?那琉璃多贵啊!”胖急不可耐的打断了对方的说明。

琉璃跟玻璃其实不是一回事儿,不过因为明朝没有造玻璃的技术,所以很多人都是混着说的一听到要用琉璃瓶装吃的,胖立刻就晕头转向了,这不是用金盒装稻草吗?这样还能赚钱?太扯淡了!

胖用狐疑的眼神打量这面前的这个吏员,很怀疑这人是不是混进侯爷麾下的坏蛋,否则咋能拿这么不靠谱的事儿糊弄自个啊?侯爷可是天大的善人来着。

“这样处理过的食品,保质期会变得很长主要是给海军和海商们供应的······”那吏员的脾气真是好到了一定的地步,被打断了话头,又面对胖这样的质疑,他依然不急不缓的解释着。

“至于成本也不需要担心,旅顺的玻璃厂很快会搬迁到天津来,到时候就会有充足的玻璃瓶供应,而且还足够便宜,若是开设罐头厂,只需要招募并培训工人,然后找好原材料供应就行了。”

“真的?有多便宜,利润能有几成?还有······煮菜煮果俺倒是会,可你说的那个密封又是怎么一回事?”胖原本是个眯眯眼,可这会儿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凭空倒是大了两圈,那张脸倒像是一颗长了虫眼的大橙,里外都很圆润。

“这里只是确定意向,具体的,你得去专利局谈,相关的技术都在专利局手里面,想要学习并且设厂的话,只能去那里学。”

“那,还能再改的吗?”胖有些踌躇。

“可以,若是具体了解后,觉得不合适,或者轻工局考察资质的时候没通过,那就可以回来重新确定意向。”

“那,除了刚说的那些,还有啥别的项●不?”老包想了想,又是意犹未尽的问道。

“诶,我说包老哥,你在这儿都问了半天了,怎么还没完没了啊?我瞅着这个罐头厂的项目就挺好,你赶紧让让,我好登记了去专利局。”他不依不饶的,后面的人不乐意了,有那么两个对罐头很感兴趣的人也是不满的嚷嚷起来。

“那你们先登记好了,我等等再问。”胖的嗓门大,只是因为他爱咋呼,其实他的脾气还是挺不错的,见有人不满,他当即便让到了一边,嘴里犹自嘟囔道:“俺老包也没耽误事儿,要不是俺问的这么详细,你们哪能听得这么清楚?”

“是了,是了,多亏了老哥你,在城外是,在这里也是。”

登记就是填表格,需要写的东西也不复杂,无非是姓名籍贯以及过往经历之类的东西,商人一般也会懂几个字,这种水平的还是能应付得了的。

就算有不识字的也不要紧,办事的文吏会帮忙填写。对罐头有兴趣这两个商人都是识字的,所以一边接过表格填写之余,一边还有空打趣胖。

“那是。”胖得意洋洋的笑笑,趁着这个空挡,又凑上去问道:“对了,这位大人,你刚不是说除了罐头还有其他项目吗?也是咱们侯爷亲自设计的那种。”

“这个啊,其实『奶』制品项目,应该到专利局那边详细咨询的,不过,既然大家都有兴趣,那我就详细说说好了。”那文吏这么一说,杨慎发现,原来后面的人都围上来了。

大伙儿都发现了,与其一个个的上前重复询问,还不如一次『性』的听完了,决定好了再来报名。反正赚钱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与其仓促决定,还不如好好研究一番再做决定。

“『奶』制品项目的主要产品是『奶』粉和『奶』油······”

“那是什么?”难怪负责食品加工业的这个吏员说,这项目要去专利局好详细解释,他刚一开口,商人们就异口同声的问道。

“这个啊······”那吏员有些犯难,想了想,从桌下面拿出一个碟,上面有些『乳』白『色』的粉末,他指着碟解释道:“这就是『奶』粉,把鲜『奶』除去水分后,制成这样的粉末,食用的时候只要用滚水一冲,就是『奶』了。”

“哇!”人群中传出一阵惊叹声,中原畜牧业并不发达,牛『奶』又不易保存,所以这东西属于很高档的食品,别说底层的佃农了,就算是在场的这些有些身家的商人,也很少喝这玩意,但大家都知道,『奶』是好东西。

可有了这『奶』粉,那自然就不一样了,来这里的人都是消息灵通的,知道侯爷现在就在辽东,跟中原不一样,辽东的牲畜可多得很,牛『奶』羊『奶』之类的应该也不会太贵。

如果在那里将鲜『奶』制成『奶』粉,成本想必也不会太高,这玩意又不占地方,那岂不是就可以往全天下行销了?和开罐头厂一样,都是前景大好的行当啊!商人们很快发现了商机,望着吏员手中的碟,他们的眼神也更加热切了。

“那『奶』油又是啥?”胖在京城有过多次经历,很快就回过了神,『奶』油这名称他没听过,可既然会和『奶』粉一起被提出来,那肯定也是相当了得的东西。

“『奶』油我这里就没有样品了,只能去专利局了解······那东西和鞑吃的交和有点象,不过,因为是侯爷传下的技术,所以比他们那个强的多,没有腥味,而且还很香甜,就是不太容易保存,夏天不能生产。”

吏员一摊手,表示自己爱莫能助,想了想,他又拍了下脑门·补充道:“对了,还有一点忘记说了,若是想开办『奶』制品厂,必须得去辽东……”

“辽东?那也太远了吧?”刚还眼睛锃亮的商人们一阵哀叹,就算是商人,也对边镇没有太多想法,总感觉一去就回不来了似的。

“从陆路走确实比较远,可从海路走,一点都不远,就算是商船,从天津到海州也只需要两三天,而且还能带着货物,这有什么可远的?”吏员笑了笑,“再说了,天津这里又没有牧场,不去辽东哪有鲜『奶』供应啊?”

“说的也是呢······”不少人的神情都有些变化,语气也松动了,这样一说,这距离还真就不怎么远。

“成,去辽东就去辽东,咱们侯爷不是也在辽东呢?有啥去不得的?这位大人,劳烦你拿表来给俺填。”一拍桌,胖再次抢了个头筹,他圆圆的胖脸上,满是坚毅之『色』。纟

第一卷第602章掩面而走

“少爷,那胖子往城西走了,咱们还继续跟着吗?”

直到出了招商大厅,得了管家的体现,杨慎才发现,原来自己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竟然不知不觉跟着胖子等人走出来了。

“反正都跟出来了,干脆跟到底吧。”杨慎摇了摇头,不由哑然失笑。

其实,食品加工区只是招商大厅中的普通一角,相对于这种相对新奇的行业,诸如纺织、加工、组装等行当才是大热门。后面这些都是相对传统,比较容易理解,或者已经见到实例的,商人们自然更乐于参

不过,就是这么个人气一般的食品加工区,火热程度已经让杨慎惊叹不已了,那些他未曾关注到的热门行业,人气会有多高也是不言而

所以,既然已经出来了,杨慎也没有回转大厅继续观察的心思,反倒是打算抓个典型,从头跟到尾,也可以对天津的状况有个全面了解,杨才子虽然不懂统计学,可还是无师自通了典型跟踪的调研方法。

进城的时候,杨慎也没怎么多留意,等跟着胖子一走才发现,原来城里面已经大变样了。

各个衙门都步了总兵府的后尘,看方向,他们正前往的专利局,就是原来的清军厅。

总兵府和清军厅既然已经这样了,其他的诸如兵备道、户部分司这些,想必也都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机构。

民居倒是没有多大变动,不过朝着街道的一面大多都改造成了门房,门口也挂出了招牌,或是客栈,或是酒肆,甚至有些地方面面是一个门脸,却挂着好几块招牌,除了本店之外,剩下的大多都是仓库、民居出租的告示。

天津这里本来就以军户和商户居多本就是机灵人儿,去年下半年以来对新衙门的动态也看得分明,都嗅到了新政之中的商机,所以他们也都用自己的方式把握着机会。

如今的天津城,虽然表面上变化不是很大,可实际上,这里正在向着一个未知的方向高速发展着。至少对杨慎来说是这样的,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管家的阅历,都不足以让他预测出天津的未来到底是怎么一个景象。

不过,即便做不出预测,可眼前的情况他却看得分明,从商人们热切的目光中,百姓们到达目的地,心愿得偿的欣喜中,还有那些新官吏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姿态中,杨慎看到了民心所向也看到了新政带给大明的希望。

他很『迷』『惑』,对于谢宏的新政和种种举措,士林中满是恶评就连他一向宽和的父亲杨廷和,和最为睿智的大明首辅李东阳,对之都满怀着警惕之心。

长辈们都是如此,他到了京城之后,也受了不少影响,这次来天津,他本也是报着勇入虎『穴』,智破敌谋的心情来的。

可到了天津后,眼前所见,耳中所闻都告诉他这里没有阴谋。

有的只是一群让他陌生的官吏,这些人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大明传统官僚的高高在上;

一群他从没见过的商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一般商人的卑躬屈膝

还有成千上万的贫民,这些人告诉他,士林中一直赞颂的弘治中兴是谎言!

现在离消息刚刚放出去不到一个月现在能赶到这里的贫民恐怕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而这么庞大的贫民数量,却仅仅是河北、山东两个省的,若是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天下,那这样的赤贫之家会有多少?

中兴之世?盛世?

数千年以来,关于什么样的世道可称之为盛世,说法很多,标准也不一。总体来说,一般盛世会出现在开国年间,由『乱』及治之时,往往会吏治清明,民间财富也充裕,社会风气会很不错。

不过,若是脸皮足够厚的话,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