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京空港杀人案-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

  至此,全日航在实现飞抵纽约这一宿愿的同时,采取了相互让步的灵活原则,让大量的美国大型航空公司进入一直被全日航视为最大摇钱树的太平洋航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得到太平洋航线新规则的通行许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太平洋区域的航空运输量,在过去的十年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旅客载运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五点六倍;货物载运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十四倍。与此同时,世界航空界也同步增长。旅客载运量,增长二点七倍;货物载运量,增长四倍。在国际航空干线上,太平洋区域的航空运输量占据首位,极大地刺激了各航空公司纷纷要求进入该航线的欲望。

  尽管如此,日美之间往返的每周航班数量,就日美英三国的航空公司的总和,只不过一百一十个航班班次。

  欧美之间的国际航线,被称为横跨大西洋。每周的航班班次,达九百个以上。相对而言,在众多的国际航线中,太平洋航线的航班班次虽稀少,却十分珍贵。

  在这条航线上,全日航占据绝对优势。旅客量和货物量的占有率,分别占这条航线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六和百分之三十七。在航空公司中间,犹如鹤立鸡群,独占鳌头。就该航线上的销售额来说,占据全日航公司国际航运营业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被视为全日航的“生命线”。

  在太平洋航线开始阶段,美国的所有航空公司争先恐后,要求进入。一些被先后接纳的航空公司,早已预测到这一富有潜力的大市场。这些大型航空公司,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众多的飞机数量,拉开了太平洋航班量剧烈增加的序幕。

  航空运输革命的弄潮儿——巨型超音速飞机,应运而生,闪亮登场,从根本上摇撼了全日航在太平洋航线上以老大自居的根基。

  再者,全日航的有力竞争对手——法国、荷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欧洲一流国际航空公司,也虎视眈眈地盯视着太平洋航线。

  以东京为中心的太平洋空中领域,即将展开史无前例的“国际空战”。

  作为全日航来说,不愿意看到拱手相让的悲惨结局。在保持王者的同时,必须死死守住原有的优势地位和这条公司的“生命线”。

  全日航的首脑们,将新航班的增加、新航线的开设以及新型飞机的引进等三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制定了有机的具体对策。

  一九七○年初发表的“新五年计划”里,详细叙述了三位一体的对策,充分显示了该公司欲永远立足于太平洋航线的信心和雄心。

  紧接着到来的,是“超音速化”的航空时代。七十年代,随着巨型飞机的大量增加,超音速客机开辟的“空中花形格局”即将到来。

  由英法联合开发的库库鲁多飞机,是当今顶尖的超音速航空工具。该飞机时速,约二千五百公里(音速达一千五百公里)。接着,他们又联合开发波音2707飞机,时速竟超过三千一百公里。这两种机型,无论哪一种都打破了原有的音速。

  这种超音速飞机,如果加盟太平洋航线,东京——洛杉矶之间需大约六个小时即可到过,比现在该航程的所需时间约减少一半。由此可见,日本——美国,当天往返是可行的。如此推算,载乘旅客约千人以上、飞行时速约七千五百公里以上的极超音速飞机,极有可能在昭和六十年代前后问世。

  面对即将到来的时代背景,各航空公司纷纷以建立“世界八小时飞行制”为目标,对新锐飞机的导入显示了异常热情。所谓“世界八小时飞行制”,即飞往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城市,飞行时间皆不得超过八个小时。美国大型航空公司已经向飞机制造业者订货,预订购入的超音速飞机达二十五架之多,以保持国际航空界的领先地位。预订的这些飞机,预备资金达十七亿美元之多,系国际航空界最大的投资。据说这些航空公司为永远保持激烈竞争的领先地位,又在追加资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新锐飞机的订购数量。

  为在航空国际商战中始终保持上游地位,全日航制定了五年计划。并决定引进七架巨型超音速客机、十架大型超音速客机、十架和八架普通型超音速客机。

  不用说,全日航这一巨大数额的订单,引起各飞机制造公司间的摩擦和争斗。

  首先,是美国的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和斯普鲁多公司。其次,是英国的马库西米利阿飞机制造公司。再者,是法国塔索艾鲁库鲁飞机制造公司。

  经过价格、性能以及政治力量的一番你死我活的角逐,剩下的,是最具竞争力的美国两家企业。一家是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另一家是斯普鲁多公司。

  新形喷气式飞机,购入单价在一百亿日元以上。在世界航空界的一些顶尖企业集团里,全日航开出的订单金额数量名列前茅。作为飞机制造商来说,若能得到全日航的订单,那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为此,两家美国的制造业之间拉开了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序幕。经过一段时期的“格斗”,仍然难分伯仲,胜负难测。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瞄准高速且特大机型的目标,开发了A300系列超音速空中客机。该系列客机,共有四种机型,可乘坐二百五十人至四百人。无论哪一种机型的时速,都超过二千五百公里,可以横跨太平洋。

  目前在天空中飞行的,有TU114和昆库路夺多超音速飞机。其机身材料,是采用宇宙飞船的钛合金。而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SST)超音速飞机,其机身材料是使用用于控制速度的硬铝合金。两者相比,则前者属于正规机种。

  在巨型飞机方面,已经开发出MC…50,比现在空中飞行的机种更加先进。MC…50巨型飞机,各种装备配备进一步自动化,被誉为第三代新锐客机,可以完全自动着陆。在选用材料和机身结构方面,以尽可能万无一失的构思为基准,安全性能极高。唯一的缺点,机身形状比后述的S1111机型稍瘦;在提速和客舱舒适方面不如其他高性能飞机。

  相对而言,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提供的S1001超音速客机,一次可容纳五百多旅客,时速达三千公里。该机时速和载客量,远远超过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A…300客机。唯一的缺点,交货时间比较迟。

  在超音速飞机方面,交货时间比较迟的斯普鲁多公司,已经制造出可以乘坐六百九十九位旅客的超巨型飞机,型号是斯普鲁多S1111机型。

  该机型,与MC…50飞机并驾齐驱。而且,斯普鲁多公司还在加以改进,朝着更现代化的方向改良。

  为此,持有S1111机型的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在这场竞争中,雄心勃勃,劲头十足。虽该机在自身重量、载客量以及性能等方面,酷似MC…50。但在内部设计构思方面,与MC…50飞机大相径庭。

  引擎,采用独特的三重轴涡轮风叶式发动机。该发动机,系“应古鲁哈多发动机制造公司”制造的JB411发动机。该发动机效率高,用户的反馈评价很高,声誉卓著。

  为提高装备自动化和安全可靠程度,一律采用标准尺寸。特定部件,也可调换。调换时,不需拆卸其他部件。调换操作,非常方便、简单。

  在可以调换的一千种部件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仅需一个小时就可调换完毕。引擎调换,只需三个小时。需要检修的部件,几乎都可以从外表进行,不必拆开。综上所述,该机型的安全可靠程度,比目前的飞机要好上许多倍。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大幅度降低A…300和MC…50的出售价格。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也大幅度降低S1001和s1111的出售价格。两家公司竞相削价,全力以赴,希望与全日航成交。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出售的,是超音速客机。而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出售的,是巨型客机。就全日航迄今为止选择的机型来看,向两家企业订购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为这两家制造业充当“马前卒”和“急先锋”的,系日本两大财团下属的特大型商社。在企业规模和销售额方面,皆名列前茅的“千代田通商公司”和“中央商社”。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的代理商,是千代田通商公司。

  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代理商,是中央商社。

  两家商社,在全日航航空公司的玄关,发动了国际空中商战。

  由于两家代理商的拼死竞争,易于升级、酿成政治问题。为此,全日航暂时中断了“公开决标”的作业。

  国际空中商战的另一根导火线,系斯普鲁多808型飞机的事故,即便引进与808型飞机截然不同的机型,只要是斯普鲁多企业的产品,总让人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尤其给选择机型的全日航首脑们蒙上了一层阴影。

  比起性能和装备的现代化,飞机的安全性则是首要的选择条件。无论飞行速度如何之快,又无论装备如何自动化,一旦发生坠毁事故,则是致命的。何况斯普鲁多808型飞机,就是这次坠毁的飞机。该机型与巨型S1111飞机,系同一系列。尽管在投标书上开出的条件,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稍优于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可808型飞机的坠毁,无疑给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产品大打了折扣。

  从某种意义上说,坠毁的808型飞机与投标略占优势的花形飞机,系同一系列的“同胞手足”。就机型的选择来说,在全日航内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天平,开始朝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方面倾斜。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朝着完全不利于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方面发展。如果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系飞机结构以外的原因所致,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就不必“背黑锅”,相反轻装上阵,稳操胜券。就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来说,得想方设法把事故原因归咎于飞行员的麻痹大意或者是其他人为的因素。

  与此相反,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却一味强调,808型飞机的坠毁,系结构不合理所致。两家飞机制造业在日本的代理商——千代田通商公司和中央商社,对事故原因的调查走向极为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808型国际航班花形喷气式客机,系几十亿日元购入。在该机坠落和一百三十八位空难者的阴影下,两大财团为了各自企业的巨大利益,相互间展开了虚虚实实的“夺标大战”。 



第三章 联合调会




  1

  庞大的事故原因调查组,由五十六人组成。日本航空宇宙工学界权威人士、东京大学的系永夏雄教授,担任该调查组组长。组员如下:

  A大学新掘宇吉郎教授;

  千代田重工业公司总工程师杉井一郎为首的工程师团;

  亚洲重工业公司副总裁大桥盛太郎为首的工程师团;

  全日航副总裁野村市松为首的工程师团;

  国家航空部航空管理局长丰田恒男以及三名辅佐官;

  日本航空评论家武井博行和木下公平;

  美国民营航空委员会航空安全监督调查官克里夫鲁多;

  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培斯曼为首的工程师团。

  构成飞机坠毁的三大原因:机械材料、气象和人。为此,调查组分门别类,逐一展开调查。如下:

  1.机械材料的故障:

  A.机械材料;

  B.装备方面的漏洞;

  C.保养方面的漏洞。

  2.航运上的疏忽:

  A.飞行操作上的失误,或飞行员生理上的突然变化;

  B.地面指挥上的疏忽,或飞行计划的疏忽;

  C.外在条件所产生的疏忽;

  C1.气象条件(气流紊乱等);

  C2.鸟虫;

  C3.跑道欠缺;

  C4.炸药之类的故意爆炸,或其他不可抗拒的条件。

  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组长系永教授主张(2A)飞行操作上的失误,即飞行员在操作上失误。这一主张,瞬间变成调查组的主流竟见。

  以往一些飞机发生事故,在寻找飞机失事原因的时候,一旦遇上难以分析、无法辨别责任的场合,往往归罪于飞行员操作上的失误。系永教授既是调查组最高负责人,又是日本航空宇宙工学界权威人士。其提出的主张,易于给调查组施加倾向性的影响。何况,在调查组里占据大多数的,是亚洲重工业公司和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工程师团。对于系永教授提出的这一主张,他们求之不得,当然举双手拥护。再说,航空部派出的官员们中间,除吉村外都表示赞成。

  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派出的工程师团,全力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