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9-步步高-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说是。人家又说,有了这层关系,也许就是你的后台。古长书笑而不答,但他心里还是看重这层关系的。可真正等到自己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也不象别人想像的那样,贺建军根本就没把他当作赵琴的同学看,不仅一点面子都没给,还象训斥普通下属一样把他训斥了一顿。这让古长书的自尊心大受损害。古长书是个把面子视为生命的人,你可以在心里无限恨他,但不能把话讲出来。    
    更让古长书想不通的,是贺建军对他这几年的工作成绩视而不见。古长书当团委书记四年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修建了十座希望小学,弄回了一笔笔希望工程捐款,把全县小学生入学率提高了五个百分点,每年都会开展一些有影响的团组织活动。有几个濒临瘫痪的团支部重新恢复生机,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那些希望小学的修建和希望工程捐款,虽说不要古长书自己出一分钱,可那都是古长书一级一级跑来的。跑钱是贫困地区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大家都穷,自家又没有印钞厂,就只有伸手向上级要钱。他们成了组织任命的公家乞丐。要钱也有技巧,有人能要来,有人就要不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能把钱要来就算本事。要到钱了他不会装进自家腰包,而是跟教育局协商,看用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希望工程款放在哪个学校,救助了哪些辍学的学生,他都有一本帐目。哪些通过救助的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在什么地方获了奖,比赛得了个第一第二,等等,他也有一本帐。他还经常关心他们,看望他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省委书记和省教育厅副厅长来县里检查希望工程工作时,就当着县委领导的面夸奖过古长书,说他是个能干事的人,人精明,工作思路清晰,脑子灵活,能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现在,他只不过是挪用了几万元钱装修办公室。当初他也想过,这事县委知道了也不要紧,顶多是说两句算了。再说还有贺建军在那里支撑着。他一直认为他们关系不薄,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而事实并非他想像的那样简单。问题偏偏就出在贺建军那里。古长书自然心里有火。古人都说不以一瞽掩大德,你贺建军就不能看到我成绩的一面吗?    
    古长书生贺建军的气,脑子里便浮现出赵琴的影子。回想到跟赵琴大学时代的那些友好的日子,还是许多爱的成分在里面。尽管赵琴和古长书都各自成家了,但赵琴心里依然还是装着古长书的。平时见面了,赵琴总是用那种一往深情的眼神看着他,有时恨不得跟他挽着手走。正因为这样,古长书尽可能地少去赵琴家,害怕摩擦出什么火花来。赵琴对他的那副深情,让他感动,也让他感到不安。    
    古长书长得比较帅气,一米八的个子,英俊潇洒,五官清晰,身材修长,走路和说话都有风度。是那种讨女人喜欢的、有女人缘的男人。从中学到大学都有女孩子喜欢他。在大学时,就有不少追逐者,在外面住过的就只有赵琴。眼下,古长书才三十出头,正是男人风华正茂的年月。赵琴也三十出头了,儿子都几岁了。这个年龄的女人早把身子交给了儿子和丈夫,他们早已把她的身子里面掏空了,外面的躯壳却徐徐膨胀起来,小肚子上有了点赘肉,脸上也有了些许若隐若现的皱纹。不过赵琴皮肤白净,保养也不错,加上精神一直很好,还是很青春的。一看就知道是那种生活优越的没有多少忧虑的女人。    
    眼下正是暑假的时候,中学的家属区很空。赵琴把儿子送到市里的艺术班画画去了,由奶奶负责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赵琴守在家里侍候丈夫。古长书的妻子左小莉带着两岁孩子回娘家了,她娘家也在市里。古长书一人在县上,自己也不愿意做饭,东家吃一顿,西家蹭一顿。这天下午,挨了贺建军的批评,回家的路上窝了一肚子火。路过三楼的时候,赵琴家的门开着,正好古长书从此路过,赵琴的眼睛往外一瞅,说:“下班了?”古长书停下了,说:“饭做好了吧?”赵琴说:“你干脆就在我家吃饭吧。反正你一个人,做饭也麻烦。”古长书说:“贺书记还没回来?”赵琴说:“他不回来了。刚刚打电话,说要到市委开会。我做了好多饭,夏天又不好放的。”古长书也不客气,说:“那好,我先回家洗个澡再下来。”说毕就跑上楼了。    
    古长书顶着一个精湿的脑袋下楼后,赵琴已经把菜饭摆上了桌子。古长书站在桌边嗅着菜肴的香气,心里热乎乎地琢磨着,书记的日子就是比咱们过得好,菜都一个比一个精。赵琴说:“建军走了,今天就算款待你。”古长书说:“白吃白喝,不好意思了。”赵琴说:“什么话!”古长书说:“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吃过你做的饭。现在手艺提高了不少。”赵琴说:“家常便饭,谁都会做的。其实你做得也不错。”古长书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是在十五岁就会做饭了。”    
    吃饭的时候两人对面坐着。赵琴一脸悦色,并不给他夹菜,古长书就像在自家一样,只管自己吃。以往人多时在一起时,他们有话说,现在两人单独在一起,反而没话说了。赵琴说:“你们还好吧?”古长书说:“什么还好?”赵琴说:“我是说你和左小莉。”古长书说,“可以吧。我还得谢你这个媒人。”赵琴说:“只要你们好,我就高兴。”    
    贺建军从市委开会回来后,古长书把自己专心写下的检讨书送给了贺建军。贺建军说:“长书,这事就到我这里为止了。我不会向县委会汇报。你好好工作,不要有啥心理负担。”这个回答让古长书比较满意。古长书最怕的就是这事张扬出去,如果贺建军向县委书记和县长通报了,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重者官职不保,轻者是降级处理或给行政记过处分。即使不这样严厉,也可能被人抓辫子。古长书企图从贺建军的脸上发现什么变化,可贺建军还是以前那个样子。唯一发现的一点是,他觉得贺建军还真是个好人,是个大度的领导,严也严在明处,宽容他了。挪用希望工程款的事就算摆平了。


第一部分第6节 多事的夏天

    山区的夏天是事故的多发区。防汛始终是夏季工作的重头戏。县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布置了今天的防汛工作。历来,防汛的事情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县委要求都要把干部赶下去,深入防汛第一线。古长书还知道,上次贺建军到市委开会,开的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各县市委都要召开党代会,县委到换届的时候了,这次要选举新的县委书记。新的县委班子确定之前,要把县级各部门的人事安排进行一些调整。古长书觉得这又是一次大好时机,防汛是立功的时机,调整是选择一个好部门的时机。两个时机凑到一起,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辈子的机遇了。古长书非常清楚,他已经是三十四岁的人了,干部年轻化,团委的干部更要年轻,三十五岁以前必须是要退下来的。他得另寻出路。眼下,防汛工作就是另一个突破口。    
    那些天的气候特别反常,暴热难挡。有的地方气温高达摄氏41度,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差不多就能泡方便面了。大明县防汛动员大会一开毕,县委其他部门还在研究怎么办的时候,古长书就率领团委的全体干部下乡了,团委只留了副书记顾晓你值班。顾晓你干不了什么体力活,每回下乡,就只留她在家看门。见大家都走了,团委就剩下一个孤庙了。顾晓你也要求下乡,不愿守庙。古长书说:“那你就当一回尼姑吧。这尼姑庵里要是能来一个和尚,也能聊聊天。”顾晓你说:“留在家里,别人还以为我在玩呢。”古长书说:“怎么能都下去?单位必须有人处理日常事务。”顾晓你无奈地坐下了。古长书开玩笑说:“你要想我了就给我打个电话。”顾晓你说:“鬼才想你呢。”    
    这次下乡,古长书到了一个最边远的地区——横坡镇。汉江从此镇路过,每年夏天都是险情不断,是一个多灾区。下乡头一天,古长书把全体干部召集起来训话,他铁青着脸说:“你们下去,就是要给我好好检查,不许有丝毫漏洞。计划六天时间,直到他认可合格了,你们才能离开。如果不合格,整个汛期你们就呆在这里。到时候洪水来了要死人,你们就上去当人墙给我堵洪水。要死,也要你们先死,绝不能死老百姓!”    
    古长书说这话是硬梆梆的。他是个说得出来,做得出来的人。团委的干部都怕他的火爆脾气,工作上,脾气一上来,他就翻脸不认人了。他的强硬风格让人喜欢让人怕。第二天,大家都带着工具下去了,直达横坡。这个边远小镇正在修筑防洪大堤,农民动了,街道居民动了,机关干部也动了。没说的,团委的干部也得动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劳动,同甘共苦。团委都是年轻人,古长书让他们承担了最繁重的劳动,往大堤上搬运石头。手套一戴,胶鞋一穿,就义无反顾地成了泥腿子,一个个糊得象泥猴。团委干部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每天他们收工最晚,每天他们干活最多,每天他们吃苦最大。县上的人这样吃苦耐劳,下面乡镇的干部自然就不能偷懒了,只能起早贪黑地跟着干,无形之中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汛劳动竞赛。    
    团委的干部都很年轻,一个个很有活力。可到了第三天,他们全都累趴下了,动弹不得了。虽说他们仍然坚持在工地上,可收工时腰都直不起来了,一个个都变成了苦瓜脸。古长书还是心疼他的干部的,晚上从卫生院找来紫药水,给干部们擦洗伤口。他也知道,劳动强度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干部们缺少锻炼,长期在机关呆着,突然爆发一次就有点吃不消的感觉。古长书说:“我就是要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说劳动光荣?我们用血汗浇铸防洪大堤,来保卫几千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难道说不光荣吗?就是累死,你们也要给我坚持到底!”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又冲上去。在第五天下午的时候,整个大堤的修建就圆满结束了。横坡镇镇政府要好好款待他们,准备了一桌好菜,但古长书坚决不吃,他知道,乡下伙食不好,干部们吃一顿好的不容易,每回都是上面的下来时才能吃一回象样的东西,他于心不忍来凑这个热闹啊。所以他说:“我们下来就是服务的,就是帮忙的。如果要吃好的,县城多的是,没必要跑下来吃。”话毕,就率领全体干部走了。    
    看着团委干部远去的背影,横坡镇政府的干部们感慨万分。他们觉得真正遇到了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干部。他们来了,加固了防汛河堤,留下了许多情感。他们走了,照样扛着他们来时带上的工具,每人身上都被泥土糊着。这模样不须多说,一看就会让人感动的。    
    按照常理,回到县城了,古长书就应当让下乡的团委干部们各自回家去。累了一周,也该回家去休整一下了。但古长书没有。他把他们拉到了县委大院,说要搞总结,总结完了再回家休息。适逢县委召开常委会,正是散会时候。常委会议室设在顶楼,下面是团县委办公室。古长书他们拾级而上时,遇到刚刚散会的常委们下楼,县委书记,县长,组织部长等县级班子的重量级人物,一个个正挺着大肚子往下走。一般说来,挺着大肚子的人就怕上楼下楼,上去时是拖着肚子走的,下去时肚子要抖动。上上下下都会造成不舒服。所以走得慢。就在两支队伍狭路相逢时,古长书他们的狼狈模样硬是将常委们关注的目光一网打尽了。看到团委的干部一个个周身是泥,又扛着工具,县委刘书记先是皱皱眉头,然后笑了,问:“怎么都搞成这个样子了?刚下乡回来?”古长书说是。另一个干部跟县委书记诉苦,他向书记伸出了一双黑手,那双手上全是血泡破裂之后染黑的,整个手掌没一点好肉。他要让县委书记看看他们的艰苦劳动,无形之中成了焦点,其他领导都把目光斜了过来,不约而同地看见了。古长书不失时机地补了一句,说:“大家都一样。”古长书没说假话,大家都象他那样,每个人手掌都是血泡。刘书记说:“你们这次负责重灾区的防汛工作,同志们吃了苦。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刘书记又回头对其他常委们说:“你们看到了吧,防汛工作就要这样干。扎扎实实地干,光用嘴巴说是不行的,唾沫永远不会变成满手的血泡。”    
    古长书清楚当领导者的心理,县委一把手的嘴是最严的,对某个干部有好感一般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了,说出口了,那就说明很有好感。这是钱都买不到的。现在这些当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