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塔木德智慧全书-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四部分绝对不允许毁约

    绝对不允许毁约    
    犹太人是契约之民。在他们的观念中,契约是神圣不可毁坏的。他们认为契约是人和神的约定。    
    毁约行为,在犹太人看来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契约一经签订,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是不可毁的。    
    犹太人同样严格遵守契约,契约一旦签订,就是生效了,不但自己遵守,也要求对方严守契约。对契约决不许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对契约绝不允许发生含糊模棱的情形。    
    犹太人都是守约的。他们之间,只要签订了契约,就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了。他们信任契约,相信签订的双方都是会严格遵守的。因为他们深信:“我们的存在,是履行和神所签定的存在契约”。他们之所以不毁约,是因为他们认为契约是和神的签约,因为人的存在本身也是在履行契约。在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也和神所定的契约相同,决不可毁约。    
        
    因此,犹太人根本不会有“不履行债务”这句话,对于不履行债务者,严格追究责任,毫不客气地要求赔偿损失,对于不遵守契约的犹太人,他们会把他驱出犹太人商界,加以唾骂。    
        
    由于各个国家对契约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犹太人在与外人做生意时,总是小心翼翼,因为对方是否守约,他还未可知。所以他们一般不太信任。    
    特别是再次与不守约的人打交道时,他们根本不会相信所签订的契约。所以,在与犹太人交往中,要博得犹太人的信任,第一件事便是遵守契约,无论如何都要做到这样,否则你便是白费心机,因为犹太人绝不会信任一个对他们的“神”不敬的人。    
    犹太人的经商史,可以说是一部有关契约的签订和履行的历史。犹太人经商的奥秘在于“契约”。世界上万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契约的内容是永不变的。遵守契约,维护契约是保证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是赚钱做生意的保障。犹太人就是在这“契约”的保障下,赚钱致富的。    
    犹太人的一句经商格言是:“绝不漏税”。    
    犹太人所以想买“列支敦士登”国籍,是因为“税轻”,税轻对于拼命赚钱的犹太商人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他们绝不漏税,在不漏税的情况下,尽力寻找“税轻”的商业,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是每个犹太人的想法。    
    犹太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人都重视交税,是因为犹太人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税钱是和国家所订的“契约”,不论发生任何问题,也都要履行契约。谁逃税,谁就是违背了和国家所签的契约。违背“神圣”的契约,对犹太人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为什么犹太商人特别注重契约呢?据说“契约”一词起源于圣经的旧约,指“契约”是“人和神之间的一种约定”。旧约上的故事大都是描写因为违约而遭天谴的事情。这也使得欧美的大多数人都非常重视契约。犹太人与别人做生意,一旦双方达成共识,就必须订立契约,这就决定了双方在契约上的义务关系。所以在订契约时,犹太人非常慎重,逐条推敲,与对方讨价还价,尽可能考虑到交易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并且要聘请律师严密审定,以确保自己的权益。    
    犹太人没有国家和政府,是以契约来生存的,维持他们生命的就是契约。他们的契约规定了所有主要的方面,其中最主要是规定了商业规则。由于犹太民族较早、较多地从事商业活动,因此很早就致力于商业活动的规范化,而《塔木德》中提出的一些观念,被公认为现代商业法规的思想渊源,并对以契约为基础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法律规范。    
    例如,它规定:用作丈量的绳尺,冬天和夏天应有所区别,因为热胀冷缩;作为量器的瓶子,底下不能有残留;砝码底部必须清洁,以保持分量的准足;卖牛禁止涂上不同的颜色。    
    犹太人对契约深存恐惧心理,它甚至转化成为类似图腾的神圣之物,犹太人的重信守约在全球商界中是有口皆碑的,他们的经商史可以说是一部有关契约的签订和履行的历史,而契    
    约的神圣更来自对神的敬畏。《圣经》中记载,由于犹太人违反契约,上帝发怒,降洪水惩罚,犹太男人则必须以割礼作为遵守规则的见证。“惟有诚实正直的经商之道才是生存处世的最高法则”,这是犹太人从违反与上帝的契约而遭受的痛苦中深切体会的一点。犹太先知还告诉他们,世界末日来临时大审判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做生意的时候诚实吗?”于是,《塔木德》中留下这样的警句:“遵守契约,尊重契约,你获得的将不只是尊重”,“契约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天平”,“不讲诚信会受炼狱的惩罚。”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四部分违约者必须遭到报复

    违约者必须遭到报复    
        
    有这样一则《塔木德》寓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漂亮的姑娘和家里人一块儿出外旅行。途中,姑娘离开家人信步溜达,不知不觉中走迷了路,来到了一口井边。    
    当时,她正觉得口渴,就攀着吊桶,下到井里去喝水。结果,喝完了水,却攀不上井来,急得大声哭喊着求救。    
    这时,刚好有个青年男子打这儿路过,听见井下有人在哭喊,使设法把她救了上来。两个人一见钟情,都表示要永远相爱。    
    有一天,这个青年不得不出外旅行,临行前特地到她家来见她,和她道别,并且约好,要继续信守旧约。他们双方都表示,不管等待多久,也一定要同对方结婚。    
    两人订下了婚约后,正想请谁来担任证人,这时候,姑娘刚好看见有一只黄鼠狼走过,跑进了树林。于是,她说:“现在那只黄鼠狼和我们旁边的那口井,就是我们的证人了。”    
    两个人就此分别。    
    过了好多年,姑娘一直守着贞洁,等待未婚夫的归来。可是,他却已在遥远的他乡结了婚,生了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完全把原先的婚约给忘了。    
    一天,孩子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便睡着了。这时,跑出来一只黄鼠狼,咬了孩子的脖子,孩子死了。他的父母都非常伤心。    
    后来他俩又生了一个孩子,所以又生活得很幸福。这个男孩长大了,会自己到外面去玩了。    
    有一天,他来到一口井边,为了观看井下水面上映出的影子,一不小心,掉落井里,溺死了。    
    到这个时候,那男青年终于记起了从前和那位姑娘的婚约,当时的婚约证人正是黄鼠狼和水井。    
    于是,他便将事情全都告诉了妻子,同她离了婚。    
    青年回到姑娘住的村子,而她还在等着他。两个人终于结了婚,过着幸福的日子。    
    很明显,这是一个在神佑之下合约(婚约)得到履行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对违约行为的惩罚不是直接落在违约者本人的头上,比如让他喝醉了酒掉井里淹死,或让黄鼠狼咬了得狂犬病不治而死(不过证人黄鼠狼的小命也得搭进去了),却是让两个无辜的孩子当替罪羊,读来难免于心不忍。    
    其实,这本是一个劝人为善、劝人守约的寓言,其寓意根本上在于无论如何要使合约得以履行。要是让违约人一死了之,那就既不符合犹太人“憎恨罪,但不憎恨人”的信条,而且合约也彻底没了希望,守约的姑娘只好于受损失空守闺房一辈子。    
    所以,故事就毫不怜惜地让惩罚落在违约行为所带来的“赢利”上,即两个孩子身上。在这里,孩子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违约行为的首要成果。    
    这就从根本上抽去了违约行为的内在意义,使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无谓之举,甚至自讨苦吃之举。这对“违约”夫妻不是两次获得“赢利”而又两次从“幸福”坠入痛苦之中吗?    
    从这个节骨眼着眼入手,可以说是对“违约病”的最有效的针砭。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对内部的违约者采取的是逐出教门的办法。在生意场上,一个受到犹太共同体排斥的“犹太人”可以说是绝难再生存下去(作为生意人生存下去)的。    
    而对于非犹太人,则一方面毫不容情地上诉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合约,或者赔偿损失;另一方面,犹太共同体相互通报,以后不再同此人做生意。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四部分憎恨罪,不憎恨人

    憎恨罪,不憎恨人    
        
    拉比本来应当是犹太人的道德典范,但偶尔也有身为拉比的人作奸犯科的。以前纽约曾破获一起大走私案,结果查出一个拉比,他在牙膏中夹带钻石走私。    
    在其他民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做出这种勾当,一定会激起信徒们的“义愤填膺”,说不定会放火烧掉某所寺院。但犹太人对这类事件的反应却极为冷静,甚至可以说,十分冷漠。    
    因为他们本来就认为,恶是无处不在的。拉比也是人,身上同样也可以有恶的存在。    
    犹太人历来主张把罪恶本身与作恶犯罪之人加以区分。一方面,犹太人认为,罪恶是人与生俱来的。《塔木德》上写着:“从胎儿开始,罪就在人心里萌芽,然后跟着人的发育而增强。”这意味着“任何人都会犯罪”,“就好像有能力射中靶心却没有射中一样,罪恶常常是在无意中犯下的”。但另一方面,犹太人又坚定不移地相信,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要是学习(倘若你被恶的冲动驱使的话,为了驱逐它,应该开始学点什么才好。),而去除罪恶,改邪归正。罪人一旦成为义人,同样可以得到神的赐福。    
    《圣经》中就有多处借耶和华上帝之口,劝说恶人“回头是岸”的训诫。    
    所以,犹太人对罪人、恶人的态度,总体上不是将作恶看作恶人的劣恨性所致,而是看作被罪恶玷污了的人的行为。这种污痕是可以擦拭或洗涤掉的。因此,犹太人与其说寄希望于恶人遭报应,毋宁说更寄希望于罪恶本身得到消除。    
    从前,有几位拉比碰上一群坏人,这些人属于那种非咬住人吸出骨髓不肯罢休的坏蛋,世上再也没有比他们更狡猾、更残忍的人了。其中有一个拉比忍无可忍,说道:“像这种人,还是让他们掉进水里去,全部溺死算了。”    
    可是,同在他们中的一个最伟大的拉比却说:    
    “不,身为犹太人不应该这么想。虽然一个人会认为这些人还是死了比较好,但不能祈祷这样的事发生。与其祈求坏人灭亡,不如祈求坏人悔改才对。”    
    《塔木德》的结论是,处罚坏人对我们没有什么益处,不能使他们悔改,不能使他们跟随我们走正途,那才是一种损失。    
    因此,犹太人对罪人没有那种“深恶痛绝”必欲置之死地的紧张、激烈情绪。相反,他们认为,犹太人犯了罪,仍然是犹太人,一旦改悔了,就不许再把他看作罪人。    
    努力弥补或回避自己的弱点    
        
    《塔木德》上说:“有善就有恶;有小麦,就容易滋生秕稗。”因此,犹太人对待缺点的态度是比较豁达的,他们认为,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就能因此而自卑吗?当然不能,犹太人主张,应该努力弥补或回避自己的弱点。    
    希腊大政治家狄摩西尼是一个声音极弱,吐字不清,而又呼吸急促的人,“R”这个字母尤其是他说不清楚的,而他发音也非常之坏。    
    传说他克服这些齿唇上的缺憾是这样做的:以石子含在嘴里练习,站在法利兰的海滨想将波浪喊平静,向山上跑时便背诵,练习一口气念好几行字,站在镜子之前演讲,以矫正自己的姿势。当他站起来对大众演讲时,他的失败不止一次。第一次尝试时,他的语句都混乱了,于是听众都放声大笑。并且我们还听说,他躲进一个地洞,每天在里面练习他的声音和演说的姿势,每次练习总是两个或三个月。他还将头发剃了半边,这样他可以使自己控制那种急于求成的想法。终于,狄摩西尼成为伟大的演说家。    
    富兰克林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人物,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他承认在演说上的弱点。他说:“我是一个很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