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塔木德智慧全书-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担任总统,退下来后去当教育部长的纳冯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魏兹曼。刚建国,还在炮火隆隆声中,以色列的首任教育部长盖尔,叫来了他的秘书艾德勒。    
    “艾德勒,我们一起来草拟教育法,必须强迫3岁到15岁的孩子们,让他们接受免费教育。    
    ”    
    “免费!?”艾德勒惊愕不已,要知道,立国之初的以色列尚处在战火之中,战争的经费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而当时整个教育部只有盖尔和艾德勒两个人,唯一的财产是一架破打字机。“是的!免费!”盖尔坚定地回答,“我们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背靠地中海……,我们必须培训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几十倍于我们的敌人。”    
    盖尔激动地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知道3000年前圣殿被罗马人毁掉的悲剧,让他们知道在二战中犹太人被屠杀的事实,知道那些毒气室、骷髅、鲜血和希特勒。”    
    当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盖尔和艾德勒拟出了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    
    第二年,这部法律在以色列议会全票通过。    
    正是对教育的重视,使以色列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一部分智慧是人生无价的财富

    二、《塔木德》的思维智慧——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    
    智慧是人生无价的财富    
    《塔木德》上说:“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二战期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道:“35美。”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    
    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    
    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他珍宝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    
    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它引导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会贫穷。    
    决定正确决策和行动的是明智    
        
    《塔木德》说:“理智是神和人之间的一个媒介。”“礼貌是一切美德的起源;忠诚是它们的原则;明智则是它们的条件。”    
    明智本身是不是一种美德?传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对现代人来说,它不是属于道德,而是属于心理学;不是属于责任,而是属于算计。康德已经不把它视为一种美德了,他解释说:这只是高明的或巧妙的自爱,当然无可指责,但是没有道德价值,也没有其他作用,即使有也只是假定的。关心自己的健康是明智的,可是谁能把它看成是一种价值呢?明智会带来过多的好处,以至不能算是道德;责任过于绝对,不能算是明智。不过这里康德的观点是否最正确,都是无法肯定的。因为也是他从中得出结论,认为诚实是一种绝对的责任,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甚至如他举的例子——即在您的朋友受到追杀,而凶手们问您这个人是否藏在您家里的时候也是如此),也无论会造成什么后果:即使是为了救一个无辜者或者自己逃命,也宁可不明智而不能不履行责任!这正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因为我们不能充分相信这种绝对,以至为了它而牺牲我们的生命、朋友或同胞。    
    “明智”一词似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差不多在柏拉图的著作里就能看到,它在斯多葛主义里成为经典,后来主要通过西塞罗传入了西方人的思想,并相应地采取适当的行动。    
    这就是人们可以称之为情理的东西,不过它是要为一种善意服务的。或者称之为智慧,不过是有道德的智慧,明智正是以此调节其他的一切美德:没有它,任何美德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怎样达到所追求的目的(善)。    
    在勇气、正义、明智、节制四德中,明智应该引导另外三种:没有它,勇气、正义和节制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就会成为盲目的或不明确的美德(义士爱义,却不知道在实践中如何去实现它;勇敢者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勇,等等),正如没有它们,明智就是空洞的,或者只不过是机灵一样。明智含有某种谦虚或工具的意思:它为之服务的不是自己的目的,只是手段的选择。然而正是这一点使它变得不可取代:任何行为、任何美德——任何行动中的美德——都不能够放弃它。明智并不占统治地位(正义更有价值,爱更有价值),但是起着管理的作用。不过,一个无人管理的王国会成为什么样子呢?热爱正义不足以成为义士,热爱和平也未必就是和平主义者。要想成为义士与和平主义者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做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正确的行动。而决定这一切的是明智,正如实行这一切的是勇气一样。    
    明智的人,通过对利弊的比较和考察,选定应该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它甚至比哲学更珍贵,而且正是由它才产生了其他一切美德。如果不会生活,真实有什么用处?如果不能公正地行事,正义有什么用处?如果它什么都不会带来,人们为什么还要它?明智好比一种真实的(而不仅仅像礼貌那样是表面的)处世之道,它也是一种享受的艺术。我们有时拒绝许多快乐,因为它们会带来更多的烦恼。但如果这种烦恼能使我们避免更大的痛苦,或者得到一种更强烈或更持久的快乐,我们又会寻找它。举例来说,我们去看牙医或者去工作,并非总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一种明智地预见到或盘算过的、往往是延迟的或间接的快乐(即避免或取消了一种痛苦)。它永远是有时间性的、往往要等待时机的美德。因为明智重视未来,这就要靠我们去面向未来(因此它不是属于希望,而是属于意志)。所以像任何美德一样,它是现在的美德,然而是预测的或有预见的。明智的人关心的不但是发生的事情,而且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既专心,又注意。人不能生活在片刻之间,不能始终走最短的路去追求快乐。现实有着强加于人的规律、障碍、曲折。明智是对此予以重视的艺术,是清醒而合理的欲望。明智使行动避免冲动,使英雄不会头脑发热。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一部分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塔木德》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有一天,两个妓女来见所罗门王,站在他面前。其中一个说:“陛下啊,这女人跟我住同一个屋子,我在家生孩子的时候,她正住在那里。我生了一个男婴,两天后她也生了一个男婴。这屋子里只有我们两个,没有别人。一天晚上,她不小心压死了自己的孩子,就半夜起来,趁我熟睡时抱走我的孩子,放在她床上,然后把她那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床上。第二天早晨,我醒来要给孩子喂奶,发现他已经死了,再仔细一看,才知道那并不是我的孩子。”    
        
    另一个女人说:“不!活着的孩子是我的,死的才是你的!”    
    第一个女人回答:“不!死孩子是你的,活着的是我的!”    
    她们在所罗门王面前就这样争辩起来。    
    所罗门王心想:“既然她们都说活孩子是自己的,死孩子是对方的,那么……”他对左右说:“拿一把刀来!”左右的人把刀拿进来;王下令说:    
    “把这活着的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女人。一半给那个女人!”    
    那孩子的母亲心疼自己的儿子,就对王说,“陛下,千万不要杀这孩子!求你把他交给那女人好啦!”    
    另一个女人却说:“不必给我,也不要给她,把这孩子分成两半吧!”    
    所罗门王说:“不可杀死这孩子!把她交给第一个女人,因为,她才是孩子的真正的母亲。    
    ”    
    以色列人听说所罗门这种英明的裁决,都非常敬佩他;他们知道上帝赐给他智慧,使他公平地审判案件。所罗门确实不愧为睿智的君王,眉头一皱,就解决了一桩棘手的疑案。    
    那个“恶毒”的妓女,不仅想夺人之爱,而且还想将孩子一分为二,以求心理平衡。但上帝是公正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当然,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于学习,也会像所罗门王一样充满睿智。    
    把能砸碎障碍的石头当作钥匙    
        
    《塔木德》上的一句著名的格言是:“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    
    ”    
    两个儿子大了,犹太富翁老了。    
    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始终拿不定主意。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    
    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犹太人自古就懂得,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    
    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现代犹太人也非常精于此道。    
    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企图夺取西奈半岛,而首要目标是埃及军队的核心要塞——米特拉山口。埃及驻西奈半岛守军将领当然也十分明白,一旦米特拉山口失守,那么西奈半岛也就难以维持了。因此,他们除了派重兵镇守山口外,还在旁侧地带驻军策应,以备不测。    
    “以我们目前的守备力量,我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