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1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直接的竞争和对抗。

道境天宫再次摇动,与之同时,葬星处也是隆隆震鸣。

细密如网的气机交错,虚空骤生电火,刹那间连成一片。

体系的对抗一时看不出胜负,而在心魔分辨上,其实余慈略有所得。

极端情境是看清人性的好时机。

坚韧者,面对绝境也敢战斗;

怯懦者,宁愿埋头就死,也不敢向敌人挥刀;

卑猥者,面对强敌屁滚尿流,却将恐惧向着弱者发泄。

余慈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绑在他的战车上,也从没有指望过。对那些无益于战事,甚至还在拖后腿的小人物,绝不至于降下天雷灭杀,他只是依着本心,做一番评判:

对人生百态的种种,他认同几个?

判断既明,便有大量的相关元素被过滤,属于“我”的东西清晰起来。

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个答案不但粗疏,也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

他就算明辨“我”与“非我”之别,洗去一切杂质,道心纯粹,胜过萧圣人又怎样?

他现在就是玄门体系的中枢,站在这个位置上,就注定不能自己求解脱reads;。

因果承负摆在那里,一界生灵魔染,他也是在劫难逃。

他现在,就必须抗着真界,共迎心魔大劫,没有挑挑拣拣的机会。

这就和心魔难弃一样,属于人性的东西,永远都是复杂的,余慈不可能杀掉所有的怯懦者和卑猥者。

真正具备可贵品质,又能在极端情境下展现的,永远都是少数。

同样的品质,在地仙身上展现和在平民身上展现,结果也截然不同。

叶半山的强硬直接,对剑仙而言是可贵的;但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热血冲脑之下,害死的可能是全家老小。

事实上,同样的一个人,在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层次下,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况乎亿兆人心?

从这里还可以延伸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真界的高下之别太大了。

同样的魔劫之下,一个心性寻常的修士,就算是怯懦之辈,只要一心求死,死也能死得尊严;对平民百姓来讲,参罗利那魔威到处,瞬间摧垮意志屏障,只有生理、心理上的本能肆虐,就是铮铮铁汉,也可能屎尿齐流,哭叫惨嚎,这又该怎么算法?

如果非要求一个“平均”,恐怖的落差便如海啸,会直接撕碎绝大部分人。

人心与人心已然不同;物质根基又是天差地别,极端的分布下,如何把他们统驭整合起来,最起码不至于拖了当前局势的后腿。

现在余慈要解决的,就是这么一个大难题。

他必须去想:

我当如何?

这一刻,余慈想起的,却是某个不那么熟悉的人物:

造化剑仙。

第二百一十二章吾当如何英雄本色(中)

更确切地讲,余慈是想到了不久前的灵纲山。

不久之前,灵纲山处,万千剑修以剑阵的形式发力,合入灵纲剑图、剑园遗韵的共鸣,是余慈见过的,整合大规模人力,作出有效攻击的最好范例。

这给了余慈以很好的提醒。

事实上,造化剑仙治下的论剑轩,一直以来,都是以千人规模以上的剑阵而著称,造化一脉在这种整合力上,当是颇有建树,聚仙桥就是典型代表。

余慈曾经“见识”过里面的奥妙,别的不提,如何进行阵势、气机的排布,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也是形成合力的基础。

不过,仅以之前“三角共鸣”的事例来看,余慈认为,成功的关键:

更多还是在于叶半山的带动;

在于多劫以前的辛稼轩的一阙“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雄词;

在于历代以来,曲无劫等剑仙大能,已成传说的绝世风标。

这并非是他心理倾向的缘故,事实上,涉及到剑意共鸣的层次,灵昧之力,也就是人的高层次情绪意志的运化作用,确实更为直接。

在那一刻,至少在情绪意志层面,每个参与其中的剑修,都做出了一次关键的“选择”。

但坦白讲,这是一次特例。

因为在茫茫世间,很难有这样规模、且又能有效利用的集体共鸣。

就是选择本身,往往有些人的“选择”是决定性的,有些人则不是。

生而为人,总会面临选择。

性格定型后,在其一连串的选择中,往往会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也就是推动人做出选择的“经常的”理由。

这就是原则。

人总是有原则的,所谓的“没有原则”,本质上也是一种“模糊的”或“无下限”的原则。每个人的原则都不一样,其强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会格外强韧,像一根绷紧的钢丝;有的则非常柔软,随时会缠绕、打结。

而在一个具有相当份量的“群体”中,在集体做出选择的过程中,强、弱、强、弱的各类人凑在一起,注定会变得混乱。

强硬者的主导方向有差别,软弱者的心底深处不舒坦,再加上生存的本能、道德的律令、长年累积的心理趋向汇总在一起,群体的选择,注定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特别在短时的抉择上,这个“答案”的上限和下限,其差距之大,总能让人吃惊。

月照人,人观月。

月色之下,北地三湖区域,靠北的防御阵线上,杨朱和姬周在下棋。

四明宗和浩然宗的修士,则在更远处做着准备。

二人随意落子,随意闲聊。

杨朱偶尔抬头,看天空翻卷的魔潮,此地也能“听”到参罗利那的吼啸声,刚刚还引起了阵线的骚动。

“人心惧危,人心思安,只在一线之间,然而遭人往来拨弄,委实可叹。贵宗有万民教化的神通,或可一试?”

姬周答得坦然:“此界不宁,浩然宗虽有决死之心,却无施救之力。纵然能安抚万民,得一时之安,魔劫不除,依旧难逃,如此岂是至诚之道?所以,这一场教化,是做不下去的。时至此刻,吾等唯有奋力一搏而已。”

杨朱更直白:“我愿为前驱,惟虑身后之事,望请照料。”

姬周掷子案上:“吾辈生死难料,轻许信诺,亦非至诚之所为,恕我不能答应了。”

二人相视一叹,又一笑,同时起身,把臂而行。

片刻之后,洗玉盟北防阵线之上,光影贯空,如一布衣儒者,从容踱步,往距离他最近的魔主法相而去。

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人。

“儒圣法身……”

看远方巨大的虚影腾起,敖洋冷笑一声,收回目光,续发号施令:

“快快快,大件的东西一件也不要带!我们只是去别处世界做一番探究游历,很快就要回来,带这些累赘的东西有什么用?”

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心里其实还是很肉痛的。

真按他的意思,要搬就彻底搬空,不要在这边维持下去了。

过去的几劫时间,海商会在另一处虚空世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虽然远不如在真界这么雄厚,但只要有毕路蓝缕的决心,再打下一番事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可惜海商会终究不是他当家。

那群老东西左右逢源惯了,总想着占尽吃净,却不想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

不管那群老东西怎么个想法,他是不会再回来了,他的人生将在那里重新开始。

再次抬头,看当空明月,莫名心悸,不敢多看,摇摇头,踏上了将要驶向大海深处的深水艇。

当前明月固然是抵御魔劫的中枢,是一界修士的希望所在。

可总有一些人,不那么喜欢的。

摘星楼上,方回收回了指向明月的视线。也在此时,姜震登上了观星台,向他施了一礼:

“祖师,山门法阵已经修复完毕。”

“我知道了。”

姜震停了停,明知现在方回并不想多说话,但还是多加了一句:“祖师,前方有魔潮聚集,我们……”

“你是宗主,你是怎么想的?如今的弟子们,又是怎么想的。”

姜震垂眸,简单回应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方回点点头,又挥挥手,让他下去。

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姜震也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开,这位一向低调,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离尘宗主,此刻的气度已大不相同。

此时的观星台上,方回又是形单影只,良久,嘿然一笑:

“根基不可失,志气不可夺。”

他缓缓吁出一口长气,颜色微灰,已是心魔煞气,变换鬼影。

捂住心口,又笑了两声,抬头又看当空明月:

“我没有错,只是现在不需要我去做罢了。”

他瞌起眼帘,坐在观景台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视线。

遍观一界,他愈发明白,情绪意志层面的共鸣,真要迸发出足够的力量,其“共鸣点”往往不会在“中位”,也就是贴近现实的层面,而总是趋向于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总是虚无缥缈的,和正常的行事,总是有一定距离。

就好像灵纲山的剑修,并非人人都是叶半山,可在内心深处,却有与叶半山一样的追求和向往,平时被现实的种种淹没,又或者只是片云点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飘游,只有一点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间。

可一旦有条件,有机会,便能扶摇直上,共击九天。

这就是道德法则的作用。

道德法则既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是客观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准,但他可以尽可能地引导,发挥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过来参罗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经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停都停不下来。

他们一个在提高上限,一个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指望亿兆黎民能像久受剑仙熏陶的剑修一脉那般壮怀激烈,就是不现实的。

而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都变成无恶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这场无妄之灾里,只能依靠本能来判断。

这种判断,和剑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会的狡狯、方回的复杂,是掺在一起的,到最后,反而又将回到“中位”,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造化一脉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这就是“现实”的重要性。

道德运化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道德要有现实的根基。就像造化剑仙所做的那般。

不管当时灵纲山内外剑修百般情绪,可当造化峰上旗幡立起,训练有素的众剑修立刻各归其位,表现出了对造化剑仙能力的服膺,才有后面的“三角共鸣”。

而就算没有那罕见的“三角共鸣”,万千剑修在造化治下,也能发挥出超强的力量,维持住一域之地。

如果说,这给了余慈什么样的启示,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在这种时候,面对魔潮,面对亿兆黎民,余慈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拿出相应的办法,要有能让人信任的力量。

他现在就是玄门体系的枢纽,这种事情,除了他以外,还有谁来做?

镜子翻转,不再照自己,而是转照天地万物,余慈视线随之。

大概是思绪集中的缘故,不经意间,余慈倒是透过“明月”,与远在洗玉湖底的造化剑仙视线相接,意念交错:

我在你的位子上,会怎么做?

反过来,若你在我的位子上,又当如何?

余慈没有得到答案,而在此时,天地虚空之中,巨量信息如潮涌,经过符盘,在流转推衍间,帮助他实现对全局的把握。

符盘中央,也是照神铜鉴的中心,一道灵光跃出。

灵光在玉皇帝御上绕过,召引紫气氤氲,化而成印,悬于云霄,总摄万有,镇压**八荒,等于是带动玄门体系,同时压制九宫、外道两大魔域。

虚空的颤抖中,灵光又绕过勾陈帝御,万神图铺开,一直内蕴未出的星君神将,从里面冲出来,化为一道道流星,洒落四方,各有道兵随行,其目的就是斩妖除魔,卫护黎民。

又有后土帝御,受了灵光所激,当即统驭地脉元气,使之自西向东,轰然倒转,隔开与葬星、血精源木的直接接触,给予孤立。

这些手段,都从大处着眼。

对余慈来说,他本身力量还有些捉襟见肘,如此绝不是最经济的做法。

可是,对此刻正在魔劫之下苦苦支撑的亿兆黎民来讲,却是天降神恩,最能提振信心,造成的混乱恐惧局面大大缓解。

从另一个方面看,“四御”之用途,正该如此。

可是参罗利那怎么挡?

没有了玉皇、勾陈帝御压制,参罗利那身披火光,直往中天而来。

自玄门体系成形后,参罗利那一直被多方压制,不能说举步维艰,但想要痛痛快快地冲起来,也是不能。

可如今,帝御法相各有它用,玄门体系与九宫、外道魔域角力,彼此干扰,再没有谁来阻挡它。

这一刻的参罗利那,就像是一颗逆向的火流星,撕裂夜空,行至半途,似乎画了道弧线,其实是扭曲虚空,施展类似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