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海权-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剩下舰队力量的安排;徐杰是这样的;剩下7艘巡洋舰打乱编制混编成三个战斗群;一艘国王级带上两艘加里波第级为一个战斗群;剩下的2艘pisa和2艘国王级分别编成两个战斗群。作为机动舰队部署在北到山东南到上海的海域中;至于为何不将战斗群部署在以南的海域;原因很简单。俄国人不敢展开无限制破交战;南方的海上各种民船实在太多了;十艘船中能有一艘是给北洋运输补给的船就不错了!直隶在打仗;南方可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经济活动基本没收到影响!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英国德国这些国家的民船。虽然理论上对于任何一个给敌方运输物资的船舶都可以打击。但是俄国人必须考虑一旦将欧洲的那些大国都得罪了如何收场的问题!即使在徐杰那个位面。埃森舰队的巡弋范围也是有严格限制的!至于说无限制破交战会导致什么结果?一战德国会告诉你;那就是被一群人一顿群殴!

这样一来整个北洋舰队和外洋舰队将全部力量收缩在中国的东海和黄海一带;这兵力密度也已经足够强大了。当然了;还有南洋舰队提供的伴随护航。这样一来在徐杰看来应该够用了吧!南洋舰队虽然悲催。但是也是有两艘大舰和一艘三景舰改的!

如此一来整个北方海域上就被重新成一张大网;所有舰队收缩;护住交通线;对方不来攻击自己就绝对不远离交通线。反正一旦陆地上展开对俄国本土的进攻后;首先坐不住的肯定是俄国人!到时候就等你硬碰这张防护网了!当然了;要是耗到俄国舰队自持力耗尽而不得不回去的话;也不错;反正徐杰不着急收拾俄国舰队。一旦重要物资完成了输送;北洋舰队会亲自堵到室兰港外!

就这样。双方都在为不久后的碰撞准备着。北洋舰队加紧整备和部署。而俄国舰队则集中力量日本海上残余的日本袭击舰。同时将能找到的日本运输船也顺道收拾了。太子号和俄罗斯号甚至还“拜访了”几个日本港口;送过去一堆炮弹当“厚礼”。日本的噩梦持续了一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日本海上运输能力至少损失了20万吨的商船;还不算上面的物资和人员!如此沉重的损失不仅让日本国力大跌。连陆上的攻势也不得不减缓。整个日本战区的开始趋于稳定;双方陆军都已经打的筋疲力尽。而俄国海军也回到室兰港为下一阶段的战斗做准备。

海上的战局再一次趋于平静;但是在东北;已经蓄势已久的东北武卫军却已经完成了战争的最后准备。东北武卫军将7万多兵力分成两个大的战役集群。其中在呼玛集中的2万多野战部队已经做好了渡江的准备;武卫军所属舟桥团已经准备了足够的器械用于支持该集团渡过黑龙江。他们的整个战斗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的是迅速通过黑龙江并且完成战役展开;随即攻击斯沃博德内依。随后配合在海兰泡坚守的部队前后夹击北线的俄军。在吃掉这一部俄军后;第二阶段;他们将扩大战果;扫荡俄国北线的残余力量。一部分向西北方面进军;而主力则向东南方向的伯里发起进攻。

而剩下的4万多陆军将由徐杰亲自指挥向双城子海参崴一线发起进攻!整个战役也将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将迅速隔离双城子和海参崴的联系;并且尽量歼灭其外围的兵力;防止其向城内集中。而第二阶段就是配合海军;硬打海参崴要塞了!徐杰的目的很简单!此战过后;让俄国在亚洲大陆上再无军港!

第四百四十七章 跨过黑龙江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那么奇妙;当开战之初;俄国人还想趁着内乱跨过鸭绿江将东北变成黄俄罗斯;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较量后;除了内蒙古俄国还保持着攻势外;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上;俄队都处于守势!而且更让俄国人难堪的是;集中在黑龙江一线的俄队现在居然只有2万多了!其中8000多人还用于对海兰泡的警戒;漫长的上千公里的江面居然只有不到1万人防守!面对如此漏洞百出的防线;北洋也不客气;选择了一种最打脸;同时又是最高效的渡江方式——白天渡江!

按说俄国多少也有一些江防炮舰吧;怎么会对北洋的行动无动于衷呢?这可是真冤枉了俄国人;俄国人是有一些内河炮舰;但是因为战事吃紧;而大陆上的局势相对平静。所以部分江防炮艇的武备被卸下来用于支持日本战区了。而剩下的一些江防炮艇则用于对海兰泡方向的封锁。再加上黑龙江确实过于漫长;出现大片的空白区也是很正常的。就这样;当北线攻击群发动进攻的时候;俄国人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

当彭毅踏上黑龙江北岸的土地后;不由的感慨万千。在10年前;自己不过是南洋的一个商人。在荷兰人眼里;他和他的同胞们不过仅仅是一种经济动物而已。在荷兰人的剥削下;在土著人贪婪的目光下苟且偷生。自己的勤劳不能并不能获得尊重;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但是现在;他和他的同胞不仅仅在荷属东印度享有了正当的权利;更是重新踏上了故国的土地;参与到了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

考虑到黑龙江沿线俄队实在没有什么难啃的目标。所以彭毅的部队主要是以轻装部队为主;搭配一定量的骑兵;装备有75mm速射炮和重迫击炮。同时有少量加农炮用于压制对方的炮兵;而师属的6寸重炮和战斗群所属的8寸攻城炮则暂时留在了南岸用于封锁江面;虽然部队渡江没有遭到截击。但是为了以往万一;北洋还是需要留下一些重火力来封锁江面的。

就这样。当北洋顺顺当当的送过3个团的兵力后;远在100多千米外的斯沃博德内的俄军终于反应过来了;东北武卫军居然打了过来!于是乎;北洋和俄国陆军在开战后的第一场野外遭遇战就这样展开了!

实实在在的遭遇战;北洋大部队正忙于渡河;没有修筑成系统的防御工事。而俄国部队慌慌张张跑了几百里地别说准备了;不少补给和辎重都还扔在后面呢!没有任何花巧;两支部队就这样撞在一起了!北洋陆军一个团和俄国陆军的一个团的先头部队在距离渡江地点15km处相遇。

如果有人可以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战场;就可以看见两支洪流正在迅速接近;一支是穿着灰色军装的俄军。而另一支则是穿着绿色军装的东北武卫军。两支部队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只能通过震颤的大地和望远镜知道对方来了。而且来的人很多!

面对即将展开的遭遇战;双方的选择却十分的不同;北洋武卫军首先停下来前进的脚步;先头营立即就地展开部署防线。虽然仓促之间无法构筑完备的掩体。但是绝大部分士兵还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挖出了一个个或浅或深的单兵掩体。而工兵的弟兄们则帮助机枪组和迫击炮组构筑临时机枪掩体和炮巢。双方最多也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就算如此;位于一线的重火力组依然可以构建一个建议的半埋式掩体。当然了;这个半埋式掩体没有顶棚。不过也够机枪组的兄弟们藏身了。

在先头营准备御敌的时候;两个跟进的营则开始向两侧迂回。建立两翼的阵地;一方面用于防治对方迂回包抄;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侧翼压制对方的攻势。因为后接敌;所以北洋两翼的部队有更多的时间去建立阵地。不过总体而言;北洋陆军还是倾向于防守反击。虽说比较保守但是绝对实用;面对拥有机枪和火炮的敌军;贸然冲锋时绝对不可取的。

相对而言俄国陆军更具有进攻性。不过这种进攻更显的有些鲁莽。或者说俄国陆军的思路还停留在用火炮压制对手;然后用人海将对方防线冲垮的层面上。如果说双方使用的都是步枪和架退火炮;在这种仓促相遇的情况下抢先发动袭击确实可以获得奇效。但是随着机枪和速射炮这类投送能力超强的武器的大量列装;人海冲锋已经显得相当落伍!虽然俄国人也知道火力支援的重要性;但是在仓促之间;实在不能指望素质低下的俄国士兵将武器完全调试好!

“武器是战士的第一生命;在战斗中除了自己和战友;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你手中的武器!”这是所有北洋士兵在第一堂武器保养课中所听到的第一句话;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装备的列装;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手中的武器调试好尽快投入战斗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一挺机枪并不像后世电视剧上那样直接摆好三角架然后放上强身就可以大杀四方;为了更好的发挥手中武器的威力;北洋对机枪的架设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程序。首先在将三角架、机枪、冷却水和弹药布置到位后;射手要确定复进簧的张力是否合适;随后往冷却水套中充入冷却水。打开机枪机匣上部检查内部运转是否流畅;在确定无误后;加入弹带扭转曲柄将子弹上膛。最后才是调整标尺和瞄准基线。进行到这一步;仅仅是完成了机枪射击前的准备工作;随后射手还需要根据指挥官的命令试射来确定机枪性能无误后方可投入战斗。

如此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素质过硬配合熟练的机枪组参与其中的话;机枪根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威力;而俄国陆军绝大部分机枪组绝对称不上优秀。这些以农奴为主的士兵在军官的皮鞭和呵斥下勉强将手中的马克辛机枪组装完成;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调试就被迫在指挥官的威逼下开始射击;同时也不会调试;再加上日常保养方面的问题;标尺的磨损和没有校正的瞄准基线足够对机枪的精度构成致命影响!如同飞蝗般的子弹从枪口射出但是这些子弹到地能打到哪里根本就没人知道;除了徒增声势以外没有任何作用!更倒霉的是;因为日常保养问题;这些娇贵的武器在长时间的射击后回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射击不到十几分钟后就哑火的事情屡见不鲜!

如果说对武器的使用和保养决定了一支部队的硬件强弱。那么在战术的安排上则突出了一支部队的软实力!北洋陆军并不是只能待在防御严密的堑壕体系中才能作战。与以往的过分强调火力的线性战线不同;北洋的防线更加强调纵深和相互之间的掩护。所有的班组以自动火器为核心展开。形成一个个互相支援的火力点;而轻型迫击炮则位于阵地后部用于提桂力支援。至于掷弹筒小组则被赋予了自由行动的权利;专门用于攻击对方的机枪组等高价值目标。

而俄国人虽然已经注意了火力支援与步兵之间的协调;但是与北洋相比依然是粗糙了不少。步兵冲锋依然是一的密集冲锋。虽然俄国人也懂得将轻炮、机枪和臼炮前置支援步兵进攻;但是这种支援却显得毫无章法;重武器小队的前进也显得更加凌乱;往往步兵需要支援的时候;重武器小组还正在架设;或者干脆还在运动。而当支援组准备支援的时候;却发现刚才还喷吐着致命火舌的火力点已经偃旗息鼓或者干脆转移了。

就这样;两支硬件和软件差距巨大的部队在黑龙江北岸展开了第一次遭遇战。当俄国步兵拿着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以连为单位向北洋阵地发起进攻时;首先迎接他们的是重机枪的长点射和零星的迫击炮炮击;其作用并不在于给对方造成多大的杀伤;而是打乱对方的攻击节奏;延缓对方的冲击速度;同时吸引俄方支援火力。

不得不说经过与日本陆军长时间的交战;俄国人多少还是学会了一些;至少知道在主力部队的两侧配属两翼部队;也知道让侧翼的部队迂回进攻。不过显然;从日本人那里得到的经验对于北洋陆军来说作用实在有限;北洋稍微前突的两翼阵地死死的将从两侧包抄过来的俄军堵住;那么现在俄军面临的问题就是如果主力继续突击的话;没有两翼部队的策应;那么将遭到对方侧射火力的猛烈打击;侧射机枪的攻击可远比正面布置的机枪更加致命;尤其是对于这种一冲锋的纵队攻击阵型。

发现情况不妙的俄国指挥官迅速命令暂停攻击;对着已经做好防御且有强大火力支援的阵地发起冲锋无疑是找死;于是在和军官进行了一番讨论后;俄国人决定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放弃正面强冲!

感谢书友willielian的月票支持;话说;昨天的订阅堪称悲催啊;连350都不到……!实在是没动力啊……!

第四百四十八章 防守反击

稍作调整的俄军终于动了;如同潮水般的步兵在后方的重武器的支援下向北洋防御部队的左翼展开进攻!俄国人的意思很简单;既然你的两翼前突;那么我就先想办法啃掉你的一角;随后再展开对主阵地的进攻!想法很简单;也很实用。双方的第一次碰撞就在左翼展开!

在随军的6磅快炮支援下;大量的俄国步兵从预设阵地中重出;整整两个营的俄军开始想着左翼的一个北洋营展开攻击!作为进攻方;他可以集中尽可能多的重装备攻击对方防线上的一点。在团属火力的支援下;火力上占据优势的俄国步兵高喊着冲向对方的阵地。

800米距离;营属82mm迫击炮开始极速射击压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